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124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言文三国两晋南北朝

【2007·江苏】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

“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居五曰,进之曰: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

“公欲为霍光乎?

为曹操乎?

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

“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

“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

“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

”遂请护粮,乃免。

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

“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

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

”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

“坏汝万里长城!

”薛彤曰:

“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

”进之掀髯笑曰: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

武皇帝:

宋武帝刘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

差错

B.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

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

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

快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应取“窥伺,窥探,观察”之意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

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答案】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解析】“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解析】“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

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

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

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

“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

”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

留了五天,高进之说: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

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

“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

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

”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

“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

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

“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

”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

“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

”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

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

“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

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

”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

“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

”薛彤说:

“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

”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

“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这是大宋的光荣。

”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

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2007·山东】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

“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

“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

”答曰:

“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

“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

“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

“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

“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

“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

②赙(f),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

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

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

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

犯罪

【答案】D

【解析】(应为“定罪”或“治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答案】D

【解析】(均为“因为”,A却、并且,B介词、连词,C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清,⑥评论其政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

“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

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答案】C

【解析】(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

【译文】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

“他是什么样的人?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译文】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译文】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2008年高考试题海南卷】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

且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

“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

“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

天子所在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

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

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

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

答应。

【答案】D

【解析】认为或表扬,注意下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是嵇绍对少年戴晞的评价,不是他敢于直谏,故排除A、B;②写他不阿谀权贵而升职,不是敢于直谏,排除C

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

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答案】C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

原文是“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答案】【(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

“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1分。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答案】(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

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3分:

“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08年高考广东卷】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访曰:

“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

”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

闲散的官员。

②海昏:

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答案】C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实词。

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尤其是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误用作一个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虚词。

与多数试题不同的是,该题每个选项的两个句子均出自阅读材料,无形中增大了实体的难度。

A于是、就;趁机。

B跟、同。

介词。

C来、用来。

连词。

D到。

介词。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B)(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在考题中直接考查语法知识,并不多见。

不过,试题难度并不大。

“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

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命题者往往在个别关键词句的翻译上故意设置陷阱,如A项和D项,有时则在内容上或作者/文中人物的观点上张冠李戴、绝对化、无中生有等等。

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

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

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答案】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解析】断句是近年来兴起的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查新题型。

它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能给文言文断句或点断,除了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即找标志)外,更多的是要理解文意。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答案】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其中“信”就是准确,“达”就是字字落实,“雅”就是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我们首先要求考生准确完整地翻译,就是所谓的采分点。

【2009·辽宁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

灵庆曰:

“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

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躬:

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

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

宣告。

【答案】D

【考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布,有宣告的意思,但是这里应该解释为“散布、宣传”。

【思路分析】解答实词题一定要联系语境,因为这道题重在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如果解释“布”为“宣告”,和后面的“恩惠之化”显然不搭配,根据语境推断和教化搭配的词义相近的词应该为“散布、宣传”。

5.以下句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