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Youpretendtoworkhard,youaretheonlyonewhodeceivesyourself.Neverusetacticaldiligencetocoverupstrategiclaziness.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理解并仿照比喻句;
4.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
2.了解海与人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检复: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烟台的海。
在作者眼里,烟台的海是什么呢?
(学生找句子,朗读)
教师出示: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1)指名读,你怎样理解?
(2)你体会到作者对烟台的海有怎样的情怀?
(对海的热爱,对人的歌颂)
(3)请你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怀来。
过渡:
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
是怎样的背景?
怎样的舞台?
烟台的人上演着怎样的活剧?
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海的美!
(打开课本)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它的四季都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
谁能找出文中概括烟台的海特点的句子?
(生找)
出示:
“烟台的海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步入了秋的高远。
”
(1)有感情读这段话;
(2)这局部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冬:
凝重春:
轻盈夏:
浪漫秋:
高远)
过渡:
冬天的海为什么是凝重的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冬天的海)
(1)自由读,这小节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
(人)请你用“/”分层
(2)你认为哪些句子最美?
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其他同学看题头图片。
(3)此时烟台的人在干什么呢?
(观海、拍照)
你认为烟台的人怎么样?
(不畏严寒)请你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
(4)请你用自身的话说说自身仿佛看到的情景。
(5)感情朗读这一段,体会烟台的海的凝重,人的豪情!
(6)小结学习方法:
〈1〉读,分层;〈2〉读,欣赏美;〈3〉说说画面;〈4〉感情朗读
2、用上面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春、夏、秋天的海。
(1)分组,请组长到老师这儿来抽取学习内容。
(2)请组长按老师的问题提示分派任务。
(3)教师各组巡视。
[学习任务:
A春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说一说你想到的景象。
(4)请你有感情朗读这局部
B夏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画一画你想到的景象。
(4)请你看着画出的图有感情朗读这局部。
C秋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读出海的高远和人的忙碌而空虚。
](这些学习任务让小组抽取学习)
3、汇报小组学习的效果
A春天的海
(1)朗读,要读出海的欢快活泼,人的勤劳,读出自身的喜爱和赞美。
(2)描述:
抓住海的活泼、浪花的欢快、海鸥的自由,人的勤劳。
B夏天的海
(1)朗读:
读出海的宁静、人与海相依相偎、亲切自然
(2)描述:
抓住“水平如镜、恬静、温柔、如痴如醉”来描述静海图,人与海那么亲切自然、相依相偎。
C秋天的海
(1)朗读:
读出海的高远、凉意,与人们的忙碌、喜悦
(2)描述:
在一幅明朗、高远、气爽的海的背景下,人们忙碌着收获。
三、小结:
1、所以在作者看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
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进一步理解它的含义。
2、作者按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描述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象。
为什么将冬天的海写在开头呢?
(讨论交流)
3、配乐有感情朗读2—5小节。
四、作业
1、请你当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的烟台的海。
2、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背诵。
3、读一些关于海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回答课后问题。
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
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
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全文,读准生字。
理解*大意,理清*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
有感情的朗诵*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
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
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
很有趣。
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
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思考:
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
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
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
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细读*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
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
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
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
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
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
我们也来念念。
(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
(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
祖父开始讲意思。
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
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
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
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
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
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
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
总结一下。
小结:
*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夏午》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
去观察过什么呢?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全班交流)
2、师:
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
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
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
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
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
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
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
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的思路,很好!
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
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
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
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
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
(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
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
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
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
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
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
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
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
①读这段话,思考:
这段话写了什么?
(“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
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
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
他爱吗?
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
(板书:
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
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出示句子: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
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
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
(出示句子:
“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
(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
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
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
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
)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
齐读最后一段。
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
真好。
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
《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你知道哪些剧种呢?
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
(根据回答板书:
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这三个都是什么句?
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
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
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
从那里体会到?
结合“不要?
?
不要?
?
不要?
?
只要?
?
”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
齐读17、18小节。
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
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你对中国的民居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六年级,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互联网搜索的引入,也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所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进入课堂的学生当做一张白纸,而应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以生定教。
)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民族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猜下面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居。
(出示老师课前以“民居”为关键字在“XX图片”中搜索整理出的有代表性的民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搜索的方法学生在信息课中已掌握,这里不必现场演示搜索)
3、小结学生回答情况。
4、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让人眼花缭乱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读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种民居?
2、就让我们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3、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4、先联系上下文或利用“XX词典”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如:
闽西南粤奇葩夯筑竹篾)
5、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6、默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画一画。
四、自主研读,了解民居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体会民居特点。
五、体会说明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
六、拓展延伸
1、中国民居各具特色,比较出名的还有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土家族吊脚楼等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索去了解它们,每个小组完成一份《特色民居》小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