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7363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docx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

班级:

,姓名,座位号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1、积累运用(共22分)

1、按要求默写。

(10分)

(1)《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淮上与友人别》中作者通过听觉和视觉来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3)在与朋友分别是,我们要就像王勃所说的“,”一样,不必哭哭啼啼,而要心胸豁达。

(4)社会在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就像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说的“,。

(5)《木兰诗》中,表现了战争持久而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工尺(chí)应和(hè)陶冶(yě)乐以教和(lè)

B.寂寥(liáo)嘈杂(cáo)冗长(rǒng)弄里(lòng)

C.子曰(yuè)不知而愠(wēn)不学而殆(dài)着花未(zhuó)

D.诽谤(bàng)乳臭未干(chòu)趾高气扬(zhǐ)言简意赅(gā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摧促 悬念 一知半解  分久必合  柳州风骨

B.旁若无人 棱角分明 寥寥可数   风花雪月  呼朋引伴

C.滋味  酷爱  人情事故   无病而呻   若有所失

D.风格   浅显  笑容可鞠    名副其实   读万卷书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此次班团课,让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

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5、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例句:

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每空0.5分,共3分)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或:

①、或王命急宣()②、或以钱币乞之()

绝:

①1、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

7、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2分,共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答:

8、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句意思相应的句子是:

(2分)

9、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⑶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是()(  )色彩互异(1分),( )(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1分)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

以“清”字状( ),以“峻”状(),以“荣”状(),以“茂”字状()。

(2分)

(二)完成下文后各题(共11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

“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

①流辈:

人们。

②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

责骂。

⑥胡:

为什么。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各题(共13分)

故乡的桂花雨琦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著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著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即使开花季节,也得从绿叶丛里仔细找细花。

它不与繁花斗艳。

其香气味,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1)

  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可别做风水啊!

”(批注: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

)她担心的,一是将收成的稻谷;二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著:

“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钉著母亲问:

“妈,怎麼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著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著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

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於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乾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珑,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

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珑赏桂花。

“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

因满觉珑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

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著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

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

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

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尤,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13、“桂花雨”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2分)

答:

14、为什么作者一闻到桂花的香味就会引发乡愁?

(3分)

答:

1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画线

(2)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答:

16、画线

(1)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答: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马戏团(9分)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

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

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

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

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

“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

”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

“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

他神气地回答:

“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

“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

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

),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

“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

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

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

“谢谢,谢谢您,先生。

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⑾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问题:

18.第⑩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第②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2分):

答:

20.第⑦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

(2分)

(1)

(2)

21.第⑾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

“没有徒劳而返”,他们得到的是什么?

(3分)

 

三、写作(50分)

22、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成功,或失败,或痛苦,或孤独,或友情、亲情等相伴……这些日子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流光溢彩,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请以“成长中最的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或议论。

500

600

 

600

600

四、附加题:

(10分)

童年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

”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

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我想到一个法子:

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

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

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

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

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

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

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

“阿辽莎,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

不要管大人的事!

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

懂不懂?

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

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

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

“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

”我吃惊地问道。

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

“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

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

“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

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23.本文选自()国家()的作品。

(2分)

2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分)

答:

25如何理解“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2分)

答:

 

26.节选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

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怎样的人生影响。

(4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