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811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docx

计算机基础实验7参考资料之公式函数

实验七Excel2003公式和函数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Excel2003的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与预备知识

1.公式

(1)公式作用:

公式以“=”开头,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作用是对数据进行运算。

(2)运算符:

包括数学运算符、文本运算符、比较运算符三类,应掌握各种运算符的含义。

(3)运算数:

包括常量、单元格引用和函数。

(4)单元格引用:

包括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三种,掌握三种之间的区别。

(5)公式输入方法:

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如“=A3+B3”。

2.函数

(1)函数基本形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函数名表示函数的功能。

◆参数是函数运算的对象,可以是否常量、单元格、数据区域、公式或函数,参数的形式和多少因不同函数而异。

◆如函数“SUM(B2:

E2)”是求B2:

E2区域内数据之和,与公式“B2+C2+D2+E2”作用相同。

(2)函数输入方法

方法一:

直接输入法。

如在F2单元格中输入“=SUM(B2:

E2)”,功能是B2:

E2区域内数据之和,结果放在F2单元格中。

方法二:

粘贴函数法。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单击要输入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步骤2:

单击常用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右侧的下三角按钮,弹出“常用函数”菜单,如果选择“其它函数”(或选择菜单中“插入|函数”命令,或编辑栏中“插入函数”按钮),将显示“插入函数”对话框,如图9-1:

图9-1插入函数对话框

步骤3:

从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要插入函数的类型;从函数名列表中选择要插入的函数名。

进入该函数的对话框,如插入countif函数数的对话框,如图9-2所示,它显示出了所选函数的名称、函数的功能说明、参数和参数的描述。

图9-2函数设置对话框

步骤4:

根据参数说明输入参数,若参数为单元格引用,可直接输入,也可单击参数框右侧的暂时隐藏按钮,再选择所需的单元格,最后再次单击该按钮,恢复函数对话框。

步骤5:

单击“完成”按钮。

3.常用函数介绍

(1)求和函数sum

使用格式:

SUM(number1,number2,...)

功能:

计算所有参数的数值之和。

参数说明:

number1,number2,……表示需要求和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2)条件求和函数sumif

使用格式: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功能:

求出区域内满足某一特定条件的所有数字之和。

参数说明:

Range表示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单元格将被相加求和的条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Sum_range为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

(3)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

功能: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

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

number1,number2,……表示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4)计数函数count

使用格式:

COUNT(value1,value2,...))

主要功能:

统计所有参数中数字参数的个数。

参数说明:

Value1,value2,...   为包含或引用各种类型数据的参数,但只有数字类型的数据才被计算,参数不超过30个。

(5)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

使用格式:

COUNTIF(Range,Criteria)

主要功能: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参数说明:

Range代表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指定的条件表达式。

  

(6)条件函数if

使用格式: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功能:

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一个值。

参数说明:

Logical_test为任何一个可判断为TRUE或FALSE的数值或表达式。

当其为TRUE时,执行Value_if_true,否则执行Value_if_false。

(7)最大值函数max

使用格式:

MAX(number1,number2,...)

功能:

返回一组值中的最大值

参数说明:

Number1,number2,...   是待找出最大值的一组参数,参数不超过30个。

(8)最小值函数min

使用格式:

MIN(number1,number2,...)

功能:

返回一组值中的最小值

参数说明:

Number1,number2,...   是待找出最小值的一组参数,参数不超过30个。

3.多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引用其他工作表的单元格方法:

工作表名称+“!

”+单元格引用,如要在Sheet1工作表中引用Sheet2工作表中的B1单元格的数据,可以表示为:

“Sheet2!

B1”。

三、实验过程

给定的的“成绩表”工作簿中有“成绩统计”工作表(如图9-3)和“计算机基础”工作表(如图9-4),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成绩表.xls文件可从作业系统下载)

图9-3成绩统计工作表

图9-4计算机基础成绩工作表

打开“成绩表”工作簿,进行如下操作:

1.根据“计算机基础成绩”工作表中的数据,计算“成绩统计”工作表的“计算机基础”成绩(计算公式:

计算机基础成绩=平时成绩×比例+实验成绩×比例+考试成绩×比例)。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计算机基础成绩!

C3*计算机基础成绩!

$C$1+计算机基础成绩!

D3*计算机基础成绩!

$D$1+计算机基础成绩!

E3*计算机基础成绩!

$E$1”,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

选中E2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E12单元格,计算出每个人的计算机基础成绩。

操作结果如图9-5:

图9-5计算机基础成绩计算结果

2.利用求和函数sum求每位同学的总分。

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C2:

E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1选中F2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F12单元格,计算出每个人的总分。

操作结果如图9-6。

图9-6总分计算结果

3.利用平均值函数average求出每位同学的平均分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G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C2:

E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

选中G2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G12单元格,计算出每个人的平均分。

操作结果如图9-7:

图9-7平均分计算结果

4.利用最大值函数max求出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及总分、平均分的最高分。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C1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C2:

C1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选中C13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G13单元格,求出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及总分、平均分的最高分。

操作结果如图9-8:

图9-8最高分计算结果

5.利用最小值函数min求出每门课程的最低分及总分、平均分的最低分。

1

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C1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IN(C2:

C1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选中C14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G14单元格,求出每门课程的最低分及总分、平均分的最低分。

操作结果如图9-9:

图9-9最低分计算结果

6.利用平均值函数average求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分。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C1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C2:

C1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

选中C15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E15单元格,求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分。

操作结果如图9-10:

图9-10各科平均分计算结果

7.利用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求出每门课程90以上的人数。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C1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2:

C12,">=90")”,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选中C16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E16单元格,求出每门课程90以上的人数。

操作结果如图9-11。

图9-1190分以上的人数统计结果

8.利用count、countif函数计算每门课程的及格率。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C1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2:

C12,">=60")/COUNT(C2:

C12)”,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选中C17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E17单元格,求出每门课程的及格率。

操作结果如图9-12:

图9-12各科及格率统计结果

9.按照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给出”总评”(平均成绩≥85:

优秀;85>平均成绩≥70:

良好;70>平均成绩≥60:

及格;平均成绩<60:

不及格)。

1在“成绩统计”工作表的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G2>=85,"优秀",IF(G2>=70,"良好",IF(G2>=60,"及格","不及格")))”,单击按钮“√”或按回车键。

2

选中H2单元格,鼠标指向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下左键拖动至H12单元格,计算出每个人的总评等级。

操作结果如图9-13:

图9-13总评统计结果

 

四、巩固练习

给定的的“工资表”工作簿中有“工资统计”工作表(如图9-14)和“奖金统计”工作表(如图9-15)(工资表.xls文件可从作业系统下载),请完成以下操作:

图9-14工资统计工作表

图9-15奖金统计工作表

1.利用if函数计算每个人的职务工资,计算方法:

若职务为“普通员工”,职务工资为500元;若职务为“经理”,职务工资为800元;若职务为“总经理”,职务工资为1200元。

2.根据“奖金统计”工作表中的数据,计算“工资统计”工作表中每个人的奖金(计算公式:

奖金=基本奖金+加班奖金-罚金)。

3.利用求和函数计算应发工资(应发工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

4.利用if函数计算税款,计算方法是应发工资大于或等于免税工资的按给定的税率征收税收,应发工资低于免税工资的不征税(说明:

计算免税工资和税率不能使用具体数值,而要引用相应的单元格)。

5.计算实发工资(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税款)

6.统计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税款、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各项的最高值

7.统计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税款、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各项的最小值

8.统计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税款、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各项的平均值

9.统计所有税款低于150元的人交税额占总交税额的比例。

10.统计实发工资大于3000的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