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203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优质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四单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0、蒲公英不说一语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播放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你们对这飞舞飘洒的蒲公英一定不陌生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蒲公英的小诗。

(板书:

《蒲公英不说一语》)

    二、理解诗歌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找伙伴们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师生交流,感知诗的大概内容。

    

(二)精读,细细品味。

    1.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首小诗。

想一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喜欢吗?

    2.把你所感受到的和周围同学交流交流。

    3.汇报。

    

(1)第一小节,生动描绘了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形态,引导学生抓住“远了又远了”“近了又近了”“一絮又一絮”“淘气”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这美妙迷人的画面。

    

(2)第二小节,写出了满天满地的“蒲公英”与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快场面。

“落、染、碰、沾、不弃也不离”这些词语形象准确,情真意切,充满了童趣。

    (3)第三、四小节,一问一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结尾一句“蒲公英不说一语/眨眨眼/与我亲昵”,既照应了文题,同时眨眼、亲昵的动作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样的画面。

    (三)有感情地朗读,组织交流。

    1.这样迷人和谐的画面,真让人喜欢,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练读)

    2.指名读文,请同学们评价。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3.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练背,指名背)。

11、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体会两首诗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两首诗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展现庐山的美丽风光)

教学时数:

2课时

    

11、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以及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能够体现古诗内容的庐山瀑布景色的图片以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提问:

你们去过庐山吗?

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认识“庐”字)→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播放庐山课件)

    2.提问:

刚才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思考: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①书空,写“瀑”字,注意不要把最后一点写成捺。

    ②理解“望”字。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2.学生互相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指名试读。

(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

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在这首诗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诗意联想到画面,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要点: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

日:

太阳。

香炉:

香炉峰。

紫烟:

紫色的烟云。

生:

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间的一条大河流。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色的大河。

九天:

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

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眼前所见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遗。

    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诗歌,不断丰富脑海中的画面。

    3.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

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样?

    3.再读古诗。

    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

    请学生带着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4.背诵积累古诗。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并诵读李白的诗作。

板书:

11、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瀑布挂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直下

 

11、古诗二首(题西林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和朗读相结合。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题西林壁》的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引入新诗

    1.复习背诵《望庐山瀑布》。

    2.同样写庐山,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却另有一番意境,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欣赏,去品味这首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属“唐宋八大家”)。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自由诵读,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根据课前所查阅的资料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引导有感情地诵读。

    第1、2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句意:

从正面看成岭,从侧面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朗读指导: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要读出起伏。

    第3、4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

看不清。

缘:

因为。

    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3.入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4.小结:

《题西林壁》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学生配乐齐诵)

    三、总结全课

    1.《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都是描写庐山的,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探究诗人不同的艺术构思。

    2.吟诵两首古诗,细细品味不同的韵味。

板书:

11、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横、侧、远、近、高、低

(不同角度)

 

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启示:

必须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12、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童年美好的时光。

教学时数:

2课时

12*、童年的朋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会写6个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总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

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

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

(板书:

童年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类叫做形声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

例如:

这课生字中的“瘾”,就是这样的形声字,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还发现哪些生字也是形声字,如何记住它们?

    2.学生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

它和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时的玩具小熊。

课文讲“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

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一个怎样的心愿?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2.汇报:

(迫不及待地要当一个拳击手)

    3.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对当拳击手的渴望。

    过渡:

这么强烈的愿望,在当那可爱的旧玩具小熊——“我”儿时的好伙伴充当了练拳的“梨”后,被放弃了。

    

(二)精读课文重点段,想一想,是什么让“我”又改变了想法?

在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细细品味。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2.汇报交流:

    作者与“小熊”之间深厚的情谊。

想想:

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

(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

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

(指导学生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自责。

    3.回想起这些温馨的画面,作者犹豫了。

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一下,补充下面一段话。

    小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

我想对小熊说:

“。

    (三)学习最后一段。

    故事的结果,大家预料到了吗?

(指名读文)说说你的感受。

12*、童年的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我”内心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文章让你感受到什么?

(可自由讲,稍作点拨)

    二、重温重点段的描写,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作者与玩具“小熊”之间的亲密情谊,感受那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

    2.童年的美好回忆是最珍贵的,我想作者肯定还有很多话没有说,经历了这次情感的转变,替作者想一想,小熊现在怎样,他会怎么说呢?

(请你试着仿照课文写法,合理想象)

    三、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那些可爱的玩具,也许是几本精彩的故事书…

    2.布置作业:

    说说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谁?

写一个发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间的一个故事。

可以展开恰当的想象,把你们之间的感情体现出来。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选读四小船,小船

教学目标

    1.本文篇幅较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的描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引导学生以良好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文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准备《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小船,小船》)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景象?

    (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

    2.课文围绕着“小船”究竟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开读读吧。

    二、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文中不懂的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字词。

    

(二)初步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船,小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芦芦”的残障孩子与他的新老师由先前的陌生排斥到最后接纳亲近的情感故事,展现了师生间质朴纯真的情谊,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对待生活应有积极的态度。

    三、理解探究

    1.

(1)故事中出现了两位老师,她们的性格一样吗?

请你默读课文,画一画,想一想。

    

(2)学生自读,勾画。

    (3)汇报

    先前的刘老师:

性格柔弱,温柔和善,处处对孩子小心,充满怜惜,深得芦芦的喜爱。

小玲老师:

性格开朗,活泼直率,大大咧咧,不认为芦芦需要同情,把他当正常的人看待。

    2.

(1)怀着对刘老师深深的喜爱,面对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小玲老师,芦芦是怎样一步步接受并喜欢上她的?

请同学们细读文章,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并用心体会。

    

(2)学生自学。

    (3)把你感受到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汇报。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去细细体会,感受师生间的情谊。

    重点体会下面几组句子:

    ①小玲老师说:

“这样不好,将来大了,还总要捧着哄着呀?

    芦芦缩在屋角,动也不动。

    (小玲老师的直率中透露着对学生真切的关怀,一种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但一向被怜惜的芦芦却不为所动。

    ②“哪儿来这么大气性。

”小玲老师说,“算了,算我不好,认个错,行了吧?

    芦芦心里想:

“这算什么呢?

哪有老师向学生认错的,这不是在耍我吗?

    (敢于向学生认错,再一次展现了小玲老师爽朗的性格。

    ③“芦芦,你真的不走哇?

”小玲老师的声音忽然变了,变得有些垂头丧气的,“好吧,你不出来,我就坐在门口等。

我不去上课,让同学们都等着你,只要你过意得去。

    ……他心慌意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这算什么呢?

怎么能这样呢?

怎么能这样……”

    (小玲老师那近乎孩子似的做法,令人“心慌意乱”。

这真是一个“不一样”的老师,但细细品味也不难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那份责任,那份关爱。

    ④芦芦坐不住了……小玲老师连忙抢上前,高高兴兴地驮起芦芦:

“芦芦,你是个倔脾气,我也是个倔脾气。

你到底没倔过我。

走吧,咱们上学去,大家都把这件事忘了,好不好?

    芦芦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

又叫人伤心,又叫人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

    ①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读,指导学生想象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学习了全文,你喜欢这个“不一样”的小玲老师吗?

说说你的理由。

    2.芦芦和小玲老师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又发生了很多感人和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在课下把原著找来读一读吧!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睫毛”等词语。

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5、习作:

写一写自己的朋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数:

4课时

语文乐园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部分

教学重点: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

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

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要求学生自读词语,巩固对所学字词的认读。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检查个别读的情况。

3、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再读词语,读中巩固。

二、金钥匙:

1、引导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语段。

“东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闪出一种紫色……”

2、启发:

这个语段写了什么》它出了给我们介绍了阳光照在芦苇上的美丽景色以外,还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3、作者在交代时间和地点的同时,为什么要对景色进行这样具体的描写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赞颂了刘老师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在这里是想通过景色的美丽来衬托人物心灵的美。

4、小结:

写作的时候,对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学生自由反馈。

4、师:

世界各国的名人对友谊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的名言时刻警醒着我们,要珍惜友谊!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些话,用它们来激励自己。

5、学生熟读成诵。

四、作业布置

听写生词,背诵并默写名人名言。

语文乐园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短文《“差生”档案》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教学准备:

收集贝多芬等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差生”档案》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

“差生”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解答疑难。

三、集体反馈,畅谈感想。

1、“差生”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这些所谓的“差生”是谁?

3、他们真的是“差生”吗?

你知道他们哪些成就?

4、现在,你知道差生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他们并不是差生。

虽然小时候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比别人落后的地方,但是后来经过努力,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份档案给蔡林?

她想告诉蔡林什么呢?

6、小结:

是呀,同学们,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被自己打败,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不懈地努力!

 

语文乐园四(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朋友”。

教学重点: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自己和朋友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

读写结合,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实践。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友谊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拓展思维。

1、《童年的朋友》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小结:

同学们,小熊陪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了“我”的好朋友。

3、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明确内容,指导选材。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朋友”(板书),可是这里的“朋友”为什么加上了引号呢?

2、要求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第一点。

3、指名反馈:

因为这里的“朋友”不只是真实的朋友,还包括和自己有感情的小动物或小物品等。

4、师:

你们能列举一些你的朋友吗?

(指名说)

三、把握要求,指导写作。

1、师: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知道带给你们快乐的不仅有自己身边的朋友,还有一些不会说话的玩具、动物,它们共同建构了你们快乐的童年。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呢?

2、学生自由读习作提示2-4点。

3、指名反馈:

你掌握了哪些写好本次习作的技巧呢?

(1)突出特点。

(2)写出相处的故事,表达出情感。

(3)写认要注意刻画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4)写物要注意观察,适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介绍。

4、齐读习作提示。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语文乐园四(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写毛笔字“松”“种”“精”,学习并掌握部首“木”“禾”“米”的写法。

教具准备:

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掌握部首书写要点

1、教师出示“松”“种”“精”,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这三个字的部首。

3、指名反馈。

4、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部首,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这三个字笔画中都有横、竖、直撇、点)

5、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部首。

6、指名读一读要点提示,教师边示范边调。

7、学生动笔练习写部首。

二、读贴,指导学好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说一说,教师强调“精”右边的“青”横画多要把横画间的距离缩短。

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部首“本”“禾”“米”,还学习了“松”“种”“精”的书写要点,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