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735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6单元备课 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docx

三上6单元备课芳草地小学宋俊颖提供

第六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的生字22个,会写的生字31个。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多音字,理解意思,学习使用。

3、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训练学生有感情地读书。

5、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22个,会写生字31个。

2、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作者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

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

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

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

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两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

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

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

另外,学生已经学会了古诗学习方法,因此根据已有的方法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并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课文中的两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

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

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

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默写《望天门山》。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对诗人李白你们都有了一些了解,谁来说说?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其中二年级时学过他的哪首诗?

《望庐山瀑布》。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诗生字词,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

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

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巩固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

"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学生利用学习方法串讲句意:

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

利用查、连、换、加"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理解"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想象画面法".

提示:

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孤、帆、楚”。

(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断字是左宽右窄,孤、帆是左窄右宽,最后一个上下结构,做到上紧下松)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七、练习:

1、辨析字组词。

壁()楚()孤()帆()

碧()是()狐()凡()

2、判断。

楚江就是楚国的江水。

()

《望天门山》是陆游写的一首诗。

()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唐)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

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2.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苏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

  

(二)揭题,导入诗文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用查连换加的方法说一说。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

    ②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③小结:

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要求:

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检查反馈。

    ①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

音:

潋滟liànyàn亦yì宜yí

形:

妆与壮字有什么区别?

说说怎么记?

    ②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

    ③齐读。

   3.复习古诗方法,利用方法学习古诗。

    ①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

(查、连、换、加;)

    ②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

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自读古诗找一找。

  三、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

自己利用方法说说。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水光潋滟

 

(1)利用方法、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

(潋滟)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

(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①引入诗歌《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

在杭州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

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的朋友。

无穷:

望不到边。

别样:

特别的。

  a.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在六月,诗人杨万里在西湖看到晴天下的西湖景色又是怎样的。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b.谁来说说读过古诗,你读懂了西湖在晴天丽日下又有怎样特别的景致?

(荷叶在阳光下更加绿,荷花在太阳的照耀下更红了。

  c.小结:

是啊!

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评价:

你的心情是愉快的!

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

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

)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

(好!

美!

妙!

奇!

……)诗人怎么表达?

(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

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

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

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

(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秀的景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

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

(齐)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

(苍翠欲滴)现在呢?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亦奇

 

(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

(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

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

(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

(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情境对话: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自己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西湖边,西湖在夏日里时晴时雨的景象也常常看见。

此时,苏轼和朋友看到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苏轼和他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选择刚才我们学过的词语用一用,比较一下晴天西湖和雨天西湖的不同,同桌互相演一演。

(晴天:

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雨天: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

 预设:

朋友:

苏兄啊!

这晴天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真是美丽啊!

   苏轼:

是啊,这雨天的西湖山水朦胧,也是别有一番奇妙之处啊!

    朗读:

  让我们像老朋友聊天似的说说这变化万千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闭上眼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先利用学习方法自学,再汇报,教师深入指导理解、领悟诗人情感。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

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

(西子)

 

(2)西子是谁?

(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

  (材料补充: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

(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

(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

(看图说一说)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

(都好)你如何知道?

(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

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

(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

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生伴乐齐诵)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 亦奇

           总相宜

                淡妆浓抹 

课后反思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我国海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

教学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及物产的段落的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2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布置学生预习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