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167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边塞诗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边塞诗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边塞诗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边塞诗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塞诗注解.docx

《边塞诗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注解.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塞诗注解.docx

边塞诗注解

柳中庸

征人怨①

歲歲金河複玉關②,朝朝馬策與刀環③。

三春白雪歸青塚④,萬裏黃河繞黑山⑤。

作者簡介

柳中庸唐代詩人。

生卒年不詳,約與李端同時。

名淡,一作“談”,以字行,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為柳宗元族人。

曾授洪州戶曹,不就。

蕭穎士以女妻之。

與弟中行並有文名。

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複盛唐氣象。

和李端為詩友。

今存詩僅十三首。

注釋:

①征人怨:

此詩寫征人久戍不歸的怨恨。

遠離家鄉的征人,年年轉戰於西北苦寒之地,天天與兵器打交道。

暮春三月本來是征人家鄉春暖花開的時候,但邊塞之地仍然白雪紛飛;黃河九曲,環繞著沉沉黑山。

一切都那樣零落荒涼。

詩中沒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戰之人厭倦戎馬生涯的怨情寓於其中。

全詩每句皆對,語言精工自然。

②金河:

河名。

現名大黑河。

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古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這一帶用兵。

唐上官儀《王昭君》詩:

“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

”唐賀朝《從軍行》:

“金河未轉青絲騎,玉筯應啼紅粉顏。

複:

(形聲。

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變形,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

上面是聲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滿”義,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

後來繁化,加義符“彳”(chì),表示行走,現在又簡化為“複”。

本義:

返回,回來)。

復,往來也。

——《說文》

玉關:

即玉門關,關名。

漢武帝置。

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

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

“時漢軍正任文將兵屯玉門關,為貳師後距,捕得生口,知狀以聞。

”唐駱賓王《在軍中贈先還知己》詩:

“魂迷金闕路,望斷玉門關。

③朝朝:

天天;每天。

《列子·仲尼》:

“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與辯。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三:

“始皇時童謡曰:

‘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為湖。

’有嫗聞之,朝朝往窺。

”唐孟浩然《留別王維》詩: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馬策:

馬鞭。

漢劉向《新序·善謀上》:

“夫武臣張耳、陳餘杖馬策下趙數十城。

刀環:

刀頭上的環。

此處指刀,稱刀環意謂與馬策相對。

漢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

“右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殼置刀鐶中。

④三春:

春季三個月:

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或暮春,此處既為季春。

漢班固《終南山賦》:

“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李白《別氈帳火爐》詩:

“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青塚:

泛指墳墓。

又指漢王昭君墓。

傳說當地多白草而此塚獨青,故名。

此處當為前者意。

唐杜甫《詠懷古跡》之三: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仇兆鼇注:

“《歸州圖經》:

邊地多白草,昭君塚獨青。

黃河:

中國第二大河。

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麓,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省北部入渤海。

全長5464公裏,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裏。

晉成公綏《大河賦》:

“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黃河。

”《明史·河渠志一》:

“黃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

⑤黑山:

一名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

陳羽

從軍行①

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②,紅旗直上天山雪。

作者簡介

陳羽(約公元八O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江東人。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後在世。

工詩,與上人靈一交遊,唱答頗多。

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以第,二人登進士第與韓愈、王涯等共為龍虎榜。

後仕曆東宮衛佐。

羽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

注釋:

①《從軍行》是漢代樂府《平調曲》名,內容多數寫軍隊的戰鬥生活。

唐代以來,王昌齡等都有以此為名的詩篇流傳,表達一種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本詩為七言絕句,寫邊塞軍隊雪中行軍之景。

②橫笛:

笛子。

即今七孔橫吹之笛,與古笛之直吹者相對而言。

唐張巡《聞笛》詩:

“旦夕危樓上,遙聞橫笛音。

”宋沉括《夢溪筆談·樂律一》:

“後漢馬融所賦長笛……李善為之注雲:

‘七孔,長一尺四寸。

’此乃今之橫笛耳。

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融之所賦者。

鄭錫

出塞曲①

校尉征兵出塞西②,別營分騎過龍溪③。

沙平虜跡風吹盡④,霧失烽煙道易迷⑤。

玉靶半開鴻已落⑥,金河欲渡馬連嘶。

會當系取天驕入⑦,不使軍書夜刺閨⑧。

作者簡介

鄭錫登寶應進士第。

寶曆間,為禮部員外。

詩風樸實,擅長五律,《全唐詩》存詩十首。

注釋

①出塞:

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②校尉:

軍職名。

據《史記》,秦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

《項羽本紀》載:

項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

”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

”漢代始建為常職,其地位略次於將軍,並各隨其職務冠以各種名號。

掌管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長官,亦有稱校尉者。

隋唐以後迄清為武散官之號,地位逐漸降低。

明清之際也稱衛士為校尉,其地位尤低。

參閱《通典·職官十六》、《續通典·職官十六》。

出塞西:

暫闕

③別:

分離;分開;分出。

“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書·禹貢》。

“久之,頗曉其別蓍布卦意。

”——《漢書·張禹傳》。

“有別券者幾何家?

”——《管子·問》。

注:

“別券,謂分契也。

“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漢書·李廣蘇建傳》

分騎:

暫闕

龍溪:

一作“瀧溪”。

④沙平虜跡:

暫闕。

風吹盡:

暫闕

⑤霧失烽煙:

霧失烽煙,因大霧迷漫而看不清指示路途的烽煙。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

亦借指戰爭。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

“廣陵京口,烽煙相望。

”唐姚合《送李廓侍禦赴西川行營》詩:

“從今雟州路,無復有烽煙。

⑥玉靶:

鑲玉的劍柄。

借指寶劍。

唐王維《出塞》詩: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鴻:

雁屬中類似天鵝的大型種類舊時的泛稱。

鴻,鵠也。

——《說文》

鴻漸於幹。

——《易·漸》

鴻雁於飛。

——《詩·小雅·鴻雁》

⑦會當:

該當;當須。

含有將然的語氣。

《藝文類聚》卷五四引三國魏丁儀《刑禮論》:

“會當先別男女,定夫婦,分土地,班食物,此先以禮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

“﹝桓道恭﹞常自帶絳綿繩,箸腰中,玄問此何為?

答曰:

‘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

’”

天驕:

漢代人稱北方匈奴單於為天之驕子,後來稱某些北方強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⑧軍書:

軍事文書。

《漢書·息夫躬傳》:

“軍書交馳而輻湊,羽檄重跡而押至。

”唐韓愈《縣齋有懷》詩:

“軍書既頻召,戎馬乃連跨。

夜刺閨:

刺,一作“到”。

 

韋應物

突厥三臺①

雁門山上雁初飛②,馬邑闌中馬正肥③。

日旰山西逢驛使④,殷勤南北送征衣⑤。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

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少以三臺郎事明皇,乾元間為太學生。

始折節讀書。

永泰中為洛陽丞。

大曆間曆仕京兆府功曹參軍。

十四年,自鄠縣令除樂陽令。

以疾辭不就。

建中中拜尚書員外郎。

出為滁州刺史,後調江州。

約卒於貞元九年。

其詩閑澹簡遠,人比之陶潛,稱陶韋雲。

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

散文僅存一篇。

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注釋:

①突厥三臺:

古代民族名,國名。

廣義包括鐵勒、突厥各部落,狹義指突厥汗國。

公元6世紀初興起於金山(今阿爾泰山)西南麓,為一遊牧部落。

公元552年,建政權於今鄂爾渾河流域。

創文字、立官制,與中原交流頻繁。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為東、西二部。

《周書·異域傳下·突厥》:

“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

”宋吳幵《優古堂詩話·富鄭公之言出於元璹》:

“漢與突厥,風俗各異。

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復何所用。

三臺:

曲調名。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五·三臺詞序》:

“劉禹錫《嘉話録》曰:

‘三臺送酒,蓋因北齊高洋毀銅雀臺,築三個臺,宮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為《三臺》。

’”唐王建《江南三臺詞》:

“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幾度《三臺》。

②雁門:

亦作“鴈門山”。

省稱“雁門”。

山名。

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山海經·北山經》:

“又北水行五百裏,至於鴈門之山,無草木。

”袁珂校注:

“《海內西經》雲:

‘鴈門山,鴈出其閒。

在高柳北。

’即此山也。

”《淮南子·墬形訓》: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

初飛:

暫闕

③馬邑:

泛指一般城鎮。

大曰都,小曰邑。

闌中:

闌,門前的柵欄,此處引申為馬廄。

④日旰:

天色晚;日暮。

《左傳·襄公十四年》:

“衛獻公戒孫文子、寧惠子食,皆服而朝,日

旰不召。

”杜預注:

“旰,晏也。

”楊伯峻注:

“旰,日晚也。

”《漢書·張湯傳》:

“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驛使:

傳遞公文、書信的人。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問。

”唐杜甫《黃草》詩:

“秦中驛使無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王闿運《上張侍講啟》:

“每詢驛使,知寓南昌,雖推靡至之懷,尤望俛賢而就。

⑤南北:

從南到北;南北之間。

《國語·周語下》:

“南北之揆七同也。

”韋昭注:

“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

”古人以“午”為“南”,以“子”為“北”。

晉張華《博物志》卷四:

“秦為阿房殿,在長安西南二十裏,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征衣:

出征將士之衣。

唐趙嘏《送李裴評事》詩:

“塞垣從事識兵機,只擬平戎不擬歸。

入夜笳聲含白髮,報秋榆葉落征衣。

”宋司馬光《出塞》詩:

“霜重征衣薄,風高戰鼓鳴。

”清顧炎武《贈朱監紀四輔》詩: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王建

古從軍①

漢家逐單於②,日沒處河曲③。

浮雲道旁起,行子車下宿④。

槍城圍鼓角⑤,氈帳依山穀⑥。

馬上懸壺漿⑦,刀頭分頰肉⑧。

來時高堂上⑨,父母親結束⑩。

回面不見家,風吹破衣服。

金瘡在肢節,相與拔箭鏃。

聞道西涼州,家家婦女哭。

作者簡介

王建唐代詩人。

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

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發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

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

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注釋

①古從軍:

《古從軍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作《從軍行》)是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詞,《樂府題解》曰:

“《從軍行》皆軍旅苦辛之辭。

②漢家:

漢室,漢朝。

《史記·梁孝王世家》:

“方今漢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當立子。

”唐吳筠《贈將軍》詩:

“未會漢家青史上,韓彭何處有功勞?

”宋梅堯臣《燕》詩:

“輕如漢家後,斜避楚臺風。

”明何景明《胡人獵圖歌》:

“眾中若認射鵰手,漢家誰是李將軍?

單於:

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單於曰頭曼。

”裴駰集解:

“單於者,廣大之貌,言其象天單於然。

”漢焦贛《易林·屯之無妄》:

“左衽為長,國號匈奴,主君旄頭,立尊單於。

③河曲:

(1)河流迂曲的地方。

《列子·黃帝》:

“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

‘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

’”漢張衡《西京賦》:

“綴以二華,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

”唐玄宗《潼關口號》:

“河曲回千裏,關門限二京。

(2)春秋晉地。

指今山西省永濟縣西蒲州到芮城縣西風陵渡一帶。

黃河自北向南流,至此折向東流成一曲,故名。

《春秋·文公十二年》:

“晉人,秦人戰於河曲。

”杜預注:

“河曲在河東蒲阪縣南。

④行子:

出行的人。

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

“野風吹草木,行子心腸斷。

”宋晏幾道《浪淘沙》詞:

“行子惜流年,鶗鴂枝邊,吳堤春水艤蘭船。

”清周永銓《義卒行》:

“別我先人墓,辦我行子裝。

⑤槍城:

四周用削尖的竹木構築的防禦柵欄。

以其狀若城,故名。

唐王建《從軍行》:

“槍城圍鼓角,氊帳依山穀。

”《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載》:

“光弼出兵五千為槍城於道南,夾呼沱水而陳。

鼓角:

戰鼓和號角,兩種樂器。

軍隊亦用以報時、警眾或發出號令。

《後漢書·公孫瓚傳》:

“袁氏之攻,狀若鬼神,梯衝舞吾樓上,鼓角鳴於地中,日窮月急,不遑啟處。

”《宋書·張興世傳》:

“﹝張仲子﹞嘗謂興世:

‘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興世素恭謹畏法憲,譬之曰:

‘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唐杜甫《閣夜》詩: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⑥氈帳:

亦作“氊帳”。

1.氈制的帳篷。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以為居室。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

“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花燭》:

“氊帳起自北朝穹廬之制,請皆不設,惟於堂室中置帳,以紫綾幔為之。

⑦壺漿:

茶水、酒漿。

以壺盛之,故稱。

《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國子執壺漿。

”唐李白《丁督護歌》: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⑧頰肉:

暫闕。

⑨高堂:

高大的廳堂,大堂。

《楚辭·招魂》:

“高堂邃宇,檻層軒些。

”王逸注:

“言所造之室,其堂高顯。

”《後漢書·馬融傳》: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唐鄭鏦《邯鄲俠少年》詩:

“執事非無膽,高堂念有親。

⑩結束:

整治行裝。

南朝梁褚翔《雁門太守行》:

“便聞雁門戍,結束事戎車。

”唐善生《送智光之南值雨》詩:

“結束衣囊了,炎州定去遊。

回面:

轉過臉。

《南史·武陵王昭曄傳》:

“上回面不答。

”唐張籍《惜別》詩:

“臨行記分處,回面是相思。

”宋張先《蝶戀花》詞:

“和淚語嬌聲又顫,行行儘遠猶回面。

金瘡:

金屬利器對人體所造成的創傷。

《六韜·王翼》:

“方士二人主百藥,以治金瘡。

”《宋書·武帝紀上》:

“至是桓脩還京,高祖託以金創疾動,不堪步從,乃與無忌同船共還。

”唐白居易《縛戎人》詩:

“身被金瘡而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

肢節:

四肢關節。

相與:

互相;交相。

《韓非子·五蠹》:

“毀譽賞罰之所加者,相與悖繆也,故法禁壞而民愈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箭簇:

暫闕。

西涼州: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置西涼州,治永平縣(甘肅省張掖市。

)領張掖、西郡、臨松、建康、酒泉、涼寧、敦煌等7郡;西魏廢帝三年,改西涼州為甘州,領張掖(轄永年縣等4縣)、酒泉2郡。

 

塞上逢故人①

百戰一身在,相逢白發生。

何時得鄉信,每日算歸程。

走馬登寒壟②,驅羊入廢城③。

羌笳三兩曲④,人醉海西營⑤。

注釋

①塞上逢故人:

為客中送人遊塞之作,此人或即塞上所逢故人,體裁為五言律詩。

②走馬:

騎馬疾走;馳逐。

《詩·大雅·緜》: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王先謙集疏:

“《玉篇·走部》:

‘趣,遽也。

《詩》曰:

“來朝趣馬。

”言早且疾也。

’知韓‘走’作‘趣’。

”唐杜甫《去秋行》:

“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

寒壟:

暫闕。

③廢城:

暫闕。

④羌笳: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羌的一種吹奏樂器,似笛。

羌人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後以竹為管,飾以樺皮,上有三孔,兩端加角

刁鬥笳吹。

——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曲:

樂曲,歌曲。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快彈數曲。

曲罷憫然。

曲終收撥。

五更轉曲。

——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⑤海西營:

暫闕。

衛象

古詞①

鵲血雕弓濕未幹②,鸊鵜新淬劍光寒③。

遼東老將鬢成雪④,猶向旄頭夜夜看⑤。

作者簡介

衛象開元天寶間汶水人,官侍禦。

詩二首。

注釋

①古詞:

暫闕。

②鵲血:

南朝梁簡文帝《豔歌篇》:

“控弦因鵲血,挽彊用牛螉。

”後即以“鵲血”指良弓。

清查慎行《連日扈從觀圍恭紀》詩之一:

“連天積素耀威弧,鵲血牛螉力盡輸。

雕弓:

刻繪花紋的弓;精美的弓。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

③鸊鵜:

亦做鸊鷉。

構成鸊科和扒鸊鵜目的各種水鳥之一,它與潛鳥親緣關系密切,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發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長潛水,能在水下作長距離遊泳。

淬:

(形聲。

從水,卒聲。

本義:

盛水以供淬火的器具)同本義。

淬,滅火器也。

——《說文》。

按,貯水以焠刃之器,其實焠、淬同字,刃出於火,故從火。

④遼東:

指遼河以東的地區,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

戰國、秦、漢至南北朝設郡。

解放後(1949年)設省,1954年撤銷,與遼西省合並複設遼寧省。

《史記·匈奴列傳》:

“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

置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南朝宋袁淑《效曹子建樂府白馬篇》:

“訊此倦遊士,本家自遼東。

”宋賀鑄《叢臺歌》:

“彷徨華表不忍去,豈獨遼東丁令威。

鬢成雪:

即白發如雪意。

⑤旄頭:

即昴星。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漢書·天文志》:

“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唐武元衡《送徐員外還京》詩:

“旄頭星未落,分手轆轤鳴。

盧綸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選四)①

其一鷲翎金僕姑

鷲翎金僕姑②,燕尾繡蝥弧③。

獨立揚新令④,千營共一呼⑤。

作者簡介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

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

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禦史。

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

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

德宗朝複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有《盧戶部詩集》。

注釋

①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樂府舊題。

多寫邊塞戰事,《樂府詩集》卷二一:

“《晉書樂志》曰:

‘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曲也’”。

張僕射,謂張延賞。

②鷲翎:

箭尾羽毛。

金僕姑:

箭名。

《左傳·莊公十一年》:

“乘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杜預注:

“金僕姑,矢名。

”《陳書·高祖紀上》:

“公三籌既畫,八陣斯張,裁舉靈鉟,亦抽金僕。

③燕尾:

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

或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狀末端分叉的東西。

《後漢書·輿服志下》:

“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蜚襳垂髾”唐李善注:

“司馬彪曰:

‘襳,袿飾也;髾,燕尾也。

’襳與燕尾,皆婦人袿衣之飾也。

蝥弧:

春秋諸侯鄭伯旗名。

後借指軍旗。

《左傳·隱公十一年》: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孔穎達疏:

“《周禮》諸侯建旂,孤卿建旜。

而《左傳》鄭有蝥孤,齊有靈姑鉟,皆諸侯之旗也……其名當時為之,其義不可知也。

④揚新令:

揚旗下達新指令。

⑤千營共一呼:

千營的將士一齊回應。

其二林暗草驚風

林暗草驚風①,將軍夜引弓②。

平明尋白羽③,沒在石棱中④。

注釋

①驚風:

指猛烈、強勁的風,本句從“風從虎”之傳說。

風吹草動,以為有虎。

用“驚風”二字造成猛虎出現的氣氛。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

“然後揚節而上浮,淩驚風,歷駭猋。

”唐孟郊《感懷》詩之一:

“秋氣悲萬物,驚風振長道。

”明劉基《燕歌行》:

“愁如驚風皷春潮,歲雲暮矣山寂寥。

②引弓:

拉弓射箭。

《戰國策·楚策四》:

“臣為君引弓,虛發而下鳥。

”唐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宋史·兵志一》:

“英宗即位,詔諸道選軍士能引弓二石、彍弩四石五鬥送京師閲試,第升軍額。

③平明:

猶黎明。

天剛亮的時候。

《荀子·哀公》:

“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

”唐李白《遊太山》詩之三: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

白羽:

指羽箭。

《山海經》第一八《海內經》郭璞注:

“矰,矢名,以白羽羽之。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彎蕃弱,滿白羽,射遊梟,櫟蜚遽。

”郭璞注:

“以白羽為箭,故言白羽也。

”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三:

“留我一白羽,將以分符竹。

④沒:

消失,不見;隱沒。

良久,羽旄之影漸沒。

——馬中錫《中山狼傳》

未聞刃沒而利存。

——範縝《神滅論》

石棱:

石頭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杜甫《西閣雨望》詩:

“徑添沙面出,湍減石稜生。

”唐於鵠《過淩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

“面壁攀石稜,養力方敢前。

”前蜀韋莊《漁塘》詩:

“洛水分餘脈,穿巖出石稜。

”《太平廣記》卷二四一引五代王仁裕《王氏見聞記·王承休》:

“緩轡踰雙劍,行行躡石稜。

其三月黑雁飛高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①。

欲將輕騎逐②,大雪滿弓刀③。

注釋

①單於:

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單於曰頭曼。

”裴駰集解:

“單於者,廣大之貌,言其象天單於然。

”漢焦贛《易林·屯之無妄》:

“左衽為長,國號匈奴,主君旄頭,立尊單於。

”此處泛指經常南侵的契丹等部落首領。

②逐:

含有使追趕對象離開或消滅的意思。

逐,追也。

——《說文》喪馬勿逐。

——《易·暌》

乘白龜兮逐文魚。

——《楚辭·河伯》;遂逐齊師。

——《左傳·左公十年》

③弓刀:

弓矢和刀劍。

其四野幕敞瓊筵

野幕敞瓊筵①,羌戎賀勞旋②。

醉和金甲舞③,雷鼓動山川。

注釋

①野幕:

野外的帳篷。

《左傳·哀公六年》:

“使毛遷孺子於駘。

不至,殺諸野幕之下,葬諸殳冒淳。

瓊筵:

亦作“璚筵”。

盛宴,美宴。

南朝齊謝朓《始出尚書省》詩:

“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

”南朝齊謝朓《送遠曲》:

“璚筵妙舞絶,桂席羽觴陳。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②羌戎:

泛指我國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漢揚雄《長楊賦》:

“其後熏鬻作虐,東夷橫畔,羌戎睚眥,閩越相亂。

”唐王昌齡《箜篌引》:

“盧溪郡南夜泊舟,夜聞南岸羌戎謳。

勞旋:

謂慶賀慰勞將士凱旋而歸。

③金甲:

金飾的鎧甲,又謂凱甲的美稱。

漢蔡琰《悲憤詩》: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

”唐李白《胡無人》詩: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逢病軍人①

行多有病住無糧②,萬裏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古城下③,不堪秋氣入金瘡④。

注釋

①逢病軍人:

暫闕。

②行多:

暫闕。

③蓬鬢:

鬢發蓬亂。

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十三: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粧。

④不堪:

忍受不了。

《孟子·離婁下》:

“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十:

“自言其遠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繫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

《呂氏春秋·義賞》:

“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杜甫《曲江》詩之一:

“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金瘡:

亦作“金創”。

金屬利器對人體所造成的創傷。

《六韜·王翼》:

“方士二人主百藥,以治金瘡。

”《宋書·武帝紀上》:

“至是桓脩還京,高祖託以金創疾動,不堪步從,乃與無忌同船共還。

”唐白居易《縛戎人》詩:

“身被金瘡而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

戎昱

出軍①

龍繞旌竿獸滿旗②,翻營乍似雪中移③。

中軍一隊三千騎④,盡是並州遊俠兒⑤。

作者簡介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

荊州人。

少年舉進士落第,遊名都山川。

後中進士。

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

大曆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

後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

、桂州刺史李昌?

幕僚,頗受信用。

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禦史。

翌年貶為辰州刺史。

後又任虔州刺史。

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

他是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

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

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友》較有名。

注釋

①出軍:

出兵。

《史記·高祖本紀》:

“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

”《梁書·侯景傳》:

“景留其中軍王顯貴守壽春城,出軍偽向合肥,遂襲譙州。

”唐張讀《宣室志》卷一:

“凡出軍征討,有烏鳶隨其後者,皆敗亡之徵。

②龍繞:

旌竿:

亦作“旌幹”。

旗竿。

唐鄭愔《塞外》詩之三:

“邊聲入鼓吹,霜氣下旌竿。

”唐杜甫《虎牙行》:

“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雲直。

獸滿旗:

③翻營:

乍似:

④中軍:

古代行軍作戰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由主將所在的中軍發號施令。

《左傳·桓公五年》:

“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

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