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拆除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238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撑拆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支撑拆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支撑拆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支撑拆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支撑拆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撑拆除方案.docx

《支撑拆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撑拆除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撑拆除方案.docx

支撑拆除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新建河口海岸大楼

(砼支撑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编号:

 

华东师范大学新建河口海岸大楼工程项目经理部

附图:

工作流程图(附图一~附图四)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体有限公司提供的基坑支撑结构施工图纸,拆除工程的要求;

(2).《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程》(DBJ08-70-2006);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上海市扬尘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6).《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7).《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程》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位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西南角(莲花路与东川路交叉口处),南侧为单层科研临时用房,北侧为蒋家港。

总建筑面积344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559平方米(其中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为281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21平方米。

本建筑为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和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用房,主体由两栋南北平行布置的板楼组成,南北楼通过东西两侧的裙房连接。

南侧为5层的物理类实验室用房。

北侧为11层的化学类实验室用房。

西侧一层设置洁净实验室等辅助用房,地下一层西侧设有实验室及冷库,地下一层东侧设置机动停车库。

工程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建设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体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2.2拆除项目简介

基坑开挖总面积约6470m²,外围周长约333m。

基坑地下支撑为水平钢筋混凝土梁支撑。

支撑体系的参数如下:

ZC1800*800mm、ZC2600*600mm、QL-11200*800mm、QL-2900*1100mm顶圈梁保留不拆除。

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

2.3拆除工程特点

(1).本工程拆除工程量较大,拆除时需要对建筑结构成品进行保护,故拆除难度较大。

(2).本拆除工程工期要求较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及拆除施工机械,有可能一段拆除施工,另一段建筑施工,这对拆除施工的组织安排、安全管理、协调等工作要求较高,对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有一定难度。

(3).拆除施工时要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在拆除支撑时粉尘污染较大的应该认真做好洒水扬尘工作。

(4).机械施工通道相对较宽广,本工程拟采用2~4台镐头机,错开分区作业,并做好退避路线,确保拆除安全。

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现场安全、技术、施工员对照该工程的结构认真复查结构构造,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施工指挥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5).本支撑拆除采用镐头机对支撑逐段破碎后,由人工气割钢筋并对钢筋进行归堆放吊运出场,后进行渣土清运工作。

2.4拆除工程平面图(2.4-1)

2.4-1

第三章施工组织

3.1施工前准备

(1).建立拆除工程项目管理小组,明确各自责任与分工,共同

协调拆除进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

(2).落实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选调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为骨干,认真熟悉拆除对象和拆除环境。

(3).根据结构构件情况,针对施工特点对施工人员分阶段作安全、技术交底(人工每天进行),确定施工的对象、方法、须保护的对象和安全标准,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自觉性。

(4).按照拆除施工步骤划定机械工作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并落实安全警戒人员。

(5).认真学习拆除技术方案,针对周边环境,分别确定各自的具体拆除方案及拆除步骤、人力及机械配置,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6).组织好现场拆除施工管理的项目经理部,指派安全意识强、技术能力强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人员组成该项目部,进行施工的统一管理和现场指挥。

(7).基础建筑构件在拆除前做好保护工作,拆除期间由拆除单位派专人保护,拆除后由拆除单位及时清理拆除的杂物,恢复现场。

3.2施工管理网络

 

项目经理:

负责工程全面指挥、协调和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

负责工程设计,并对现场技术问题等工作进行指挥和管理。

施工负责人:

负责对施工组工作的安排和管理。

施工组:

负责破碎支撑、钢筋回收、渣土清运等施工。

安全负责人:

负责各项工作中的安全布属并及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根据工地周边情况做好安全工作的规划。

安全员:

监督各项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对现场危险源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后勤负责人:

负责施工和生活的安排、后勤保障及财务管理。

3.3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拆除施工机具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镐头机

小松PC-200

2

破碎支撑

2

镐头机

PC-130

1

局部破碎支撑

3

小铲车

2

渣土短驳、归堆

4

小挖机

1

渣土短驳、归堆

5

汽车吊车

200T

1

吊运镐头机

6

配套工具

若干

7

自卸车

20

渣土外运

8

气割工具

若干

气割回收废旧钢材

9

走道板

若干

局部拆除支撑使用

劳动力配备情况表

序号

工种

拟投入人数

备注

1

气割工

10

气割机械拆除后钢筋

2

镐头机驾驶员

3-5

破碎支撑

3

小铲车驾驶员

3

渣土短驳、归堆

4

小挖机驾驶员

3

渣土归堆、短驳

5

清渣工

15

渣土归堆、短驳

6

渣土车驾驶员

4

渣土外运

7

配合工

10

配合拆除工作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配人员及机械数量

1.5m*10m*0.35等

拆除第一道支撑

3.4工期和施工进度

支撑拆除,计划开始日期为2015.09.21,结束日期为2015年10月5日,共15天。

序号

施工任务

工程量

施工日期

1

A区段

ZC2(600*600mm)约30m³

22.6m³

9月21日-9月21日

2

B区段

ZC1(800*800mm)约250m³

480m³

9月22日—9月27日

ZC2(600*600mm)约230m³

3

C区段

ZC1(800*800mm)约100m³

190m³

9月28日—9月29日

ZC2(600*600mm)约90m³

4

D区段

ZC1(800*800mm)约90m³

90m³

9月30日—9月30日

5

格构柱、钢筋清理

整个支撑体系

9月25日—10月2日

6

基础底板清理

整个支撑体系

9月28日—10月5日

工程进度计划安排以安全、高速、高效为原则,在项目部要求的拆除基坑钢筋砼支撑的区域,移交后限定工作日内完成每道支撑的拆除清运任务,根据本技术装备和人力投入随时调配,突击施工保证施工工期,配合好废钢气割归堆回收及垃圾归堆清运工作。

第四章拆除方案

4.1砼支撑拆除方法

由于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需要分区分块进行拆除作业,若满足该区域支撑符合拆除要求时且得到项目部的拆除指令,方可着手进行机械拆除作业,这样既不影响的后续施工作业,又不影响支撑拆除,并且大大的缩短了施工总工期。

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布局,规划好施工路线。

(搞头机施工路线详见附图一~附图四)

A:

拟采用2台长臂小松PC-200型镐头机停靠在A区域旁边的道路上对A区域的对撑梁进行破除。

不能拆除的地方采用人工空压机配合施工,拆除的对撑边缘距格构柱距离不得小于300mm,A区段混凝土方量约为30m³,施工日期为一天。

A区段施工后,采用200T的汽车吊把镐头机调入基坑大底板上。

B:

镐头机进入大底板后,北侧B区域搞头机由东向西转南施工;南侧B区域镐头机由东向西转北施工;B区域副梁混凝土约为230m³,主梁混凝土约为250m³,施工日期为6天。

C:

为了更好的对东侧的尚义桥进行保护,在B区域完成后,剩下南北方向的三条主撑梁及其衔接的副梁;把剩余的支撑梁分为C、D两区域进行拆除。

此时两台镐头机停靠在C区域的西端,镐头机在C区域由西向东施工;C区域区域副梁混凝土约为90m³,主梁混凝土约为100m³,施工日期为2天。

D:

C区域完成后,观测基坑周边环境是否出现监测报警值;监测安全后D区域由西向东进行拆除;D区域区主梁混凝土约为90m³,施工日期为1天。

镐头机拆除实施原则:

A、确保镐头机拆除区域无其它施工作业。

B、镐头机施工中需要保护基坑内的预埋钢筋。

C、镐头机边拆除边洒水降尘。

D、禁止在镐头机作业10米范围内进行交叉施工。

对于机械无法拆除的部位,采用人工辅助拆除。

采用人工拆除的施工部位,需先搭设脚手架,并且脚手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其作业形式为:

进场→搭设脚手架→剥离混凝土保护层→切割钢筋→剥离钢筋→破碎混凝土→拆除脚手架→施工完毕退场。

在机械拆除前,应先对预留洞、电梯井等井洞口进行防护,防止拆除后渣土塌落入内,给后期的渣土清运工作带来难度。

支撑与圈梁结合部位拆除时应对顶圈梁进行保护性拆除,拆除结束后要使结合部位平整,有利于后续施工。

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分区域采用在支撑上方铺设走道板进行支撑拆除。

走道板自重比较重,在使用和回收过程采用吊机和镐头机搬运移动。

最后由里向外后退拆除施工栈道,若有局部支撑无法铺设走道板进行拆除时,选用拆除镐头机械吊运至中楼板(下方排架保留)上方进行拆除支撑。

电梯井、洞口在拆除时防护的没有铺盖好的,渣土掉落到井、洞中的建筑垃圾清理方法:

待支撑脚手架拆除后清理工对掉落到地下室的建筑垃圾,使用自制的吊篮装建筑垃圾,采用塔吊、吊车吊出地下室。

该道支撑拆除完毕后,机械设备清场。

1、各区域破碎后,及时组织劳动力采用气割和二次破碎的方法进行钢筋和砼的分离,分离出的钢筋及时采用塔吊、汽车吊吊运出基坑,堆放在场内指定地点,并及时处理。

破碎后的建筑垃圾采用集中归堆,并采用塔吊、汽车吊等设备吊出基坑,然后装车外运出场。

2、支撑砼破碎颗粒大小需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人力可以清运出场为标准。

3、为避免大颗粒砼块落入电梯井、预留洞内,在机械拆除前期采用竹片、模板等遮盖,防止在拆除过程中大块掉落,不利于渣土清运。

4、破碎后及时做好基坑内的清理工作,为结构施工提供工作面。

5、施工时间:

白天破碎拆除(7:

00—20:

00),晚上清理外运,具体施工时间结合项目部方安排的时间同步,若晚上不允许施工,则白天外运。

各工序的注意措施:

1、破碎:

破碎过程中做好对结构插筋的保护工作,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地破碎方式。

破碎区域周边10米范围内设置隔离带,确保施工安全。

待该区域砼基本破碎完成后即可进入区域进行分离钢筋和清理的施工。

2、钢筋、砼分离:

采用氧气、乙炔气割的方法将支撑和围檩内的钢筋全部分离出来。

对于局部破碎后的砼块过大的情况,可采用空压机就地二次破碎的方法进行钢筋和砼的分离,分离后的钢筋在基坑内及时由人工清理归堆,并分批集中吊运出基坑。

3、钢筋处理:

在场内短期堆放后即外运出场,堆放地点由总包方指定堆放,出场外运时应需过磅。

4、砼渣等建筑垃圾的清理、外运:

将与钢筋完成分离的同时采用小铲车和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基坑下的清理、归堆,归堆在靠近栈桥或基坑周边易于装车的部位的地板上方,认真做到多堆、少高,待外运车辆到达现场后,采用长臂挖机即刻装车外运。

5、交出结构施工工作面。

6、支撑拆除过程中要求根据工作面大小集中地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进行,破碎一块,清理一块,结构施工一块,做好施工流水的总体控制。

4.2建筑渣土归堆、清运及钢筋回收

渣土清运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具有专业的清渣队伍才能保证工期如期交付。

专业的清渣队伍及专业的机具才能提高速度、保证工期。

清渣归堆工作紧紧限于在大门处进行归堆,归堆机械主要采用小铲车配合小挖机进行短驳至大门处,采用长臂挖机或现场施工塔吊进行装车外运。

渣土归堆外运应认真做到当天的渣土当天外运完毕,对于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渣土不能外运的,我们将做到当天的渣土归堆放好。

对于钢筋气割后对废钢进行及时归堆、吊运清运出场。

给后续渣土清运提供较大的施工场所。

4.3地下室底板的保护

机械拆除支撑时,混凝土块度控制30cm左右的范围内尽量保证拆除工程中对大底板或中楼板造成损伤。

拆除时在支撑梁底采取铺设旧模板等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块大于30cm,对底板及楼板造成损伤。

在机械拆除时,具体机械的行走路线由项目部确定,主要为了保护成品钢筋,防止由于机械行走而导致的钢筋损坏,在确定路线时,给予机械行走,在经过门槛等预留处的地方,进行铺设木板或渣土,保护门槛混凝土及钢筋。

在机械拆除支撑的过程中,要防止因重力的原因导致整段支撑塌落,对底板、顶板造成损害,具体的方法主要是逐根支撑进行机械破碎,破碎到支撑节点及钢立柱时停止该段支撑的破碎,直至与该立柱或支撑节点的所有支撑破碎完毕后进行立柱或节点的破碎工作,在拆除围檩段时,先拆除围檩的处支撑,然后拆除围檩,要防止围檩整段塌落,围檩主要的拆除方式为首先从两段支撑中间进行破碎,当拆除到支撑与围檩节点处,停止该段的拆除作业,直至支撑与围檩节点拆除完毕后进行下一段围檩拆除。

4.4预留插筋的保护

对部分位于将要拆除的支撑及栈桥下的预留墙柱插筋,采取可移动脚手架进行遮挡,及时清理,避免大直径钢筋被压弯,造成后期调直困难。

A区段属于支撑梁外侧一圈,其下面是地下室外墙,插筋较多,外墙中间嵌固止水钢板;是支撑拆除过程中重点保护对象。

在A区支撑拆除过程中,外墙上方增设挡板,挡板随镐头机后退施工而移动,具体搭设如下图(图4.6-1):

图4.6-1

 

4.5钢格构柱的保护

在机械拆除支撑的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拆除时对成品钢格构柱的损伤,在拆除时应在距离钢格构柱子一定距离30cm左右时应停止镐头机凿除,具体镐头机凿除分割线如下示意图,待钢格构柱周边废旧钢材气割回收后采用人工风镐凿除,主要目的防止大型镐头机在凿除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

第五章工期保证措施

根据我公司的人力、物力、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按期开、完工,本工程按计划开始施工,在不影响正常生产下进行施工,按发包单位完成全部拆除施工内容。

为确保实现此工期目标,制订以下主要工期保证措施:

5.1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本工程由我公司组织施工,将选派综合管理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工程全面推行项目法管理。

5.2科学安排施工部署,优化施工程序

本工程工期紧,因此,拆除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并做好每一道工序的事前准备工作,为每道工序的衔接和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5.3投入足够的劳动力

根据劳动力计划,认真组织施工各阶段的劳动力投入,这是保证施工工期的前提。

在施工中视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劳动力计划,有效地投入各阶段的劳动力。

时间紧张时,实行倒班施工。

5.4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1).组织人力、物力进场,确保开工后全力施工。

(2).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特殊工序施工作业设计,为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

(3).施工中各道工序要密切配合,为下道工序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并留有足够的检查验收、报监等施工工期。

(4).实行工程例会制度,停机时以小时为单位安排详细施工进度,并检查实施情况。

5.5机械拆除后的后续工作

(1).应组织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废钢气割、渣土的清理,废钢及渣土的清理不影响支撑破碎作业的正常进行。

(2).组织建筑垃圾清运及钢筋回收归堆等工作的人员、机械,确保建筑垃圾和废旧钢筋及时归堆、吊装、外运,保证不影响支撑破碎作业的有序正常施工。

第六章周围施工环境的保护措施

6.1管理措施

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降水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土层的变形或沉陷,危机基坑、主体结构的问题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围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并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施工准备

拆除工程开工前应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现场勘察,根据工程特点、构造情况、工程量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弄清支撑梁拆除过程中周边环境,拆除前要和有关管线单位联系,召开有关方面参加的支撑拆除协调会,听取各方意见。

拆除公司采取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周边环境(基坑南侧的动物房、东侧的历史文物古迹尚义桥等)安全要求。

技术措施

详细阅读了本工程设计图纸、资料,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勘察,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在支撑梁拆除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的影响,保持周边环境的原有风貌。

1、南侧靠动物房一侧加设9道H型钢(H500*300)斜向支撑。

2、采取“切口隔震,割筋降震”原则。

首先人工切口将围檩和支撑连接处切开一个切口,并将砼清凿干净,下部钢筋留住,拆除施工时,由于震动靠固体传震,这样支撑的爆破震动在切口处被阻断,就不会传递到围檩和地下围护桩上,从而对周边建筑物、历史文物不会产生影响。

3、由于本工地距离道路和保留建筑物较近,搞头机拆除支撑梁工程中容易产生飞石,必须加大防护力度,尽量使飞石控制在基坑内。

4、拆除过程中要加强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及监测单位的合作、协调,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5、为了确保既能破碎爆体又不影响基坑围护结构的完整性和本工程相邻建筑物、历史古迹等的安全,拆除作业过程中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范及相关标准执行,重视拆除作业的安全及防护。

7、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H型钢(H500*300),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土体出现较大变形时,立即支撑梁的拆除,架设H型钢支撑。

6.2监测措施

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有其特殊的一面,即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

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

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因此,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5.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5.2.1沉降观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

5.2.2倾斜观测

  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

一般采用经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

由于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计算公式:

建筑物倾斜=δ*H/L

  δ为两测点的沉降差,L为两测点间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

  5.2.3水平位移观测

  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以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瑞士T2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

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测量时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不能超过一格,且测距钢尺必须经过鉴定。

5.2.4裂缝观测

  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

在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面上有多个裂缝的情况下,裂缝观测应该选取多个观测点,观测点的相距位置不要大于6米。

  裂缝观测点一般可以敷设石膏饼,来观测其裂缝变化的情况。

观测期较长时,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

观测期较短的采用油漆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标志。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前期,应该对观测的裂缝相关情况有照片资料,照片上要有可以量测对比的钢尺等。

  裂缝的原始宽度和长度可以用钢尺来测定。

裂缝宽度的变化应该用读数显微镜来测定。

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

裂缝长度的量测可以用钢尺来测定。

  裂缝量测的过程中要记录裂缝发展的情况,并应该注意到新出现的裂缝。

对新出现的裂缝,如有明显发展变化较大的要设置观测点。

  以上所有各项观测内容在实施的时候都应注意:

  

(1)初始值取测的工作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且为了确保首次观测的准确可靠,要进行至少2次测量,然后取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沉降观测要固定观测路线。

采用这样的三固定原则以减小误差。

  (3)每次观测前要先检测基准点。

  (4)变形观测频率和警戒值要以各规范中所做的规定或业主、设计等相关部门的要求为准。

  5.3、成果整理和提交

  变形观测的外业工作完成后,还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编制出变形观测日报表,以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指导,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一般日报表的内容要包括:

测量日期、时间、天气、测点编号、测量值、本次变化、累计变化、负责人、测量计算人、记录人等,并应附相应工况和说明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应该有必要的变化对比曲线。

日报表一般当天提交。

有特殊情况或出现险情时,应及时提供变形观测速报,再提交报表。

  由于基坑施工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与常规的变形观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成果整理和提交时还应做到以下“四要”原则:

  

(1)资料处理要及时。

  

(2)数据计算要准确。

  (3)工况描述要清晰。

  (4)内容提交要完整。

周边环境监测报警

观测目的:

了解砼支撑拆除过程中受力变化情况,以此判断基坑安全性情况。

监测单位:

上海市中浦勘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观测频率

监测内容、工况

拆撑

建筑物

1次/1天

围护墙顶变形

1次/1天

土体测斜

1次/1天

支撑轴力

1次/1天

注:

1)、监测频率依据《华东师范大学新建河口海岸大楼工程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确定,并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在达到报警值或遇到不良天气等时,加密观测,作好监测和相关特征状态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分析安全状态。

4.9监测报警值设定

项目

日变化量(mm)

累计变化量(mm)

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3

≥10,相临两点差≥5

周边地表沉降剖面监测

>3连续2d以上

≥30

围护顶面变形监测

>3连续2d以上

≥35

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监测

>3连续2d以上

≥35

支撑轴力监测

≥6000kN

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3连续2d以上

≥35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2

≥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