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623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docx

课题中期评估典型材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交流会汇报材料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教师素质需求的研究

 

◆实验学校名称:

东营市育才学校

◆子课题负责人:

李宝明

二00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一、课题概况

自2003年5月承担《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对中小学教师素质需求的研究》子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制定了本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经东北师大专家的指导重新修订了实施方案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采用了更为适合我校和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开始了第一次行动研究,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资源库,在整合的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验教师开始上网络实验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研究计划,经过一轮行动研究后我们加强了教师素质的培训,对培训内容修订完善,使之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提高整合的技能,再次开始网络实验课的设计,实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组织教师撰写整合论文、实验报告,教学反思,现在我们的课题基本上进入成果总结阶段。

二、课题负责人及成员

针对本课题我们成立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领导和研究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李宝明,副校长曹玉泮

本子课题的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负责课题总的协调工作和全面管理,课题总体规划、过程监督和管理及阶段性和最终成果的形成。

成员:

教务处主任刘江、宋晓青,教科室主任高燕,电教中心主任李爱云

负责课题总体规划、组织实施、调控及阶段性和最终成果的形成

研究小组:

黄明真、侯培勇、王成芬、宋延寿、杨凤

本子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主要承担课题的设计、实施、实验的技术指导及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和制作。

张卫艳、周志磊、李玉玺、郝光辉、姜尼娜

负责各学科实验设计、研究对策、贯彻执行。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室、电教中心和一线实验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做到了学校领导、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全员参与,符合行动研究的要求。

三、课题开展主要工作

我校自2003年5月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对中小学教师素质需求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调查当前各个年龄层次中教师信息意识的现状及信息技能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主、客观原因和有利、不利的因素,为课题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两次修订,改变了最初实验研究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行动研究中我们一学期修订一次行动。

使我们的研究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不断趋于完善。

(二)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备和资源库的建设

1、改革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分布。

绝大多数计算机实行集中管理,并且部分没有实现校内联网。

因此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完善校园网,合理规划计算机的分布,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

 

 2、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加强对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的规划和指导。

开发教学软件除了要遵循技术、逻辑、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还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使开发出的教学软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发教学软件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中小学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确定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环境,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

主要应考虑和遵循如下原则:

①选择适合学科特点、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把教师从以往做课件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教师做课件和用课件的统一。

②应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软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③开发教学软件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④开发教学软件应发挥软件在个别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软件的作用。

 

  

(2)加大购买教学软件的投资比例,建立相应的选择与评价标准。

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随着技术的进步,必须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了以往教师制作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了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缺陷,能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所以集中资金有选择性地购买。

(3)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学科教学素材库。

在购买、自主开发基础上还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的表现方式库、学科教学案例库等作为补充。

学科教学素材库建设应与校本课程、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实行数据库管理模式,便于检索使用。

 

(三)进行课题相关理论的研究

1、明确什么是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网络和各种技术手段与课程结合。

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游戏式以及各种教学模式的创新。

自主学习、互助学习、web学习、远程学习和终身学习。

综合性的教育和学习。

其实质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

2、明确整合条件下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观念,能掌握信息教育设备,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

要有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广博的教育视野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还应具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将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能力,懂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下教师素质应包括:

教育理念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学科知识素养,课程整合素养。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发展与课程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关键。

当前,整合模式的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

(1)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加工、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1)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2)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如,网络化教学模式。

是学生在网络教室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必须加强指导,否则容易导致无效学习。

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

是采用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的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

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因此一个教室内有一台以上计算机就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必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

 

(四)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我们学校采取了下列措施:

1、加强学习,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

从以下几方面学习:

①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包括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

②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树立教学的效率效益观、树立教学创新意识

③把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习知识与转变情感和提高觉悟相统一的规律题,只是与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④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

教材内容的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教学形态的多样化,教学时空的扩大化,教学环境的虚拟化,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化。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明确教师素养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荐一些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文章供教师自学,组织教师讨论,进行教育教学思想、方法、评价等方面的争鸣。

3、每学期都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

①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②多媒体素养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

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网络素养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

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和扫描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

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

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的能力。

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能结合网络知识和传统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采用案例教学,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

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

坚持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

在每种信息技术装备到位后,甚至是在到位前就应开始有计划、分层次的对本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进行技术培训。

可以将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形成骨干队伍,为广大教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供师资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校所有的一线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五)通过网络实验课的实践研究教师素质的需求。

在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培训、整合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确定了五位教师上网络实验课,如周志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郝光辉的《正方形》、姜妮娜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张卫艳的《我是什么》、李玉玺的《桂林山水》等,我们请所有课题组成员参与听评课,进行课例研究,及时发现我们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教师素质需求中不完善的地方重新构架了教师素质体系。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

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怎样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具备了一定信息知识和素养的学科教师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教学,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短时间内能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和扫描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

  ◇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

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

  ◇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的能力:

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创造、输出新信息。

  ◇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能结合网络知识和传统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网络时代的法律意识、道德能力: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能坚守网络道德,提高法律意识,尊重知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多媒体网络知识,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模式。

  

(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把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学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

  信息时代,谁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现代化,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

  2.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

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初级、中级技能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并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接手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自如地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除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还应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题论文评选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

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经常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并在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5.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给教师配置所需的设施,如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在课下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就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同时,在统计学生成绩、与亲友交流和开展网络讨论等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电脑。

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

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三)实验开展以来我校教师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实验教师基本上都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都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能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存精,达到为我所用;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能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创造、输出新信息。

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人人心,在省、市、校的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

可以说,学科教学已经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阶段。

(1)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自主学习增多。

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也导致师生互动方式趋向于更为民主与和谐。

(3)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始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推出了一批典型课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我们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反思,现在我们每位实验教师都有信息技术论文、经验总结;每位教师都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能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师多媒体课件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的课件、论文和网络示范课在国家、省、市活动中获奖或展示。

课例:

金红的多媒体教学课例《统计世界》、高文峰的多媒体教学课例《根的形态》获省电教馆一等奖。

李玉玺老师执教的录像课《倔强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分别获省市一等奖和二等奖。

周志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郝光辉的《正方形》姜妮娜《多边形的内角和》张卫艳的《我是什么》李玉玺的《桂林山水》等网络实验课在我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好评。

论文:

孟凡波、黄明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网络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获省电教馆一等奖,朱明芹战宁《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获省电教馆三等奖,倪慧娟《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丁立岗《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体会》获市电教馆一等奖,张向全《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获二等奖

课件:

黄明真等老师制作的网络课件《数学海岛》获省一等奖。

李爱云《初中生物网络课堂》入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优秀课件集锦》、战宁的《气压、风和风压带、风带的分布》、梁海燕的《家鸽》入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优秀课件集锦》。

在市网络课件评比中我校17项获一等奖、5项获二等奖,4项获三等奖,如,边宗英的《飞跃的魅力》、张永翠的《看月食》、孟凡波的《快乐的小公鸡》、解晓红的《圆锥的体积》、曹敏的《找规律》、宋团辉《回声》、高文锋《昆虫多样性》等17项获一等奖,候培勇郝光辉的《正方形》等获5项获二等奖,王成芬宿丽梅的《Lesson85》等4项获三等奖。

阶段性研究成果总数统计,即论文27篇;课件及课例84个;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虽然目前已经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是教师们仍普遍感到信息设施使用不便——计算机和投影设备的安装与借还占用了教师下课休息时间,学生希望有更多操作计算机学习的机会,但因计算机教室借用困难而无法实现。

如果各学科都能有专属的资源教室,并配置相关计算机设备,不但能集中管理,也方便让学生动手操作。

2、软件总量不足。

自制软件成本高、费时多、低水平重复,不能资源共享,而购买学习软件,往往不适用教学,可供学生使用的软件更少。

3、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特性的低利用率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为标志的发现式学习。

 4、关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动,缺少评价、管理机制的支撑。

5、现在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在信息技术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实验教师上网络实验课还有一定的困难,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6、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水平限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学生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应突出培养学生风险意识与决策能力,筛选与过滤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是一个资源丰富、"随机进入"的宝库,同时,又充满诱惑甚至有跌入陷阱的危险。

因此,要培养学生有一种视变化、不确定性为寻常的心态。

学什么、怎么学,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评判等等,学生都应能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判断,有一种自我监控和约束能力,能够自觉抵制信息污染或信息垃圾(有的虽说不上垃圾,但也是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东西)。

要做到不被信息海洋淹没而能够如鱼得水,从善如流,那就必须有筛选和过滤信息的本领,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该运用什么信息及如何运用信息,这其实是一种信息决策的本领。

7、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师利用现成资源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建议

1、目前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我校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极具热情和强烈的需求。

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

但由于我校信息技术硬件条件较差,基础还很薄弱,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较低(教师人机比例为5:

1,学生人机比例为21:

1),目前还不能为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创造便利的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2、尽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很高,但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事实。

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在重点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培训的力度,提出不同培训层次的不同培训任务,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计划性。

同时也鼓励有兴趣的老师进行自学,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3、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应以硬件为基础、以培训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纽带,在比赛中促交流,在总结中促反思。

4、从事课题研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政策为先导,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