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692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春秋版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自始至终,作者没用一句话来直接表达对母亲的感情,但文中描写母亲的一个个细节都浸透着这份浓浓的感情。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分为三十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因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诗一开头就选取了“杨花”、“子规”这两种富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描绘出南国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东昌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北京一住户在自家30层楼顶上自建游泳池,这种高屋建瓴的做法实属违章搭建,应立即拆除。

D.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几位年轻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3.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校对(xiào)       忍俊不禁(jīn)       炽热   不可捉模

B.亘古(gèn)       怏怏不乐(yāng)   俯瞰   鞠躬尽萃

C.赢弱(1éi)       酣然入梦(hān)       污秽   微不足道

D.菌子(jūn)       屏息凝神(bǐng)   烦燥   锲而不舍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好好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B.“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C.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菜畦xí 骊歌lí砭骨biān鲜为人知xiǎn

B.花圃pǔ吞噬shì彷徨páng锲而不舍qì

C.躯壳ké脑髓suǐ磐石pán迥乎不同jiǒng

D.蝉蜕tuì讪笑shàn殷红yān气冲斗牛dǒu

二、现代文阅读

背影/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6.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内容

心情

(1)

难过的泪

(2)

(3)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4)

7.第⑥段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8.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9.生活中,我们在与父辈交流时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瓷器易碎

李磊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木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

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

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

母亲却依旧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②母亲这几年,喜欢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

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

“豆豆,我心疼的豆豆。

”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

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一一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

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

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就让豆豆猜瓷罐里豆子的颜色,豆子被一点点地倒出来,又被一点点地装回去。

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整整玩了一天。

④从此,母亲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从早到晚围着豆豆旋转。

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

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

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

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

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接照颜色一一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

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⑤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

可母亲却仍旧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她早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于是便固执地选择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停歇。

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罐。

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瓷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瘪无力、毫无生机。

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

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⑥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家。

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

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瓷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累。

即便是在我家,晚上豆豆和母亲睡在一屋,瓷罐也和母亲睡在一屋。

豆豆睡在母亲的床上,瓷罐睡在母亲的床下。

母亲就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

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⑦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

“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⑧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

我一直在寻找答案。

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

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

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

我轻轻摇晃母亲疲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

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原文有删改)

10.选文中,母亲为了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11.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域市。

(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2.请概括出选文中母亲的形象。

13.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14.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15.读了选文以后,请谈一谈你的感悟。

三、课内阅读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8.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9.文中“君”、“尊君”、“家君”分别指什么?

你还知道与君相关的敬称吗?

四、情景默写

20.填空。

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不同的意向得到了统一,并呈现出诗的主题——你是爱、暖、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岳阳楼记》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

“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襄。

自此以往,施及州间。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已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

“嘻!

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

今将告若矣。

吾间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善,水盗鱼整,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整,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

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若盗之而获罪,熟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

东郭先生日:

“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2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

(1)喻其为盗之言

(2)遂逾垣凿室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23.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

请根据文意回答。

六、诗歌鉴赏

2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①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犊头:

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此诗是诗人因事而被削职,离开汴京前往苏州定居,途经淮河所作。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本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丰富的感情,请你结合有关诗句加以分析。

七、语言表达

2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八、名著阅读

2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中提及的写字的书写顺序,有误的项是(_____)

A.欧洲人——从左到右

B.利立浦特人——自上而下

C阿拉伯人——从右到左

D.卡斯卡吉人——自下而上

(2)阅读填空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

这一点颇不同。

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一文,文段中的“他”是指(人名)_________。

九、综合性学习

27.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学校开展“长征精神永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材料,从老红军洪明贵身上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

98岁老红军洪明贵,1929年参加了儿童团,当了儿童团团长。

当地苏维埃政府又建起了小学,洪明贵第一次走进了课堂,第一次认识了黑板上“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这几个影响他一生的大字。

1931年7月,红25军73师来到了洪明贵的家乡。

年仅13岁的洪明贵毅然参加了红军,自此红军队伍里又多了一名“红小鬼”。

“最初,跟随红军是因为有饭吃,慢慢地,看着不断在清剿中牺牲的战友,我开始明白,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崇高的理想:

推翻旧社会,解放全中国,让全国的劳苦大众有田种、有饭吃,并且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1932年,洪明贵参加了共青团,宣誓信仰党、信仰共产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张晓明认为时代在发展,长征早已成为历史。

今天再提长征精神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听到他的言论后,请你对他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长征精神的歌唱比赛,有同学写出了一句上联,请你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

传唱经典歌曲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探究下面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

要求:

语言简介连贯,字数在150字以内。

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

环境志愿小分组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的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

(1)016年快递邮件达到300亿件,其包装垃圾总量有400多万吨,但垃圾的实际回收率不足10%。

(2)常见的快递垃圾有纸箱,包装袋,胶带,运单,填充泡沫等,

(3)快递包装胶带的主要原料PVC(聚氯乙稀)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才有可能降解。

十、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就是舞台,在每一处盛开。

每个人都在饰演着不同的角色,都在用炽热的心演绎共同的精彩。

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只有用自信和热情主动出击,才能成为舞台的主角,释放最美的光彩!

请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课内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名著阅读

1、

九、综合性学习

1、

2、

十、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