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022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不玩手机。

B.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了创建文明城区,建设宜居滨海,各社区召开了多次“万人环境大清整”活动。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诸多问题。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6分)

wǔ()媚    可见一bān() 毛骨sǒng()然

舷窗()       翘首()   绚丽()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佛珠

孔淑茵

①父亲正在和一截木头倔犟对视,彼此互不相让。

②这是一截降龙木,来自太行山深处。

父亲无法破译降龙木的基因里那层隐秘的佛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想做几串佛珠的打算。

③现在,父亲开始用他那苍白的、青筋暴露的双手做起那精细活儿。

他左手捏紧一粒初具雏形的珠子,右手拿着木锉,他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稍一用力就会凹进去一块。

更何况,他的手实在颠抖得厉害。

他尽量屏气凝神也无济于事,不可救药的老年性震颤依旧耀武扬威地不听使唤。

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

他的胳膊开始发麻,气息有点儿短促,他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珠子躺在茶几上,气定神闲地对老头儿喊话:

“看吧,你老了!

”老头儿气哼哼地不搭理它,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

④父亲做第五粒珠子的那天,老三两口子又闹别扭了。

每次吵架都弄得一大家子不得安生。

每当这种时候,父亲便喘着粗气,对自己发誓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们的事了。

⑤我说:

“好,那就不管。

”我选择忽略他的口不对心。

⑥可是到傍晚的时候,父亲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催促我给老三打电话。

老三肯定又拒接他的电话了——每次惹了事,老三都不接他的电话。

父亲也许被这个事实打击到了,有些悻悻的。

但马上,他便又遭受了来自我的打击:

我不肯打这个电话。

父亲有一刹那的错愕,他以为,为了这个家,我们会努力去帮助他们和解。

可是我选择了旁观。

我想,他对我很失望。

⑦我再次回家的时候,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打磨木珠子,苍凉从他的眉目间、骨头缝里漫无边际地溢出来。

我想他真的老了,老到即便在自家的地盘上,也无法再像过去那般生气地拍桌子、声若洪钟地吼我们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了。

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

⑧父亲每天与木头较劲,与不服管教的老三较劲。

他每天都给老三打一个电话,然后坐下来锯木头,锉木头。

终于,父亲做完了17粒珠子,将它们串成了第一串佛珠。

⑨那天父亲心情相当不错。

——老三他们两口子有说有笑的,回来吃饭了。

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就爱和老三下棋。

“下棋,你不行。

”老三用嘴角的微笑挑衅他。

“别得意,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父亲立刻瞪着眼珠子反击。

父亲果然不是对手,他的脑子慢慢就跟不上节奏了。

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

他有些茫然无措,却依旧固执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以昂扬的姿态节节败退。

⑩但父亲败北的场面不荒凉,一切似乎都在相爱相杀中得到体谅与和解。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其实都是父亲手里的木头珠子,被他打磨,想从他手里逃脱,却最终被他紧紧地串在一起。

⑪我很难想象这个家没有父亲的样子。

3.阅读文章第③、⑨段,概括出父亲的两次“败北”事件。

4.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

(1)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

(从修辞角度)

(2)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

(从描写角度)

6.联系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把我的鞋子传真过来

①前不久,日本神奈川县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制造枪支案。

警察从犯罪嫌疑人居村佳知的家中搜出了5把手枪、一台3D打印机,以及存有手枪设计文件的电脑。

没错,这些手枪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可以实弹射击,一枪毙命。

居村佳知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职员,并非枪械专家,警方怀疑他的手枪设计文件是从国外的网站上下载的。

②像这样的高科技犯罪手段,现在几乎没有技术门槛。

国外的网站上早就有人上传过枪支的设计文件,网友只需下载文件,启动3D打印机,就能打印一把来复枪,原料为普通的树脂,成本约30美元。

③2014年4月,首批3D打印的房子在上海亮相;9月,全球首辆3D打印的电动汽车在芝加哥面世,最高时速可达64千米。

与这些大制作相比,3D打印枪支只能算小儿科。

④传统的机器制造通过切割或模具来塑造物体的形状,3D打印机则是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制造物体。

在设计文件指令的引导下,3D打印机喷出固体粉末或熔融的液态材料,使其固化成特殊的平面薄层,然后打印头返回,在其外部形成第二个薄层。

如此往复,最终堆积打印成三维物体。

⑤这种打印方式与传统的喷墨打印机有相似之处,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维度:

喷墨打印机是二维打印,3D打印机是三维打印。

以打印剪刀为例,喷墨打印机在平面纸张上喷出彩色墨粉,打印出精美的剪刀图片;而3D打印机喷出的“墨水”是金属、塑料,直接打印出一把拿在手里就能剪断绳子的锋利剪刀。

⑥电影《十二生肖》里有一个情节:

成龙戴上特制的白色手套去摸鼠首,360度无死角地反复抚摸,将鼠首的形状扫描下来。

与此同时,他的伙伴们坐在另一间房子的电脑前,接收扫描数据。

随后,一台长方形的机器启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很快就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鼠首,就像变魔术。

这不是科幻情节,那台神奇的机器就是3D打印机。

⑦扫描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让精确复制变得非常简单,未来,3D打印机很可能会变成实物复印机。

假如你看中了同事的一款高跟鞋,不必打听店铺地址,拿过来扫描一下,自己打印一双就行了。

当然,你也可以把扫描文件传给朋友,重复复制,就像数字音乐文件那样可以无限复制下载,但音质并不会下降。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电话里说:

“把我的鞋子传真过来。

”不过,实物复印技术一旦成熟,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势必受到严峻挑战,这是法学家将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⑧未来的网购模式可能是这样的:

你看中了一件衣服,下单付款,店主不是寄给你一件衣服,而是在线传给你一个数字文件。

你不必苦苦等候快递员的电话,甚至不用走出房间,只要连上家用3D打印机,就能把衣服打印出来。

如果这件衣服材质特殊,或者对打印机有特殊要求,可能就需要你多走几步路,去街上找专业的打印店了。

⑨或许未来的生活将会是这样:

早晨起床,厨房里的3D食品打印机已经为你打印好了可口的松饼,不必担心吃了会发胖,因为打印机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精确控制营养成分。

然后,你穿上崭新的鞋子去建筑工地上班,这双鞋是为你定制的,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左右脚的尺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完全合脚。

建筑工地上工人不多,一台巨大的3D打印机正在喷出混凝土,用不了几天,一幢高楼将拔地而起。

7.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3D打印机打印时喷出的“墨水”是金属、彩色墨粉、塑料等材料。

B.3D打印机通过层层堆积的方式来制造物体,打印方式采用二维打印。

C.“把我的鞋子传真过来”体现了3D打印与扫描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复印技术。

D.3D打印兼具大规模生产和手工制作的特征,止好能调和多样性与成本的矛盾。

8.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推测了3D打印机是2014年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

B.电影《十二生肖》里复制鼠首的情节,意在说明3D打印机不是一个科幻情节。

C.我们能买到各种廉价的商品,是因为传统制造业依靠大规模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以及提供了商品的多样性。

D.文章采用了作比较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制造物体形状、打印方式和材料说明了3D打印的技术特点。

9.如果3D打印机变成了实物复印机,请你根据文意,说说人们将会面临哪些变化?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向生命鞠躬

张 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

“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

跑了!

”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

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

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

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

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⑪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

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⑫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

“别,别,别动它!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⑬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0.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1.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2.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难以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

13.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这句话中“鞠躬”一词的含义?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

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同“刨”用足趴地。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2)盖以诱敌(_________)

(3)狼闻四顾(_________)

(4)既而奄奄僵卧 (_________)

15.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16.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

(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

(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8.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

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五、句子默写

19.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⑵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⑶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⑷_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⑸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⑹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⑺《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乙)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甲)诗体裁是五言_____,颔联、颈联对仗;(乙)词“卜算子”是______,“咏梅”是题目。

21.两诗词划线句子都是对未来的想象、憧憬,任选一处,谈谈这种虚写的妙处。

七、语言表达

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表格的主要信息。

《经典咏流传》首播收视情况

期    数

CSM52城市网收视情况

收视率%

排名

第一期

1.549

5

第二期

1.292

2

第三期

1.401

1

第四期

1.183

3

第五期

0.943

5

八、名著阅读

23.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

A.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1954年赴波兰留学。

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B.傅雷在1956年2月29日的信里表明他对艺术的看法: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

艺术家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参加革命后多次受伤或生病,其中让大家都以为他已经去世的那次是在布琼尼骑兵部队作战中头部被弹片击伤,右眼失明。

D.“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保尔在瞻仰烈士墓地时候产生的内心思想,此时保尔想到一个人的一生应当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保尔在修铁道工地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

“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请问朱赫来说的“这样炼成”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综合性学习

24.下表为某市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中西节日的认同度和快乐度调查表。

请对表中提供的消息进行比较分析,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中西节日的认同度和快乐度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反映出的现象,提出一条关于保护传统节日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命题作文

25.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

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

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

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尝试都会让我们成长。

请以“那一次尝试,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要求:

⑴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⑵叙事时应条理清楚;⑶详略安排得当;⑷要有对细节生动具体的描写;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名著阅读

1、

九、综合性学习

1、

十、命题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