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88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课石榴

郭沫若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石榴从不同角度的刻画的分析归纳,使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外在特征。

2.指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别是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重点: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把我石榴的外在特征。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新词,疏通课文内容;

2.概括文章段意。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石榴吗?

吃过吗?

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可以采用现场事物观察,或者猜谜语的方法。

教师相机展示石榴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

二、课前预习:

(1)让学生熟悉课文,分学习小组自由地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2)简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预习问题设计:

(1)作者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全篇的?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

(4)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结合课文第七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注意教师范读的技巧以及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梗概,提出疑问。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文章段意。

2.师生互动。

(1)请同学们再次听录音机,体会课文的节奏、韵律以及感情,然后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段或几句话有表情地朗读,看看谁能读得有感情。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学生在小组内朗读。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任选朗读内容,每组推举代表朗读。

全班评价。

(2)教师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自读课文,自由讨论文中不懂的语句,本组无法解答的可以向其他小组请教,也可以交给全班解答。

明确:

学生会以各种形式质疑问难,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但教师要适当引导。

(3)教师出示句子,检查学生对句意、文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A.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B.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C.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D.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E.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3)老师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任意选你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归纳,你可以归纳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也可以将几个自然段合为一体进行归纳。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

先写了状写对象——石榴树,并以一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

第二段——第六段:

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二是写它的花,三是写石榴的果实,四是写由花到果实的变化,五是写石榴的果实,这一部分紧扣“最可爱”三个字,突出了石榴的特征。

最后三段,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以及对石榴的向往。

四、课堂达标反馈:

出示小黑板:

1.注音:

奇崛枯瘠辟易犀利安普刺金罍忍俊不禁丰腴

2.释义:

奇崛:

奇特突出

枯瘠:

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陆离:

形容色彩繁杂争妍斗艳:

争着比美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丰腴:

丰满

唾津:

唾液

五、学习小结:

本文从石榴的枝片、花、果实等方面描写了花,作者以石榴的生长过程为序。

学习方法:

要想真正读懂一篇好文章,必须反复朗读、品味,多读一遍,便多一份不同的见解。

作业:

课内:

课堂反馈、课后练习一。

课外:

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摘抄于笔记本上,做到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

石榴

爱石榴——“最可爱”

枝叶美: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画石榴——花朵美:

“夏季的心脏”

果实美:

“籽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

赞石榴——“喜欢夏天”,“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石榴从不同角度的刻画的分析归纳,使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外在特征。

2.指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别是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重点: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把我石榴的外在特征。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方法:

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目标:

1.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描写的分析,归纳石榴的外在特征。

2.联系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

一、课前热身:

检查上节课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点拨》P4-4)

课后练习一。

结合上一节课对段意的归纳,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部分,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

二、师生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归纳石榴的外在特征。

(2)简介作者的生平以及此文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

解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师生互动:

2-1:

教师请学生精读课文第2-5段。

这几段紧扣“最可爱”,依次描摹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以及籽粒,请用具体的语言说出石榴每个阶段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明确: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

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

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2-2:

课文中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思考:

“石榴”与“心脏”有何相同之处?

作者为何这样比喻?

教师进一步明确:

第一次:

在第三段:

“单瓣的……心脏吗?

”――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

在第七段: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

“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2-3: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

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教师补充交代时代背景(见《教师用书》P3“课文说明”第一段。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2-4:

本文富有文采,蕴含感情,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二例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师明确:

此题结合练习三进行分析。

主要围绕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来说即可。

三、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珍贵华贵昂贵)。

(2)可是谁用红玛瑙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琢铸做)(3)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而不枯瘠……(奇崛奇怪怪异)

2.说说文中的下列比喻句写出了石榴的哪些特点?

(1)“红玛瑙的花瓶儿”比喻——

(2)“红玛瑙琢成”比喻——

(3)“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比喻——

(见《教师用书》)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段中的“风度”指什么?

(2)第四段中说“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这里的“奇迹”指什么?

(3)石榴的单瓣花有什么特点?

(4)第七段中“夏天的心脏”指什么?

(5)末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作者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这里写枝叶用的是什么方法?

表现了枝叶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答案参考《教师用书》)

四、学习小结、思想教育:

内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决不是为写石榴而写石榴,而是借写石榴表明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执着坚定的追求,这就是托物言志或状物寄情的手法。

教育:

学习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学习方法上:

要学习课文以下写作方法: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五、课外延伸训练:

1.读下面短文(《金色花》),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另行印发)。

2.状物记叙文的特点即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写一篇状物记叙文。

要求抓住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事物,进行描摹,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为本周课下练笔作文。

 

板书设计:

石榴

状物寄情

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

石榴叶片:

清新而不柔媚

花:

深红色陆离、华贵、匀称、精巧——夏天的心脏英勇无畏蓬勃向上

果实:

透明光嫩的皓齿

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第2课《海燕》

郑振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

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教学中,以朗读和默读来带动教学,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然后探究其写法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听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热烈的石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叙文《海燕》,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本文写于1927年。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听朗读录音,弄清文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并明确文中描写的是哪两种小燕子。

字词正音:

轻飔(sī)隽(juàn)妙隽(jùn)逸圆晕(yùn)憩(qì)息融融泄(yì)泄忧戚(qī)蹇(jiǎn)劣皎(jiǎo)洁

学生回答后明确:

文中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这道题相对较为容易,可由学生自行回答,其他同学指正,教师作最后归纳。

参考答案:

(1)故乡的小燕子:

①活动背景:

隽妙无比的春景;②外形:

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③飞翔:

斜飞、隽逸地横掠;④憩息:

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2)海上的小燕子:

①活动背景:

绝美的海天;②外形:

乌黑的小水禽;③飞翔:

隽逸从容地斜掠;④憩息:

展开双翼、身子一落。

(三)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乌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参考答案:

①相同点:

都是“乌黑的”,姿势轻盈的小燕子。

②不同点:

品种、外形、栖息地等。

(四)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最后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除了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者被迫航行出国,在海上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很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

可以肯定,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情思无从寄托,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小燕子”就是作者“乡愁”的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附:

板书设计:

海燕

郑振铎

活动背景

外形

飞翔

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隽妙无比

的春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斜飞

隽逸地横掠

粗而有致

的小黑点

海上的小燕子

绝美的海天

乌黑的小水禽

隽逸从容

地斜掠

展开双翅

身子一落

△记叙线索——“乡愁”(作者对故乡深刻的思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巩固练习(课外练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据此,全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教师明确:

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

主要是回想故乡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8~14段):

主要写现实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动的情景。

(二)默读第1~7段,思考:

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②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燕子的?

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参考答案:

①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

②对小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着笔:

一是写小燕子的外形:

“可爱的活泼的”;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

“斜飞”“快”;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

“粗而有致的小黑点”“图画”;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融融泄泄”。

其外形与憩息属于静态描写;飞翔属于动态描写。

③在“误认”和不断地反问中,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默读第8~14段,思考:

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

②是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

③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①同描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这一部分先描写了海燕的活动背景:

蔚蓝色的海水、蔚蓝色的天空、薄纱似的轻云,构成了“绝美的海天”。

②着重从飞翔的动态和憩息的静态来描写海燕。

③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抒发了作者思乡恋国的感情;不同的是,作者写海上的小燕子时着力刻画了一个“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四)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和点拨。

教师最后归纳:

这两部分都是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动背景,分别描写其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而最终都落到“轻烟似的”“乡愁”上。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联想到故乡的小燕子,所以从记叙顺序来看,前一部分是倒叙,后一部分是顺叙。

二、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一)齐读第1段和第8段,仔细品味其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

(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在齐读中,可以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描写的画面。

通过讨论,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教学设计略)

(二)除了这两段之外,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自选感受最深的一句,把它读出来,并简要评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教师多作引导和点拨,学生能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

(三)背诵第1段和第8段。

(课外进行)

三、教师小结:

(1)课文通过对小燕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课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二是真挚、深沉的感情;三是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简要概括即可,具体内容参见《教师用书》。

四、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在学生订阅的《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七年级2006年1月4日第27期上刊有高尔基《海燕》的片段节选和训练题)

本题主要是比较在同一个题目下不同作者的不同写法。

原文、题目及答案见《语文周刊》第28期,教学设计略。

五、布置作业:

1、回忆此前学习过的第六单元的诗词中描写“乡愁”的诗句(如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外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作为资料积累起来。

2、在《石榴》一文中,作者通过热烈的石榴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伶俐的燕子抒发了思乡恋国之情。

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你喜爱的事物(动物或植物),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课外完成,并在第3课《白鹅》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交流。

附:

板书设计:

海燕

郑振铎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线索

外形(静)

小燕子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倒叙)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乡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愁

海燕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顺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