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496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黄金卷05备战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第五模拟

(本卷共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棉花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生产形势发生变化。

图1示意1950-2015年我国棉花产量、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2示意1950-2015年我国棉花产量重心和面积重心的迁移路线。

据此完成1-3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棉花年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技术C.气候D.土地

2.2010-2015年期间,我国棉花生产

①单产优势区主要分布在西北棉区②西北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面积增加

③单位产量和播种面积均波动下降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面积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201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重心移动说明西北棉区

A.水热条件改善B.荒漠化得到缓解C.市场距离缩短D.劳动生产率提高

【答案】1.B2.C3.B

【解析】1.我国的气候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故C错误。

由图1可知我国耕地面积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D不是主要原因。

政策因素对棉花年产量的影响较小,故不选择A。

可推测技术进步导致单产上升,为其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故选择B。

2.由图2可知,棉花产量中心和面积中心都集中在西北地区,故①正确。

西北棉区的面积增加,但长江流域面积明显向西北内陆转移,到2015年已经转移到了甘肃中部、北部。

故长江流域减少,②错误。

由图1可知,单位产量波动上升,故③错误。

根据前面分析,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减少④正确。

故选择C。

3.一个地方的水热条件,由其气候、地形等条件决定。

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改变,故A错误。

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三北防护林使得荒漠化得到缓解,棉花生产重心向西北移动,B正确。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市场较远,C错误。

劳动成产效率不会导致我国棉花生产重心移动,D错误。

通过人工模仿自然界中干涠的河床,以形态各异的卵石为基调,并在其周围搭配种植各种乡土植物,以使景观形态和意境上表现出流水的效果,即为旱溪景观(下图),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陆续推广建设旱溪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与人造水景相比,营造旱溪景观更利于

A.涵养雨水资源B.调节局地气候C.缓解城市内涝D.降低维护成本

5.某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旱溪景观,应首先考虑

A.选配适合的植物B.确定适宜的场地C.购置石块与卵石D.绘制景观施工图

【答案】4.D5.B

【解析】4.旱溪景观是在形态和意境上表现出流水的效果,以形态各异的卵石为基调,并在其周围搭配种植各种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意味着成活率高),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景观建成后,后期的维护次数较少,其维护成本更低,D正确;人造水景为人工水域,有相应的供水和排水设施通道,相比而言,人造水景在雨季可以吸纳部分雨水,涵养雨水资源能力更强,更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AC错;人造水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相对较强,B错。

故选D。

5.注意关键词“首先”。

校园土地面积有限,旱溪景观是在形态和意境上表现出流水的效果,需要选择适合的地点建设和规划才能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方便师生观赏休憩,所以首先考虑确定适宜的场地,B正确;场地确定后,才需要考虑绘制景观施工图、选配适合的植物、购置石块与卵石等。

故选B。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背景发生了巨变,利用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重观察迁入人口的规模比例变化,更能反映迁入人口数量的真实特征。

下图为1982~2015年东北三省迁入人口规模演变图。

据此完成6-7题。

6.1982~2015年东北三省的人口迁入变化特点是

A.吉林省迁入人口比例的振幅最大B.黑龙江省迁入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C.辽宁省吸引人口迁入的地位下降D.辽、吉两省人口规模变化线型相似

7.推测1982~2015年我国跨省迁移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段是

A.1985~1990B.1995~2000C.2000~2005D.2005~2010

【答案】6.C7.D

【解析】6.由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迁入人口比例的振幅最大,A错误。

黑龙江省迁入人口规模在2000年前持续增长,2000~2005年下降,后再增长,B错误。

辽宁省人口迁入规模下降,吸引人口迁入的地位下降,C正确。

黑、吉两省人口规模变化线型相似,D错误。

故选C。

7.从图中可直接读出,2005~2010年我国跨省迁移人口数量最多,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一般从每年的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向后递推依此是“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

下图为某省区1960-2015年“数九”时段的各项气温多年平均统计。

据此完成8-10题。

8.“数九”期间,该省区

①平均最低气温均低于-4℃②平均最高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五九”

③平均最高气温均高于2℃④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四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数九”期间,该省区各项气温均为先降后升,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增大B.南下冷空气先变强后变弱

C.白昼时长先变短后变长D.下垫面热量收支由亏转盈

10.该省区最可能是

A.山西省B.吉林省C.江苏省D.广东省

【答案】8.B9.D10.A

【解析】8.读图可知,“数九”期间,该省区平均最低气温均低于-4℃,①正确;平均最高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五九之前的三九、四九,②错误;平均最高气温一九至五九低于于2℃,③错误;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四九”,④正确。

B正确,故选B。

9.“数九”期间,直射点向北移动,该省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增大,应该导致气温升高,不会是先降后升,A错误。

南下冷空气先变强后变弱并不能说明气温一定上升,B错误。

“数九”期间,直射点向北移动,白昼时长一直变长。

C错误。

“数九”期间,该省区下垫面热量收支由亏转盈,该省区各项气温先降后升,D正确。

故选D。

10.该省区平均气温低于0℃,应该位于北方,CD错误。

平均最低温在-12℃,山西纬度低于吉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西气温比较接近,吉林平均最低气温应该低于-12℃,一般达到-20℃以下,A正确,B错误。

故选A。

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

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图1),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

图2为图1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

完成11-12题。

11.黄河拦门沙

A.面积一直增大B.面积稳定不变C.前沿坡度变化不大D.海拔逐渐升高

12.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A.沉积总量增加B.潮流侵蚀减弱C.年径流量增大D.气候变化

【答案】11.C12.A

【解析】11.从图2中可知拦门沙从1984至1988年前沿离河口距离越来越远,平均海拔整体在波动性变化,不同部位的海拔变化不一致,D错;说明面积整体是在扩大的,但是从材料中可知枯水期与丰水期主要河流外力作用不一,面积存在差异,A、B错;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拦门沙的前沿坡度变化不大,即C正确。

12.从上题分析可得拦门沙整体面积在扩大,说明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量增大,A正确;从时间来看,这段时间拦门沙面积增大,泥沙沉积量大主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含沙量增大所致,潮流侵蚀、年径流量、气候变化小,影响小,B、C、D错。

故选A。

粉红椋鸟是一种长距离迁犹鸟类,在新疆属典型的夏候鸟。

冬季,它们在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一带越冬。

粉红椋鸟主要以蝗虫为食,新疆选择粉红樟鸟作为当前蝗灾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被营为保护新疆草原的“铁甲兵”。

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新疆迎来第一批远道而来的粉红椋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东北平原准备春播B.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C.我国北方进入雨季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适合在草原区利用粉红椋鸟控制蝗灾,不适合在山区

B.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蝗虫发生期具有空间不同域性

C.虽然新疆蝗害区面积大,但是利用粉红椋鸟完全可以控制

D.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星虫发生期具有时间同步性

【答案】13.A14.D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在新疆属典型的夏候鸟。

冬季,它们在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一带越冬”,可推断每年的4月份左右,新疆迎来第一批远道而来的粉红椋鸟。

东北平原准备春播为4月份,A正确;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北,B错误;4月份,我国北方还未进入雨季,C错误;澳大利亚农民正忙着剪羊毛的时间是在8、9月,D错误。

所以选A。

14.新疆适合在草原区利用粉红椋鸟控制蝗灾,在山区也适合,A错误;新疆煌害区面积大,利用粉红椋鸟可以减轻蝗灾危害,但是不能完全控制,C错误;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星虫发生期具有时间同步性,B错误、D正确。

所以选D。

距今约8300~4700年,火山熔岩流入牡丹江河谷,堵塞河谷形成堰塞湖——镜泊湖(下图)。

镜泊湖湖岸曲折多变,四周群山起伏、森林密布,湖泊的出口处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峻峭壁,湖水漫流过熔岩台地,冲泻而下形成瀑布。

据此完成15-16题。

15.镜泊湖湖水南浅北深,推测其成因是

A.火山熔岩堵塞,南部厚度较大B.河谷南高北低,北部堵塞蓄水

C.流水侵蚀严重,南部湖面宽阔D.南部支流较多,泥沙沉积量大

16.镜泊湖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B.6-7月C.8-9月D.10-11月

【答案】15.B16.C

【解析】15.镜泊湖原为牡丹江干流的一段,东西湖岸都是山地,湖盆处于狭长的山谷地形中;山谷海拔自南向北降低,湖水由南向北汇流,镜泊湖北端由于台地和人工堤坝阻挡,水位提高。

所以选B。

16.镜泊湖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的雨带8月,北移至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

所以在8月份降水量最多,镜泊湖水位也是最高的时候,瀑布更壮观,加上少风,因此湖中波平如镜,景观更加壮观,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题目。

(14分)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第三大内陆湖,该湖最重要的补给源是伊犁河,伊犁河三角洲内存在大片的沼泽湿地。

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该流域大规模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水在伊犁河三角洲的非生产性消耗,当地采用了机械化清淤、水力冲沙等措施,加深伊犁河三角洲所有汊河的河床,当年湖泊水位有所上升。

下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三角洲。

(1)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相比,伊犁河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分)

(2)从自然角度分析伊犁河流域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易造成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变化的原因。

(4分)

(3)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与巴尔喀什湖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在三角洲与湖泊中选择其一,指出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夏季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大气降水为主,冬季以山地降水为主;各补给水源集中于不同的季节,减小了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伊犁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与山地降水)

(2)气候角度: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上游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易因蒸发与下渗加强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

土壤角度:

干旱区多盐碱化土地,灌渠中的河水易携带(土壤中的)盐分入湖,导致湖水盐度易升高。

(3)三角洲:

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

理由:

(从整体性、水循环角度考虑)①清淤和水力冲沙可加深河床,加快河水通过三角洲的速度(河道加深),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土地趋于干旱;(减少三角洲河水泛滥),②部分深水湿地水位下降,由水生生态环境逐渐向旱生环境转变③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④三角洲的湖沼湿地萎缩,生态系统规模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出现破碎化分布)湖泊: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理由:

(从整体性、水循环角度考虑)①湖泊水量增加,恢复原有水生环境;②盐度降低,水质改善;③水位上升,湖面扩大,扭转湖泊萎缩的趋势,(水生生态系统规模扩大);④河水带来的营养盐类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1)伊犁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可以从河流补给的角度进行分析。

据材料可知,伊犁河流域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发源于天山山脉,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春季积雪融化,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最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山地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冬季受西风影响,以山地降水为主,各种补给水源集中在不同的季节,减小了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因此伊犁河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2)伊犁河流域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造成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和土壤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气候角度来看,伊犁河流域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上游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因蒸发和下渗加强使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

从土壤的角度来看,处于干旱地区,多盐碱化土地,流域兴修灌渠等水利设施,灌渠中的河水把土壤中的盐分带入湖泊,也容易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所以,大规模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均发生变化。

(3)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的影响是使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

其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清淤和水力冲沙会使河床加深,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导致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土地趋于干旱。

清淤和水力冲沙使河床加深,部分深水湿地的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水生生态环境向旱生态生环境转变;而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最后导致三角洲湖沼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巴尔喀什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使湖泊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其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清淤和水力冲沙会使河床加深,水流通畅,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增加,利于恢复原有的水生环境。

湖水增多,湖水盐度降低,使水质得到改善。

湖水增多,湖泊水位上升,湖面扩大,从而扭转了湖泊萎缩的趋势。

清淤和水力冲沙会使河床加深,河水流速加快,河水带来的营养盐类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最后使湖泊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氵水埋藏深度,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变化大。

伊舒盆地(如图1)位于吉林省中部,呈西南-北走向,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后,该地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展较快。

图2为该区域某地潜水埋深监测资料。

(1)简述伊舒盆地的地形特点。

(4分)

(2)分析1985年5、6月份潜水水位埋深变化的原因。

(4分)

(3)与1985年相比,指出2014年潜水埋深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

(6分)

【答案】

(1)平原(宽谷或盆地)与丘陵(台地)相间分布;平均海拔较低;西南与东北部海拔较高,中部海拔低;起伏不平。

(2)5、6月,因气温回升,蒸发量加大;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增,使潜水水位埋深急剧下降。

(3)特点∶潜水埋深增大或潜水埋深增大的变率大。

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增。

【解析】

(1)本题考查地形特点的判读与描述,地形特点的描述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特殊地貌、海岸线形态等方面表述,根据该地区水位标高等值线可知,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和丘陵,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且自东北向西南,平原和丘陵相间分布,西南部与东北部海拔较高,甲所处的中部地区海拔较低。

(2)可以看出1985年从5月到6月地下水埋深急剧上升,意味着地下水急剧下降,这期间正值春季,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量需求大,但是此时气温回升,蒸发量加大,降水量却不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特点:

潜水埋深处于增大的趋势,并且增大的变率大。

原因:

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并且没有及时的回灌,这其中人口的增长带来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是重要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草莓喜光,喜暖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C~26°C。

辽宁省丹东市马家岗村种植的草莓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多年来,该地区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如图7),现已成为丹东优质草莓生产基地。

鲜食草莓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种植,9月末到10月初扣棚,果实在2个半月~4个月后陆续上市。

2020年初,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草莓严重滞销。

(1)农户在建设日光温室时,将前屋面朝向西南。

说明其理由。

(6分)

(2)说明马家岗村农户在9月开始种植草莓的原因。

(4分)

(3)针对鲜食草莓滞销问题,请列举当地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

(4分)

【答案】

(1)可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利于白天增温,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提升草莓品质;大棚延伸方向与冬季风(西北风)平行,减少冬季风的影响,利于升温。

(答出两点即可)

(2)草莓因为果肉娇嫩,适合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销售;冬季反季节上市,和其他水果相比更有竞争力;草莓上市时恰逄元旦和春节,更具价格优势,增加利润。

(3)保障草莓物流配送畅通;组织农户与大型销售及配送企业合作;借助网络和媒体平台帮助农户宣传和销售。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辽宁省丹东市位于北纬40°左右,因此太阳直射方向始终位于西南方向。

由于草莓喜光,因此屋前面朝南,光线更充足、温度更高,更有利于草莓生长。

大棚延伸方向与冬季西北风平行,减少冬季风的影响,降低寒潮等的危害。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9月为东北地区的秋季,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充足,适宜草莓生长;且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白天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能量,晚上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因此消耗的能量少,积累的糖分更多,使草莓的口感更甜、品质更好;选择9月种植草莓,等到草莓成熟时恰逄元旦和春节,实现了错峰上市,更具价格优势,有利于抢占市场,增加销量。

(3)受疫情影响,草莓滞销,其主要因素为市场受阻。

因此可以围绕如何扩疒大草莓的销售市场展开,从而提高销量。

减少流通环节,保障草莓物流配送畅通无阻;组织开展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组织农户与大型销售及配送企业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借助网络和媒体平台,帮助农户宣传和销售。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据海洋部门多年现测,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能达到3.3万平方公里,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

渤海海冰常年份可开采300亿立方米淡水,而黄河1年的入海流量,也不过是200亿—500亿立方米左右。

海冰淡化当于又发现了一条黄河。

我国海冰淡化技术和当前常规的成熟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较,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某些方面也是首创。

海冰淡化技术工艺简单,投资较少,易于推广。

根据材料,评价渤海湾地区海冰淡化的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

渤海海冰资源丰富;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淡水资源短缺市场广阔;海冰淡化技术成熟;海冰含盐量低、杂质少,相比海水淡化成本低。

不利条件:

海冰资源只存在于冬季且年际变化大,资源不稳定;环渤海地区通过跨流域调水已经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海冰淡化与调水相比成本高,且海冰淡化设施一次性投入资金多;大规模开采海冰会使海水温度、盐度变化,破坏海洋环境。

【解析】渤海湾地区海冰淡化的条件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能到3.3万平方公里,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海冰淡化相当于又发现了一条黄河”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淡水资源短缺,海水淡化市场广阔;“海冰淡化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某些方面都是首创”,海冰淡化技术成熟;“海冰淡化技术工艺简单,投资较少,易于推广。

”,相比海水淡化成本低。

不利条件,海冰资源只存在于冬季且年际变化大,气温变化也大,资源不稳定;环渤海地区通过跨流域调水已经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海冰淡化与调水相比成本高,利润降低,海冰淡化设施一次性投入资金多,受气候、调水等因素影响,利润不稳定;海冰淡化产业化开采海冰会使海水温度、盐度变化,破坏海洋环境。

21.[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沙木尼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山脚下。

1924年,沙木尼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冬奥会之后,当地登山、攀岩、滑雪(冰)、溪降、滑翔、自行车、冰球等体验项目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级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

近年来,当地年均接待上百万的高山体育运动爱好者和普通游客。

下图为沙木尼小镇局部景观。

说明举办冬奥会以来沙木尼对旅游者吸引力增大的原因。

【答案】知名度扩大;旅游体验项目丰富,可满足多样化需求;基础设施、服务接待能力提升;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救援服务配套完备等。

【解析】原因:

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冬奥会,知名度扩大;当地登山、攀岩、滑雪(冰)、溪降、滑翔、自行车、冰球等体验项目蓬勃发展,旅游体验项目丰富,可满足多样化需求;冬奥会之后,该镇的基础设施、住宿等服务接待能力得以极大的提升,交通条件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服务冬奥会的医疗、救援服务配套完备、工作人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等。

22.[选修6——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湖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我国广西某沿海地区为保护红树林,采取了“内湖外江/海”的规划方法(见下图)保护红树林。

具体措施是结合沿江或沿海水塘进行梳理打造形成内湖(无水塘地区通过人工打造),内湖外江/海间种植红树林并设置水闸。

此方法既能保证红树林的生长特性,又能保证滨水区的亲水性。

请分析该地采用“内湖外江/海”方法保护红树林的综合环境效益。

【答案】内湖通过水闸控制,湖面水位稳定,形成亲水景观,美化环境;同时保证外江/海的水位更迭,符合红树林的生长特性;通过内湖隔离城市,减少城市开发对红树林的破坏;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经过内湖净化,减少海水污染;红树林可保护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图示内湖靠近城市,通过水闸可保持其稳定的水位,形成亲水景观,进而美化城市环境;红树林种植在潮间带,湖水水位变化,适合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内湖将城市和红树林隔离,避免了城市建设对红树林的破坏;城市污水经内湖净化后再流入海洋,减少了海洋污染;红树林的种植能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