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题报告 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题报告 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题报告 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题报告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
附件4(仅作参考,切勿重复选题)
2007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1
公选课系统的效率评价及制度改进——从课程提供到网上选课的规划设计
2
成都市公共场所英语用语错误分析及对策
3
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
4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定位、方案设计与成本测算研究——基于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典型调查
5
"STS"模式下的“同审”制度推行方案
6
仿真商业实务中税务风险控制与税务遵循模型
7
基于LAN的政府预算编制模拟系统
8
《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项目开发
9
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
10
期货原理在农产品市场中的运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探索
11
成都市蔬菜配送系统改进研究
12
成都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研究
13
基于成本核算的物流企业服务报价模型研究
14
V2RS—银行体验式营销系统
15
商业银行银行卡产品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依托中国金融数据中心成果推广
16
基于校园网电子货币支付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以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实验超市为试点
17
创办英文报刊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学院
项目
金融学院
地震灾区小型金融机构金融管理的创新及推广----以村镇银行为主要试点
金融学院
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及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的金融创新
经济学院
税收对煤电产业链的影响——基于对成都、宁波、太原等地调研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院
基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灾后农业结构优化方案——以地震重灾区向峨乡为平台的实证分析
法学院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法律机制的研究——以成渝地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成都产权交易所”为例
会计学院
“宅基地流转”的土地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四川地区的实证分析
会计学院
高校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构建方案——以西南财经大学为试点
经贸外语学院
大学学生翻译基地的构建—基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实践
统计学院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财产收益保障机制研究------对成都及其周边国家级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
经济数学学院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经济数学学院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化可行性调查研究——以阿坝、甘孜等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保险学院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创新探索——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试点的调研
国际商学院
四川省地震灾区板房维护和后续处理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学院
农村金融对四川地震灾区重建支持的研究的构建与应用—以都江堰农村地区为例
证券期货学院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分析——VaR模型和压力测试在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中的运用
人文学院
通识教育模式下财经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综合研究
公共管理学院
珠三角地区暑期工问题及解决模式的调查研究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校园网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财税学院
关于四川震后重建的资金供给分析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图像增强技术的网络服务与应用
2008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单位
项目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
“限塑令”的政策效率评价及改进——以成都市为例
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及对策研究
统计学院
数据挖掘于金融业应用、预测作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对担保公司风险评级体系的完善——促进担保业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安全性
改善高校评教低信度现状——科学评教计量模型的开发
财税学院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四川省阿坝红原县和凉山州德昌县为例
重振四川旅游业的财政政策探讨——以都江堰市旅游业为例
构建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征管电子系统
农村土地使用情况调查——基于成渝部分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经贸外语学院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创办英文报纸为平台,建立英语专业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探索与研究
“英语+财经”复合型人才在外资企业中的需求现状调研——基于成都市外资企业的探析
工商管理学院
关于农村消费安全问题的分析——基于成都周边农民消费问题的调研报告
新《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劳务派遣问题跟踪调查、模型建立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经济数学学院
农产品期货在新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棉花期货套期保值稳定棉农收入为例探究期货技术在促进农民收入中的应用
农村金融的实证研究及农村基础金融产品的开发
人文学院
如何使财经类高校学生自办刊物适应校园人文建设的探索——以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刊《天穹》为例
灾后重建中的人文关怀——汶川地震后板房社区灾民生存状态调查
灾后心理援建跟踪及有效性评估——以40—50岁受灾人群为例
经济学院
高校引进“海归”人才模式和绩效研究
治理结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与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实验超市
证券与期货学院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适用度研究
构建投资者信心指数与股价变化关系(负责人:
何青峰)
股票基金净值对股市波动的压力测试与投资政策
保险学院
中国住宅强制地震模式的探讨——基于对四川的调查分析
成都市居民家庭的保险消费行为与意向调查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及推广建议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校园智能拼车系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探究----基于四川省典型试点的调研
金融学院
灾后四川经济恢复——旅游业恢复现状及可行性对策研究
研究灾后重建成都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如何作为——以都江堰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关于虚拟货币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研究
藏区农户理财模式探究
国际商学院
成都地区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科研调查与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形势与中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东莞市为重点的实地调研
会计学院
限塑令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基于成都、丽江和深圳的调查研究
基于设立西南财经大学“企业——学生”互动实践平台的研究
基于数字签名和图形识别技术的新型纸质化网上银行交易凭证设计
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学院
项目
金融学院
个人信用评级的优化方案探究——基于四川省城市征信机制和农村特有模式的实证分析
金融学院
支付方式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有限理性人假设的实验研究
保险学院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保障的需求意愿与参保能力的实证分析
保险学院
如何实现亿万中国农民“老有所养”?
——以“新农保”试点中的四川成都市、广元县、康定县和重庆市为例
经济学院
汶川地震灾后合作共建模式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重建的视角
法学院
民间借贷利率限制研究——基于成都市涉诉案例的实证分析
法学院
城乡统筹背景下基层纠纷解决机制新探索——以成都市五个社区中心为例的实证研究
经贸外语学院
校园商务英语文化建设的研究——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商务英语模拟实践平台的探索
经济数学学院
灾后重建农村由散居到群居的居住方式转变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影响——基于阿坝州农民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
国际商学院
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途径研究--“熊猫卡”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财税学院
我国GDP振荡指标与多政策干涉效应评估预测系统的建立与实证分析——基于谱分析与脉冲响应函数
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西部农户投资现状和趋势分析---基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镇的调研分析
统计学院
“低碳经济”时代秸杆生物新能源规范产业化探索——基于四川省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最优化模型建立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研究——基于BoF-PSS系统模拟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信息融合的信用卡套现识别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国际商学院
个人捐赠的感知特性对捐赠者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会计学院
老年人理财的市场调查与研究——“银发浪潮”下的新兴市场
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时期的人才需求研究
人文学院
低碳经济视角下社会企业发展路径的实证分析——以四川“5.12地震”灾后企业重建为例
证券与期货学院
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调研
参考范例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中国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
模型分析及对策研究
负责人:
邓童
所在院系:
经济数学学院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孙疆明
背景介绍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由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速度较快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并在全国得到了很快的普及。
以成都为例,07年电动自行车保有辆已达96.5万辆,并且还在以每年十万量的速度递增。
但是,随着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也引发了更多交通,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1.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激增
目前电动自行车普遍出现体积庞大、整车沉重、速度超标的“轻摩化”趋势,严重危及交通安全。
以成都为例,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成都市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891起,造成83人死亡、96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24万余元。
仅07年7月16日-7月22日,成都市城区内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371起,其中有4起死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
2.动自行车引发新的污染
目前,95%的电动车蓄电池采用铅酸蓄电池,而电池厂家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都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镉等一些重金属。
像镉这样的元素对环境的危害非常严重。
大量研究表明,镉具有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署把镉归类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物,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也把镉确认为人类致癌物。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允许铅酸蓄电池中含有镉这样的重金属,目前国家有关政策并没有明文强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铅酸蓄电池不允许含镉”,这是导致铅酸蓄电池含镉现象普及的原因之一。
除了镉,铅本身也是重金属,铅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小看。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和废旧电池不当处置都会污染环境。
据悉,一辆简易款电动自行车所需三节电池的重量共12公斤,一辆电摩的4节电池有32公斤重,目前上海约有电动自行车200万辆,年产生的废旧蓄电池达到了1.6万吨。
3.动自行车造成了道路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电动自行车惊人的发展速度使本来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张。
交通供需矛盾加剧,不利于交通结构的合理调整,制约“大公交”战略的实施,紧张的交通环境趋于恶化。
目前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存在法律法规的真空。
一方面,《道法》将电动自行车划为非机动车,在接受交警部门管理时,享有非机动车的简单约束,诸如上牌照时手续简单、不用考证照等;另一方面,实际相当数量的电动自行车速度又接近机动车,危险系数很大。
有的骑车人交通意识淡薄,冲信号、横穿马路、侵占快车道、违规搭人情况时有发生,但因其属于非机动车,骑车人违规更肆无忌惮。
面对电动自行车带来的诸多问题,各方面的观点和采取的策略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目前有两种主要观点:
①电动自行车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交通的三种方式之一;②电动自行车速度比汽车小,比自行车高,给城市道路带来了更严重的混合交通,同时还有较大的污染,因此必须禁止。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首次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
但是,各地方对待电动自行车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例如省内绵阳、省外北京、珠海等市,已采取措施逐步淘汰市区内电动自行车的策略;而成都,上海等地还允许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
关于电动自行车“存”与“禁”的话题,也在市民中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不少市民都觉得电动自行车确实方便,而且没有噪音和尾气的污染。
只要骑车的人能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部门就应该把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规范起来,允许不超标的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
但也有不少市民持相反的意见。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就说明了有关电动自行车问题本身是比较复杂而且是很有争议性的,同时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的观点是,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单纯的禁与不禁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在充分了解其对交通状况影响的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电动自行车向规范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我们策划了此项调查研究。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将就不同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拥有,出行,安全及其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希望我们的结果能对于解决电动自行车问题,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的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被调研的各省市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现状,包括发生的交通事故总数、当前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法律政策、购买电动自行车总量
(2)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各城市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的原因,以及交通部门、行人、电动自行车行驶者、亲身管理治安的交警等关于交通现状的看法
(3)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各城市以往未出台相关政策时的交通状况
(4)比较相同城市出台政策前后的交通状况,评价政策的效果
(5)由于被调查的各城市出台的政策不同,可以比较不同城市的政策效果,并对不同政策进行评价
(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想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部门解决该问题提供较好的建议。
该项目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该问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多个城市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现状和各城市的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为解决电动自行车政策问题提供依据,引导该产业合理发展。
(2)在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制订调查方案并实地调查,提出创新性意见,可以极大的提高团队成员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也符合该次活动的主题。
本次科研还可以训练学生理论创新和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钻研学问的态度。
本课题具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际调研中获得分析资料,在思考中推导解决方案”的完整模式,能充分培养参与者的基本科研素质。
(3)该活动的完成,可以为学校日后教学和开展类似活动积累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在校学生通过学习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风气,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现状
电动自行车作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发展尚未完全,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有着很大矛盾。
一些高校和研究部门也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科研活动。
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已经与河北易县投产了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专业回收厂。
但是,目前国内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研究大多还停留于技术层面,关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等问题很少有涉及。
2006年5月郑州大学的张飞的《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状况及管理对策研究》从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及我国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状况,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关系,在能源、环境、立法、质量、技术经济等到方面的特点等。
通过分析论证,为保证交通安全、交通秩序、防止污染环境提出了一些想法,并指出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的调查研究,不能因电动自行车的问题,而忽视电动自行车的优点而加以排斥。
该研究虽然指出了电动自行车对交通的影响,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但均比较笼统,其数据资料的搜集很有限,未能细致地进行描述,建议也不涉及具体实现方法,只是一些应遵循的大致方向。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个人研究交通现状和相关政策,但都只是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即对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未形成严谨的论文或只是研究某一城市或地区,未就全国进行研究。
相比之下,国外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走在了前列。
1999年,欧洲一些主要自行车生产国家的自行车联合会向欧洲委员会呼吁,把电动自行车与轻型摩托车在分类区分开来,但是的草案中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大功率为250kw,最高车速为25km/h,必要配备为电动传动装置。
在此基础之上,欧盟在03年公布了一项电动自行车的指令,把电动自行车排除在“摩托车及三轮车形式认定法规”适用范围之外。
这次公布的指令已经使电动自行车成为单独的一个交通工具成为可能。
欧盟各国正在逐步统一关于电动自行车法规,力图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发展。
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
该理论重在通过城市管理政策建设,建立起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运输体系,满足高效、经济、协调、环保和安全要求。
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而且要使资源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安全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在对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进行评价时,主要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对交通方便程度、污染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城市交通政策评价理论
美国的Pigou首先提出,可以通过收费的方式解决交通拥挤带来的外部性问题,而后美国发展了一套交通评价体系,用以解决城市交通政策评价。
该评价以交通政策实施后,每100个出行者出行方式和时间变动为指标进行评价。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考虑把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应用于交通政策评价,建立多纬度评价方法。
我们此次研究的目标之一是对各城市现行的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进行评价,以决定其是否合理并最终彻底回答“禁”与“不禁”的问题。
在评价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的效果时,主要依据此城市交通政策评价理论来决定采用哪些指标,并据此制定调查问卷。
(3)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相关关系理论
针对21世纪初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的逐步高度信息化这些特点,通过研究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出行次数、出行距离等)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变化,建立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布局—交通需求量相关关系分析模型,研究城市规模(人口、地域面积)及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布局、地形条件等)对城市交通用地的要求及交通结构的影响;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对人口聚集、土地开发利用的反作用。
(4)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容量分析技术理论
通过分析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特点,研究各交通工具的动态时空消耗模型及对道路网络、停放空间的需求,提出具体城市在具体道路空间(道路网络及停车场分布)条件下不同交通结果的城市交通系统总体(车辆)容量分析方法。
依据该理论,研究电动自行车对道路网络、停放空间的需求,并研究现有道路网络、停放空间是否已满足所有交通工具的需求,以及用电动自行车替代其他交通工具是否可缓解道路所承受的压力.
(5)交通政策约束下出行分布—方式划分的决策—预测模型理论
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方式结构取决于交通发展政策,总体方式结构预测实质上是个决策过程(通过硬件、软件等保障措施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而居民个人出行方式取决于居民在一定交通环境下的出行内在规律(出行距离曲线)。
本理论的重点有:
①交通政策约束下城市总体出行方式结构的决策方法及其保障措施;②基于居民出行内在规律的分布—选择模型。
在此理论指导下,来研究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采取这种政策后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
项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研究方法
(1)数据搜集
利用学校现有的数据库资源,搜集电动自行车行业数据及各城市交通、环境等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工作,得到有效数据。
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工作。
(2)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有关城市,具体研究电动自行车对各城市交通的影响,对比采取不同政策的城市的交通状况,评估政策效率。
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第一手资料。
经过仔细考虑,我们决定选取以下调查对象:
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调查各地电动自行车正式上牌总数量、目前对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有关法规、电动自行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等。
②电动自行车的拥有者:
调查电动车拥有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出行时间及骑行距离、电动自行车带来了什么便利。
③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商及维修商:
调查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及维修情况,重点包括目前电动自行车的一些技术指标及主要污染物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
④机动车驾驶人员:
包括私家车拥有者,公交车驾驶人员等;
调查电动自行车对机动车的驾驶所产生的影响。
⑤行人:
调查电动自行车对行人所产生的影响。
⑥对一些重要的交通路口的实地考察。
(3)专家访谈
访问相关方面专家,获取前沿研究信息,利用专家的参谋作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研究。
(4)数理统计方法
获得调查问卷后,我们会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更详尽的资料,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技术路线
1、交通现状调查
搜集各城市对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电动车交通事故相关数据,各地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政策等相关数据
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整理搜集数据,分析电动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分析电动自行车事故与车速、路面情况、时间、驾驶人员特征等相关关系,找出找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进行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与其他交通工具肇事的比较分析,研究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特点。
3、政策效果对比研究
比较同一城市在实施电动自行车政策前后电动自行车事故和使用的特征,分析政策效果,比如在政策实施前后交通事故率的变化,交通拥挤程度变化,行人满意度变化等。
在实施不同政策的城市间比较,对比不同政策的效果,比如对比城市交通事故率、城市出行便捷度等。
4、国外政策对比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对比国外已经采取的法规,如关于电动自行车的规格统一指令、欧盟电子电气环保指令RoHS等,探讨符合我国现状的电动自行车发展策略。
5、研究合理的交通出行状态
实地调查电动自行车出行特点,结合交通出行分布—方式划分的决策—预测理论等方法,考虑加入电动自行车因素后城市交通状况。
利用模型化方法,研究出行方式选择的最优情况,并与现实交通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在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可变的条件下,通过交通需求理论和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容量分析技术,考查不同城市对电动自行车的最优容量,进行实证比对研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动态预测技术,考察未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空间和对交通造成的压力。
6、给出合理建议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模糊评价等方法,对我国各地电动自行车现行政策给出评价,分析其利弊,并针对不同地域给出不同的政策建议。
项目研究的目标与成果形式
研究成果
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些数据整理和搜集工作,掌握了电动自行车在全国的基本分布和使用状况,对相关政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已经在成都市范围内展开了小规模的初步调查,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也已经与郑州市和无锡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取得了一定的联系,他们对本次科研活动也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计划在一年内完成本课题,利用寒、暑假进行实地调研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在各阶段的研究中,我们会有计划的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总结发表,与相关方面专家进行讨论,吸取经验,完善课题。
我们计划分成五个阶段对本次科研计划进行规划,有步骤的完成计划以保证进度和控制经费,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和交通状况变化很快,而各相关部门也正在加紧电动自行车政策的出台步骤,以上各阶段完成之后,都将形成研究报告,提供给相关方面进行参考。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
2007.10-2008.1
在成都周边城市进行小规模调研活动
成都市电动车交通现状研究
数据
课题组成员
2
研究阶段2008.1-2008.3
寒假前往昆明实地调研,整理调研成果,进行数据分析
昆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