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044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docx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酸碱盐的口诀

怎样学好酸碱盐知识

学好酸碱盐知识的五点策略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如何学好这一章的知识呢?

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五点学习策略。

  一、注意概念理解

  酸、碱、盐是第八章中较为重要的三个概念。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它们加以理解。

角度之一,顺着酸、碱、盐概念建立的思路,比较它们电离生成的离子的特点,剖析概念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从这一角度理解三个概念,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解释“酸、碱为何具有通性?

”等问题有裨益。

角度之二,从酸、碱、盐的组成上认识三个概念:

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碱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氨水是一种特殊的碱〕;盐由金属元素与酸根组成〔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

从此角度理解,能为酸碱盐的识别以及反应规律的推理带来便利。

  二、注意工具运用

  金属活动顺序是学好第八章的工具,它反映的是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由易到难的顺序。

该工具主要用于判断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见书后附录〕也是学好第八章的工具,该表主要用于判断碱性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注意两类实验

  对于老师的演示实验,我们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忆,认真分析,使实验现象及结论在自己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对于课本上的三个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八、九、十〕,同学们千万不要放过动手一试的时机,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下标准操作,认真记录,积极思考。

要知道,自己动手实验,不仅仅是一个再现与稳固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的过程。

  四、注意规律总结

  《酸碱盐》中的反应规律较多,及时总结这些规律,是我们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总结反应规律,除了采用课本183页上的图表法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叠加法。

以酸的五点通性为基础,加上碱的三点通性〔碱与酸反应已出现在酸的通性中〕,再加上盐的两点化学性质〔盐与酸、碱的反应前面已考虑过〕,这样可以得到十条反应规律〔具体规律请同学们自己总结〕。

〔2〕判断法。

写出“A.碱性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C.酸、D.碱、E.盐、F.盐”等几类物质的名称,按照“A+B、A+C、A+D……”的思路逐项判断,得出规律。

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假设能回忆一些和规律相悖的“特例”,无疑能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注意题型归类

  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等。

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

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

“电离电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

“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

“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假设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

假设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

“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

“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说明:

“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假设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

“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

“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

“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说明:

“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

“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

“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

“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

“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

由于腐蚀有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说明:

“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

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

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

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

说明:

“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

“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

“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酸与碱相关知识10问

1.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答:

酸或碱的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例如HCl在水中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OH-。

我们看到酸都能解离出H+,而碱都能解离出OH-,也就是说虽然有不同的酸或碱,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但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答:

不是。

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2NaOH+CO2=Na2CO3+H2O);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a*+2HCl=CaCl2+H2O)等,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

  3.pH值小于7、等于7、大于7的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将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

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假设加水稀释,溶液会变稀,浓度变小,溶液的酸性随之减弱,pH值会增大,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

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同理pH值会减小,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

pH值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稀释后还是中性溶液,所以其pH不变,还是等于7。

  4.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铁会变色吗?

  答:

不会。

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才会改变颜色。

大多数的酸都是溶于水的,而碱则不同,只有少数碱是能够溶于水的,如: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和氢氧化钙〔Ca(OH)2〕。

当石蕊和酚酞遇到它们的水溶液时会变色,而氢氧化铁〔Fe(OH)3〕等是不能溶于水的碱,所以石蕊和酚酞不会变色。

  5.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为什么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答:

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能否将试纸用水润湿?

  答:

不能。

润湿后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酸性和碱性都减弱了。

润湿后测定的酸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大,而碱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小。

  7.“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是一回事吗?

  答:

不是。

酸溶液仅指溶质为酸的溶液,一定属于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

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HSO4也显酸性,却不属于酸溶液;碱溶液指可溶碱的溶液(KOH、NaOH、Ca(OH)2、Ba(OH)2、NH3·H2O),一定属于碱性溶液;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却不属于碱溶液。

  8.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

  答:

不是。

我们平日所用的厨房调味品盐指的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NaCl),而化学上所指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名称,就像酸、碱一样,这类化合物在水中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氯化钙(CaCl2)、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

  9.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答:

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来完成,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边滴边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0.为什么将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密封保存?

  答:

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会潮解、变质。

同样生石灰会有如下反应ca*+H2O=Ca(OH)2,CO2+Ca(OH)2=CaCO3↓+H2O而变质,所以二者都需要密封保存。

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

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是第八章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该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可运用“交换两种反应物的成分”这一思路得出。

如何攻克这一难点呢?

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1.规律法。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有两条规律,一是反应产物是盐和水;二是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在写SO2与NaOH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时,有不少同学将结果错写成了“Na2O+S(OH)4”或“Na2SO4+H2O”。

前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无视了规律一,机械套用了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思路;后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没有注意到S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为+4价,将Na2SO3误写成了平时较为常见的化学式Na2SO4。

  2.模仿法。

在碳一章中,同学们已经熟悉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以该反应为模板,我们可以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

BaCO3+H2O;Na2CO3+H2O。

  3.添氧法。

在初中化学中,最为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这些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往往比酸性氧化物多一个氧原子,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添氧法”去确定该类反应所生成盐的化学式。

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CO3〔CO2增加一个氧原子后变成CO3原子团〕组成的Na2CO3;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SO4〔SO3增加一个氧原子后变成SO4原子团〕组成的Na2SO4。

  4.分步法。

某些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可以看成是分步发生的:

第一步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化合成酸;第二步是酸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如,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看作二氧化硫先与水化合成H2S03,然后,H2S03再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H2O。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去书写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都要注意相关元素〔原子团〕化合价数值的回忆,防止写出的化学式违背“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一法则。

酸碱盐期末复习总结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

氟、氯、溴、碘;

  负二价:

氧和硫。

  〔可变正价〕: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

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

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

磷酸根〔PO4〕;

  正一价:

铵根〔NH4〕。

  三、熟记以下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

2NaOH+SO3=Na2SO4+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

Ca(OH)2+CO2=CaCO3↓+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

ca*+H2O=Ca(OH)2

  〔三〕盐的性质:

〔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

CuSO4+Fe=ZnSO4+Fe铁外表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gNO3+NaCl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

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Fe  Sn  Pb  (H)  CuHg  AgPtAu

  五、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

钾、钠、钡、铵溶、钙微溶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Fe  Sn  Pb  (H)  CuHg  AgPtAu

  五、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

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熟石灰——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NaCl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赤铁矿——Fe3O4

  金刚石、石墨——C干冰——CO2冰——H2O

  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CH3COO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

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以下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

3NaOH+FeCl3=Fe(OH)3↓+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1234567891011121314

  中性←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

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

碱性气体〔如:

NH3〕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一些知识点

  单质:

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