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783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docx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制药分离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届别

2008届

专业

制药工程

教师

完成时间

2011年6月25日

摘 要 概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和纯化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对纳滤膜、反渗透膜等新型膜分离技术在青霉素等抗生素分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膜分离,抗生素,提取,青霉素

目录

目录3

1.引言4

2.超滤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4

2.1超滤膜的结构与特征4

2.2超滤膜在苄青霉素提取中的应用5

2.3超滤膜在其他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6

3.反渗透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7

3.1反渗透膜的结构与特征7

3.2反渗透膜在6-氨基青霉烷酸(6-APA)提取中的应用7

3.3反渗透膜在链霉素生产工艺中的应用8

3.4反渗透在浓缩红霉素发酵液滤液中的应用8

3.5反渗透膜在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中的应用9

4.纳滤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9

4.1纳滤膜的结构与特征9

4.2纳滤膜在提取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中的应用10

4.3纳滤膜在提取螺旋霉素中的应用10

4.4纳滤膜在提取其他抗生素中的应用11

5.乳状液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11

5.1乳状液膜的结构与特征11

5.2乳状液膜在提取青霉素中的应用12

5.3乳状液膜在提取其他抗生素中的应用12

6.结 语12

参 考 文 献13

 

1.引言

抗生素一般分为5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多肽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相对分子质量在300~1200范围内,存在于液体中。

从发酵液中提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但这些工艺往往十分繁杂,所需时间长,提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能耗高,抗生素在漫长的提取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产品回收率低,废水污染严重且处理难度大,得到的溶液中抗生素浓度往往很低。

膜分离过程作为一门新型的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解决当代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高新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它具有如下特点:

在常温下进行分离,适于热敏感物质(如药物、果品、酶等)的分离、浓缩和纯化;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

在医药和生物提取方面,膜分离技术已经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分离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用于抗生素提炼中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涉及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液膜分离等。

本文作者就各种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纯化和回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2.超滤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超滤膜的特征是截留大分子,透过小分子,进行大分子与小分子的分离。

超滤膜的组件类型主要有中空纤维膜、卷式膜及管式膜。

用超滤可以对生物活性物质和热敏感性药物如酶、多肽和蛋白质进行浓缩、提取和分离。

发酵料液的相对分子质量从数百到数万,因此在抗生素分离提取中,超滤通常被用于预处理过程,以实现高效率的分离纯化。

2.1超滤膜的结构与特征

超滤(UF)膜孔径范围在1~50nm,能从水溶液中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和胶体物质。

超滤膜多为不对称结构,由表皮层和多孔层组成,分别起分离和支撑作用。

其分离原理为筛分,即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中的溶剂和小的溶质粒子从高压料液侧透过膜到低压侧,尺寸大于膜孔径的大分子及微粒被膜阻挡。

除孔径因素外,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对分离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目前的超滤膜大多为有机高分子膜,所用材质有磺化聚砜、聚砜、聚偏氟乙烯、纤维素类、聚丙烯腈等;而无机的陶瓷超滤膜也开始应用,无机膜因其可再生、易清洗、耐酸碱等优点,更适于条件苛刻的情况使用,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的生产过程中。

2.2超滤膜在苄青霉素提取中的应用

结晶苄青霉素钠的生产长期以来都采用溶剂萃取法,在此基础上又可细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溶剂萃取、脱色后直接提取苄青霉素钠;间接法则是由苄青霉素酸先生成钾盐后再转为钠盐的工艺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直接法收率较高,但产品纯度低,不符合药典要求;间接法虽然工艺较直接法复杂,但产品纯度较高,所以多年来苄青霉素钠盐一直采用间接法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成本且提高收率就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从青霉素的萃取和结晶过程来看,这不仅是一个浓缩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纯化过程,造成直接法产率低的原因是苄青霉素酸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高分子物质(蛋白质、多糖、淀粉等)、苄青霉素钠的变性产物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苄青霉素酸的有机杂质。

这些杂质由于聚合或缔合,在水相中呈分散状态,用常规的过滤方法是不能将其去除的,要实现直接进行钠盐结晶,就必须把一些新的分离手段引入青霉素的提纯过程。

超滤是对分子进行分级比较理想的方法,它改变了体系的热力学条件,是去除这些杂质的适宜手段。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苄青霉素酸进行萃取之前,先用超滤过程对其进行纯化,处理后的滤液按现行工艺所得的苄青霉素酸就能满足结晶钠盐的纯度要求,且不需加入破乳剂,工艺流程由以前的四步萃取简化为两步萃取,萃取收率和产品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李十中等采用超滤/萃取新方法直接结晶苄青霉素钠,选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操作压力011MPa,温度14℃。

工艺流程如下:

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超滤单元操作的直接结晶苄青霉素钠的方法所得产品完全符合药典要求,且收率比间接法高61.76%。

超滤/萃取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抗生素萃取过程的乳化问题,蛋白质临界乳化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为萃取过程乳化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滤/萃取法可以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提取收率和产品质量,亦适用于其他采用溶剂萃取法生产的抗生素等发酵产品。

李锡源等对超滤分离技术在青霉素提取过程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

使用中孔纤维聚砜超滤膜,切割相对分子质量为1万,操作压力为011~0115MPa。

结果表明,超滤过程能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杂质,并对原料液有一定脱色作用,可降低产品色级,提高产品质量。

超滤设备是18根并联的聚偏氟乙烯管式超滤膜,温度12~15℃,操作压力012~018MPa,膜切割相对分子质量10万。

超滤后可溶性蛋白质全部被截留,青霉素的超滤与萃取总收率与原收率基本持平,而且萃取时容易实现相分离,减少了溶剂损失,无需加入破乳剂,降低了成本。

因此,在青霉素提炼过程中使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可以去除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杂质,消除萃取时的乳化现象,提高萃取过程的收率和产品质量。

如进行工业推广,其效益将十分可观。

2.3超滤膜在其他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超滤膜除用于分离提纯青霉素外,还可用于其他抗生素发酵液预处理过程。

生产中使用核工业部第八研究院研制的聚砜UF-Ⅰ-90中空纤维超滤膜,切割相对分子质量1万,操作压力≤0115MPa。

硫酸卡那霉素成品热原项目符合药典规定。

BritesAlves等选用不同材质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抗生素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其目的是除去工业生产中抗生素母液中的固体颗粒,为后续的纳滤浓缩过程提供清洁的只含有抗生素、无机盐类的滤液。

他们分别选用了两种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15万和15万的管状陶瓷超滤膜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万和015万的有机超滤膜进行实验,操作压力为210MPa。

结果表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15万和2万的超滤膜均可有效地实现发酵液的固液分离,且综合性能较好,即在较大通量下还具有较好的截留率。

滤液中蛋白质含量为零,实现了固液分离的目的。

刘路等在原有林可霉素提炼工艺上使用超滤操作作为NF过程的预处理,纯化浓缩林可霉素发酵液,大大节省了溶媒和能源,缩短并优化了传统工艺路线,提高了收率和产品质量。

何旭敏等在6-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生产中采用超滤过程提纯母液,降低了溶媒的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红霉素发酵液用012μm微滤膜处理,消除悬浮颗粒及絮凝剂的影响后,用切割相对分子质量为2万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

超滤液中蛋白含量为零,红霉素和钠、钙、氯等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完全透过超滤膜。

上海第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硫酸(双氢)链霉素药进行除热原试验,效果较好,药剂回收率可达97%以上。

可见,超滤法代替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对于硫酸(双氢)链霉素生纯化是可行的。

由此可见,超滤过程一般在常温低压下进行,对于分离热敏性的抗生素非常适用。

超滤膜在不使用破乳剂的条件下,能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蛋白质杂质,且对原料液有一定的脱色作用,可降低产品色级,提高产品质量,作为抗生素提取分离的预处理过程非常有效,应用前景广阔。

3.反渗透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反渗透(RO)最初用于水处理方面,因其成本较高,难度也较大,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反渗透过程在果汁浓缩、抗生素和添加剂提纯方面的应用已有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3.1反渗透膜的结构与特征

反渗透膜的结构为非对称复合膜,其分离机理为吸附-扩散式。

反渗透过程的特点是膜仅能透过水等小溶剂而截留各种无机盐、金属离子和分子。

目前反渗透膜多为有机膜,所用材质有乙酸纤维素酯、三乙酸纤维素酯、乙酸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芳香共聚多酰胺等。

一般要求反渗透膜材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高的截留率和高的透水率;②强抗微生物侵蚀性能;③好的柔韧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④抗污染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适用pH值范围广;⑤运行操作压力低;⑥制备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⑦耐压密性好,具有化学稳定性,能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反渗透膜的组件类型主要为卷式膜和中空纤维膜,但大多数的装置使用的是卷式膜。

反渗透膜因其自身特点,大规模的应用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苦咸水和海水淡化,以及难于用其他方法分离的混合物,例如合成或提纯天然聚合物。

反渗透过程对于制造受热易分解的产品以及化学上不稳定的产品,例如生物制品、药品以及食品等来说有特殊效果,随着技术开发,反渗透这一从海水淡化开始的膜分离技术也逐渐应用到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分离、精制、浓缩操作等方面。

3.2反渗透膜在6-氨基青霉烷酸(6-APA)提取中的应用

青霉素裂解液在结晶6-APA后,仍残留有质量浓度为0.13%为6-APA,生产厂每天约有15t的6-APA结晶母液,若能将母液中残余产品进行回收,每天可多得40kg以上的6-APA,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连续的酶催化反应制备6-APA过程中,采用RO膜分离法浓缩青霉素裂解液,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膜通量降低而对6-APA截留率基本维持在9815%以上,但当料液浓度达400mmol/L时,截留率显著下降,此时的渗透压力为414MPa。

曹学君等利用Millipore公司的Nonamax-50型RO膜进行了回收6-APA的研究。

在一定的压力下,采用全循环操作工艺截留6-APA,使苯乙酸、青霉素G、硼酸及一些无机盐类透RO膜,透过液重新返回初滤液中再次进行浓缩。

当操作压力为210~215MPa、温度为6~10℃时,经过多次浓缩后,浓缩与结晶总收率达84%左右,产品纯度符合企业标准。

3.3反渗透膜在链霉素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链霉素生产工艺大体分为发酵、过滤、浓缩、干燥4个过程,每个过程都耗用大量能源,以浓缩过程最多。

浓缩过程一直采用升膜式减压蒸发器,基本原理是料液经加热至接近沸点温度,由于蒸发器内处于真空状态,料液易于受热汽化,料液以液膜形式沿管内壁上升,边上升边汽化浓缩,被蒸汽带出的料液在“汽-液”分离器内分出,二次蒸汽在分离器顶部引出并在冷凝器中冷凝,浓缩液于分离器底部引出。

由于加热等因素,浓缩液色泽加深,脱色加炭多,收率低。

在整个浓缩过程中原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二次蒸汽需要在冷凝器中迅速冷凝,消耗了大量冷却介质,能源消耗量大;料液需加热蒸发,消耗大量蒸汽;由于加热使料液在瞬间升温,对产品的质量和收率都有一定影响。

反渗透技术在链霉素浓缩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取代了升膜式减压蒸发浓缩工艺,反渗透的常温浓缩脱水完全克服了原工艺的缺点。

同时,反渗透装置的性能较好地满足了链霉素料液浓缩的特殊要求,即酸性料液,pH值为3~4;高浓缩比,链霉素由50000IU/mL浓缩至33000IU/mL;常温20~25℃,无相变。

蓬莱反渗透设备厂生产的NFB38-2型反渗透装置于1992年应用到济宁抗生素厂的链霉素浓缩工艺中,操作温度由36℃下降到20℃,每1×1010个单位的链霉素的炭耗由0135kg下降到0125kg,完全取消了冷冻和蒸发过程,大量节约了能源,其产品收率由92186%上升到95148%,达到了降耗节能的目的。

板式反渗透装置在链霉素生产中的应用成功为中国抗生素工业应用RO膜技术开创了一条新路。

3.4反渗透在浓缩红霉素发酵液滤液中的应用

从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国内外都用溶剂萃取法进行浓缩和纯化,浓缩方法多选用真空浓缩或薄膜浓缩,但这些提取过程能耗比较大,且抗生素作为热敏性物质,容易失活。

因此利用反渗透代替传统的浓缩过程优势很大。

刘昌胜等研究了用反渗透浓缩红霉素发酵滤液的可能性。

他们选用丹麦DeDanskeSukkerfabrikker公司的Module20UF/RO系统,该系统是超滤/反渗透两用系统,经超滤过程除去发酵液中的大分子杂质后,再利用反渗透膜浓缩滤液,操作压力为4~5MPa。

在该实验条件下,红霉素基本上无损失,可浓缩到5倍左右。

3.5反渗透膜在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中的应用

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废水处理问题是目前水处理方面的难题,其废水间接排放,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难降解物质多,还含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使得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很难解决。

特别是土霉素生产废水(主要为结晶母液),因其水量大、酸性高,就更加大了处理难度。

处理抗生素废水,国外主要采用物化与生化法相结合处理工艺,但操作成本高,过程复杂。

王淑琴等利用反渗透法处理土霉素结晶母液,实验用反渗透设备为AMT公司提供的小型反渗透实验机,膜组件为卷式反渗透膜。

实验工艺为:

将土霉素结晶母液pH值由418调至2115后,预滤再进行反渗透处理,操作压力为112~115MPa。

与传统方法相比,反渗透法可去除土霉素结晶母液中的污染负荷99%以上,方法简捷,且水可以再利用;同时表明采用反渗透操作工艺适用于处理这种高污染负荷的抗生素废水。

由此可见,反渗透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提纯抗生素,提纯率或浓缩倍数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且分离过程在室温下进行的优点对提纯热敏性的抗生素尤为重要。

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还存在操作压力较高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4.纳滤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发酵法生产的抗生素原液中含4%生物残渣、不定的盐分、约0.11%~0.12%的抗生素。

纳滤(NF)膜可通过两种途径回收和纯化抗生素:

一种是先用溶剂萃取,再用NF膜浓缩,这一过程由于溶剂可循环利用,可节约80%的成本;另一种是先用膜浓缩再用溶剂萃取,这一方法可大大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溶剂的用量。

4.1纳滤膜的结构与特征

纳滤(NF)技术是一种由反渗透发展而来的新型压力驱动膜过程,它具有2个特征:

①对水质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具有分离性能;②对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道南(Donnan)效应。

纳滤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纯化、废水净化处理、工业流体中有价值成分的浓缩等方面,其操作压差为015~210MPa,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界限为200~1000,分子大小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分离。

NF膜为无孔膜,通常认为其传质机理为溶解-扩散方式。

但NF膜大多又为荷电膜,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由化学势梯度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度的影响,即NF膜的行为与其荷电性能以及溶质荷电状态和相互作用都有关系。

NF膜装置(设备)主要有板框式、管式、螺旋式和中空纤维式4种类型,所选膜材主要有芳香聚酰胺、磺化聚醚砜、聚乙烯醇、乙酸纤维等。

纳滤分离过程无任何化学反应,无需加热,无相转变,不破坏生物活性,适用于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下的物质。

绝大部分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在这个范围内,且纳滤技术节能,环境友好,因而越来越多的被用到制药工业的各种分离、精制和浓缩过程中。

4.2纳滤膜在提取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中的应用

6-APA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半合成原料,一般是用青霉素G钾盐在青霉素酰化酶作用下裂解而制得。

经过溶媒转相萃取后,母液中仍有0.13%~0.14%的6-APA,如不回收,则意味着有10%的产品将残留在母液中无法回收而损失。

但由于6-APA受热极易分解,且母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溶剂,用普通的溶剂萃取法回收处理困难很大。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利用耐溶剂的纳滤膜浓缩6-APA裂解液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

吴耀华选用英国PCI公司的AFC30型耐溶剂管式纳滤膜浓缩6-APA裂解液,该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约200。

操作条件:

温度6~12℃,进液压力5MPa,流量为38L/min。

中试结果表明,膜对6-APA的平均截留率在99%以上,而透析损失率小于1%,浓缩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4.3纳滤膜在提取螺旋霉素中的应用

螺旋霉素(SPM)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目前,SPM都是经好气培养、去除发酵液中固体、调整过滤液的pH值后,再经有机溶媒萃取工艺制成。

该工艺存在有机溶剂耗量大、SPM得率低、排放的大量废液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应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代替或部分代替溶媒萃取发酵液中SPM,提高效益,减轻废物排放量,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由于是3种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0、884、898的SPM构成的混合物,故采用NF膜会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

蔡邦肖选用自制的聚酰胺型NF膜对SPM发酵液进行浓缩研究,采用全循环操作方式。

结果表明,在进料流量55L/h、操作压力115MPa条件下,采用纳滤膜浓缩SPM,发酵液中的螺旋霉素几乎全部被截留,膜的渗透通量可高达30L/h,渗透液的吸光率几乎为零,大大提高了浓缩倍数,得率高,渗透通量高。

但由于发酵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对膜表面会产生严重的污染是导致纳滤渗透通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SPM发酵液预处理过程设计微滤膜后的超滤膜工艺中,去除大分子,然后离心分离去除溶解的固形物包括大部分无机盐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纳滤过程,设计高的料液流量、提高膜面流速以及开发清洗技术,这对于保持SPM发酵液浓缩过程膜的渗透通量水平、提高浓缩倍数是至关重要的。

4.4纳滤膜在提取其他抗生素中的应用

另外,NF膜还成功地应用于红霉素、金霉素、万古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过程。

以上抗生素纳滤膜法浓缩、纯化的工艺大体相同,待浓缩的发酵母液加入料罐中,料液经过滤、加高压压入膜组件,浓缩液循环回料罐中,经一定时间循环,直至达到规定的浓缩倍数。

泰乐星(tylosin)是由弗氏链霉素产生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有工艺脱色液用薄膜真空浓缩,现用耐溶媒纳滤膜代替,解决了溶解度不合格的问题。

由于纳滤膜具有敏锐的截留能力、高的分离效率,相对分子质量截留区恰好介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因而对低分子抗生素类产品的浓缩、分离纯化有独到之处。

若采用耐溶剂、耐酸碱的纳滤膜,则更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

5.乳状液膜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液膜具有进行高度提取所需的较大接触面积和时间,所以其渗透速度很快,非常适合于分离和富集较不稳定的抗生素;同时液膜提取使回收操作一步完成,推进了在抗生素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

液膜萃取技术在抗生素提炼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青霉素的提取,虽未商品化,但个别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

液膜分离在其他几类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5.1乳状液膜的结构与特征

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liquidmembranepermeation,LMP),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便隔开两个液相,利用液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受液,然后将三者分开,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液膜分离过程是由3个液相所形成的两个相界面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实质上是萃取与反萃取的结合。

液膜按其结构可分为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两大类。

乳状液膜的膜溶液主要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组成。

支撑液膜是将多孔高分子固体膜浸在膜溶剂(如有机溶剂)中,使膜溶剂充满膜的孔隙形成的液膜。

常用的多孔膜为利用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制造的高疏水性膜。

5.2乳状液膜在提取青霉素中的应用

青霉素以钠盐存在时是稳定的,而以游离酸形式存在时是不稳定的,青霉素的传统提取工艺是通过添加酸到盐中使之变成游离酸形式,再用乙酸戊酯或乙酸丁酯萃取游离酸。

此工艺青霉素的损失不可避免,且工艺复杂。

用液膜法分离青霉素可在青霉素稳定的pH值为5~7条件下进行,因而避免青霉素水解造成的损失。

此外,液膜分离还具有浓缩与分离同时进行,节约大量能源的优点。

5.3乳状液膜在提取其他抗生素中的应用

武凤兰等进行了液膜法提取麦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的研究,对液膜法提取麦白霉素的实验条件进行考察,选择乙酸丁酯与液体石蜡(1∶1)的混合液作为膜相;表面活性剂3074-12为乳液的乳化剂,用量为膜相的2%;011mol/L的HCl水溶液作为内相;被提取液与液膜乳液体积比为7∶1;二次提取时以肉桂酸作为膜相中的载体,用量为膜相的015%。

由发酵液两次提取麦白霉素的总收率为6716%,略高于CAD-40大孔树脂吸附率的收率,更优于溶剂萃取法的4211%~5118%。

近来研究表明,液膜萃取技术是从复杂的发酵液中分离回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很有效的方法。

Sahhoo等通过乳状液膜有效地从水溶液中萃取了7-氨基头孢烷酸(7-ACA)。

可见,乳状液膜提取分离抗生素的研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分离过程的限制条件过多,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6.结 语

分离膜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不仅大大简化了工艺,分离选择性高,而且可长时间稳定运行,能有效去除抗生素发酵液中的可溶性蛋白,滤液质量好,同时整个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抗生素质量稳定。

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完善,其可行性会进一步提高。

但目前,膜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还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本身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诸如高分离因子及高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