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125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docx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

山东鱼台第一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重点--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左传》: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2.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

“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达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

4.唐朝诗人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5.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8.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卿世禄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9.历史学家钱穆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10.《明史》记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材料说明内阁大学士()

①入阁由皇帝选任②行使宰相权力③取得决策大权④地位逐渐提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

1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12.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

“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

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

”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D.实行民主革命

13.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14.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15.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

1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

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7.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

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法律至上D.权力制衡

18.史书记载: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19.据史料记载,魏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这最有可能是由于()

A.实行初税亩B.颁行了均田令  

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D.政府允许农民购买份地

20.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1.1742年,辉格党领袖、内阁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因失去了下院多数的信任而被迫率内阁集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这一制度有利于()

A.进一步增强内阁首相的权力B.防止国家元首专制独裁

C.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关系D.协调内阁与国王的关系

22.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l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曹润堂诗: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7分)阅读以下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

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即知识”)。

其含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

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

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

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

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

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6分)

 

(2)与普罗泰格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2分)

 

(3)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3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

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

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

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

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

(2分)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6分)

 

28.(19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

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

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4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

(3分)

 

(4)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9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

 

(5)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6分)

 

  

 

参考答案

1-5BDCBC6-10CADBB11-15CABBC16-20DABBD21-25CAACD

26.

(1)进步性: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3分)

局限性:

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3分)

(2)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

(2分)

(3)同:

康德与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都认识到人的社会性。

(3分)

异:

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达到自律;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

(3分)

(4)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3分)

27.

(1)中庸和不偏不倚;(2分)财产等级制度。

(2分)  

(2)实质:

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2分)

主要目的: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2分)

(3)①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②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③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分)

28.

(1)共同:

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

局限:

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

(2分)

(2)进步之处:

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

(1分)(如答提出明确反帝要求亦给1分)

社会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分)

(3)区别:

材料一、二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

(2分)

飞跃:

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

(1分)

(4)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分)

(5)评价:

①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