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习题1 总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642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习题1 总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毒习题1 总论.docx

病毒习题1总论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2.病毒体(virion)3.壳粒(capsomer)4.刺突(spike)

5.核衣壳6.缺陷病毒7.顿挫感染8.干扰现象9.灭活

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

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又称为核衣壳

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

A.染色体;B.衣壳;C.壳粒;D.核酸;E.包膜

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电镜测量法;B.光镜测量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滤过法。

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

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刺突;E.包膜。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

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双股DNA;B.双股RNA;C.单负股RNA;D.单正股RNA;E.单股DNA。

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保护病毒。

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增殖;B.测量单位是μm;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

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

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

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B.表面凸起称刺突;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

D.呈对称形式排列;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

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答案:

1、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体(virion):

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3.壳粒(capsomer):

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

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4.刺突(spike):

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

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5.核衣壳:

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

6.缺陷病毒:

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宿主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8.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9.灭活: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0.亚病毒: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11.病毒的基因重组:

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

三、A型选择题

1.D2.E3.E4.C5.D6.D7.D8.A9.C10.D11.E12.A13.D14.B15.C

16.E17.D18.B19.B20.E21.D22.E23.B24.A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

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

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

①病毒的核酸内芯:

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

②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

每个壳粒含有1~数个多肽。

③包膜或称囊膜:

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

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

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

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

④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

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

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

⑤须触:

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

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复制。

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

过程包括: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3.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病毒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了解病毒的干扰现象,在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

2.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

3.包涵体(inclusionbodies)

4.干扰素(interferon)

5.聚肌胞(polyI:

C)

6.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

7.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

8.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

二、填空题

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局部播散、血液播散和神经播散。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慢发病毒感染。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免疫性损伤和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降低两种类型。

4.病毒感染细胞后,可经 整合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5.人干扰素分为α,β,γ三型,分别是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T细胞产生。

6.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物种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暂时性、广谱性等特点。

7.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各种病毒和人工合成的双股核酸链。

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吸附和穿入 。

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两种。

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12.孕妇和免疫缺陷者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3.减毒活疫苗不易保存,灭活疫苗容易保存。

1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适于培养痘类病毒病毒,而虫媒病毒的培养需选用 鸡胚卵黄囊接种。

15.分离胃肠道病毒可采集粪便(咽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

三、选择题

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

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

A.向组织间隙扩散;B.沿神经扩散;C.水平传播;D.细胞与细胞融合;E.垂直传播;

注:

局部感染之外 还有 血液 淋巴液 神经

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

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B.经血传播;C.虫媒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

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

A.潜伏感染;B.亚临床感染;C.慢发病毒感染;D.持续性感染;E.慢性感染;

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

7.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郎罕氏细胞;

8.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

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

Ⅳ型变态反应;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E.以上均对;

11.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

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

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E.脊髓灰质炎;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对;

15.哪种病毒感染机体不易形成病毒血症

A.轮状病毒;B.麻疹病毒;C.风疹病毒;D.腮腺炎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17.γ-IFN主要来源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上皮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白细胞;

18.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

A.病毒;B.人工合成双股RNA;C.衣原体;D.细菌脂多糖;E.头孢菌素;

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

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B.直接灭活病毒;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E.增强体液免疫;

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体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21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

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  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3.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B.轮状病毒C.流感病毒D.巨细胞病毒E.腺病毒

24.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器官培养E.动物培养

25.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26.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27.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28.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29.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E.头孢三嗪

30.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

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B.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

C.组织中易感细胞数目;D.病毒的特殊结构;E.病毒的核酸组成

 

一、名词解释

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

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包涵体(inclusionbodies):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干扰素(interferon):

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聚肌胞(polyI:

C):

即聚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为人工合成双链RNA,是干扰素的诱生剂。

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

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

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

慢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

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

三、选择题

1.C2.B3.A4.D5.B6.C7.A8.C9.A10.A11.E12.B13.D14.E15.A

16.A17.A18.E19.A20.A21.C22.B23.B24.B25.D26.B27.D28.A29.E30.C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

细胞病变效应,抑制宿主细胞生物合成。

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

新抗原决定基的形成,细胞融合。

包涵体的形成,免疫病理性损伤。

2.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因素?

天然抵抗力:

屏障作用(如皮肤和黏膜屏障)、炎症反应、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

体液和细胞免疫。

3.举例说明几种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

取决于病毒由机体表面排出的方式。

空气传播

皮肤或黏膜传播

粪-口传播

经血液传播

经胎盘传播

利用传播媒介在人体间传播

垂直传播

4.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

类型:

IFN-α(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γ(由T细胞产生)。

抗病毒机理:

当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促进其第2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主要有3种:

2’-5’合成酶(以ATP为底物合成低分子量的2’-5’合成酶,可降解病毒的mRNA);合成蛋白激酶(可使多种与核糖体相连懂得蛋白质磷酸化,使病毒懂得蛋白质合成受阻);磷酸二脂酶(抑制病毒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翻译)。

抗病毒特点:

有物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作用的暂时性广谱性等。

抗病毒效能的应用:

治疗病毒性肝炎、治疗人毛细胞白血病、肿瘤和其他病毒感染等。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各有何特点?

(1)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抗体对病毒懂得中和作用及调理作用阻止病毒的感染。

抗体与病毒表面参与细胞吸附的蛋白质合成,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削弱病毒的稳定性,裂解病毒。

(2)清除机体内感染的病毒、溶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刺激抗体生成及炎症反应。

6.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大约15%的人类恶性肿瘤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

如EBV引起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及恶性淋巴母细胞增生症、HBV和HCV引起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和外阴癌、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T细胞白血病。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