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605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docx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

当连一贯保守、特别把现金当妈妈的网易,也对外宣称要成立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基金网易资本,人们知道——投资这事儿在互联网巨头圈中,实在算不得先锋行为了。

真正的先锋是盛大。

要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搞投资,不得不提到盛大。

​早在2002年,在众多互联网巨头还在家中数钱时,通过《传奇》赢得满钵的陈天桥则已经开始利用投资来布局未来。

2011年下半年,盛大网络首席投资官朱海发对媒体说,“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内,盛大一共投资了140多个项目。

”盛大搞投资,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是其他互联网公司难以企及的,但其实投出不少教训,后文会提及。

经过一番梳理,虎嗅对互联网巨头投资有这么几点观察:

1、现金最充足的B.A.T.(XX阿里腾讯)通常不关注初创企业与团队,偏重于成长型企业,投个项目不出个几千万都不好意思说,相比来讲,家底没那么殷实的360、盛大、新浪则会把选择范围放得更广,会投早期,从百万到数千万级均会有所动作。

2、除了腾讯在做LP(有限合伙人),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绝大多数并不准备将钱交给专业投资人去管理去投资,基本上都放在自己的战略投资部,投资与自己业务、战略相关联的项目与团队。

这可以理解。

不过从资金效率的角度,却未见得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受制于自身战略、受制于公司架构与文化、受制于流程、甚至受制于不那么专业的团队,低效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互联网公司当LP,可能是下一阶段的事了。

3、点评几家:

腾讯这两年在投资布局上起来得很快很猛、眼界开阔;阿里巴巴的投资想得明白;盛大虽然以战略胜,却以执行败,先发而未领先;XX保守,对没有大钱进的业务看不上眼,没有创新性的发现;360投资新产品新团队最多,很关注移动互联网,投资是它追上其他几位大佬的好杠杆;新浪守着一盘微博好局,并没下出投资好棋——跟微博商业化一样。

4、对创业者来说,接受巨头们的投资(包括大额大比的),是一件非常值得慎重对待的事——跟VC的钱相比,二者各有利有弊。

一个创业者说,“除非业务上对于企业有需求,比如要做淘宝的周边或者开放平台的应用,否则在考虑接受公司投资时最好谨慎一些!

因为如果你获得了企业的注资,通常他们就会给你比较大的压力,无论是财务上的还是经营方向上的都会有。

不仅如此,有时一些看得见大的资源也会因为公司过大、跨部门之间难以协同调度,而根本给不到你。

关于这一点,之前虎嗅曾发过一篇匿名用户的投稿文章:

《互联网战略投资:

只谈恋爱,不结婚!

》,里面有更详细的阐述与建议。

虎嗅采访的一位VC说,有时公司投资初创公司的条款里都写明了以后的收购条款,这就已经把创业公司的(财务)成长空间规定死了,后面的VC都没法进或不愿进。

该VC说,一些创业者幻想大公司的资源与流量能导入给自己,其实这很多时候是种幻觉。

这些流量与用户对于产品的本身成长,帮助并不大。

“创业者一开始不能让自己过得太舒服,要咬牙坚持住。

不过也不能只听VC一面之词,话要说回来。

客观来看,比起单纯追求财务回报的VC,公司在做投资时考虑更多的肯定会是在战略层面,既然在资金收益方面有所牺牲,那么无论是对于标的业务的兼容性,还是在财务报表的合并上都肯定有企业自己的考虑。

对创业公司来说,如果商业模式已然明确,能适时地抱上产业资本的大腿,其实也未尝不是创业的阶段性成功。

好了,导言完毕。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盘点,看它们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互联网公司投资在账面上大笔一挥便是百万级美元的出入,但即便是上市公司,它们在投资信息公开方面依然显得有些私密。

在无法获得所有投资细节情况下,虎嗅为大家列出几位巨头的投资清单如下,有不确不全信息,敬请指正补充。

腾讯:

投资霸主

典型投资案例:

A、游戏——热酷(2012年2月,战略投资,金额不详)、Riot(2011年2月完全收购金额16.79亿)、网域(2010年4月收购29%股权1.418亿)、游戏谷(2012年3月共持有62.5%1.35亿增持)

B、电子商务——同程网(2011年1月收购30%股权5000万)好乐买(2011年5月C轮融资3.2亿)柯兰钻石(2011年6月3.2亿)高朋(2011年2月50%股份3.25亿) 易讯(2012年5月完成控股金额不详)艺龙(2011年5月收购16%股份5.5亿)

C、移动互联——创新工场(2011年6共同出资总规模7亿)A—fund(2011年4月共同出资总规模1亿美元)乐蛙科技(2012年7月战略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买卖宝科技(2012年5月战略投资4亿)

D、其他——金山软件(2011年7月15.68%股权7.3亿元)华谊兄弟(2011年5月4.6%股权4.4亿元)Discuz(2010年8月完全收购2.8亿元)财新传媒(2012年7月战略投资不详)

虎嗅点评:

1、腾讯的投资是从这两年开始发力的。

媒体报道,过去两年间,腾讯已进行了至少40余次对外投资,而该公司在此前11年间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

财报显示,腾讯在2011年就有超过70亿元人民币押在了对外部公司的投资上,涉及国内外的十数家行业公司。

2、战略布局与嗅觉一流。

一位资深投资人向虎嗅表示:

“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中,在投资层面做的最好的可以算是腾讯和阿里了。

”从投资结构可以看出,腾讯的对于产业的嗅觉相当灵敏。

首先在自己根基——游戏上步步为营,布局从国内到海外,从端游、页游到社交游戏,皆有渗透,而且每逢出手便是大手笔,甚至还传出了要对动视暴雪有一定的想法。

在游戏上站稳了脚跟后,下一步就要开始在电商层面动刀了,方向也很明确——只投在垂直领域的前两名中。

虽说同样在电商泥潭中陷得不浅,但比起杀到见血的综合类电商,企鹅的子弹还是并不虚发。

其次就是移动互联网,它也以投乐蛙、买卖宝涉入。

如果说游戏、电商、移动互联都是趋势投资的话,那投资财新传媒则更像是一种价值投资——从此以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就拥有了最优质的IM工具、游戏、媒体、垂直电商、社交网络(目前),当然还有最多的现金。

3、它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少见的LP。

除了当创新工场的LP,投资3亿美元入股DST外,还在2011年与GREE、DCM、KDDI等共同建立A-fund基金,投资Android领域产品。

阿里巴巴:

建立完整的电商生态

典型投资案例:

A、电商物流——星辰急便(2010年3月,战略投资,累计7000万元)、百世物流(2007年联合郭台铭投资,共1亿)——百世物流转而收购汇通快递70%股权,深圳一达通(2010年11月,收购,金额未透露)普洛斯(2010年10月购买IPO发行的0.3%股份1.3亿元),酷武物流(不详,非控股投资)

B、电商软件——擎天科技(25%股权,1.7亿)Vendio(2010年6月,收购)和Auctiva(2010年8月,收购)

C、电商周边——上海宝尊(2010年1月战略投资)淘淘搜,万网(2009年9月5.4亿)口碑网(2006年10月) 

D、其他:

人人网(1.98亿元),名鞋库(2011年7月20%股份1500万美元),美团网(2011年7月领投B轮总计5000万美元) 雅虎中国(2005年8月)地图供应商易图通(2010年8月控股股东3500万美元),流量统计服务商CNZZ(2011年5月收购,1500万美元)

 

虎嗅点评:

阿里巴巴投资的关键词是“电商”。

通过补足自身在运营支撑、物流仓储、软件数据等方面的缺陷后,阿里以一种更加完整的生态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除了构建现有的电商版图,阿里也在投资跟电商有关的未来可能性,如注资团购网站美团、地图供应商易图通、流量统计服务商CNZZ等,每一颗棋子都看似独立,但却与现有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的淘宝买家、卖家也许可以通过阿里的LBS工具在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把经营提升至另一个境界。

虎嗅似乎窥探到了阿里的两个影子,一者是为了实现公司发展与满足客户需要,而另一个则像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带有战略防御性质。

 

XX:

控股者而非投资者

典型案例:

A、电商:

乐酷天(2010年10月持49%股份与乐天投资5000万美金)、齐家网(2010年11月战略投资)、安居客(2011年3月战略投资领投5000万美金)

B、其他控股性投资:

去哪儿(2011年6月,持60%股份,3.06亿美元),爱奇艺(2010年在XX发起下创立,XX持53.05%股份)

C、非电商:

hao123(2004年8月收购,5000万元人民币外加部分XX股权)天空软件站(2006年5月收购,3000万元人民币)千千静听(2006年7月,具体金额不详)魔图精灵(2011年3月收购1000万美金)

虎嗅点评:

1、XX投资收购武器:

现金+流量。

XX对外投资的思路似乎主要是盘算着怎么能在XX之外再把流量价值放大、变现。

所以,除了完成像hao123、天空软件站这样的纵向收购外,它主要把钱撒在了各式电商上面。

也许是因为在中文web端搜索领域独孤求败惯了,涉足投资后的XX,也要求“独孤控股”,即便是数亿美元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2、面对移动互联网,XX的观望态度相对突出,它对这方面的收购也做得不多。

估计是要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公司都相对成熟后,它再出“大招”、一举控股型收购吧,只是到时除了现金之外,XX在移动端上还会有流量的诱饵吗?

盛大:

未能收割的播种人

典型投资案例:

A、游戏相关:

厦门联宇等8家(2007年投资平均1000万)成都锦天(2007年7月收购1亿)御风行游侠网 金酷(2010年1月收购1.2亿)、EyedentityGames(2010年9月收购5.2亿)、MochiMedia(2010年1月收购8000万美元)

B、生活类:

起点中文网(2004年10月收购)盛世骄阳(2010年12月持80%股权盛世骄阳)榕树下(2009年12月持51%股份690万)潇湘书院(2010年4月持70%股份1062万)酷6(2010年1月收购1.97亿)中智博文(2010年4月持51%股权5010万)、豆果网(2011年6月金额不详)

C、其他:

宜搜科技(2011年4月D轮跟投总计2048万美元)威锋网(2010年2月,收购)墨迹天气(2010年6月,收购)

虎嗅点评:

看似有战略感,实则杂乱——这是多位投资人给盛大投资做出的共同的评价,而其中一大败因是盛大投资并不专业,所投团队良莠不齐,有时看见一款产品势头不错就进去,但相应团队并没长跑能力。

更有人爆料说,盛大投资下面的人还有拿“回扣”的行为!

盛大搞投资比别家早,奔向移动互联网也比别家早。

2009年后,盛大开始发力在其上布局,可惜只能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一动作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投资方向,而且在大量的投资和收购后,并未能在移动互联领域中拿出有份量的产品。

“由于盛大本来就有的战略目的,会使得盛大会在大多数投资中,加入控制权甚至收购等条款,这使得项目未来的财务上升空间被锁定,其他VC也不会再跟进。

”一位投资人谈到。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失落的盛大帝国》中曾写到:

“鼎盛时期,盛大投资部有20多人,这还不包括旗下子(孙)公司每家皆有2-4人的投资团队。

而到了2012年初,盛大投资部只剩下十余人,每家子(孙)公司的大多只留下1~2人。

2011年下半年之后,盛大投资部再也没有投过一笔钱。

2011年上半年投的项目,有的继续,有的则终止履约。

也许其实盛大投资的杂乱只是盛大公司整体衰败的一个缩影罢了。

360:

网罗移动互联网的大小角落

典型投资案例:

A、互联网:

世界之窗浏览器(2010年1月,投资,1000万)电脑系统优化软件工具鲁大师(2010年9月,收购)

B、移动互联网:

信安易(2010年1月,收购)、刷机精灵(2012年,投资,1800万)、爱米、鹰大等ROM团队

虎嗅点评:

收购世界之窗和鲁大师,对于奇虎360来说,都应该是上一个纪元的故事了。

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360主要投资开始基于植入和布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项目。

业内人士评价:

360是互联网大公司里投资初创公司最多的一家。

有消息称当时几家刷机做ROM的团队,都拿到了360数十万的投资。

其中“鹰大”等个人品牌,至今还活跃在很多刷机论坛上。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360还曾经秘密收购了爱米——一家中国最早做安卓渠道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收购,直接促成了360宝盒等一系列PCTOPHONE产品的诞生。

目前360的投资,大多依然围绕着移动互联网展开,涉及应用、工具、广告技术。

由于投资额度小,通常难以财务报表中体现,造成了“只闻虎啸,不见林踪”的场景,也许,当360手机的合作试水稳定后,这时奇虎的“秘密武器”们应该就会出手了。

新浪:

做微博不易,投出一个微博生态更难

典型投资案例:

在此盘点的,主要是微博生态圈,如微格、微联播(2011年4月)、快书包(900万)、微城市、微博物语、比酷科技、拖拉网、淘身边、协众等。

2010年底,新浪成立了国内第一只针对微博应用开发的基金——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

它的LP包括新浪、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等。

第一期基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新浪出资1亿元,占50%的投资比例,其余5家机构分别拥有10%的投资比例。

定位早期投资,大多保持50万至3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

虎嗅点评:

现在看起来,这些高度依附于新浪微博平台、又接受其投资的项目,目前还看不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创业项目之所以接受该基金或新浪相关方面(包括新浪内部人的天使投资)的投资,是想倚助新浪在微博开发与产品信息、资源上的优势,但实践证明效果有限。

反倒是一些没有接受新浪投资的公司,在微博平台上赚到不少钱。

这充分说明,资源对创业来说,是靠不住的,最根本的,还是要拼团队。

此外,新浪在投资方面的不专业,包括流程与效率问题,也受到某些投资人士的诟病。

有的人直斥其投资级别为“垃圾”。

谷歌们都是怎么来“买”未来?

在这里面,谷歌风投(GoogleVentures)是最年轻的,成立于2009年,其他几家的投资史均较长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多少有些不一样。

因此我们很难简单为每家贴个标签,但仍可以找到每个公司一些独有的气质:

如谷歌漫无边际拥抱未来、如微软自以为老大的傲慢、如诺基亚恪守本份却缺乏想象……它们的投资路数甚至折射出这些公司在这些年中的跌宕因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下,这“四大”各自的投资范儿:

Googleventures:

随性化的“四不像”

投资代表案例:

-游戏公司Ngmoco,后被日本游戏开发巨头DeNA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供应商思飞信(SilverSpringNetworks)

-拼车服务商Sidecar。

该公司计划利用10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扩张业务

-CozyServices获得了15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已开始测试其租赁管理软件

-UberSense的服务帮助教练远程指导运动员,该公司在首轮融资中获得了110万美元。

-礼品卡管理公司Gyft在首轮融资中获得了125万美元投资。

-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服务公司Predilytics在首轮融资中获得了600万美元

-下一代家用恒温器制造商NestLabs

-为癌症研究提供基因分析的FoundationMedicine

-汽车共用服务公司RelayRides

-房屋租赁在线服务网站HomeAway已成功上市,融资2.16亿美元

谷歌的风险投资布局通常由内部独立运营的Googleventures团队进行操作。

GoogleVentures(谷歌风投)成立于2009年3月,是与谷歌相对独立的子公司。

它最初获得了来自谷歌的1亿美元资金,成立三年以来,谷歌风投已向130多家公司投资了3亿美元。

在其官网上,谷歌风投表示未来5年将再投出10亿美元。

为什么我们说谷歌风投是随性的“四不像”呢?

定位:

Googleventure是PE是VC也是孵化器。

谷歌风投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很难厘清,从25万美元的天使到数千万美元的并购无所不能,在今年2月谷歌风投更是计划增加“创业大学”(Start-UpUniversity)辅导项目。

在投资范围上,尽管谷歌风投官方对外宣称,其投资标的多是符合Google广泛利益的公司,如软件渠道兼广告网络OpenCandy,和分析网络影音辅助英语学习的EnglishCentral。

但管理合伙人马里斯(BillMaris)则表示,GoogleVenture其实没有至高的目标或指导哲学。

在上述列举的投资名单中也可以看出,所谓的“Google广泛利益”着实保罗万象,获投企业包含生命科学、车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和大型数据处理、医药、清洁电力、优惠劵公司等等。

数量及资金分配上,谷歌风投每年都会对40家左右刚刚创业的公司进行投资,对每一家公司的投资额都不超过25万美元。

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的项目大概只有15个,谷歌风投计划以后每年进行1、2个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

在并购规模上,谷歌实行一事一议的风格,一种叫做常规收购,通常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的小规模收购;而另一种则收购规模较大,可能是前者的3倍,且收购诱因则主要放在了“拼未来”的角度,这类获投公司的技术通常有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性。

GoogleVentures所资助的创业公司,获得的可不仅仅是资金这么简单,这些公司还可以在谷歌总部面积约2千平米的地方办公,里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既有休闲娱乐用的乒乓球桌,也有到处是小吃的厨房。

作为交换,创业公司每个月必须向“烧烤基金”捐款5美元。

除此之外,谷歌还向创业公司提供其他方面的帮助。

例如,生物科技公司Adimab如今正使用谷歌服务器的剩余存储空间,英语培训网站EnglishCentral曾在谷歌日本分公司员工的帮助下,测试针对日语初学者的课程和发音。

当移动游戏公司Scvngr希望与机场建立合作时,谷歌向其提供了机场首席信息官的联系人名单——这似乎有和孵化器有相似了。

前段时间,硅谷孵化器YCombinator的保罗·格雷厄姆炮轰谷歌风投,说GoogleVentures一直有系统地对刚刚从YCombinator孵化的创业公司进行种子轮投资,但条件却远比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苛刻,甚至劝创业者别拿谷歌风投的钱。

当然谷歌风投方面否认了保罗的指责。

联想到国内的创新工场经常也会遭到外界称其占大股、占创业者便宜的指责(当然创新工场也予以反驳),这充分说明早期初创公司的公司价值估算上其实存在相当弹性。

总结:

说是与母公司战略相关,但获投公司则千奇百怪;说是投资部门,却又逐渐像巨型孵化器的方向走去——Googleventure在公司风投里着实“非主流”——当然这种非主流本就是由谷歌自身企业文化传递而来的,每年近百个投资案例也追随了谷歌行动向来“快”的秘诀。

对于谷歌风投的最终归宿,也许就像其管理合伙人说的那样:

“我们没有投资压力,也没有回报压力。

至于谷歌风投未来的投资走向,其合伙人马里斯表示,智能手机、科技与医疗的结合以及基因技术将成为创投领域的投资重点。

微软:

为守基业从抠门到放纵

代表案例

今年5月,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作者马特·罗瑟夫(MattRosoff)曾对微软历处的投资案例有过梳理与点评,如下:

-投资2.21亿美元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组建MSNBC,但实践证明内容并不为王

-WebTV是微软试图征服用户起居室众多失败尝试之一

-对RealNetworks投资3000万美元,但未能阻止两家公司成为敌人

-3.85亿美元投资创办顾问公司Avanade是明智的做法

-2.5亿美元对WebMD进行投资。

但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让WebMD的股价一落千丈

-对百思买注资2亿美元,但在两年后退出

-对康卡斯特投资10亿美元,希望推动宽带革新迅速到来

-对AT&T投资50亿美元

-对苹果投资1.5亿美元遇苹果逆袭

-2.4亿美元投资Facebook

此外,微软还在——

--2007年63亿美元巨资收购互联网广告公司aQuantive

-2011年,85亿美元收购Skype

-2012年5月,向美国最大图书零售商巴诺(Barnes&Noble)旗下Nook和大学教科书业务部门投资3亿美元。

-2012年6月,收购企业社交网络Yammer,直接支付12亿美元现金。

总结:

可能是出于不屑,微软这个曾经的IT业霸主自身并没有风投基金去投资未来(难道它认为自己统治的Windows与PC世界就是科技产业的尽头了吗?

)。

从微软的历史投资记录中可以看出,微软玩的就是战略级投资,要么全资收购,要么就是深层结盟,但凡出手必要上亿,所以投资均是基于自身业务的紧密延展,实用性非常强。

其中包括1997年8月,微软之所以对苹果投资1.5亿美元,亦与创新无关,1.5亿美元的另一头是:

苹果必须装载IE浏览器,以及苹果起诉微软专利侵权和解。

尽管手笔不小,但微软对于投资其实曾经非常“吝啬”。

2011年,当微软花85亿美金重金收购Skype时,曾任微软高级副总裁的李开复曾在微博上说:

“微软以前收购特别抠门。

我曾提议收购Nuance,但微软只愿出一亿美金(现在值60亿)。

我曾提议收购Google,但微软嫌20亿太贵(现在值1700亿)。

后来又错失Overture、Youtube、DoubleClick。

多次被抢走好公司后,微软决定狠狠出价:

450亿收购雅虎、60亿收购Aquantive、还有现在的85亿收购Skype。

非常明显,这几年微软试图用金钱换时间,弥补它在布局未来方面的“远见”不足。

尽管如此,但它改悔的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否则也不必在如今苹果、谷歌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惜成本推广Win8和切入移动,相信微软为了“补牢”在未来无疑还将用更大的成本来并购一些移动互联网公司。

英特尔资本:

从协同性到专业风投

代表案例:

-2010年7月,投资美国云计算游戏公司Gaikai。

-2011年3月,投资全球增强实景境(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领导者TotalImmersion。

-2011年10月,投资游戏聊天客户端Xfire。

-2012年3月,投资眼球追踪公司Tobii。

-2011年8月,IntelCapital宣布将设立规模达3亿美元的Ultrabook基金,支持开发与Ultrabook相关的技术的创业公司。

国内:

-云联,B轮领投千万美元

-花生共和,A轮领投百万美元

-OutblazeVentures,不详

-马可波罗网,1000万美元

-佳品网,奢侈品电子商务,D轮领投2400万美元

-佳视互动,4700万元

英特尔资本是英特尔公司旗下的全球投资机构,从事全球范围內的VC和PE投资。

从其介绍中可以看出,该基金的目的是为英特尔整体战略提供了解产业的“耳目”和未来战略支持,在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基础上才像一般独立的VC一样追求财务回报。

随着公司盈利和资本资金的逐渐充足,从起初只涉及电脑和芯片相关技术领域的英特尔资本,如今投资范围已相当广泛,投资的公司主要从事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开发,服务于企业、家庭、移动化、健康、消费电子网络、半导体制造和清洁技术等众多行业。

英特尔资本对于投资的理解可以通过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所列举两个案例来表达:

其一,在2010年东方网力的投资中,可以看到这是典型的传统英特尔投资的生态模式:

东方动力在业务上和英特尔软件部门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英特尔内部业务部门推荐,很自然地产生了投资意向并取得了结果,东方网力公司所从事的视频监控和英特尔的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