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757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docx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答案汇编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4年6月,郑州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方案》,政府各部门努力协调、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机制,为建筑垃圾“重生”寻找出路.建筑垃圾中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属于(  )

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据此解答.

【解答】解:

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材料的成分进行.

 

2.下列放出热量的变化过程,有一种不同与其他三种的是(  )

A.白磷自燃B.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C.生石灰吸水D.电灯通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白磷自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煤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生石灰吸水的过程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通电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甲状腺肿大进行解答;

B、根据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进行解答;

C、根据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进行解答;

D、根据塑化剂对人有害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A错误;

B、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故B错误;

C、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所以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C正确;

D、塑化剂对人有害,所以不能在奶茶中添加塑化剂,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塞进橡胶塞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取用液体时:

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根据连接橡皮塞试管要拿起来离开桌面解答;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C.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海洋水族馆中,表演者需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其原因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的质量发生改变

C.氧分子变成了氧原子D.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因为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B、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因为氧分子的质量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因为氧分子变成了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D、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乙烷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烷由碳、氢元素构成

B.每个乙烷分子中有8个原子核

C.此有机物中含有两种原子

D.此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乙烷的化学式来分析;B.根据乙烷分子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乙烷的分子构成情况来分析;D.根据分子呈电中性来分析.

【解答】解:

由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

C2H6.

A.乙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由乙烷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构成,故错误;

B.由乙烷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故每个乙烷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核,故正确;

C.由乙烷的化学式可知,乙烷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两种原子,故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分子中质子数也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式意义的知识,难度不大.

 

7.仅以纯碱、石灰石、水三种物质为反应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包括以下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由题意“以纯碱、石灰石、水三种物质为反应原料制取氢氧化钠”,则会发生反应:

碳酸钙高温制取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纯碱与氢氧化钙反应.再根据:

化合反应的特点:

通俗一点就是“多变一,即A+B→AB”即反应后多种化合物转变成一种化合物.

分解反应的特点:

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一变多,AB→A+B”.

置换反应的特点:

“单换单”即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

A单质+BC→B单质+AC;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头尾结合型”即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内项结合,外项结合;

则可知答案.

【解答】解:

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反应符合“一变多”此为分解反应;

CaO+H2O=Ca(OH)2,反应符合“多变一”此为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反应符合“头尾结合型即AB+CD→AD+CB”此为复分解反应;

则可知无置换反应.

故选C.

【点评】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的方法.

 

8.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浮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下降.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甲烷B.氧气C.二氧化碳D.氯气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氢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开始时气球浮于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小,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下降,说明了气球内充的气体密度比氢气碳的密度大.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开始时气球浮于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小;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下降,说明了气球内充的气体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由此可知:

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比氢气的密度大,故A正确;

B、气球充有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开始时气球不会浮于烧杯底部,故B不正确;

C、气球充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开始时气球不会浮于烧杯底部,故C不正确;

,故C不正确;

D、气球充有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开始时气球不会浮于烧杯底部,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密度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法比较出密度的大小.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减少,故甲是反应物;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ts时,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0.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100g水中先后加入wg甲和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解:

A、温度低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温度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温度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乙的溶解度是wg,在t2℃时向100g水中加入wg乙时恰好饱和,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t2℃时向100g水中先后加入wg甲和乙,甲和乙都完全溶解,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温度降低到t1℃时,都没有析出固体,因此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wg,因此甲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

向pH=9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

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放入一定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充分反应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溶液稀释溶液的pH的变化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解答;

D、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解答.

【解答】解:

A、向pH=9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不会pH小于等于7,错误;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气体不会从零开始,错误;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放入一定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氢气来自酸,因为酸全部参加反应,且酸完全一样,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锌,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与图象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特点结合图象进行.

 

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

x

2.56

7.20

0.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一定是催化剂

B.表中x为4.64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

l,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表中物质的质量可知,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则d不参加反应,c的质量增加,则c是生成物,b的质量减少,则b是反应物,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来判断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并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解:

A、物质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故错误;

B、x的值为:

6.4+3.2+4+0.5﹣2.56﹣7.2﹣0.5=3.84,故错误;

C、a、b的质量均减少,c的质量增加,故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为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故正确;

D、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1,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请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高度白酒的主要成分是 C2H5OH ;食盐常用调味品和防腐剂,其主要成分含有的微粒是 Na+、Cl﹣ ;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盐是 NaHC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即可.

【解答】解:

高度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化学式为:

C2H5OH.

食盐常用调味品和防腐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钠含有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Na+、Cl﹣.

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盐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

NaHCO3.

故答案为:

C2H5OH;Na+、Cl﹣;NaH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C (填标号)A.牛奶B.大米C.蔬菜

(2)加钙牛奶可补充钙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骨质疏松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A、从牛奶中含有主要的营养元素是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B、从大米中的淀粉属于糖类去分析解答;

C、从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去分析解答;

(2)从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去分析解答;

(3)从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乳化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

(1)A、牛奶中含有主要的营养元素是蛋白质;故A错误;

B、大米中的淀粉属于糖类;故B错误;

C、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C正确;

故答案为:

C;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答案为:

骨质疏松;

(3)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乳化,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答案为:

乳化.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活性炭加入水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作用,使用NH2Cl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O ,生成物中Cl元素化合价为 +1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2Cl+X=NH3+HClO,反应物中氮、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

吸附,H2O,+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利用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除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g、Cu、Fe 种金属单质,滤液中含有金属离子为 Fe2+,Al3+ ,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3)2+2Ag (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Al(NO3)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

【解答】解:

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Al(NO3)2溶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Al(NO3)3.发生的反应有:

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等.

答案:

Ag、Cu、Fe;Fe2+,Al3+;Fe+2AgNO3=Fe(NO3)2+2Ag.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

 

1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

”与生成的“

”的质量比为 8:

23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等.

【解答】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种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1)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

”与生成的“

”的质量比即氧气和二氧化氮的质量比是:

(16×2):

【2(16×2+14)】=8:

23.

故答为:

(1)化合反应;

(2)8:

23.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模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的水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

(2)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u(OH)2=CuCl2+2H2O .C→D反应的主要现象为 有蓝色沉淀生成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是铁,C的水溶液呈蓝色,铁会与A、C反应,A会转化成C,所以A可以是盐酸,C可以是氯化铜,氯化铜和D可以相互转化,盐酸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

(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是铁,C的水溶液呈蓝色,铁会与A、C反应,A会转化成C,所以A可以是盐酸,C可以是氯化铜,氯化铜和D可以相互转化,盐酸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与C的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2)A与D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Cl+Cu(OH)2=CuCl2+2H2O,C→D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主要现象为:

有蓝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1)Fe+CuCl2=FeCl2+Cu;

(2)2HCl+Cu(OH)2=CuCl2+2H2O,有蓝色沉淀生成.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