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401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6mlB.大于16mlC.小于16mlD.不能确定

2.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2.4g

B.3.6g

C.4.8g

D.11.2g

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

Al粉

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溶液(KOH)

CuSO4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HCl)

CaCO3

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

 

A.AB.BC.CD.D

4.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

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5.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

6.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7.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和沉淀B,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

(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氯化钙

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一定为5.3g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

D.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没有硫酸钾

8.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9.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10.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用烧碱溶液

B.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CO3用稀盐酸

C.除去CO中少量的CO2用澄清的石灰水

D.除去CuSO4固体中少量的Fe粉用水溶解后过滤

11.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A.

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13.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1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断结果:

①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③通过汽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得出汽油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④通过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可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⑤根据碳酸钠、碳酸钙等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产生气体,可得出能与酸反应并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⑥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以推知滤液中最多含两种溶质。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15.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④⑤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

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丙溶液为蓝色。

下列能替代图中丁物质的是()

A.AgB.NaOHC.BaCl2D.CuO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B.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20.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

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

向久置空气中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2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4.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

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二、实验题

26.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

某学习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信息给予)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提出问题1)除氧气外,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也能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金属钠(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

(1)(“能”或“不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反思评价)点燃酒精灯前,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会二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

(2)__。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颗粒可能是(3)(用化学式填写)。

(进行实验二)现象:

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______(4)____。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

黑色颗粒的猜想是正确的。

(猜想与假设)某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

(Ⅰ)碳酸钠(Ⅱ)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5)(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6)。

27.淮安市区至淮安区的轻轨正在紧张建设中,建设轻轨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

下图是高炉炼铁和炼铁原理的相关实验。

(1)如图1,列车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_____。

(2)图2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产生热量维持炉温和_____。

(3)某同学用图3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

给氧化铁加热前要先向装置中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管A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28.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

全部是NaOH;

猜想Ⅱ:

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_____.

(实验与探究)

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步骤二:

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9.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0.甲乙两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发生:

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废液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

猜想2: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猜想3: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________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

(拓展与延伸)乙同学在实验完毕后查阅资料得知:

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那么在(猜想与假设)中存在第4种猜想的可能,则猜想4: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31.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

某化学研究性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三种猜想:

A.只有CO2B.只有COC.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E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认为乙容器中气体的成分除了小红同学对甲容器气体可能的成分猜想外,还可能是CO2和O2,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

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量筒的读数方法以及错误的读数方法会导致的后果。

【详解】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如果读数为30mL,实际小于30ml,假设为29mL,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4m1,实际比14ml大,假设15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小于16mL,故C符合题意。

【点睛】

1、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0.4g氢气全部是由Mg、Al、Fe3种金属中的一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所生成的。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出要生成0.4g氢气需要Mg4.8g或需要Al3.6g或需要Fe11.2g。

设生成0.4g氢气需要Mg、Al、Fe的质量为x,y,z

解得:

x=4.8g

解得:

y=3.6g

解得:

z=11.2g

如果0.4g氢气是由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那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在上步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即在3.6g与11.2g之间。

故选C。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中混有HCl,如果用NaOH溶液除杂,二氧化碳也和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错误;

B、FeSO4溶液中混有CuSO4,加入过量铝粉,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铝和硫酸亚铁也能反应生成硫酸铝,不但引入了新的杂质,还将要保留的硫酸亚铁反应掉,选项B错误

C、KNO3溶液中含有KOH,加入CuSO4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过滤后,滤液中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选项C错误;

D、CaCl2溶液中混有HCl,加入过量的CaCO3,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过量的碳酸钙经过过滤除去,选项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铝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后会能生成铜和氧化铝.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氧化铝,也可能含有氧化铜或者是铝.往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红色不溶物质.其中的氧化铝及可能剩余的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若有氧化铜剩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插入铁片,可能剩余的稀硫酸会和铁片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因此是否有气泡放出不能判断是否有氧化铜剩余.若铁片表面会析出红色的固体,则一定是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来的铜,可能证明原固体中含有氧化铜.故选A.

5.A

解析:

A

【解析】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C

解析:

C

【解析】A、性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故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正确;

B、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硫酸钾反应能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碳酸钾混合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正确;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错误;

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正确.

故选C.

【点评】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掌握酸碱盐和金属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

7.C

解析:

C

【解析】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和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或是硫酸钡;

(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生成立氯化银,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物;

(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沉淀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或碳酸钙、碳酸钡,没有硫酸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固体为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为4.4g。

根据BaCO3+2HCl═BaCl2+H2O+CO2↑

19744

可得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

根据CaCO3+2HCl═2NaCl+H2O+CO2↑

10044

可得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10g;

由于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所以沉淀B含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所以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钡;无法判定是否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酸钾。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氯化钙,故错误;

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碳酸根转化为二氧化碳,有关系式

Na2CO3---CO2↑

10644

可知,最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需要碳酸钠质量为10.6g,故错误;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故正确;

D.有前面分析可知D错误。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B、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故说法错误;C、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0.C

解析:

C

【解析】A.CO2和SO2都与烧碱溶液反应;B.Na2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C.CO2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能达到除杂目的;D.CuSO4能溶于水,Fe粉不溶,加水溶解、过滤后,再将溶液蒸发结晶才能得硫酸铜固体;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B

解析:

B

【解析】分析:

A.从碱溶液稀释后PH值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B.从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进行分析;

D.从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仍然显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B.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