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366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民俗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外民俗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外民俗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外民俗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外民俗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民俗重点.docx

《中外民俗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民俗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民俗重点.docx

中外民俗重点

中国民俗旅游各章节重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1、民俗定义(P4)、风俗定义(P5)、习俗定义(P6)、礼俗定义(P6)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

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牛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愤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钟文化的一个员基本的组成部分。

风俗是人类的群体因特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社会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传承于社会的.具有一定的流传范围或区域、一定的流行时间,甚至始终生生不息的趋同性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创造。

习俗简而言之,即为地域性很强、阶层性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礼俗泛指我国周以来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十L6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

和强制性的特征。

2、民俗旅游定义(P11)

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P11)

⑴旅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

⑵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为民俗产品。

⑶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⑷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

⑸民俗旅游的服务对象为公众,主要是离开经常居住地到民俗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的人,也包括民俗旅游点所在区域的水久性居民。

4、民俗旅游的特点(P15)

(1)文化性;

(2)禁忌性;(3)交往性;(4)立体性;(5)高效性

5、民俗旅游的架构(P19)

民俗旅游的构成:

(1)民俗旅游主体;

(2)民俗旅游介体;(3)民俗旅游客体;

(1)旅游为民俗资科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2)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3)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4)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5)民俗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1、服饰民俗概念及形成的原因(P28)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和节日生活中有关衣裤、鞋帽、装饰、佩戴、穿戴等方面的习俗惯制。

服饰民俗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服饰民俗.可以表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时尚,也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伦理观念,同时还能体现出群体的智慧和创造。

服饰民俗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它的形成、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经济条件;

(2)历史文化传统;(3)地理环境;(4)宗教信仰;(5)社会风尚;(6)文化交流

2、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P46)

服饰民俗所体现的旅游文化内涵相当丰富,主要有:

(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记。

3、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P48)

基于服饰民俗的鲜明外显特征,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按下列方式进行:

(1)博物馆陈列。

(2)

民俗服饰装扮。

(3)民俗服饰体验。

(4)服饰商品。

(5)服饰仿制。

服饰民俗是以人为载体的民俗语,而人又有民族、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开发服饰民俗旅游资源还须特别注意以下五点:

(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2)与环境相协调。

(3)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

(4)开发的方式既可采用单—方式.也可以多种方

式组合开发。

(5)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第三章饮食民俗旅游

1、饮食民俗的定义及其特征(P52)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特征:

(1)就地理环境看,饮食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2)就历史传统看.中国稳定、漫长的农业生活和中国人重历史、重家族和传统技艺(包括特殊的烹任、

酿造等方面的技术)的传统,使“祖传”的烹任手艺得以流传,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与形式,精益求精。

(3)从经济上看,食俗的孕育和变异无疑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制约。

(4)从政治上看,饮食民俗还时常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当权者的好恶和施政方针的影响。

(5)从文化交流看,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大大丰富和影响着我国的饮食民俗。

(6)从宗教信仰看,不少食俗是从原始的信仰崇拜或现代人的某些仪式演变而来的。

2、饮食结构与类型(P53)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饮食结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常常和生活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物产资源及经济条件有关,—般由主食、菜看、饮料组成。

2、八大菜系及其特点及其代表菜(P56)

由于对菜系的理解不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常见的有三种划分方法:

一是四大菜系,即淮阳菜、川湘菜、粤菜、京菜;二是八大菜系,为京菜、鲁菜、苏菜、徽菜、川菜、湘菜、粤菜、闽菜;三是十大菜系,即上述八大菜系加沪菜、鄂菜。

京菜的特点:

适合北京人口味的山东菜及个别其他地方菜肴,兼容并蓄。

以山东菜为代表。

鲁菜的特点:

制作选料考究,刀工精细,烹饪技法以爆、炒、烧、炸、烩、扒、焖见长。

以北方菜为代表。

苏菜的特点:

兼合南北口味,既有清炒、清熘的南方爽口菜,又具有像火腿炖肘子、狮子头、炒缮糊等高热量、高蛋白的美馔。

因此其菜目中,南北人都能接受的中性菜特别多。

由于盛产湖蟹河鲜,苏菜的又一个特点就是河鲜菜特别突出。

以淮扬菜为代表。

徽菜的特点:

有重油、重色、重火功的“三重”烹饪特色。

以徽州菜为代表。

川菜的特点:

味美、味多、味浓、味厚,有—菜—格、百菜百味之美誉。

除了味重清鲜、工艺考究的高档筵席外,大众菜肴以辛、辣、麻、怪、咸、鲜为特色。

以成都菜为代表

湘菜的特点:

以酸辣、麻辣、香辣、焦辣为独特口味,其中酸辣尤为突出粤菜的特点:

品种多样、善于变化,口味较清淡。

以广州菜为代表。

闽菜的特点:

偏于酸甜,善用红糟。

以福州菜为代表。

3、茶叶的品类和饮茶方式(P70)

我国茶叶主要分为成形茶与散茶两大类型。

成形茶:

多为绿茶制成,又有数种之分

(1)团茶,又称饼茶,以形状似团饼而得名。

(2)砖茶,即把茶

叶蒸热,压缩成砖状。

散形茶:

也有两种,一种叫“觕茶”——即粗荼,茶的芽及嫩叶采摘完后,把所余的大叶细梗捋下、切碎;一种叫“散茶”,茶叶采摘后加工成散粒(片)状。

散形茶按其发酵与否,大体可分为三种:

(1)不发酵者

为绿茶。

(2)发酵的是红茶。

(3)半发酵的是乌龙茶。

钦茶方式

远古时代,人们从野生茶树上采取嫩叶生嚼,后来加水煮成汤饮。

秦汉以后,用米膏状的茶饼汀碎并研成细末倒入壶中煎煮,加上葱、姜、橘等调料饮用。

中唐以后,经陆羽和卢仝提倡,饮茶日趋讲究。

需饮荼时,将茶饼捣碎,用风炉、木炭或硬柴和釜煮茶,茶汤趁热饮用。

元代以散茶为主。

自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制饼团荼后,散茶便盛行于世,而饮法也以冲泡为主,并逐渐形成了泡茶的技艺及饮茶的游艺,流传至今。

4、酒的种类及名酒(P75)

中国民间食用酒品种繁多,洒名不可胜计,地方特色浓郁,大致有六大类型;黄酒、白酒、果酒、药酒、啤酒、乳酒。

(1)著名黄酒有绍兴花雕酒、无锡惠泉酒、丹阳百花酒、大连黄酒等。

(2)中国白酒被列力世界六大蒸馏名酒之一。

白酒首要的特色是香型齐全,风格多样。

浓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为代表;酱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混合香型以陕西西风酒为代表。

(3)果洒以水果为原料酿制,如椰子酒、石榴花酒、猕猴桃酒,名声最著的是葡萄酒。

(4)药酒如北京虎骨酒、山西汾阳竹叶青、上海华佗十全大补酒、五加皮酒等

(5)啤酒是舶来品,著名的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光明啤酒。

(6)乳酒,主要流行于少数民族之中。

其中马奶酒,是用马奶配制成的美酒,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智慧产物,在今日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中盛行,也是这些民族自饮、飨客的主要酒种。

5、饮食民俗及与旅游业的关系(P78)

(1)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本之一。

(2)风味饮食是重要的放游吸引物。

(3)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

(4)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

第四章居住民俗旅游

1建房流程(P90)、入住仪式与居住惯例(P91)

建房流程:

(1)开工礼仪;

(2)立中柱;(3)上梁;(4)立门;(5)落成礼。

入住仪式:

(1)择日;

(2)迁火种;(3)移神像和祖宗神位;(4)办进屋酒;居住惯例:

居住惯例又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隆体系。

(1)家庭关系影响到居住惯例;

(2)房屋结构对居住惯例的影响;(3)原始遗风

2、民居的类型(P99)

(1)干栏式

(2)庭院式:

①四合院、三合院和东北大院;②天井院;③“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④维吾尔族的“阿以旺”

(3)洞穴式:

①靠崖窑;②地坑院;③铟窑;

(4)穹庐式:

①蒙古包;②裕固族帐房;③藏族帐篷;

(5)井干式:

①纳西族;②普米族;③独龙族;

(6)堡垒式:

①塞北堡子;②客家土楼;③羌族碉楼和藏族碉房;

3、民俗与旅游的关系(P107)

(1)传统民俗——民俗旅游吸引力的基本

(2)居住方式——旅游者检验生活的源泉

(3)传统民居保护——旅游永续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交通民俗旅游

1、交通民俗定义(P120)

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和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2、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P120)

(1)自然原因;自然环境是决定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交通民俗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交通民俗是体现在交通运输中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必然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人类需要;人类的交通需要总是领先于当时的交通民俗,成为交通民俗发展的动力,促使新的另俗事象不断产生。

(3)发现与发明;

(4)文化传播。

3、陆路民俗包括内容、水路交通民俗内容。

(P123)

4、交通民俗交通信仰、水路交通民俗交通信仰,各民族特色交通设施

5、交通民俗旅游怎么开发才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特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其损失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进行交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时,从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和特点出发.除遵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般原则外,还必须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处理好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不能破坏交通民俗旅游资源实用性和审美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第二、做好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工作,即对那些有历史文化遗产屑性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以免造成破坏;再生是指按交通民俗本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复制和生产,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操作,从资源持点和旅游业实践来看,主要有两种植式,一是以交通民俗旅游资源为主体吸引物;二是以其他旅游资源为主体吸引物,交通民俗旅游资源为附属吸引物。

在这两种模式的框架内,具体的开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博物馆方法;②旅游目的方法;③单项旅游方法;④竞技旅游方法;⑤旅游工艺品法。

第六章人生礼俗民俗旅游

1、各民族独特婚姻民俗内容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婚姻形态的表征是不一样的,主要有:

抢劫婚、转房婚、表亲婚、交换婚、买卖婚、服役婚、招赘婚、童养婚等。

传统婚姻观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婚龄和婚时观;(3)门第观;:

(4)贞节观;(5)禁忌观

“六礼”:

传统婚礼的基本程式是“六礼”。

所谓“六礼”,是指婚礼六阶段的仪式,即: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寿庆的各种习俗内容

(1)祈寿礼俗;

(2)寿诞礼俗;(3)寿庆物语

3、各民族丧葬民俗内容

葬式:

土葬、火葬、天葬、水葬、风葬、塔葬

葬礼:

殡殓之礼、治丧之礼、居丧守孝之礼

4、婚姻博物馆概念

婚姻博物馆是从历史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来保存、研究和传播有关婚嫁习俗藏品资料的专门博物馆。

这种博物馆的内容主要包括:

(1)传统婚姻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2)传统婚姻习俗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如媒人制、婚龄婚时观、门第观、贞节观、天命观、禁忌观和审美观。

(3)传统婚姻的民俗形

态;抢劫婚、表亲婚、转房婚、交换婚、买卖婚、服役婚、招赘婚、妻妾制、童养婚、冥婚等。

(4)婚

礼的仪式程序:

从说媒、聘礼、请期到哭嫁、亲迎、拜堂、洞房花烛、回门全过程,以及各地不同的婚礼习俗。

第七章节日民俗旅游

1、节日民俗定义及内容

节日民俗与节日、民俗节日不同,它主要指节日中的民俗内容。

节日民俗应是存在于所有的节日中的,只是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的民俗内容相对而言比较集。

节日民俗不是一种单纯的民俗事象,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事象。

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

(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

(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

(4)文化传播的影响。

节日民俗的特征:

(1)节日民俗事象特别丰富;

(2)体现主体文化精神;(3)起到调节社会生活的作用。

2、民俗节日的分类

(1)按节日的来历分类:

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新兴节日、

(2)按节日的族属分类:

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和跨民族的民俗节日

(3)按节日的时代分类:

①历代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及节日民俗;②己消失或渐趋衰亡的民俗节日和节日民俗;③现代新兴的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

(4)按节日的主题分类:

①农事类节日;②宗教、祭祀类节日;③纪念类节日;④文化游乐类节日;⑤庆贺类节日;⑥商贸类节日;⑦生活社交类节日

3、传统节日的流变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第八章游艺民俗旅游

1、游艺民俗定义及内容

游艺民俗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

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游艺民俗的类别:

(1)口碑民俗类、

(2)歌舞活动类(3)游戏竞技类(4)民间工艺类

游艺民俗的特色:

(1)季节性与无季节性相结合;

(2)竞技性与自娱性相融合;(3)以传统节日为高潮;(4)浓郁的乡土特色;(5)传统游艺民俗与该民族的地域分布大致相同。

2、各种特色游艺民俗文化内涵

(1)年画;

(2)花鼓;(3)山歌;(4)赛马与斗牛

3、如何利用及开发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民俗旅游目前已俏然兴起,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

游艺民俗是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富观赏性、最具参与性、最有娱乐性的一种,它的旅游价惨F同一般。

游艺民俗旅游的开展,更使民

俗旅游多姿多彩。

(1)游艺民俗的旅游特性:

娱乐性、刺激性、参与性

(2)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

(3)游艺民俗的旅游资源挖掘

第九章农业民俗旅游

1、农业民俗概念、农业区划分。

农业民俗是物质民俗的—个重要门类.是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

它随着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的进步,内涵不断丰富,同时日益显现行业特色。

农业民俗区有三大一级区:

(1)东部农耕民俗区;

(2)蒙、新、青、藏畜牧民俗区;(3)沿海渔业民俗区

2、农业民俗的特征:

自然环境的制约性、功利性、技艺性和稳定性。

3、稻作、小麦、蚕桑生产习俗

4、农业民俗与旅游

(1)农业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新天地

(2)农业民俗旅游的开发

(3)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

①观赏参与类;②游乐祭祀类;③消闲欣赏类;④购物饮食类

第十章民俗旅游资源

1、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2、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1)民俗旅游资源应能给旅游者“新鲜感”。

(2)民俗旅游资源应能给旅游者带来“奇特感”。

(3)民俗旅游资源应能给旅游者“快乐感”。

(4)民俗旅游资源应能给旅游者以“美的享受”。

3、民俗旅游资源类型、民俗旅游资源评估

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1)按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进行分类,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类型。

①物质民俗旅游资源;②社会民俗旅游资源;③意识民俗旅游资源

(2)按民俗旅游者的霄求方式(行为动机)进行分类:

①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资源;②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③考察型民俗旅游资源;④娱乐型民俗旅游资源;⑤商品型民俗旅游资源

(3)按旅游者的体验分类:

①近原始型民俗旅游资源;②乡村型民俗旅游资源;③市镇型民俗旅游资源;④都市型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资源评估

评估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综合性原则;(3)前瞻性原则;(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5)效益原则

评估体系:

(1)珍稀度;

(2)古悠度;(3)奇特度;(4)密集度:

(5)完整度;(6)观赏度;(7)愉悦度;(8)组合度;(9)饱和度(10)可进度

第十一章民俗旅游开发

1、民俗旅游开发概念、特点和内容。

概念:

民俗旅游开发利用民俗的旅游价值,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建立民俗风情旅游点,设计民俗旅游线,规划民俗旅游区。

特点:

(1)坚持“原则性”;

(2)是一项文化工程;(3)无地域的绝对限制性;(4)具有大众参与性

内容:

(1)民俗旅游景观(含景点、节目)的开发

(2)民俗旅游地的可进入设施开发

(3)民俗旅游地的旅游设施开发

(4)民俗旅游地的人力资源开发

(5)民俗旅游资源图书资料的开发

2、民俗旅游开发原则、步骤、采用模式

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特色原则;(3)游客中心原则;(4)文化原则;(5)多样性与专题性想结合的原则;(6)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相结合原则

步骤:

(1)建立开发机构和遴选人员组织班子;

(2)宣传民俗旅游的意义,唤起社会各界对民俗旅游开发的支持;(3)开发的可行性研究;(4)制订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5)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模式:

(1)本原模式:

天然民俗村寨、原生俗;

(2)主题公园式:

民俗文化村;(3)资源凝聚式:

民俗

博物馆;(4)节庆式:

节庆、集会;(5)物品式:

民俗商品

3、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问题

(1)项目(景观)应体现乡土、古朴性

2)开发应总览全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3)开发应是由点到线,到面,循序渐进

(4)针对客源市场,灵活运用开发形式

(5)按区位梯次开发

(6)宣传与开发同步

(7)正确处理好古今关系

第十二章民俗旅游区划

1、民俗旅游区划概念、民俗旅游区划的原则

民俗旅游区划是区划概念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是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种类与特点的差别对一定地域进行的旅游区区域划分。

通过区域研究,可以进—步深入了解各个区域的民俗旅游资源,以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开发,在区域合理分工基础上,促进民俗旅游的整体发展。

民俗旅游区划的原则:

(1)多级序原则;

(2)区域内资源相似性原则;(3)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原则;(4)旅游区域完整性原则;(5)与区域远景发展出相结合的原则

2、各民俗旅游区特色

(1)东北民俗旅游区;

(2)华北民俗旅游区;(3)华东民俗旅游区;(4)华南民俗旅游区;(5)西南民俗旅游区;(6)中南民俗旅游区;(7)西北民俗旅游区;(8)内蒙古民俗旅游区;(9)青藏高原民俗旅游区

3民俗旅游区划对旅游业影响

(1)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

(2)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资源设计的依据

(3)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企业区位选择

(4)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5)民俗旅游区划可以为旅游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