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780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唐璜》与拜伦.docx

浅析《唐璜》与拜伦

浅析《唐璜》与拜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浅析《唐璜》与拜伦

学生姓名

专业

商务英语

班级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唐璜》(DonJuan1818-1823)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16548行。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作者常常中断叙事自由议论,充满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性。

“爱闲扯,尽自离题议论不休”,“讲我们的故事吧,筵席散了,奴仆退下。

”夹叙夹议包含两个行动层次。

一是唐璜凭直觉选择争取个人自由的行动,二是作者凭理性选择争取民族自由的行动。

这是作品的独特之处。

《唐璜》是拜伦创作中的顶峰,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长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广阔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决顶天才之作”。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拜伦在《唐璜》中让主人公唐璜经历各种离奇的经历,让唐璜跟着作者自己设想的路线、际遇走。

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场景的迅速变换,悲喜色彩的跳跃性转化,更是体现作者对人生无常、坎坷命运的思考,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主观意向。

而且,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拟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重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传统。

卢梭注重在创作中把大自然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所表现出的强烈感情色彩,特别是他的“返回自然”的学说,对拜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论文通过对《唐璜》与拜伦的详细的分析,他的诗歌以辛辣的社会讽刺和批评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四、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及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法、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四)[M].徐式谷,等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奥地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选2论无意识与艺术[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英]拜伦.唐璜[M].朱维基,译.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4】[英]拜伦.唐璜[M].查良铮,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鲁 迅.摩罗诗力说[G]//鲁迅.《坟》.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日]鹤见祐辅.拜伦传[M].陈秋凡,译.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ABriefAnalysisonByronpsArtandLifeFromDonJuanYueJiaohui(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责任编辑 郭海仙]119第22卷第6期          

【7】(英)拜伦著,朱维基译《唐璜》(上、下)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8】(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莫里哀喜剧》(第二集)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9】朱维之,赵沣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10】郑克鲁编著《法国文学史》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月日

摘要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的《唐璜》包含一个有趣的两重性:

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唐璜,一个是适中的“我”,即作者,两个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在18世纪末,“我”对故事进行评论的时间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拜伦有意识地、大规模地、不遗余力的要把自己的议论掺杂在故事之中,拜伦运用了卓越的谈话艺术。

拜伦似乎略有一点幻灭感,对于事物采取一点嘲讽态度,但骨子里却是充满热心的,有正义感的,永远是自由的斗士,专制主义的敌人。

《唐璜》被认为是拜伦诗歌创作的顶峰。

这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璜》不仅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关键词:

拜伦拜伦式英雄浪漫主义情怀

 

Abstract

GeorgeGordonbyron(1788--received),Britishearly19thcenturyisoneofthegreatestromanticpoets.Inhispoetryshapedbatch"byronichero".Byronisnotonlyagreatpoet,orabattlefortheideallifevalor;Hepositiveandcourageousinrevolution,participatedinGreecenationalliberationmovement,andbecomeoneofleaders.Byron's"donJuan"containsaninterestingduality:

twocharacters,adonJuanismoderate,isoneofthe"I",namely,thetwotime,thestoryhappenedinthelate18thcenturytime,the"I"instoriestocommentontimeininthe1920sandaround;Byronconsciously,large-scale,sparenoefforttotheirowncommentinthestoryofdoping,byronusingexcellenceintheartofconversation.Byronseemsslightlyalittledisillusionedfeeling,forthingstotakeatauntattitude,but1.outwardlyisfilledwithwarm,haveasenseofjustice,isalwaysthefreedomfightersandabsolutistenemy.“DonJuan”isconsideredbyronpoetrycreationpeak.Thisisamagnificentviews,artisticconceptionisopen,superb,artoutstandingnarrativepoems,inBritainandEuropeliteraryhistoryarerare.”DonJuan”isconsideredbyron’smasterpiece,alsoistheEuropeanromanticliteraturemasterpiece,becalled“extremelygeniusmasterpieceGoethe”

Keyword:

Byronbyronicherotheromanticfeelings

 

目录

一、引言1

二、拜伦创作《唐璜》的背景1

(一)人生经历对《唐璜》创作的影响1

(二)追求自由对《唐璜》创作的影响2

(三)爱情观对《唐璜》创作的影响3

三、唐璜与拜伦艺术形象的共同之处4

(一)风流的性格4

(二)革命者的反抗性4

(三)善良与诚挚5

(四)浪漫主义情怀5

四、拜伦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5

五、结束语7

致谢词9

参考文献8

 

一、引言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这也是一部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璜》不仅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拜伦后期的代表作《唐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

全诗16000余行。

诗人预计写24章,因赴希腊而辍笔,故仅得16章及第17章的开头数节。

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长诗通过唐璜的漂泊、流浪和冒险生活的描写,广阔地反应了欧洲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以及对民族独立斗争的同情。

在《唐璜》里,诗人还不时把人生的体验诸如爱情的苦恼、家庭的悲剧、恋爱的格言、内心的回旋等娓娓倾吐,那么随意,却那么深刻,让人感到他确实窥到了人生之海的纵深处,“拥抱了全部人类的生活”。

二、拜伦创作《唐璜》的背景

(一)人生经历对《唐璜》创作的影响

拜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极尽绽放且浓郁多彩,正如他所刻画的“拜伦式英雄”一样:

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拜伦式英雄”表现的是绝对理想化却又充满缺陷的人物,他们具有极高的天赋,极大的热情,对阶级特权不屑一顾,厌恶世俗和传统制度,却又被社会约束,叛逆流亡,过于自负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作为英国历史人物的15世纪贵族唐璜臭名昭著,是一个诱骗少女而被驱逐并到处流亡的青年无赖式的人物。

他与拜伦本人某些经历和境遇的相似,或许是他成为拜伦这部长诗的主人公的最大原因。

在拜伦笔下的唐璜同样不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无论是其心灵还是性格,都和常人并无太大差异。

不同的是这个“极美貌、骄傲、大胆而又运气好的人”竟充当了命运的宠儿。

屡次身陷险境,却又能从死神的身边安全逃开;经受无数与情人生离死别的痛苦煎熬,却总有新鲜爱情给他带来新的幸福。

从一开始作者在《唐璜》中就不厌其烦的讲述唐璜的身世,从少年家庭写起,母亲唐娜·伊内兹出身名门,美丽贤淑,文雅渊博,在上流社会中受到普遍尊敬。

父亲过世后母亲决心把儿子培养成大人物,教给他军事、艺术、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教育他要注重封建伦理道德。

唐璜一表人才,生性风流,道德规范对他一点不起作用。

懂得男女之事后便把一切抛之脑后,开始了“沉默、沉思、无聊、浮躁、迟缓”投入爱河便一发不可收拾,16岁时同贵妇唐娜·朱丽亚发生性关系,使得上流社会舆论哗然。

拜伦父亲早逝,母亲凯瑟琳·戈登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10岁继承爵位,之后便沾染了贵族子弟的纵情声色、奢华放荡的习气,虽然生来俊美聪颖,但唯独跛足这一生理缺陷,常常使他感到自卑和痛苦。

虽练就骑马游泳等好本领,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的悲观苦闷。

15岁爱上玛丽·安·查沃思,之后一直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因此其作品中一定多多少少凝聚着诗人的性格秉性。

唐璜这个热血青年也是有“一大堆庞杂不清的耀眼的罪过”和“装扮的那么美丽而把人蒙住的放荡”。

但却不矫揉造作,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只顺着自然的本性行118事,多少也体现了作者的本性。

(二)、追求自由对《唐璜》创作的影响

长诗《唐璜》,唐璜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贵族和知识分子。

他有着各种不同梦幻般的机遇:

16岁时与以贵族朱丽亚发生爱情纠葛;出海远航遇难的恐怖;与海盗女儿海黛的相爱;被海黛父亲当做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当苏丹妃子女装的“面首”;参加俄国攻打伊斯迈城的战争;深得卡萨琳娜女皇的青睐;在英国虚伪而腐败的上流社会大出风头……作者通过唐璜这把投枪匕首,将矛头指向了英国资产阶级伪善的清教徒道德以及虚伪的体面观念,无情的向欧洲大陆的黑暗社会开战。

在诗人的笔下,流淌出的是诗人满腔的怒火,哀痛的泪水,是诗人心中“绝对的个人自由”理念、和平的社会风貌的个人乌托邦的幻灭。

拜伦借唐璜的半生行踪和他的言行举止,广泛的评论了欧洲的时弊,毫不留情的戳穿了所谓文明社会的脓疮,有力地揭露了欧洲各国政府的专制、残暴、无能,议会民主的欺骗性和上流社会的虚伪。

威严的女皇、淫威的皇后、谄媚的朝臣、骄横专设的将军、腐化堕落的王宫贵族……正是这些衣冠禽兽不可遏止的贪欲、野心和荒淫,造就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就这样,拜伦隐身于唐璜之后,站在一己自我的天地中,执着于自我,感受、思绪,天马行空,独立不羁,风度高蹈,自称国王。

他内心的吟唱,在展现外在世界风风雨雨的污浊的同时,也在抵御着外在世界的虚无和腐朽;他借唐璜的不菲经历来显现个人在群体社会的成长与际遇,却又到处书写着个人,以反叛的姿态来表达与现实的不合作,表达着一种失望和希望。

1801年,13岁的拜伦继承了伯祖父威廉·拜伦(第五代拜伦男爵)的纽斯台德寺院,位置处于诺丁汉地区。

诺丁汉是当时英国的大工业中心,是发生产业革命最早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拜伦是在英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大转变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他生逢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各国人民为了独立、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亲眼目睹了由阶级矛盾激化所出现的各种工人暴动、农民起义和士兵哗变等事件,耳濡目染的历史事件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憎恨专制而向往自由。

自由在拜伦的《唐璜》里被视为无价之宝,第十一章第90节中写到“我宁可孤立,也不愿意将我的自由思想和王位交换”。

他在第一次游历希腊时,也曾对着陷入困境中不思奋起、一心指望别国援助的希腊大声疾呼:

“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自己拿起枪刀。

”如果说当时他对于自由的热爱还只能属于一种初步的意识,是一个“生而自由”的英国人目睹别的国家不能摆脱异邦的奴役而产生的愤怒,那么当他被逐出英国文坛,在国外也不断受到驱逐,辗转来到希腊时,他就更进一步地懂得了“自由”这个字眼更广泛、更充分和更普遍的含义。

《唐璜》中第三章的第86节《哀希腊》,以缅怀希腊美丽的遗迹、斯巴达勇士的精灵起篇,以恢宏的气魄、炽热的情感讴歌希腊昨日辉煌的文明,并以巨大的勇气和强劲的魄力来召唤、鼓舞希腊人民奋起反抗外族压迫。

热爱自由的拜伦不仅以诗讴歌自由、鞭挞专制,更亲赴战场参加民族解放运动。

但奈何神所钟爱者早死,天不假英雄以年寿,1824年拜伦死于希腊军中。

由于他深得希腊人民的爱戴,在他的墓碑上的铭文刻道:

“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勃兰兑斯是这样评论拜伦的去世与希腊人的悲痛的,“拜伦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希腊。

对这个国家来说,它的影响就象是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天灾,其后果简直无法估量。

”对于欧洲的广大读者,拜伦的行动是他的诗的最好的介绍,而他的诗产生了超过文字的影响,“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入俄则起国民诗人普式庚,至波阑则作报复诗人密克威支,入匈加利则觉爱国诗人裴多飞;其他宗徒,不胜具道”。

在西欧,则意大利、西班牙、德意志、法兰西等国也莫不受拜伦作品的重大影响,为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志士更从拜伦的精神和行动中汲取力量。

(三)爱情观对《唐璜》创作的影响

感情世界尤其是爱情生活在诗人生活与创作中的比例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几乎所有拜伦传记都要大量渲染他的风流逸事,放纵情欲,同性恋、乱伦、性格暴戾等容易为人所诟病的人格缺陷。

1811-1816年,拜伦一直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拜伦曾公开宣称:

“同拿破仑一样我是轻蔑女性的,这并不是我突然产生的想法,而是我长期经验的结论。

”唐璜对女性无往不胜的性征服表达了历经女性情感伤害的拜伦情感妄想。

拜伦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是失望,从年少爱人玛丽·安·查沃思和表姐玛格丽特那里享受到纯洁娴静没有丝毫猥亵的少女之美。

母亲作用的缺失使得拜伦把所有对女性美的幻想都投射到了姐姐奥古斯塔的身上,在《给奥古斯塔的诗章》一诗中,拜伦深情赞美她“你人情练达,却没有欺骗我,你是个女人,却不曾遗弃,尽管我爱你,你防止使我悲哀,尽管我受到诽谤,你却坚定不移;尽管被信赖,你没有斥退我,尽管分离了,并不是借此摆脱,尽管注意我,并不要说我坏话,也不是为使世人说谎,你才沉默”。

玛丽·安·查沃思、玛格丽特、奥古斯塔这几个形象都符合拜伦对女性的审美及心理需求。

可以说,《唐璜》里的女性塑造就是拜伦生活中女性的艺术呈现。

在第二章117节中写海黛,“她的头发是褐色的,我曾说过,但她的眸子却乌黑得好像死亡,睫毛也异常黑,如像丝绒般弯下,却含着无限娇媚;因为当那流水似的眼光整个从那乌亮的边缘闪耀出来,就连飞快的箭也没有这样的力量”。

拜伦讽刺了上流社会贵族夫妻间冷漠和虚伪的同时,也绘制了一幅浪漫温情充满诗意的画面。

拜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1817年他写信给朋友道:

“哪怕是最缥缈的空中楼阁必须有现实来做基础,至于纯粹杜撰,那只是骗子的伎俩而已。

”现实的经历折射在创作中并得到满足,这种说法用在最富有时代性、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身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主人公唐璜脱离了“拜伦式英雄”的模型,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却更忠于作者的真实的性格。

拜伦人生的玩世不恭、悲观主义与终生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投射于艺术之上便构成了《唐璜》这部作品的独特情调,使得诗人能用其特立独行的讽刺笔调,一针见血地刺痛社会的阴暗处,为世人留下这一澎湃昂扬、热烈壮美的篇章。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英国一破落贵族家庭。

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革命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

20岁时出国游历,去过许多国家,目睹了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旅途中写下长诗《哈罗尔德游记》,震动欧洲诗坛。

1811年回国后,又不断在英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地参与各种革命和战斗,直至1824年病逝军中。

三、唐璜与拜伦艺术形象的共同之处

(一)风流的性格。

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风流好色,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

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

唐璜的冒险、艳遇和各种经历,广泛地展示了18世纪末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

拜伦也有相似的经历:

作为一贵族青年才俊,在社交场中广受欢迎,因而风流成性,四处留情;20岁时,出国游历,大开眼界,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战斗。

相似的经历造就了相似的性格,正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使得这戏中的主角成为了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另一个自我。

(二)革命者的反抗性。

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

到英国遭到抢劫之后,他便认清了英国真面目:

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丑陋不堪。

唐璜对英国社会的厌恶表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的厌恶,这一切的认识都源于拜伦的生活基础。

从经历上来说,拜伦的经历比唐璜的更为曲折复杂,思想也更有深度。

革命者的反抗性在拜伦的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无论是在言论上,还是行动中,都是如此。

现实中的拜伦是个十分反叛的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参加许许多多的运动和斗争。

从不妥协,也不受传统规矩的约束。

革命者总是以下层民众的代言人自居,喜欢为民请命,发出反叛的声音。

拜伦的文学和政治言论,正具有这样的特征。

也正因此,恩格斯说,“读拜伦和雪莱的作品的几乎全是下层等级的人。

(三)善良与诚挚

在性格方面,作者无意将唐璜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

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

另外,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

这些本扎根于作者心中的特性都由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的不经意中,侧面表现出来。

现实中的拜伦坚持正义与真理,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

他同情劳动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污浊不堪。

表面看来,他放荡不羁,不愿意受到拘束,那是因为他对世俗的鄙视与厌倦,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之下,是一颗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善良之心,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追求理想,以至最终倒在为希腊和自由而战的路上。

(四)浪漫主义情怀

在唐璜的生活中,有一段埋藏于心底的美好爱情,那就是与海盗女儿海蒂的爱情。

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蒂的相救,于是他们相爱了,尽管持续时间不长,但他们的爱情纯洁而美好。

后来,当苏丹王妃问唐璜“你没有朋友吗?

”唐璜便想起了海蒂,并落下了“孤零零的眼泪。

”诗歌歌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真诚爱情。

同样,在拜伦的心底也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他同唐璜一样情窦早开,15岁时就钟情于邻居玛丽·查沃斯小姐,但她两年后嫁给了别人,拜伦却长期不能忘情于她,为她写诗,甚至13年后写到与这段恋情有关的“梦”时,拜伦还“泪如泉涌。

”由此,可看出查沃斯小姐在作品中化身为海蒂,这体现了拜伦的爱情观,同时,也寄托了拜伦对爱情的一种理想:

浪漫又不失真实,夸张却不乏理性。

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四、拜伦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

作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由于其诗歌创作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主民族革命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恩格斯称其为欧洲文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

《唐璜》被认为是拜伦诗歌创作的顶峰。

这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璜》不仅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大陆造成巨大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18世纪末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迅速崛起,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19世纪上半叶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与同时期新崛起诗人雪莱和济慈把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

其作品始终在文学界保持着广泛的阅读及影响。

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

拜伦,这个被勃兰兑斯指认为“给他那个时代的诗歌文学打上了最后的决定性印记”的英国伟大诗人,在他37年的短暂生命中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

”。

拜伦思想中的厌世哲学和反抗精神,生活中的风流逸事和一世孤寂,作品中的异域风情和贵族品味,激昂孤傲而又悲观阴郁的性格在诗歌主人公唐璜身上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却又矛盾复杂的综合体。

当拜伦死的时候,在法国“许多报纸上讲本世纪的两大伟人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弃世了”。

卡莱尔在当时认为拜伦是“欧洲最高尚的人士”,感觉他好像“丧失了一个弟兄”;他后来喜欢上歌德,但是仍旧把拜伦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对于你的那些高尚人士来说,以这种或那种地方语言发表某个这样的艺术作品,几乎成了必需的事。

 

五、结束语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以及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