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184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docx

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四)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

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

问题何在?

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

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

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

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除了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还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摘编自钱一彬《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导致阅读量“10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

B.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

D.互联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约翰·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吃香现象。

B.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

C.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

D.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

B.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

C.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

D.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小偷和失主的通信

奥托·纳尔毕

第一封信

小偷致失主

尊敬的布劳先生:

想必您已获悉,您停在歌德路的汽车已经失窃。

我就是小偷。

鉴于我这个小偷向来和失主关系良好,谨提出如下友好的建议:

您的车子里有一只放信函和文件的皮包,它们对我虽然无用,可我以为对您却尤为重要,现将这些东西放在歌德路40号房子后面还给您,作为交换,请将有关的汽车证件放在同一地方,您给我的信,也放在那里。

顺致

亲切的问候

您的汽车小偷

1964年4月3日法兰克福

失主的复信

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

我不得不同意您的建议,因为我正急需那些文件。

我的,亦即您的蓝色四座车证件,请于今天夜里二十四点钟到歌德路40号房子后面去拿。

马克斯·布劳谨上

1964年4月5日法兰克福

第二封信

小偷致失主

尊敬的布劳先生:

下一期的汽车税(计2469马克),要在本周内付清,是吗?

您忠实的汽车小偷

1964年4月7日法兰克福

失主的复信

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

我谨遗憾地通知您,下一期的汽车税,您必须在本周内付给财政局。

拖延付款是要付高额罚金的:

顺致

敬意

您的马克斯·布劳

1964年4月9日法兰克福

请不要忘记把汽车保险费付给色柯里塔保险公司。

又及。

第三封信

小偷致失主

尊敬的布劳先生:

请原谅我又写信给您。

请问,车子耗油量是否需十二至十四公升?

再则,左后轮漏气?

您的汽车小偷谨上

1964年4月10日法兰克福

失主的复信

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

我忘记告诉您,我的,或者说您的车子亟待换只新胎,同您说的一样,汽油消耗的确很大。

不说您也明白,车子已经很旧了。

干您这一行的老是要在路上奔波,为您着想,我劝您把阀门换掉。

您的马克斯·布劳

1964年4月12日法兰克福

第四封信

小偷致失主

尊敬的布劳先生:

财政局要求我补交税款六百九十八点五七马克,10日内付清。

此外,坐垫已坏,右方向指示灯不亮。

您能否给我介绍个便宜的车房,当然要有暖气的,因为汽车很难发动。

现在我为车房要付五十马克。

顿致

崇高的敬意

您的汽车小偷

1964年4月18日法兰克福

失主的复信

亲爱的小偷:

对您说来,除了付清车税以外,别无他法。

顺便提一句,昨天夜里我突然想起,刹车已经不灵,请立即检查一下。

此外,天气不好的时候——近来天公老是不作美——得修理车篷。

至于车房,我爱莫能助。

过去,我的车子也经常露天停放。

您忠实的马克斯·布劳

1964年4月23日法兰克福

第五封信

小偷致失主

尊敬的布劳先生:

我从您那里偷来的汽车,使我大伤脑筋。

一连串的故障,昨天传动装置又坏了,如此之高的费用,我这个诚实的小偷实在承担不起。

我想贴一笔小额的赔偿费,把车子还给您,望能同意为盼。

顺致

崇高的敬意

您的汽车小偷

1964年4月25日法兰克福

失主的复信

最要好的朋友:

十分遗憾,由于您的严酷决定,我不得不结束我们之间美妙的通讯联系。

您偷走了我的汽车,而我懂得了上帝为什么给我两只脚。

我重新开始步行,过多的脂肪已经掉了好几磅,心脏跳动恢复正常,我完全忘记了心血管病是怎么回事。

我不再看病,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我还得取回我的车子吗?

想都没有想过!

故此,我决定拒绝您的建议,即使您上法院控告我,我也决不接受被偷走的东西。

顺致

敬意

您的马克斯·布劳

1964年4月28日法兰克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由十封简短的通信组成的一篇小说。

小说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小偷和失主之间鸿雁传书,一封比一封更令人忍俊不禁。

B.小偷偷了汽车,送还了汽车主人急需的重要文件,主人也按约定转交了汽车证件,小偷摇身一变成了车主,令人啼笑皆非。

C.失主开始称小偷为“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后来是“亲爱的小偷”,最后是“最要好的朋友”,称呼的变化颇有幽默效果。

D.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汽车的耗油、税负、保险费、修理费,常常导致一个家庭的经济危机,汽车对人原来是一种负累。

5.“从反常的角度解构人生也是一种幽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小说的“反常之处”作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汽车主人拒绝收回被偷走的汽车,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何妙处?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让今天的游客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一天之内前往万里之外的异域;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现代住宿业又能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心的家外之家。

但旅行的意义从来都不止步于吃喝玩乐,而是在自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前提下对人类文明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人的旅行收益未见得低于今人。

他们在简易、缓慢中构建的旅行行为仍值得我们回味与借鉴。

(摘编自刘小方《古代旅行大观》)

材料二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吹笳弹琴、吟诗高歌话别。

折柳送别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离情别绪也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什么分别时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这种解释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古时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太平御览·木部》说:

“柳,断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若斯木。

”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柳枝被折下来,犹如行人将别,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位。

(摘编白杨传多《我国古代的折柳送别文化》)

材料三

送别朋友,送别同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专车接送?

海吃一顿?

你“out”了。

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另一种更有意思、或更有意义的送别方式——“网上饯行”!

7日,这样的一场送别,以一篇微信文章的形式,在朋友圈频繁刷屏!

这篇名叫《你走,我不送你,你来,风再大雨再急我都去接你!

》的文章,是重庆一位女摄影师和朋友们送给一位辞职朋友的离别礼物。

社会总是在发展,时代总是在进步,作为年轻人,也总是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而这种尝试与探索,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我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变革,甚至是产生移风易俗的效果。

“网上饯行”无疑就是对传统告别方式的一种颠覆,让我们的离别少了些许繁琐,多了一份轻松;少了几多刻意,多了一份诗意。

(摘编自苑广阔《“网上饯行”让离别多些轻松与诗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行的意义是在自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前提下对人类文明做出更积极的贡献,如此看来,中国古人的旅行收益低于今人。

B.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吹笳弹琴、吟诗高歌,其中折柳送别方式最为流行。

C.柳树的显著特点是“随地可活”,那折柳送别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即祝愿远别的人随遇而安,一切顺遂。

D.“网上饯行”方式是对传统告别方式的一种颠覆,少了些许繁琐与刻意,多了一份轻松与诗意,显然比折柳送别更加有意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现在游客可轻而易举地出门旅行,所以更怀念过去那种简易、缓慢的旅行行为。

B.古人特别看重离别,是因为古代交通十分不便,通讯又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就是数载,短期内难以相见。

C.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年轻人要移风易俗,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争取早日普及网上饯行。

D.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太平御览·木部》《坚瓠广集》中的说法比“柳”“留”谐音之说更深刻一些。

E.新媒体时代,“网上饯行”颠覆了传统的告别方式,变革了大众的社会行为,更能说明古人的送别方式没有文化品位。

9.分析材料二,你认为关于折柳送别的解释哪一种更合理?

为什么?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伯之,济阴睢陵人也。

幼有膂力。

后随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广之爱其勇,每夜卧下榻,征伐尝自随。

齐安陆王子敬为南兖州,颇持兵自卫。

明帝遣广之讨子敬,广之至欧阳,遣伯之先驱,因城开,独入斩子敬。

又频有战功,以勋累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邑五百户。

义师起,东昏假伯之节、督前驱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

寻转江州,据寻阳以拒义军。

郢城平,高祖得伯之幢主苏隆之,使说伯之,即以为安东将军、江州刺史。

伯之虽受命,犹怀两端,伪云“大军未须便下”。

高祖谓诸将曰:

“伯之此答,其心未定,及其犹豫,宜逼之。

”众军遂次寻阳,伯之退保南湖,然后归附。

进号镇南将军,与众俱下。

伯之顿篱门,寻进西明门。

建康城未平,每降人出,伯之辄唤与耳语。

高祖恐其复怀翻覆,密语伯之曰:

“闻城中甚忿卿举江州降,欲遣刺客中卿,宜以为虑。

”伯之未之信。

会东昏将郑伯伦降,高祖使过伯之,谓曰:

“城中甚忿卿,欲遣信诱卿以封赏。

须卿复降,当生割卿手脚;卿若不降,复欲遣刺客杀卿。

宜深为备。

”伯之惧,自是无异志矣。

力战有功城平进号征南将军封豊城县公邑二千户遣还之镇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准作大诺而已。

有事,典签传口语,与夺决于主者。

伯乏与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患并有旧,缮凄藏伯之息英免祸,伯之尤德之。

及在州,用缮为别驾,永忠记室参军。

久之,卒于家。

(节选自《梁书·陈伯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力战有功/城平/进号征南将军/封豊城县公/邑二千户/遣还之/镇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

B.力战有功/城平/进号征南将军/封豊城县公/邑二千户/遣还之镇/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

C.力战有功/城平/进号征南将军/封豊城县公/邑二千户/遣还之/镇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

D.力战有功/城平/进号征南将军/封豊城县公/邑二千户/遣还之镇/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

是一个表示升官的词,并非官职的普通调动,而是指职位的多次升迁。

B.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牒:

原是用竹或木制成的文书载体名称,后专门用来指官府往来的军事文书。

D.讼:

指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文中指讼案,相当于现在的诉讼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伯之勇猛威武,受到赏识。

他的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征伐作战时经常让他跟随自己,正是因为欣赏他的勇武。

B.陈伯之浑身是胆,杀敌果敢。

在讨伐萧子敬的战斗中,作为先锋的他,借着城门开启的机会,独自进城杀了萧子敬。

C.陈伯之权衡事态,弃暗投明。

在高祖一次次向他表达赏识之意的诚心的感召下,他最终认清了东昏侯的暴虐,并弃之而去。

D.陈伯之知情重义,感恩图报。

豫章人邓缮和他有旧交情并助其子陈英逃过一劫,陈伯之到州任职后,为其提供了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伯之虽受命,犹怀两端,伪云“大军未须便下”。

(5分)

(2)有事,典签传口语,与夺决于主者。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华下①

司空图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注】①华下:

即华州(今陕西华县),作者曾旅居华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诗人梦中想回到故乡,可故乡太远了,实在找不到边际。

B.诗的第二句写一觉醒来,眼前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美,可惜是“别人家”。

C.诗的三、四句写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残灯一盏,照着窗外落花。

D.作者用“孤枕”“残灯”“落花”等意象,将深秋环境的凄凉写得逼真形象。

E.读者通过“故国”“别人家”几个词语,可以品味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5.试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请简要作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扬李蟠好古文,他“好古文”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中士大夫之族之所以耻学于师,是因为他们觉得与年龄学识相仿的人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达观地暗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动如参商又静如棋局的星空里,科学家们看到人类的未来,政治家看到月球新开垦的殖民地,科幻小说家看到地球人与火星人不可思议的星际大战。

②剖析知名专家团队运行,看到的不光是救火队角色,他们在寻找曲突徙薪的治本之道。

专家团队的创新之处,恰恰暴露出医院内部分级诊疗的缺失。

③中国网络文学的持续繁盛、高位运行令世界瞩目,今日的网络文学,作品浩瀚如恒河沙数,作家方阵创历史新高,读者族群遍布世界各地。

④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步伐就是要团结一致鼓足干劲。

当前国家大政方针已定,顶层设计日趋笃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⑤中国历史上,曾有无数诗篇留下了历史的吉光片羽,虽无法详细完整地记录史实,却恰恰以诗歌特有的留白,唤醒了史实背后的民族魂魄。

⑥据记者了解,在伪气功、伪科学一度沸沸扬扬的情况下,以出版社科类学术著作见长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表现出了恪守科学立场的坚定与无畏。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食品药品谣言,不仅阻碍生产发展,扰乱经济秩序,还影响公众身体健康。

B.真实、及时的统计是政府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互联网条件下,我们要善于用“互联网+”催生政府统计工作得以变革。

C.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正是因为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D.《意见》要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超市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周年庆典,欢迎光临,我们有最低折扣,这是你的荣幸”。

B.张强在讨论会上说:

“作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C.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D.此前,我虽然久仰其大名,却无缘谋面。

此次,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之交。

我虽不敏,却受益良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语文教材之所以备受争议,不仅是因为它承担了很多功能,①,坚守传统的,希望多一些古诗古文,面向未来的,又希望多几篇关于科学的篇章;古文多了说是晦涩,②。

好作品浩如烟海,③,只是适合不适合需要不需要的问题。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新形势下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要居安思危。

安逸的生活,必会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

只要厉行勤俭节约,就能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建国初期,很多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许多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

一旦勤俭节约成为时代的新风尚,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①安逸的生活,不一定会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两种母亲:

一种母亲说,孩子小,需要我陪着,于是顺理成章呆在了家里。

另一种母亲说,孩子的未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努力工作,坚持学习,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因为她们深信:

孩子是培育出来的,不是陪出来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