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级;建筑防火类别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结构概况
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本方案编制的具体范围为搭设高度大于5m,特编制此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结构断面尺寸一览表(与高大支模有关的)
序号
部位
单位(mm)
层高(m)
高支模面积(m2)
情况说明
1
楼板
厚度
x楼第一层核心筒
180
第八层裙楼屋面
130
2
梁
框架梁
地上第一层x楼核心筒
地上第八层裙楼屋面
3、施工特点
3.1.场地狭窄,堆场少。
3.2.楼层较高,垂直运输困难。
3.3.电梯等洞口多,支撑体系复杂。
3.4.与钢结构、爬模、铝模同时支撑,技术要求高。
3.5.上下工序交叉作业,安全控制是重点。
二、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2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
6
行标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1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2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
......
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板模板设计
四、施工准备及计划
1、施工准备
1.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1.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1.2.1管理层(工长)负责人
表*管理层负责人一览表
施工段
工长
职责
A塔一层核心筒
负责模板安装前对工人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同时做好隐检记录;在安装过程中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安装完毕要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同时做好预检记录。
八层裙楼
1.2.2劳务层负责人
表*劳务层负责人一览表
施工段
施工队伍
队长
职责
A塔一层核心筒
负责做好工人的劳动安排和施工机具的调配,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施工现场的协调,加强过程交接和质量控制,并做好自检工作。
裙楼八层
1.2.3工人数量及分工
表3-4工人及数量分工一览表
工种
A塔核心筒
4区裙楼
备注
木工(人)
40
50
钢筋工(人)
10
10
辅助模板安装
架子工(人)
30
35
机械工(人)
4
4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熟悉和审阅图纸,认真学习国家标准、地标、企业标准和验收标准。
2.1.2收集层压木胶合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架等相关材料。
2.1.3使用茶计算软件计算楼板和梁底支撑体系。
2.2场地准备
2.2.1现场应按要求布置水电,保证施工用水、电满足现场生产和消防要求。
2.2.2按技术方案要求向各分包队进行施工公开,并监督分包队向各分包队进行公开。
2.2.3根据技术方案的要求,组织施工机械的调动、验收、安装、调试,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2.3机具准备
2.3.1木工圆锯:
至少保证两台,用于大量模板切割配置、木材切割等。
2.3.2手提电锯:
按劳务队要求配置。
项目部原则上不允许经营和现场加工木材、木材等材料。
2.3.3扳手、锤子等常用工具由各施工人员自行配置。
2.3.4脚手架使用的防滑鞋、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
2.4材料准备
2.4.1全厅支撑架采用厚度为2.8mm、直径为48mm的标准钢管。
进场时应严格检查材料质量。
壁厚不足的不得用于现场施工。
采用标准扣件,合理搭配交叉扣件、旋转扣件和直扣件。
2.4.2分部工程开工前,劳务组应认真规划模板和用材量,提前进场。
模板应按照项目部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堆放整齐,标识清晰。
应注意模板厚度不小于12mm,木材截面尺寸不小于35mm×85mm,两侧刨平。
2.4.3框架柱、主次梁等必须按其规格用拉螺钉加固。
需要劳务组精心整理加固材料,如螺丝、蝴蝶卡、穿线螺丝的PVC导管等。
2.4.4为保证构件断面尺寸,特别是梁断面尺寸,劳动组预制混凝土支撑块(长度与梁厚相同,混凝土等级与梁相同)用于提前控制厚度。
2.4.5U型支撑壁厚不小于4mm,U型支撑螺钉直径为25mm,U型支撑螺钉与立式钢管内径间隙不大于3mm.
2.4.6其他材料和设备,如竹跳板、封闭用密网、铁丝、钢丝等,应根据作业面的需要,到位并合理配置。
2.4.7液位计、卷尺、铅锤、胶管、足够的标准钢管、紧固件、顶托、木材、铁丝等。
五、具体施工方法
1、基础处理
高支模架体搭设在刚性楼板上面,在搭设立杆前需要在立杆下垫400mm长的40×80mm木方作垫木,并在垫木下面设置50×250×4000木跳板,木方与跳板的长边方向与主肋同向设置。
2、架体搭设
根据设计要求及搭设参数,进行架体搭设,架体搭设工艺:
放线定位→铺设垫木、底座→安装扫地杆、纵横拉杆→立第一节立杆→安装第二、三步……横杆、设临时抛撑(每隔六根立杆设一道,待安装完剪刀撑后拆除)→接立杆、横杆,同前搭设步骤,直至搭设完成。
架体搭设时按照从梁底两侧200mm处进行排杆,根据梁跨的跨度进行设置架体底部的立杆的数量,最终确保架体底部立杆的间距不得大于立杆设置间距。
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假定架体梁跨为lm,扣除梁两侧间距各200mm,按照立杆间距d进行计算排杆数量,即(l-0.4)/d所得的整数商n,则板跨下部立杆数量就为n+3,立杆间距再根据下部杆的数量n+1进行均分,即立杆的间距为(l-0.4)/(n+1)。
立杆平面布置图
架体搭设立面图
3、架体搭设要求:
先立杆,再立横杆。
立杆布置应从横梁两侧200mm向两侧布置,布置间距不得大于计算间距。
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框架高度的1/200,相邻两立杆的接缝不在同一步距内,一个立杆的两个分开的接缝在高度方向上的错开距离同步中极点不小于500mm,关节中心到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柱底不等高时,顶部纵向底清扫器应向下部延伸不少于2跨,高差不大于1m,柱与柱之间的距离应为斜坡上缘不小于0.3m。
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和底板,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
3.1同一水平面上的横杆接头应错开两跨,横杆水平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
与立柱连接,钢管清扫杆与水平拉杆对接。
3.2及时与结构打结或设置抛撑,确保架设过程安全。
3.3竖向斜撑应倾斜45°~60°角,两斜撑对称布置。
每根斜撑的宽度不应小于6m,并应与地面紧密贴合。
3.4在斜交叉支撑构件的延伸区域,应等间距设置三个旋转扣件进行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m,搭接扣件端部与构件端部的距离应大于100mm,不得使用对接紧固件;当斜跨接杆与立杆或水平杆交叉时,交点应用旋转紧固件固定。
3.5全模板支座的四边及中部自下而上每四排立杆设置纵向横桥,并优先设置在主梁下方。
3.6全厅架的横向跨桥应从扫帚开始设置,每2步以上设置一个。
3.7大横杆与对接扣件连接时,扣件开口应面向车架内侧,螺栓朝上,防止雨水进入。
使用交叉扣件时,开口不得朝下,以确保安全。
安装紧固件时,在拧紧螺栓之前必须正确放置紧固件。
拧紧螺栓时,用力要适当,一般控制在40~65N·M。
3.8全厅架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用。
严禁压扁、弯曲、生锈、开裂的钢管和不合格的构件。
紧固螺栓应满足正常情况下的扭矩要求。
3.9检查验收:
框架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签证,所有节点重新紧固。
紧固螺栓的扭矩不小于40n·m,不大于65N·m。
应及时用彩色粉笔做记号,确保不遗漏。
3.10单杠结构要求:
单杠的延伸部分应采用对接扣件或搭接接头连接。
对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种。
单杠对接扣件应错开。
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钢筋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跨距或同一跨距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度的水平方向相邻两个节点的交错距离不得小于500mm,每个节点的中心距最近的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纵向距离的1/3。
湾搭接长度不小于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扣盖板边缘至搭接横杆端部距离不小于100mm。
C。
大横杆应水平设置,钢管长度不少于3跨。
3.11纵横扫杆的架设应符合本厂的结构要求。
脚手架必须装有纵横扫杆,用直角紧固件固定在距底座上表面200mm处的立杆上。
水平扫地杆应为也用直角紧固件固定在纵向扫地杆正下方的垂直杆上。
立杆基础不同高度时,高处纵向扫地杆必须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差不得大于1m。
斜坡上方的立杆轴距斜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12交叉桥接要求:
框架四周及框架内部,纵向和横向每隔5-8m自下而上设置连续垂直交叉桥接。
横桥宽度为5m-8m,横桥倾角为45-60°。
横桥与立柱之间至少应有3个连接点。
当模板高度大于8m时,必须在地板扫地杆层上设置水平交叉架桥,交叉架桥高度方向的间距不得大于8m。
4m以上的模板支座,两端每6排立杆,中间每3步设置一个水平横桥。
当上自由端高度小于3级时,还应在顶部增设水平横桥。
一种。
对角桥接杆的延长部分应重叠。
斜跨接杆应固定在与其相交的横向横杆的加长端或竖杆上,并用旋转紧固件固定。
旋转紧固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湾横向斜撑应在同一断面内自下而上呈锯齿形连续排列。
斜撑应用旋转紧固件固定在与其相交的横向单杠的延伸端,旋转紧固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C。
横梁应与立杆、纵横横杆等同步架设。
斜坡上的框架,必须从框架的底部到顶部每4跨设置一次横桥,以确保框架的安全。
3.13紧固件安装要求:
紧固件规格必须与外径或钢管的外径相同;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小于40N·m,不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用于固定横向单杠、纵向单杠、横撑、横斜撑等的直角扣件和旋转扣件的中心点间距不应大于150mm;对接紧固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每根杆的末端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14框架架设总体要求
全厅架架设应严格按照梁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方案进行。
基本要求:
横竖、整齐清晰、图形一致、横竖平整、连接牢固、载荷安全、操作空间安全、不变形、不晃动。
4、模板支设施工要求
4.1所有模板均在木工房统一制作、预拼,并将对拉杆眼位弹线钻好;模板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残留。
木方必须过刨木机,确保尺寸一致以及平整度要求。
4.2模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4.3梁、板、柱模板拼缝必须镶双面胶,严格预防漏浆。
砼结构接头位置距离接头10cm处必须满贴双面胶一层,以便模板同已浇筑结构结合紧密,防止漏浆影响砼表面质量。
4.4梁板底部及梁侧面木方背楞必须背立,确保木方承载能力。
4.5悬挑梁起拱应取梁跨的千分之4,大于4m的梁按规范要求跨中起拱千分之3。
4.5施工时模板就位要准确,穿柱、梁对拉螺栓要全穿齐、拧紧,保证梁、柱断面尺寸正确。
4.6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
4.7模板支设时应确保梁柱接头、阴阳角等位置角度准确,固定牢固。
5、检查、验收
5.1架体搭设完成后,由项目生产经理组织方案编制人员、项目总工、质量总监、安全总监及各部门对其进行验收检查,包括检查支模架的构配件、架体的各工序必须按JGJ130-2011(如使用其他类型架体,换成相应的其他规范)规范及JGJ162-2008规范的检查验收规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挂牌施工。
重点检查立杆底部基础是否坚实;垫木是否满足方案要求;底座位置是否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是否符合规定;立杆的规格尺寸、立杆的纵距、横距、步距和垂直度是否符合《方案》的规定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是否符合规定、固定可靠;扣件螺丝的紧固力是否符合规范;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等。
(1)架体及模板支设完成后应由劳务队伍自检合格后,并向项目部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2)项目部组织验收小组:
技术负责人、技术部、质安部、劳务负责人进行验收检查,经检查符合要求,方可验收并形成记录后上报监理单位。
(3)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安监站等对架体进行最后验收,验收合格后形成书面记录方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6高支撑架预压
对于贝雷梁,要全部进行预压,以将充分消除支架系统在搭设过程中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对于满堂支架要对承受荷载较大部位进行预压。
施加荷载预压,通过现场测量,得出施工过程中,贝雷架及满堂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值,为现浇梁的线性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并检测贝雷架及满堂支架的刚度、强度、稳定性。
预压荷载的选用材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钢筋加工厂的12m的直径32的钢材和路基上AB料填充沙袋作为荷载材料;钢筋以20根作为一单元,绑扎成捆,即将达到加载荷载时,用零星钢筋进行补充;沙袋以1T作为荷载单元。
预压重量大约为混凝土和模板重量之和的1.2倍。
其预压材料不得为吸水材料,防止雨水原因造成预压荷载增加。
加载和测量顺序
1)预压前观测,底模初铺完成后,先按照预压方案的要求在支架上布设观测点,观测点布置在支架顶部和底部,进行第一次观测,并记录,见附页。
2)吊装第一次荷载,第一次吊装的重量为荷载重量的60%。
待沉降量合格后进行第二次观测。
3)吊装第二次荷载,第二次吊装的重量为荷载重量的20%,完成设计荷载就完成80%
4)吊装第三次荷载,第三次次吊装的重量为荷载重量的20%,总荷载就完成100%。
5)吊装第四次荷载的重量,第四次吊装重量为荷载重量的20%,总荷载就完成120%。
预压监测采用水准仪,预压监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作业。
吊装中需留置好塔尺位置,具体做法为:
吊装过程中在观测点放置100*100方木,间距500mm,然后再放置堆载钢筋。
目的是使用方木将堆载的钢筋隔开,确保塔尺能顺利的放置在观测点上。
测量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彩条布,防止杂物落入。
卸载
全部加载完成后,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可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将预压荷载卸载6h后再对各监测点标高观测一次,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为后续混凝土结构支架确定施工预拱度值提供依据。
观测记录表
观测及加载的记录表按附页中结构位移测量记录表和材料加载吨位记录表填写。
预设反拱、调整支架
由于轨道梁因二期恒载和列车静活载所引起的竖向挠度,故本梁需设置反拱。
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
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已经考虑反拱的设计高程)+支架弹性变形值。
检查、验收与监测
模板及支撑架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
主要构配件要有产品标识和质量合格证。
构配件进场后,重点检查钢管壁厚、焊接质量、外观质量等。
支撑架施工中,重点检查剪刀撑、连墙件的设置情况。
整个施工阶段,要对基础、支撑架的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检查和验收的时间要求为:
地基处理前、后;支撑架搭设前、后;模板支设前、后;钢筋绑扎前、后。
混凝土浇筑前、过程中、后
搭设支撑架过程中,首段高度达到6m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验收。
遇5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后,必须进行检查。
停工超过1个月恢复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顶板、梁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进行全过程监督。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模板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如下表所示:
项目
允许偏差(㎜)
预警值(㎜)
检查工具
立杆钢管弯曲
3m<L≤4m
≤10
6
经纬仪、水准仪
4m<L≤6.5m
≤20
12
经纬仪、水准仪
水平杆、斜杆钢管弯曲
L≤6.5m
≤20
15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垂直度全高
绝对偏差≤15
10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变形
相对值≤H/600
0.75×H/600
经纬仪、水准仪
支架水平位移
≤8mm
5
经纬仪
(5)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频率如下表所示:
序号
过程
监测次数或频率
1
模板安装完成时
1次
2
钢筋安装完成时
1次
3
混凝土浇筑过程
1次/60min
4
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内
1次/6h
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平均温度25℃以上)
1次/24h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平均温度5~25℃)
1次/36h
(6)监测点的制作
沉降监测点用红色实心三角形涂刷在立杆上,同一立杆上、中、下各设一点,以醒目并便于观察为宜并标出绝对标高值;水平观测点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涂刷红油漆做标记点,并悬挂线锤,同时在线锤指向的楼板面上涂刷红油漆做标记点,以便测量支撑架水平位移。
(7)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
(8)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评述。
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并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
(9)应急技术处理措施
位移监测超报警值后,可采用事前准备好的千斤顶、倒链等设备,将变形处模板复位,加固变形杆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防止质量事故和连续下沉造成意外坍塌。
处理期间,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警戒区。
7、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监控措施
7.1施工监测内容:
脚手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的量测
7.2具体监测方法
(1)从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到混凝土浇筑完成,连续监测。
(2)测点位置选在大梁的跨中施工缝位置(采用钢筋支设,每个范围设置一个)。
具体详见附图6。
(3)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观测。
(4)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5)观测其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梁底模上,作为检测杆,对混凝土浇筑沉降情况进行及时观测。
7.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测量员随时监测模板标高变化,如出现标高异常变化,立即报告现场安全员采取应急措施。
7.4如模板架体发出异响、标高异常变化或变形,模板上部安全员立即组织施工人员通过安全通道有序撤离,支撑周边安全员负责疏散周边施工人员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8、混凝土浇筑要求
8.1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始前应再次对模板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8.2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撑四周拉警戒线,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模板下部。
8.3竖向结构底部先利用同标号砂浆接缝,铺垫约50mm厚。
8.4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时,每一个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砼密实为准,即表面气泡减小呈现浮浆和砼不再显著下沉。
振捣时应快插慢拨,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使上下层充分结合,振捣棒尽量不要触及模板、钢筋、预埋管和各种预埋件,不得附着在模板和钢筋上振捣,防止影响模板的几何尺寸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牢固结合。
振动器插点的移动距离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2。
插点方式采用交错式。
8.5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为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以下措施:
(1)先浇筑柱子,再浇筑梁,最后浇筑板,其中大梁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同时对称浇筑。
为加强高支模架体与结构有效嵌固连接成一整体,加强支模架体的整体稳固性,在柱子浇筑完成并有一定强度拆模后,将架体每步与柱子相连加固,抱柱水平杆间距为1500mm,如下图:
架体抱柱大样
(2)采用地泵进行浇筑,采取从中部向两端扩展的浇筑方式浇筑。
(3)布料机布置于框架梁上,如果位于板上,则需对板下支撑加密,间距不得低于60OX600mm(如考虑符合模数,可为45OX450mm)。
布料机放在高支模处的框架梁处。
布料杆支腿下铺设50mm厚脚手板。
六、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工艺
模板及支撑架的拆除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不同跨度梁板的拆模强度要求如下: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跨度≤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支撑架的拆除
1)模板和支撑架的拆除,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并在专人指挥下进行。
2)拆迁作业区应设置安全警示围栏和标志。
作业区内不得同时进行其他工种作业,作业区外设置不少于两人进行专项监控。
3)拆除顺序与安装相反,即拆除顺序为从上到下,先支撑后拆除,第二支撑后拆除,非承重模板和支撑先拆除,再拆除。
承重模板和支撑。
4)多人同时操作时,要分工明确,信号和动作要统一。
拆迁工人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并站在安全的地方。
5)拆下的模板、钢管及备件不得乱扔,应按指定位置分类堆放整齐。
6)墙体连接件、横撑等应与支撑架同时逐步拆除,不得提前拆除。
如果必须提前拆除,则必须添加临时支撑。
7)拆除过程中,如遇中途停车,对拆除的松、悬、浮模板或支撑架进行临时支撑或牢固连接,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性拆除。
8)拆除梁下支撑架时,从梁跨中间开始,向两侧对称拆除。
拆卸时严禁向一侧下拉。
拆除模板
1)模板必须清洁到位,脱模剂涂抹均匀,模板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技术办公室的通知,避免混凝土模板粘连等质量缺陷。
2)拆除墙模板时,用撬棍轻轻撬开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
不要用力过大,尤其是内外角和门架模板,以免模板变形。
3)拆除地板模板时,先拆除水平拉杆,再拆除垂直拉杆。
拆除梁模板时,先拆除边模,再拆除底模。
4)角模拆除:
角模两侧为混凝土墙,吸附力大。
转角模板用混凝土包裹时,先清除模板表面的混凝土,用撬棍从下部撬起,然后拆除转角模板。
切记不要用大锤直接敲击角模上口,以免角模翘曲变形。
模板和支撑架的储存和维护
1)模板和支撑架拆除后,应及时清理模板上残留的海绵条和水泥,对施工中损坏并可现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