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50382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docx

试论杜诗中的含蓄与直率

試論杜詩中的含蓄與直率

 

1、前言

杜詩向來被稱作「詩史」,乃因詩中充滿了感時憂國、沉鬱悲壯的情懷,宋人甚為推崇,號為「詩聖」。

明人亦說其「含蓄蘊藉」而清人之中亦有人說杜詩可謂「微婉」。

但事實上,杜詩中所表現的風格不僅止於此。

杜甫年輕時亦心高氣傲,和一般的年輕人一樣,曾有值得驕傲的事。

他在〈壯遊〉中寫道:

「七齡思即壯。

開口詠鳳皇。

九齡書大字。

有作成一囊。

」可見他從小便不可一世,文思敏捷,很有天份。

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道:

「賦料揚雄敵。

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

王翰願卜鄰。

」〈壯遊〉中亦一再提到:

「斯文崔魏徒。

以我似班揚。

」「氣劘屈賈壘。

目短曹劉牆。

」皆是說明杜甫對自己的詩、賦是多麼的有信心。

二十四歲那年,杜甫遠赴京城投考進士沒有考上;隔年,他便到齊趙遊歷,也頗有一番豪情壯志。

〈壯遊〉中說:

「快意八九年。

西歸到咸陽。

」可說是那時候的寫照。

杜甫仕途並不順利,考試又考不上,但他還是有過輝煌的年代。

他前後上了〈三大禮賦〉與〈封西嶽賦〉,頗受玄宗的垂青。

但那畢竟只是一時的榮耀,杜甫一直是官小身卑,生活掙不出貧困的範圍,所以他常常懷念自己以前種種的、應該說是成就吧!

如「綵筆昔曾干氣象」(〈秋興八首〉)即是指自己曾進〈三大禮賦〉之事。

對於這樣的人生,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理解,為什麼杜甫詩中常會有不可一世之概,隨後又轉成對人世無情之感,甚至有像:

「紈 不餓死。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等忿激之語出現。

試著想想,對於一個年輕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同上)的胸懷抱負,這種懷才不遇的遭遇,無疑是莫大的諷刺。

但是,杜甫詩中所表現的卻又不止這些。

杜甫適逢安史之亂,看到了戰爭的慘烈,百姓的流離失所,而生出無限同情。

中國文人數千年來「安邦治國」的胸懷志向,使他無法拋棄一切,去做一個歸田園居的隱士;於是在他的詩中,除了悲天憫人的胸襟,感時憂國的情懷,還包括了一些些矛盾,一些些放不開,一些些忿激。

我想,戰亂(尤其是亡國之危)對於一個文人的作品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

就拿詞中老杜──周邦彥來說,若他能多活幾年,看到靖康之難的話,想必詞風定會大變,多了許多感時憂國的情懷,而非只是風花雪月、傷春悲秋了;對於他後世的人格評價,只怕會高很多也不一定。

好了,以上絮絮叨叨的說了那麼多,似乎有些離題了,其實主要是在說,杜甫詩中的風格特質有很多,對於一個成熟而飽經世事的人來說,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風格應該是含蓄而沉重的;但杜甫詩中卻有時會出現直率、毫不修飾之語,這和他個人的人生經驗、遭遇,和詩人一顆永不「老化」(也許該說是世故、老練)的心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前面大約說明了他的經歷和遭遇。

以下我就試著從杜甫的一些作品,來談談他詩中所包含的含蓄和直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特質。

 

2、含蓄

含蓄主要的特徵是「隱而不露,意在言外。

」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將內心豐富的情感,克制不讓其傾洩而出,使其慢慢發出,使人體會到詩人的溫柔蘊藉。

這一風格符合我國傳統「溫柔敦厚」的詩教,故在古典詩歌中極為常見。

含蓄乃造意宏深,事近而旨遠,意味無窮,因此通常透過一些修辭技巧,如影射、象徵、比喻、雙關等等來表現,將隱深之意寄託於形象之外,其感情的表現是內斂的,尤善於反映心靈深處的難言之隱,常有「意在言外」、「辭盡意不盡」的餘味。

明代陸明雍說:

「善言情者,吞吐淺深,欲露還藏,便覺此中無限。

」正是這個道理,所以詩人常用此種方法以古諷今、抨擊時政,或詠史、懷古、詠物,而不直接說出。

以下便從諷喻和比興這兩種表現手法分點敘述之。

1、諷喻

1、以古喻今

  先看〈北征〉中的四句:

   不聞夏殷衰。

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

宣光果明哲。

乃是以褒姒、妲己來比楊貴妃。

而〈赤霄行〉:

   孔雀未知牛有角。

渴飲寒泉逢觝觸。

赤霄玄圃任往來。

翠尾金花不辭辱。

   江中淘河嚇飛燕。

銜泥卻落羞華屋。

皇孫猶曾蓮勺困。

衛莊見貶傷其足。

   老翁慎莫怪少年。

葛亮貴和書有篇。

丈夫垂名動萬年。

記憶細故非高賢。

亦借用古代之事,委婉的表達了自己以白頭趨幕卻為同列少年所侮之事,並非慷慨激昂,而是充滿了感歎。

2、借物諷人

此亦為比興的手法,借詠物來達到諷人的效果。

試看看這首〈螢

火〉:

   幸因腐草出。

敢近太陽飛。

未足臨書卷。

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

帶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

飄零何處歸。

乃是用螢火蟲來比喻宦官,而太陽乃人君之象徵;不直接說出,卻達到了諷刺的效果。

3、諷刺時政

試看杜甫的〈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

翠為 葉垂鬢脣。

背後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

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筋厭飫久未下。

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

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

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

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

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

慎莫近前丞相嗔。

整首便是用反諷的筆法,極言楊氏一門的華貴、生活的豪奢,用襛麗、委婉的筆法寫其美好,而背後隱含諷刺,表現出楊氏一門窮奢極慾的醜態,連帶的也表現出政治不清明,楊氏權傾天下的現象。

2、比興

1、詠人

先看這一首〈佳人〉: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敗。

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

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

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

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迴。

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鬢。

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前半首寫佳人之遭遇,後半首寫佳人之志節,結尾四句只用寫景而不發議論,清潔貞正之意卻隱然言外,不言可喻。

而〈丹青引〉中四句:

「弟子韓幹早入室。

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

忍使驊騮氣凋喪。

」一來是襯托曹霸之際遇不如韓幹,二來也比喻曹霸乃流落市井的千里馬。

2、詠物

杜詩中亦有用完整的比興手法來表現的。

如〈白絲行〉:

   繰絲須長不須白。

越羅蜀錦金粟尺。

象床玉手亂殷紅。

萬草千花動凝碧。

   已悲素質隨時染。

裂下鳴機色相射。

美人細意熨貼平。

裁縫滅盡針線跡。

   春天衣著為君舞。

蛺蝶飛來黃鸝語。

落絮游絲亦有情。

隨風照日宜輕舉。

   香汗清塵汙顏色。

開新合故置何許。

   君不見。

才士汲引難。

恐懼棄捐忍羇旅。

全篇都在講白絲,其實是在講人,直到最後兩句才點明了主旨:

一個有才德之人,不應像白絲一樣隨人擺布,要堅守志節。

其他如〈蜀相〉中的:

「錦官城外柏森森。

」以柏來表示忠貞之意;〈古柏行〉中的後八句:

「大廈如傾要梁棟。

萬牛迴首邱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

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

古來材大難為用。

」以柏大來表示才大難用之意;〈客至〉以「但見群鷗日日來」象徵主人的毫無機心。

以上所舉的例子,皆是杜詩中表現手法較含蓄的,當然,杜詩中用此種手法的詩有很多,只是因為我接觸的不夠多,故只能聊舉數首罷了。

以下我們就來談談杜詩中的另一風格特色──直率。

 

3、直率

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杜詩形象乃是從宋朝開始的。

宋朝人重視個人氣節,楊萬里甚至提出「詩中之聖」的說法。

清朝的王夫之卻持相反的理論,他認為杜詩乃「風雅罪魁」,因為杜甫頗多發牢騷之作,這些作品違背了詩經中溫柔敦厚的傳統,一點也不含蓄、委婉,太過直率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們可以說,宋朝人並未看到杜詩的全貌,因為當時的印刷術並不發達;不過,這一類作品在杜詩中並不罕見,故宋人有所偏頗亦是可以想見。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屬於「直率」的作品。

直率是一種和含蓄相對的風格特質。

以直接了當的方式來表現真實的情感,語言質樸生動,少用象徵、隱喻等含蓄手法,在抒情、敘事、說理時毫不隱晦、掩飾,使人一看就知,一聽即明。

此種敘事方式常采用「賦」的手法。

《毛詩正義》說: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則詩文直陳其事不譬喻者,皆賦辭也。

」亦即所謂「直書其事」、「體物寫志」,這類作品注重真實、具體和客觀,不隱晦曲折,不含糊其詞。

杜詩中常見此種手法,以下就我讀過的作品中,嘗試將這種直率的表現方法分成三種情形來看。

一、直抒胸臆

率直最大的長處在於它的「真實性」,是詩人情不自禁時的內

心流露,而一個文人的作品即反映著其人的人格、品性,所謂「風格即人」。

試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將一個老詩人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的情景全都真實的表現出來了,連讀的人似乎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喜悅。

又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最後一段: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種吶喊之作,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胸中不平,情感強烈奔放,更突顯出了直率的風特色。

二、對百姓生活之苦的直接描寫

 此類作品在杜詩中常常出現,也是後人推其詩為「詩史」的

原因之一。

因其直接的描寫,使得後人能非常清楚地看出這個時代的混亂,百姓的悲苦和無奈;也看出了杜甫悲天憫人的胸懷。

先看〈兵車行〉: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孃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霄。

此詩一開頭便是一片悽慘景象,作者不用委婉的手法,而直接描寫當時情況,更能表達出百姓受戰亂之苦。

再看〈秋雨歎三首〉:

 雨中百草秋爛死。

階下決明顏色鮮。

著葉滿枝翠羽蓋。

開花無數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

恐汝後時難獨立。

堂上書生空白頭。

臨風三嗅馨香泣。

 

 闌風伏雨秋紛紛。

四海八荒同一雲。

去馬來牛不復辨。

濁涇清渭何當分。

 禾頭生耳黍穗黑。

農夫田父無消息。

城中斗米換衾綢。

相許寧論兩相直。

   長安布衣誰比數。

反鎖 門守環堵。

老夫不出長蓬蒿。

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

胡雁翅溼高飛難。

秋來未曾見白日。

泥汙后土何時乾。

更是明顯的表達出因雨下不停,使得作物爛死,百姓生活困難。

其中雖然暗諷楊國忠欺瞞玄宗,但描寫百姓生活困苦卻是真實的。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之:

「入門聞號咷。

幼子餓已卒。

」亦無情的點出了杜甫自身所遭遇的慘狀;而自己已是個有功名的仕人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一般的老百姓呢?

而其他如「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同上)、「朱門務傾奪。

赤族迭罹殃」(〈壯遊〉)、「甲地紛紛厭梁肉」(〈醉時歌〉),皆深刻的反映出整個社會現象。

此外如有名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亦是此類作品的代表。

3、對自己不遇的忿激

其實這個情形和直抒胸臆有些類似,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自流

露,亦可稱之為吶喊之作,但我想講的乃是杜甫的「發牢騷」之作。

先看看〈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

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

此道今人棄如土。

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道盡了無限憤慨,既哀又怨。

再看〈醉時歌〉:

   諸公袞袞登臺省。

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粱肉。

廣文先生飯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過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軻。

名垂萬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鬢如絲。

日糴太倉五升米。

時赴鄴老同襟期。

   得錢即相覓。

沽酒不復疑。

忘形到爾汝。

痛飲真吾師。

   清夜沉沉動春酌。

燈前細雨簷花落。

但覺高歌有鬼神。

焉知餓死填溝壑。

   相如逸才親滌器。

子雲識字終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

石田茅屋荒蒼苔。

   儒術於我何有哉。

孔邱盜跖俱塵埃。

不須聞此意慘愴。

生前相遇且銜杯。

更是犯了古典詩的忌諱:

不含蓄、不委婉、「怨而不哀」,但卻能表達出真性情。

末三四句:

「儒術於我何有哉。

孔邱盜跖俱塵埃。

」乃是一時憤激的言論,更呼應了先前因不平而徉狂的心情。

其他如〈投簡咸華兩縣諸子〉:

   赤縣官曹擁才傑。

軟裘快馬當冰雪。

長安苦寒誰獨悲。

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穢。

青門瓜地新凍裂。

鄉里兒童項領成。

朝廷故舊禮數絕。

   自然棄擲與時異。

況乃疏頑臨事拙。

饑臥動即向一旬。

敝衣何啻聯百結。

   君不見空牆日色晚。

此老無聲淚垂血。

〈去矣行〉:

   君不見 上鷹。

飽即飛掣。

焉能作堂上燕。

銜泥附炎熱。

   野人曠蕩無靦顏。

豈可久在王侯間。

未試囊中餐玉法。

明朝且入藍山田。

皆為憤激之詩,雖是直率的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但缺乏了溫柔敦厚的蘊藉,亦常常為人所姤病。

 

4、結語

以上便是杜詩中有關含蓄與直率的風格特色,但有一點要補充的是,杜詩中有關敘事說理的部分和當時重「體認」的唐詩韻味有所不同,乃宋詩根苗。

這類作品注重真實、具體和客觀,思想也比較深刻,較能反映現實。

故雖然就一般而論,杜甫的詩是被人稱讚為含蓄委婉、沉鬱頓挫、哀而不傷,但杜詩中直率的風格亦不少,不能加以忽視;亦不能以一首詩之評論而作為一個人的詩風,這是要注意的一點。

由上述論點,我們可以說,杜詩乃兼具含蓄與直率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特色,卻又不互相矛盾。

換句話說,杜詩中由含意溫婉,即令直率中亦帶有含蓄,所以更顯出其渾厚。

而筆者強加己意而分之,其實甚有偏頗,而舉證亦是太薄弱了,只能就筆者讀過之詩來論述。

杜詩中膾炙人口之作非常多,在此亦因有所取捨而略過不提,是有失公允處,只能算是一新的嘗試,提出不同的觀點罷了!

 

5、參考書目

清楊倫:

《杜詩鏡詮》上下(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8年)

簡恩定:

《清初杜詩學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陳偉:

《杜詩學探微》(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司空圖:

《詩品新譯》(廣州:

花城出版社,1986年)

張夢機:

《思齋說詩》(台北:

華正書局,1977年)

楊松年:

《王夫之詩論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杜甫年譜》(台北:

學海出版社,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