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项热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899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项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十五项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十五项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十五项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十五项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五项热点.docx

《十五项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项热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五项热点.docx

十五项热点

(一)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得到全国人民拥戴,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带领全体民众努力奋斗的方向。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极大改观,中国十三亿人口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奔向小康。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还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

由此带来的医疗、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环境污染、贫富差异、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依然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很多百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

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民众的生活就多一份保障,我们的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任重而道远,只有毫不回避地不断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目前的主要任务:

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重点问题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高速发展与就业难等的矛盾;经济发展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与能源紧张的矛盾;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尖;大江大河海洋资源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

一是就业压力。

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工业化的“重度”趋势和“资本增密”的进程,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将进一步突出,从而导致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进一步降低,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降低。

这将使本已严峻的就业矛盾更加尖锐。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据测算,我国城市化年增长速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万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其中大约有800万为劳动力,需要在城市寻找就业岗位。

这样,“十一五”时期就需要转移4000万个劳动力。

如此巨大的转移规模,再加上工业结构升级“挤出”的失业人员,隐含着一个很大的就业矛盾。

二是社会保障建设。

我国工业化加速过程中造成的失业、养老、医疗、病残等社会福利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及人口迁移造成的就业、贫困、住宅和其他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问题是这个历史阶段中的必然现象,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

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单独一方都不可能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来应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产生的社会问题,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公平问题。

民众三与管理与监督。

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造福于民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普通百姓看是否以人为本,最关心的是“公平”二字。

他们要求“权利公平、利益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参与社会各项活动。

不公平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四是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科学发展强调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加快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但一段时期,我们的确存在为了攀比发展速度,为了所谓的“政绩”,不顾人类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之路。

用老百姓的话说:

人们都把20年的钱一个早上买了房子、买了车子,今后就只够吃饭穿衣了,子女上学怎么办?

病了怎么办?

失业了怎么办?

煤挖完了、水流干了、油耗尽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罪过在于错误的“政绩观”、“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经过充分的、民主的、科学的论证后做出的正确决策定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试想:

九龙坡区如果没有今天的杨家坪步行街、没有开发九龙工业园区、没有引进众多的工业大户、商业巨头,今天的经济发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所以,发展是第一位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理念和方法。

只有既发展又科学才能实现社会真正的和谐。

五是关于社会道德问题。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

人生在世,无不需要制衡。

“有条”则“不紊”。

有轨才会减少越轨。

磁悬浮也不是悬在天上的,那里有能够让列车浮起来的轨道。

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船,都有航道。

有了交通规则,故意闯红灯的人便会大幅度减少。

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规范的内容很广泛,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都属于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分成文与不成文两大类:

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为不成文的。

法是強制性,虽有弹性,总体上是刚性。

道德水准虽然也分层次,但是总体上是高层次的,比法律水准高。

一个人只做到守法是当不了先进的。

成文的、強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不成文的、非強制性的,*褒贬来规范的,能内化到心灵深处,更具有长效的功能。

即使是超自然,超人间的宗教,也具有约束作用,有助于增强人的自控性。

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

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推动整体前进的推进器。

无疑,在这一方面,“八荣八耻”教育意义重大。

六是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为9.4%,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在2003非典考验中暴露得更加充分,可以看出城乡差距拉大问题和公共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七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

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认为,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差距就远不是3倍,而可能会有6倍以上。

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严书翰认为,现代社会中收入差距肯定是存在的,关键是要保证它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够予以正确解决,也会危及稳定。

比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分配不公。

目前我国存在一些非法致富现象,一些人*钻政策和体制漏洞而暴得大利,一些部门和单位*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这对群众的情绪是一种严重的挫伤。

八是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这些群体主要指农民和工人,到目前为止,农民的人均收入还很低,负担还很重。

改革开放26年取得的成果,农民并没有充分分享。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依*的阶级,由于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作出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改制、搞活,致使大批产业工人下岗。

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产业工人和无地农民、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显然是不对等的。

利益失衡导致心理失衡,是当前社会情绪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九是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这类矛盾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纵横交织,盘根错节,复杂异常。

可以说,目前中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社会阶层内部,地区之间,地区内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等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矛盾。

十要综合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引进先进设备,保证排放的污染物达标。

(2)组织监督各类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于违反规定不达标的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停业直至给予法律制裁。

(3)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5)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6)注重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要建立排污即收费、超标排污加倍收费的严格的排污收费制度;此外,还须明确规定清洁生产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环保基金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等。

(7)管理体制改革。

还缺乏环境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决策的程序性规定。

借鉴借鉴美国法上的“公民诉讼”条款,可以鼓励环境诉讼中的“共同诉讼”(集体诉讼)。

(8)绿色GDP考核导向机制。

这是治理污染的一个新的举措。

这个举措将官员的乌纱帽与污染连在一起,对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利益至上是一个沉重的制约,逼迫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

有关专家认为,行业性污染的形成与过去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有关。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委的专家说,当前,一方面要转变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因为工作不力、处置不当,致使环境治理目标不能实现,甚至使环境趋于恶化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否则环境治理中的“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现象很难杜绝。

据了解,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浙江等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

借此机会,浙江首次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纳入经济统计体系和政绩考核。

在此之前,绍兴等地就逐渐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加大了环保指标权重,而且考核分数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9)发挥民间的监督、制约力量。

建立决策民主化公示制度、群众举报、民间环境监督组织等制度。

群众对环境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供政策支持,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10)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根据污染的承受能力分配企业的排放量、确定企业的生产量,通过这种“倒推”办法形成比较科学的利益导向机制、环境平衡机制。

[NextPage]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另外一个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主要是指消费领域。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

资源污染严重、破坏严重、无序开发严重,水电气油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对于我国尤为重要和紧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

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没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先污染后治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广泛存在,广场、办公楼、招待、公务用车求大求豪华;追求GDP招商引资高耗能高污染。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阶段。

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像道路交通、电站、能源设施、公共场所的建设等等,要消耗大量物资。

公民资源节约意识也很淡薄。

任务:

(一)大力节约能源。

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

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

(二)大力节约用水。

加大城市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继续抓好农业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三)大力节约原材料。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推行木材节约代用,节约包装材料,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和用品过度包装问题。

(四)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严格限制毁田烧砖。

(五)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矿产资源和工业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措施:

(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依*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三)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

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

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重点问题:

打造一个节约型的政府;营造全社会节约的氛围;政策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开源与节流并重;立法、标准、制度建设与具体措施、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同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限制、处罚与鼓励政策;加快节能技术研究、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节约用水,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

政府机构要带头节约。

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如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NextPage]

(三)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已走到尽头。

改革开放27年以来我国创造了年均9.6%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也将逐步加大。

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可能承受的。

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政策选择。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扎实推进。

我们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从以上方面入手,就能使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主要问题:

政府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与体制,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大众创业、个体创业创造优良的环境。

技术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

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它是技术、管理、金融、市场等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结合。

企业熟悉市场需求,有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可以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能够形成创新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可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迅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真正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因此,抓住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就可以形成科技发展新的战略安排和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框架,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就有可能理顺、并得到解决。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

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政府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第一,政策是关键。

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包括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策。

依*项目支持企业、特别是支持大企业固然非常重要,但项目能够支持的企业是有限的,发挥作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在税收扶持、政府采购、加强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均有重要突破。

第二,政府投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通过投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外国政府(地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设立专项计划的方式。

二是成立专门基金的方式。

三是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方式。

主要包括国有金融机构或国有控股公司提供投资或信贷,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第三,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还要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更新换代很快。

因而,高技术企业一般的发展模式是从创业开始起步,在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滚动发展。

实践表明,国际一些知名的高技术大企业(像惠普、微软、戴尔等)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来我国的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高技术企业也都是走的同一条发展道路,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形式。

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操办企业,而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硬软环境。

政府通过创造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将是对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

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产学研的纽带,是联结科技和经济的桥梁。

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融资机构、共性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机构,将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众多大学、研发机构联系起来,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网络,是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科技活动的机制是政府安排项目、科研机构组织研发、再将科技成果转给国有企业,因此不需要中介机构。

总结这些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有些科技成果不能顺利转化并不完全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由于自身管理和项目运作,特别是一些科技人员缺乏把握市场需求和变化的能力,缺乏在市场中有效运作技术项目的能力,缺乏把握金融风险的能力。

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并不是要所有的大学、科研机构都去干企业的事,而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挥大学、科研机构的应有作用。

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要制定出台积极的政策,加快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实际措施,推进信息网络、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硬环境的建设。

当前,要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推进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结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整合,搭建具有区域性、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人才培养,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等急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实施积极的促进自主创新的公共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保护、创造知识产权的水平,鼓励创造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和完善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用好政府采购政策,一是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根据一定条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二是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三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落实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NextPage]

(四)打造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主要工作:

一是公共管理,打造服务型的政府;落实惠民、关注民生的和谐社会;避免潜在的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

二是提供社会保障,关注民生、解决民生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的苦难,化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解决质量和价格、垄断、政府投入和市场参与等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能力不强。

公共事务管理以罚代管、以检查代管理、多头管理;二管理不到位(混乱,如黑中介、乞讨者、非法小广告、网上救助、电视医院、考艺辅导班、假文凭、保姆家政);三是法律制度(如企业自律制度保证消费者利益);四是忽视民意(如电动自行车的取缔、小排量汽车的限制)、缺乏信息公开、政务透明、提出预警;五是没有监督机制;六是政策或者落实不力,如就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扶贫政策没有制约监管制度。

七是公共生存环境管理滞后。

八、民生难题日益增多(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这些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现在已经到了下决心破解这些民生难题的时候了);九、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十、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第二,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量不足、质不高。

霸王条款欺诈消费者、多收费、不完善:

一是市场化运作代替了公共服务职能,如教育、卫生、文化;二是垄断,部门行业利益形成了利益集团,如水电等;三是体系不健全,有好多需要纳入,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如公共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慈善体系(第三次分配)建设;四是投入严重不足,如农村、社区的医疗体系、服务体系。

五是提价缺少保护措施,公共商品涨价问题严重。

第三,不公平。

如择校生、存款利率利税20%、户籍管理、身份歧视、用工制度等。

如歧视性服务:

(1)近年来,一些铁路、民航、航运等交通运输服务部门,相继推出了旨在为所谓“高端”客户服务的“豪华列车”、“移动宾馆”“专用包厢”等项目,在旅客中引起了很多议论。

人们认为,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