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夜市文化.docx
《宋代的夜市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的夜市文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的夜市文化
宋代的夜市文化
李貴榮
一、
晚唐時代詩人杜荀鶴的《送人遊吳》詩中,曾經將他在江蘇蘇州所見的夜市情景作了具體而生動的描述: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吳地今稱蘇州,此地的山川美麗,物產富饒,有「東方威尼斯」之令譽。
「夜市賣菱藕」正是農業富足帶動當地產業和商業的繁榮之貌,仕女們「春船載綺羅」的服裝秀,代表晚唐絲綢等手工業的發展到達一定的程度。
由這首詩章,顯示晚唐已有夜市出現。
但這種夜市即使有,也為極少數,因為唐代政府規定,城、坊、市門等必須在日落即關閉,城中開始實施宵禁,包括點燈燃燭也有限制,違者受罰。
換言之,晚唐時期的城鎮出現夜市只限於少數的商圈,直到宋代,才有屬於城市居民的夜市生活。
以下引用北宋時代蘇東坡的《牛口見月》一詩為證:
掩窗寂已睡,月腳垂孤光。
披衣起周覽,飛露灑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
勿憶丙申年,京邑大雨霶。
蔡河中夜決,橫浸國南方。
車馬無復見,紛紛操栰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晝,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國喧,謂是江湖鄉。
今來牛口渚,見月重淒涼。
卻思舊遊處,滿陌沙塵黃。
丙申(1056)是北宋仁宗嘉祐元年,東坡廿一歲,與弟弟蘇子由隨著父親蘇老泉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應試,某晚首都大雨後,河水決堤,水漫街巷,車馬不便,即使如此,行人仍以小船代步來夜市,龍津橋一帶的夜市依舊是燈火煌煌。
(詳見附圖一)詩人以一位外地人目睹了首都夜市的繁華,多年之後仍然記憶深刻,寫下「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之詩句。
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說:
出朱雀門東壁,亦人家。
東去大街,麥秸巷、狀元樓,餘皆妓館,至保康門街。
其御街東朱雀門外,西通新門瓦子,以南殺豬巷,亦妓館,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
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
汴京另有規模更大的州橋夜市,主要販售「雜嚼」一類的小吃,品類繁多,收錄在卷二《川橋夜市》:
自洲橋南去,當街水飯、爊肉、乾脯。
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
梅家鹿、家鵝、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
曹家從食。
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凍魚頭、薑豉、子、抹臟、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薑、辣蘿蔔。
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沙糖冰雪冷丸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葯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薑、萵苣、笋、芥、辣瓜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蘇膏、金絲黨梅、香棖丸,皆用紅梅匣兒盛貯。
冬月,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臟之類,直至龍津橋鬚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州橋就是《水滸傳》中描寫楊志賣刀之處。
州橋以東有琳琅滿目的金銀鋪、彩帛鋪、魚行、肉行及工藝用品社,以西多珠子鋪及果子行,以北直達皇城宣德門,以南沿著御街,經朱雀門直達南薰門,是京城最熱鬧的街市,各色字號的招牌陳列在寬闊的御街兩側,包括酒樓、飯店、香藥鋪、雜貨鋪,市容最整齊。
另外,汴京還有一處是以馬行街為中心的夜市。
據孟氏《東京夢華錄》卷三《馬行街北諸醫鋪》說:
夜市北州橋又盛百倍,車馬闐擁,不可駐足,都人謂之里頭。
馬行街向來以酒樓聞名,一到夜晚燈火通明。
尤以元宵節夜晚,財力雄厚的大藥鋪門口的各式燈籠和酒樓燈火相互輝映,將這條街變成汴京城最輝煌的大街,因為這條街上擁有全國最著名的中醫及最高檔的藥材,包括骨科專業的樓大骨傳藥鋪、口腔五官專業的山水李家、杜金鈎家,小兒科專業的石魚兒、班防御、銀孩兒、柏郎中等,以及婦產科專業的大鞋任家等名醫薈萃於此。
所以當時有目睹京城繁華的「眼福」及有名醫治療的「病福」之說。
馬行街所以繁榮,另一主要原因是,它最靠近皇城,宮中皇親貴戚生活用品都由此處供應,高檔的日用品和喜歡嘗鮮的宮中嬪妃們常不計一切代價購置各種蔬果,包括嶺南荔枝、橄欖、溫州柑橘、洛陽雪梨等。
馬行街夜市尚有令人駐足流連的特殊原因是,各地入夜之後多蚊蟲,但在此街卻無。
據宋人研究,馬行街飯館酒樓林立,烹炒產生的大量油煙可以驅蚊,所以蚊蟲絕跡,遊客自然樂得在此地流連。
據宋人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所言:
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
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故永絕蚊蚋。
又汴京自宣德東去東角樓,在向晚時分有專賣「河類頭面、冠梳領抹、珍玩動使之類」的商品,此事記載於《東京夢華錄.卷二》。
北宋時代的汴京夜市在中國城市經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但擴大延長商品交易的通路,同時也促進經濟的活絡,提供城市居民更大的生活空間,包括飲食及娛樂文化的發展,治安、消防、衛生管理等措施,都顯示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十一世紀全世界第一大城市所具有的規模。
蘇東坡:
「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
」也不免對馬行街夜市頗多感懷了。
因為馬行街上車馬擁擠,具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有無數市民會來此逛夜市,在長達數十里的大街,夾著政府官員宿舍,形成坊巷市肆的有機結合,較州橋夜市更為壯觀,吸引詩人來此一遊,一方面這條街以服務業取勝,以他的身分,在此可以找到最好的服務。
二、
依歷史記載,宋代中國擁有百萬人口名城尚有南宋首都臨安(即今杭州,詳見附圖二),其他數十萬人口之城,尚有成都、建康(即今南京)、泉州等地。
以下再舉臨安夜市為例。
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三《夜市》記載:
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
大街關撲,如糖蜜糕、灌藕、時鮮新果子、像生花果、魚鮮豬、羊蹄肉及細畫絹扇、細色紙扇、漏塵扇柄異色、影花扇、銷金裙、段背心段、小兒銷金帽兒、逍遙巾。
四時玩具沙戲兒:
春冬撲賣玉柵小毬燈、奇巧玉柵屏風、捧燈毬、快行胡女兒沙戲走馬燈、鬧鵝兒、玉梅花、元子槌拍、金橘數珠糖水、魚龍船兒、毬、香鼓兒等物。
夏秋多撲青紗、黃草帳子、挑金紗、異巧香袋兒、水犀香數珠、梧桐數珠、藏香、細扇、茉莉盛盆兒、帶朵茉莉花朵、挑紗荷花、滿池嬌、背心兒、細巧籠仗、促織籠兒、金桃、陳公梨、炒栗子、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
衣市有李濟賣酸文,崔官人相字攤梅竹扇、面兒張人畫山水扇,並在五門樓前大街坐鋪中瓦前有帶三朵花點茶婆婆敲響盞,掇顯兒拍板大街玩,遊人看了無不哂笑。
又有鰕鬚賣糖福公個背、張婆賣糖、洪進唱曲兒賣糖,又有担水斛兒內魚龜頂傀儡面兒舞賣糖、有白鬚老兒看親箭鬧盤賣糖,有標竿十盤賣糖,効學京師古本十般糖,賞新樓前仙姑賣食藥,又有經紀人擔瑜石釘鉸金裝架兒共十架,在孝仁坊紅杈子賣皂兒膏、澄沙糰子、乳糖澆,壽安坊賣十色沙糰、眾安橋賣澄沙膏十色花花糖。
市西坊賣蚫螺滴酥,觀橋大街賣豆兒糕、輕餳,大平坊賣麝香糖蜜糕、金鋌裹蒸兒,廟巷口賣楊梅糖、杏仁膏、薄荷膏、十般膏子糖,內前杈子裡賣五色法豆,使五色紙袋兒盛之,通江橋賣雪泡豆兒、水荔支膏,中瓦子前賣十色糖,更有瑜石車子賣糖糜乳糕澆俱,曾經宣喚皆效京師叫聲。
日市亦買賣,又有夜市物件。
中瓦前車子賣香茶異湯,獅子巷口熝耍魚鑵裡漉雞絲粉、七寶科頭中瓦子武林園前煎白腸熓腸,灌肺嶺賣輕餳,五間樓前賣餘柑子新荔支,木檐市坊賣焦酸餡千層兒,又有沿街頭盤叫賣薑豉膘皮子、炙酸兒、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又有擔架子賣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羮、攛肉細粉、科頭、薑鰕、海鮓、清汁、田螺羮、羊血湯、猢、海螺頭、餶飿兒麵等,各有叫聲。
大街更有夜市,賣卦蔣星堂玉蓮相花字、青霄三命、玉壼五星、草窗五星、沈南天五星、簡堂石鼓、野庵五星泰來心鑑三命。
中丸子浮鋪有西山神女賣卦,灌肺嶺曹德明易課,又有盤街賣卦人,如心鑑及甘羅沙北算子者,更有叫時運來時買莊田娶老婆賣卦者,有在新街融和坊賣外卦名桃花三月放者,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攤,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
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至三更後,方有提瓶賣茶,冬間擔架子賣茶饊子慈茶始過。
蓋都人公私營幹深夜方歸,故也。
在《夢梁錄》卷十三《天曉諸人出市》也說:
「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
緣金吾不禁。
公司營幹夜市於此,故也。
」
南宋高宗藉著江南富庶的物質條件,把杭州改名為臨安,繼續粉飾太平,踵事增華,使臨安也擁有超過百萬人口大城市,其繁榮程度,較汴京高出十倍以上。
才有詩人寫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排斥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
同時宋代南方糖業大興,反映在市場上,小吃中甜食品種也多。
原先在北宋汴京城的小吃,又在臨安重新開張。
此地夜市仍是晝夜不停,除了皇宮前面,幾乎城中各處皆有,直到四鼓之後才客去人散,不久五鼓聲起,趕著做早市的店面又開張,一年四季終年不絕。
如果逢上佳節,夜市盛況更是空前,例如上元燈會,全城大街小巷皆是燈火,到了中午秋節,更是成為不夜城市。
三、
宋代正值中國中古時期,繼唐之後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又一高峰。
唐代晚期雖已出現夜市,但僅限於少數城市,並且時間較短,至北宋時期,由於城市商業經濟迅速擴展,日市營業量急速成長,仍不足以因應市場所需,乃至時間一延再延,甚至連夜間營業時間也愈拉愈長,在若干繁榮城市商業區幾乎是通霄達旦之盛況。
基本上,夜市營業的存在,是代表政府基於現實考量,順應民情取消夜禁。
在宋代之前,城市中住宅區與商業區截然二分,限時開閉的傳統限制,之後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打破。
京城內店鋪林立與民宅交錯雜處。
商店的營業、小販的叫賣,不受時間、區域限制,許多交易場所之夜市自暮及曉,始終十分熱鬧。
使得城市景觀較之前更為花樣繁盛與世俗化,城市的文化基礎為之擴大,由一幅長長《清明上河圖》即可窺知汴京的繁華。
本文即通過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及吳自牧《夢梁錄》二位時人對當地人文景觀之貼近描述,而選取汴京及杭州的夜市作一鳥瞰。
由於宋朝政府集中各種不同人士在首都的政策,也由於都市商業化程度增高,導致居民重視物質生活及休閒娛樂。
而夜市是則日間營業的延長,汴、杭二地城市商品經濟空前發達,市民階層人口大增,為因應物質生活之需,夜市便逐漸不再受時間限制,在若干繁華地區甚至是通霄達旦,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在序文說:
「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在汴京街頭巷尾不但酒樓、飯館、茶肆比比皆是,連小吃攤也是蜂鑽蟻聚,到了政府南遷臨安,這股社會風氣不減反增;再者,就地理位置而言,汴、杭二城原是全國南北水路交通樞紐地位,在重商主義之下,市民生活更趨於奢侈,有實際數據顯示,汴、杭幾乎是消費的城市。
在物質消費方面,日市消費猶覺不夠,還要如魚游春水般自由自在漫步於夜市之中,生活在真正屬於市民自己的夜市,夜市生活較之前已經產生巨大變化;而夜市的消費內容,基本上,仍以南北小吃居最大宗,但另一種與服務性商業性的「文化夜市」(用伊永文語),正在臨安興起。
不僅賦予宋代城市市場以新的內容,同時也給宋代城市文化提升了娛樂性的文化,例如:
有市井諸色歌吟賣物之聲以招倈顧客,如頭插三朵花的點茶婆婆叫賣香茶異物之伎藝表演;有算卦攤,招牌取名稀奇古怪如「沈南天星」、「西山神女」以招引客人,或以「王柵小球燈」、「快行胡女沙戲走馬燈」等各樣燈為標示之商業化伎藝;有以滑稽諷刺取悅人或以文字製造笑料的如「李濟賣酸文」賣酸文伎藝;有畫山水扇子如「面兒張人」之商業化伎藝;有賣茶湯之小販供人飲口香茶、飲碗甜湯,提提神繼續趕勾欄瓦舍夜場;有提供各種日用品如細畫絹扇等供人贏錢賭物的「關撲」遊戲,猶多伎藝趣味等不一而足。
宋代城市的夜市,都有機會及條件充分地達到享用美味之餘的另一種文化娛樂。
總之,宋代的大城市,特別是汴京及臨安,有繁多的商品供市場之需,尤其是夜市的時間增加,交易擴大,滿足及豐富了市民生活、娛樂,也改變了夜間的面貌,「具備近代都市商業的各種色調」(引傅筑夫語),成為兩地城市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
附圖一
取自《宋代的商業與城市》
附圖二
取自《宋代東京研究》
參考書目
1.伊永文(1999):
宋代市民生活,北京中國社會。
2.吳自牧(不著年代):
夢梁錄,台北文海。
3.孟元老(1998):
東京夢華錄,北京文化藝術。
4.周寶珠(1999):
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
5.馬德程譯(1985):
宋代的商業與城市,台北文化大學。
6.徐海榮等(2000):
中國飲食史,北京華夏。
7.陳 韶(2001):
中國饌食文化,上海古籍。
8.傅筑夫(1981):
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北京中國社會。
9.程民生(1997):
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
10.戴揚本(1998):
兩宋繁華,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