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491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分)

视倾角: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

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

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

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

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

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

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1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

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

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

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

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

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

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

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

透入性构造:

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

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

连续劈理: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

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型线理。

交面线理:

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型线理。

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磨光,并蒙上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其上常有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沟槽或突起并常被与之直交的横节理所切割。

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褶皱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的沿着背形的最高点的连线为脊线;

翼间角:

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轴迹:

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平行褶皱:

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

相似褶皱:

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相似的弯曲,革面的的曲率相同,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隔档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节理系: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节理组: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共轭剪节理:

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

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剪节理:

由剪节理产生的破裂面;

滑距:

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

断距:

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标志)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的水平距离;

阶步:

在断层滑动面上常见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陡坎称为阶步。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飞来峰:

在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

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构造窗:

在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外来的老岩层称外来岩块推覆体,相对停留在原地的新岩层称原地岩块或下伏岩块。

当外来岩块遭受剥蚀,中间剥蚀掉而露出一块新岩层(下伏岩块)来,就称为构造窗。

同沉积断层:

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地垒:

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中间共同的下盘上升,两侧的断层上盘下降;

地堑:

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中间的共同上盘下降,两条断层的下盘上升。

二填空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_____、运动学和_____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______。

(几何学,动力学,历史分析)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小于;)

7.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大于)

8.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

(相反)

9.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岩层产状,地形)

10.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厚度,产状,地面产状)

11.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7.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_____和______。

(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

(共轭剪切破裂角)

21.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

(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

(剪裂角)

25.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

(递进变形)

2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

____和____。

(背斜,向斜)

28.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29.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

(最大弯曲点)

30.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31.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32.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_______。

(等倾斜线)

33.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

34.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弯褶皱作用,横弯,剪切,柔流)

37.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______和______。

(剪节理,张节理)

38.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39.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40.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

4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_______、______、_______。

(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

42.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3.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σ1,)

44.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σ3,)

45.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

(σ2,)

46.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47.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_______。

(深部)

48.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_______。

(上盘)

49.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

50.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

(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51.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