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202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docx

唐宋以後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

2005年第2期

總第185期

齊魯學刊

QILUJOURNAL

No.2

GeneralNo.185

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

別、順華

(青島大學文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摘要:

唐宋以後,女教讀物出現了普及化趨勢:

女教讀物的數量大大增多;女教讀物的形式趨於通俗;女教的

傳播物件大大擴大。

導致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是統治者宣導、家族推廣和傳播技術的發展。

關鍵字:

女教讀物;正統女教;女教普及

中圖分類號:

K20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1—022X(2005)02—0053—04

教育是人類按一定的價值觀念、目的要求對社會成員施

加影響的有計劃的活動,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自覺的選擇。

國古代女子被排除在學校教育大門之外,如康有為所說“中

國舊俗,婦女皆禁為學”Eli。

但就此認為社會放棄了對女子

施教則是錯誤的。

從發揮女子凝聚家庭、穩定社會作用的目

的出發,歷代從朝廷官府到宗族家庭無不對女子教育給予高

度重視,編撰了許多女訓、女則、女傳等女子教育讀物特別

是從唐朝後期開始到清末,正統女教讀物呈普及化趨勢,主

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女教讀物的數量大大增多

先秦儒家典籍中關於女教方面的論述多是零碎片斷,且

多為行為規範一類的條規,散見於六經諸子書中,尚未形成

獨立的女教文本。

獨立的女教文本出現在漢朝。

劉向認識到婦女有“興國

顯家”的作用,撰《列女傳》“以戒天子”E2](《楚元王傳》附《劉向

傳》),他選擇古代105名婦女為之立傳,以正統封建倫理道德

觀念為褒貶準繩,提出了婦德善惡標準和女子教育導向,宣導

貞順節義、寬容去妒、循法守禮、知世紀綱等婦德和節行E3]。

漢朝另一本獨立的女教文本是《女誡》。

班昭首次將先

秦至漢代社會上零散片斷的女教論述條理化,並做了創造性

的補充和發揮,建立了較完整的女教理論框架。

《女誡》以母

親諄諄教女的形式撰述,啟迪女子自覺認同社會規範,將其

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

以劉向的《列女傳》和班昭的《女誡》為鼻祖,唐末至清末

衍生出許多女教讀物,女教讀物編印量由此大增。

如對《列

女傳》,後世不斷有人續補、翻刻、繪圖、作注,清代著名學者

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黃丕烈、顧廣圻、王筠、孫詒讓、王國

維等都曾為之校勘或疏解E4]。

以劉向的《列女傳》為基礎,

唐宋以後派生出許多類似的讀物,影響較大的有明成祖命解

縉等儒臣考訂增編的《古今列女傳》、清道光年間李清輯刊的

《女世說》等。

班昭《女誡》的作用也遠遠超出了教導女兒的寫作初衷。

《女誡》問世之後,很快被奉為女子教育方面的經典,不斷被

讚譽、注解。

如明神宗就令儒臣注解《女誡》,並親自作序,贊

譽《女誡》“簡要明肅,足為萬世女則之規”。

並將《女誡》“頒

示中外,使庶民之家得以訓誨女子”E5](《閨嬡典·閨嬡總部》)。

在《女誡》的影響下,唐末以後出現了許多闡發女學義理的女

教讀物,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唐末鄭氏的《女孝經》、明成祖仁

孝皇后的《內訓》、明王相母劉氏的《女範捷錄》、清著名學者

章學誠的《婦學》、清順治年間貢生陸圻的《新婦譜》、清佚名

的《婦女一說曉》、清戴禮的《女小學》等[6](P272—278)。

唐末以後,女教讀物在體裁上也有所突破,出現了大量

儀則規範類女教讀物和論傳綜合類女教讀物。

儀則規範類

女教讀物以唐朝後期宋氏姐妹的《女論語》為代表ET],影響

較大的還有《女訓約言》、《女d'JL語》、《女兒經》等數種。

《女

訓約言》是大型女學叢書《教女遺規》的壓卷之篇,原本出自

宋朝餘靖的《女訓格言》,因其為族規家訓之作,從世俗生活

中概括而來,側重調節家族中人倫關係,較少陳腐空洞說教,

緊密聯繫實際需要,簡明易曉,流傳頗廣。

《女小兒語》是明

嘉靖年間呂得勝所作,流傳甚廣,“其言似淺,其義實深”,多

被民間採用為教育女童的啟蒙教材。

《女兒經》作者不詳,清

朝同治年間賀瑞麟(號清麓,陝西咸陽人)訂正再版時已稱

“舊藏《女兒經》,不知撰者姓名”。

現能見到的最早版本為明

萬曆年間趙南星的《女兒經注》。

此外還有《裘氏女兒經》、

《改良女兒經》、《蒙學女兒經》、《閨門女兒經》等E6](P291)。

其中賀瑞麟訂正的《女兒經》每句七字,押韻對仗。

《改良女

收稿日期:

2004—03—15

作者簡介:

孫順華(1962一),女,山東即墨人,青島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53

維普資訊

兒經》基本上三字一句,刪除部分迷信的內容,用五言的句式

增進若干歷史上的範例。

儀則規範類女教讀物既不注重理

論發揮,也不輯錄嘉言嘉行,而是側重于把嚴別男女和居家

主內應當遵守的儀禮規範編成通俗韻語,“更以格言至論可

法可戒之事日陳於前。

使之觀感而效法”[8](陳宏謀《教女遺規

序》,p4o2)。

這類著作數量既多,流傳又廣。

論傳綜合類女教讀物以明朝呂坤的《閨范》為代表。

《閨

範》共四卷,首卷輯錄經傳典籍及歷代女教家訓之“嘉言”,後

三卷輯錄歷代婦女可資效仿的各類“善行”,可謂論傳結合。

此類讀物影響較大的還有清大學士傅以哲等儒臣代筆而冠

名清世祖的《內則衍義》、清藍鼎元的《女學》、清乾隆年間刊

行的李晚芳的《女學言行纂》、張承燮的《張氏母訓》、任啟運

的《女教經傳通纂》諸種。

其中成書於清康熙年間的《女學》,

明確提出“女子之學與丈夫不同”[1O3(藍鼎元《女學自序》,

p345),被陳東原先生認為是代表“清初女教之盛,亦集二千

餘年來的大成”[93(P275)的作品。

在各類女教讀物廣泛傳播的基礎上,明清時期適應社會

需要出現了女教著作的合刻本。

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兩種:

是《女四書》,清朝初年王相將班昭《女誡》、宋若昭《女論語》、

明仁孝文皇后《內訓》及王相母劉氏《女範捷錄》詳加箋注,合

為一集刊印發行;一是《教女遺規》,清乾隆初年陳宏謀將班

昭《女誡》、宋若昭《女論語》、呂得勝《女小兒語》、呂坤《閨

范》、宋以後輾轉流傳的《女訓約言》等十餘種合為一書刊印

發行。

第二,女教讀物的形式趨於通俗

與女教讀物數量增多相應,唐末以後女教文本趨於通

俗。

唐宋之際,女教讀物以《女論語》、《女訓格言》等為標誌,

開始向世俗擴展;至明清,隨著女教範圍日益擴大和印刷刻

書業興旺發達,以《女兒經》、《婦女一說曉》、《閨訓千字文》為

代表的一大批通俗女教讀物迅速在民間普及,屢經翻刻重

印,數量可觀。

女教文本的通俗首先表現在內容方面。

以儀

則規範類女教文本為例,早期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內則》篇

就規定了女子終其一生所應遵循的諸多儀禮規範,遍及別男

女、事父母舅姑、謹夫婦、養教子女及待人接物、音容舉止等

等各個方面。

但《內則》主要面向上層社會婦女,內容較為深

奧。

而從《女論語》開始,儀則規範類女教讀物多針對廣大農

村婦女世俗生活而發,“事取其平易而近人,理取其淺顯而易

曉”[53(《閨嬡典·閨嬡總部》)。

《女論語》之所以流傳既久且

廣,原因正如陳宏謀所說的:

“言雖淺俚,事實切近,嫗媼孩提

皆可通曉。

”有些社會通行的女教讀物原本是族規家訓,既是

族規家訓,自然切近生活實際,易為人所理解,如《訓女約言》

即從族規家訓演變而來。

陳宏謀在《訓女約言》按語中指出:

“茲編載女德二十四條,女戒八十條,則又舉婦女所切要及易

犯者,而薈萃其義,撮總其詞。

雖不識字義之婦女,有能舉此

諸條代為講說,亦可了然於心口之間,而知所法戒矣。

女教文本的通俗化還表現在語言的通俗化。

語言的通

俗化是許多女教作者所追求的,賀瑞麟訂正本《女兒經》自

稱:

“君子莫嫌多俗語,文話女兒不會聽。

且再從頭仔細看,

54

哪件不在經史中。

《小學》、《內則》並《左傳》。

君子再去看分

明。

只為女兒容易曉,且把俗言當正經。

”清麓洞主述及整理

翻刻《婦女一說曉》時說:

原想刻印《女誡》等書,但恐其“詞義

深奧,女子未易了悉”,後從“舊簍中”找出《婦女一說曉》殘

本,加以刪改整理,“閑為老妻及女侄輩讀之,無不欣悅喜甚,

因以成誦不忘,見者爭相抄錄”。

今天看來,像《婦女一說

曉》、《女兒經》等女教讀物語言確實非常通俗,這裏不妨摘錄

幾段。

如《婦女一說曉》強調婦女要守節時說:

“人在世,終要

死,莫得節字誰不恥。

”如果再嫁失節會累及親屬族人蒙受羞

辱:

“不顧節,事不小,拖累受害有多少。

她爹娘,她公婆。

說不說都難過。

況此事,人人笑,活活羞死她二老。

她丈夫

(後夫),她兄弟,人前說話莫志氣。

她有兒,她有孫,出不得

頭說不贏。

她親戚,她家族,都怕題起把她辱。

她本身,不消

說,未必她還躲得脫。

”再如《改良女兒經》起首稱:

“遵三從。

行四德;習禮義,難盡說;看古人,多賢德;宜以之,為法則。

《女兒經》結尾雲:

“當作曲兒要記熟,句句還要懂得清。

後來

若到公婆家。

仍是這般一樣行。

自然到處都誇好,萬古千秋

有令名。

”這些深入淺出的普及讀物,“句式對偶、整齊,不僅

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讓人覺得悅耳動聽,而且對於讀者

和受教育者,也便於記誦,便於摹行”[1O3(P19O),因而成為家

喻戶曉的女子童蒙教材,在吸引村婦鄉姑接受教化方面影響

至為深遠。

插圖配畫是女教讀物通俗化的又一個表現,也是普及女

教,增強吸引力、感染力的成功嘗試。

中國古代一向有“讀書

之道必日左圖右史”的傳統,宋代佚名所繪《女孝經圖卷》、明

仇英為汪氏增輯《列女傳》配畫的大量圖像,都是通過富於情

節的藝術構思,使空洞的說教變得形象生動。

明清兩代民間

廣為流行的女教讀物,配以繡像插圖的占很高比例。

就是像

呂坤這樣進士出身的高雅之士為了推廣普及女教,也借用圖

畫。

呂坤在按察山西時,作《閨範圖說》,他認為“閨門萬化之

原”,有感於“女訓諸書,昔人備矣。

然多者難悉,晦者難明,

雜者無所別白,淡無味者不能令人感惕,閨人無所持循以為

誦習”,故“乃擬《列女傳》,輯先哲嘉言、諸賢善行,繪之圖像。

其奇文奧義,則間為音釋。

又於每類之前、每傳之後,各贊數

言,以示激勸”[113(P82—83)。

《閨範圖說》文字淺顯,兼顧史

論,並有圖像對照,流傳頗廣;後被購入禁中,深受鄭貴妃賞

識,遂為之作序,“出宮貲,命官重梓,頒佈中外,永作法程”。

陳宏謀於清乾隆七年(1741)將《閨範》》輯入《教女遺規》,並

在按語中盛讚此書:

“前列嘉言,後載善行,複繪之以圖,系之

以贊,無非欲以女子見之,喜於觀覽,轉相論談,因事垂訓,實

具苦心。

當時士林樂誦其書,摹印不下數萬本,直至流布宮

禁。

其中由感生愧,由愧生奮,巾幗之內相與勸於善而遠於

不善者,蓋不知凡幾也。

”足見《閨範》流傳之廣。

第三,女教的傳播物件大大擴大

先秦時,“禮不下庶人”,女教主要限於上層貴族。

唐宋

之前,儘管有《列女傳》、《女誡》這樣獨立的女教讀物,但主要

流傳于宮廷及貴族士紳家庭。

唐末以後,女教讀物的傳播對

象發生了重大變化。

唐末至清末,流傳的成百上千種女教讀

維普資訊

物中,既有《內則》、《女誡》、《女孝經》、《內訓》等面向宮闈後

妃、貴族官宦閨秀的;也有《女論語》、《女兒經》、《婦女一說

曉》、《閨範》一類面向鄉姑村婦的。

其形式靈活多樣,以滿足

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文化層次婦女的需要。

尤其是通俗化

的女教讀物大量湧現,此類讀物注重“事取其平易而近人,理

取其淺顯而易曉”,用語通俗,明自如話,在民間廣泛流傳,由

此女教的傳播物件大大擴大,“即至村姑裏婦未盡識字,而一

門之內父兄子弟為之陳述故事、講說遺文,亦必有心領神會

隨事感發之處。

一家如此,推而一鄉,而一邑,孰非教之所可

及乎!

”[8](陳宏謀《教女遺規序》,P402)

女教讀物至明清時確已深人民間,並對民間女子的觀念

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其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民間女子自覺

認同和實踐節烈觀念,於是一個個貞節牌坊在全國各地樹

起,一個個節烈婦女載人各地地方誌。

從各地方誌所載節烈

婦女小傳來看,她們之所以能夠清貞守節,幾乎都受女教讀

物影響,“居室也,必有傅母師保為陳詩書圖史以訓之”[122

(《列女傳序》)。

這裏不妨列舉幾例:

《浦江縣誌》載:

“於氏名清,幼讀古女史,至節烈事輒娓

娓喜與人稱道。

年十七,適文溪樓瑛,生子孟華。

瑛亡,父母

憐之,令更適。

清日:

‘向讀古貞女傳,今日不足效耶!

’卒不

能奪。

”《嘉興縣誌》載:

徐士模妻陸氏,幼嫻闔訓,好記古來節

烈事。

年及笄,適徐,生二女。

崇禎末兵戈四起,陸氏對其女

說:

“男盡忠,女盡節,分也。

倘遇不測,毋苟偷生!

”後攜女及

婢同投河而死。

《處州府志》:

“(吳化妻葉氏)好讀書,尤喜評

騭《列女傳》,每至節義事輒三複不忍置。

年十四,適吳。

夫死後,絕食七日,放聲一慟,嘔血而殞,時年二十”Es](《閨媛

典》之《閨節部》、《閨烈部》)。

上述烈女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女教讀物的影響,更為重要

的是節烈觀念隨女教讀物的普及而滲透民間,為社會普遍認

同,薰染成風,並進一步強化為制約婦女思想行為的巨大的習

慣勢力。

清代道學家方苞曾讚揚宋朝理學家程頤“餓死事極

小,失節事極大”對後代世道人心產生的深遠影響:

“餓死事

小、失節事大之言,則村農市兒皆耳熟焉。

自是以後,率以婦

人失節為羞而憎且賤之,此婦人之所以自矜奮歟!

”[6](P331)

唐宋以後女教讀物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對女子思想言行

產生深刻影響,已如前述。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筆者認

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統治者提倡。

統治階級高度重視,帝王後妃、重

臣名儒親自撰著、作序提倡,是中國古代編印女教讀本的一

個重要特點。

以明朝為例,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即命翰

林學士朱升等“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

所持守”E13](《後妃傳》)。

永樂初年仁孝文皇后撰《內訓》,以

作皇室宮闈之教本。

仁孝文皇后死後,明成祖將此書頒賜臣

民,並命解縉等編《古今列女傳》三卷頒行天下。

憲宗王皇后

撰《女鑒》一卷。

世宗母章聖皇太后認為女教是關乎“繼後之

大端”的大事,為此親撰《女訓》[14],武宗為之作序,世宗亦為

之作序,並將《女訓》與《高皇后傳》、《內訓》一併“刊授皇后,

頒之天下”。

神宗也為《女誡》、《內訓》作序,刊行天下。

呂坤

《閨範圖說》刊印不久,萬曆年間皇貴妃出貲重刻。

如此眾多

的皇帝後妃、重臣名儒親自撰著、作序宣導女教讀物,表明了

統治階級高度重視女子在整合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結構、安

定社會秩序方面的作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統治階級的

重視無疑為全社會編印刊行女教讀物起著導向作用,從而形

成全社會重視對女子實行教化控制的歷史傳統。

其次是家族推廣。

古代女子的社會關係幾乎完全等同

於家族血緣關係,所以對女子施教的主要途徑是宗族家庭。

族規家訓、鄉規民約中的訓女部分為族中婦女所必習,《顏氏

家訓》、《涑水家儀》、《鄭氏規範》、《袁氏世範》中的“訓諸婦”、

“子婦”等部分影響尤大。

《餘氏族譜·忠襄公族譜》所附宋

朝餘靖的《女訓格言》還被後世當作教女範本輾轉刊印,廣為

傳播。

從家族利益出發,宗族家庭對教化婦女無不予以高度

重視。

政府懸令頒行的諸種婦禮不但化為族規家法的具體

條文,而且族規家法較之官府法規、鄉規民約的有關規定更

加嚴格細密。

明初河南曹端《家規輯略》雲:

“女子有胡作非

為、犯淫狎者,與之刀繩。

閉之牛驢房,聽其自死”;倘“其母不

容”,出之;“其父不容”,“陳於官而放絕之”,並于“宗圖上削

其名,生不許人祠堂”,直至“既放而悔改,容死其女者,複之”

[5](《家範典》)。

《廣陽雜記》記載明末鎮江府趙氏宗族的家規

規定:

“有干犯名教倫禮者,縛而沉之江中以呈官。

”清乾隆

五年續修的《黃氏宗譜》規定:

凡族內“婦悍戾而不受制於夫

者,族長皆當申明家規以正之。

其有不孝舅姑及帷簿不修玷

及門戶者屏之出族,不與之齒”[6](P184—185)。

徽州地區的情況堪為典型的例證。

徽人以經商而著稱,

《歙縣誌》載:

“邑俗重商,商必遠出。

出恒數載一歸,亦時有

久客不歸者,新婚之別,習為故常。

”徽人在社會生活中特別

強調宗族血緣關係,嘉靖年間的《徽州府志》載:

“家鄉故舊,

自唐宋來數百年世系比比皆是。

重宗義,講世好。

上下六親

之施,無不秩然有序。

”由於男人多出外經商,所以婦女對維

系家庭、穩定本地社會結構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當地

格外重視婦禮教化。

徽人千方百計強化宗族統治、宣揚封建

禮法,不惜重金廣泛刻印族譜家規、儒家經典、朱子家禮以及

《閨範圖說》、《女兒經》等女教通俗讀物,以加強對婦女思想

行為的控制。

有學者對同治十三年(1874)《祁門方氏族譜》

所載族規進行典型剖析,指出:

該族規共32條款,舉凡社會

生活之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其中專門針對婦女或涉及婦女的

條款共13條,計有示家長、友兄弟、別夫婦、防繼庶、嚴嫡妾、

訓諸婦、肅閨門、重婚姻、事舅姑、和妯娌、植貞節、尚勤儉、節

婚嫁等,占族規之4O強。

這些條款對婦女一生的行為做了

嚴密的規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強調夫為妻綱。

在“別夫婦”

中,強調“夫者須正身齊家,不可使牝雞司晨,為婦者當降心

從夫,不可執一己之性間有悍潑不順”。

在“肅閨門”中,責令

“婦女當從一處勤績紡,力機杼,盡其常職。

心有專用則邪辟

之念自無由生者”。

在“植貞節”中,更是以“公論”迫使婦女

就範守節:

“婦女守節最為難事,宗族中或不幸而孤寡老,近

屬親鄰當資給扶持之,待其節終,公舉表揚,以勵風化。

”宗族

甚至把“閨闈挺秀,巾幗完人”與“學而人政,名登金榜”者相

55

維普資訊

提並論,認為二者“並為家國所重,宗族之光”1,152。

足見徽人

對女教之重視。

朝廷官府提倡和宗族家庭推廣是女教讀物普及的直接

原因。

從二者的關係來看,宗族以官府為依託,並受其操縱

控制;官府教化通過宗族加以推廣。

明洪武《聖訓六諭》,清

康熙《聖諭十六訓》,均被民間奉為宗旨,當作制定族規家法、

鄉規民約的主要根據。

明嘉靖禮部尚書姜寶在《請建立義莊

疏》中明確提出“家法之行,永賴國法”,若不以官法行家法,

“似不能行之久遠”[5](《家範典·宗族部》)。

一些家族還直接

把本族家訓、族約向府縣乃至朝廷“呈驗”、“批行”[16]

(P102)。

朝廷官府通過宗族組織,一經一緯,交織滲透,形成

龐大細密的教化網路,由此教民化俗、約束婦女。

女教讀物的普及還與傳播技術的發展分不開。

唐宋以

後,我國的傳播技術得到了重大發展,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和

活字印刷術,特別是雕版印刷術應用較多。

雕版印刷始于唐

朝,五代時已出現官刻、坊刻、私刻的萌芽。

人宋以後,雕版

印刷進入昌盛時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坊刻,即書坊刻書。

宋朝以後刻書坊肆激增、地域分佈極廣、刻印數量繁多。

多書坊設有刻印作坊,擁有寫工、刻工和印工,技術條件雄

厚。

書坊主人還組織文人從事編纂,把編輯、刻印、售賣集中

於一體,掌握了圖書生產的全過程,並在圖書製作方面和原

料產地建立多種聯繫,在圖書流通上和各地書販建立流通網

絡,成為一個力量雄厚的生產經營實體。

把書籍作為商品投

入市場,是坊刻的最大特點,圖書的生產和傳播由此得到市

場的可靠依託。

由於朝廷官府提倡、宗族家庭需要,女教讀

物有著廣泛的市場,所以成為許多書坊爭相刻印的對象,書

坊刻印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女教讀物的普及。

綜上所述,唐宋以後女教讀物在全社會普及,如果說統

治者宣導是女教讀物普及的種子,那麼家族推廣就是女教讀

物普及的土壤,而傳播技術的發展則為女教讀物的普及提供

了養料。

參考文獻:

[1]康有為.大同書[A].中國近代教育文選[c].北京:

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4.

I-2]班固.漢書[M].北京:

中華書局,1990.

[3]劉向..列女傳[M].張濤譯注.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

[4]張濤.劉向《列女傳》的版本問題[J].文獻,1989,(3).

[5]明倫彙編[A].古今圖書集成[c].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本,

1988.

[6]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杜,1996.

[7]孫順華.《女論語》及其作者價值取向的矛盾[J].齊魯學刊,

2001.

(2).

[8]清代前期教育論著選:

中冊[z].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9]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上海:

上海書店,1984.

[10]雷良波,陳陽鳳,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M].武漢:

武漢

出版社,1993.

[11]呂坤.閨範[A].蒙養書集成:

二[c].西安:

三秦出版社,1990.

[12]元史[M].北京:

中華書局,1987.

[13]明史[M].北京:

中華書局,1987.

[14]明章聖皇太后.女訓序[M].昌平叢書本.

[15]唐力行.論商人婦與明清徽州社會[J].社會學研究,1992,(4).

1,16]韓大成.明代社會經濟初探[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

楊春梅

POpularizatiOnofFeminineEducationWorksafterTangandSongDynastiesandItsResearch

SunShun-hua

(CollegeofLiterature,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

Abstract:

AfterTangandSongdynasties,literaryworksaboutfeminineeducationbecamemoreandmorepopular.There

youcanfindlotsofbooksandarticlesaboutthistopicwhichwereeasytOunderstand.Thereforemoreandmorepeoplewerein—

fluenced.AllthiswasduetOtheadvocateoftherulers,thespreadbythefamiliesandthedevelopmentofthe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Keywords:

FeminineEducationWorks;ClassicFeminineEducation;popularizationofFeminineEducation

56

維普資訊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