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2205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docx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

第七单元 总复习

单元大看台: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三大板块知识以及两个活动课,依照如下顺序进行复习:

 

在复习上述内容时,尽可能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实际案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全面析学情: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但是,学生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合理的认知结构,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显得十分重要。

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问题解决: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时巧划分:

1.数与代数…………………………………………………11课时

2.图形与几何…………………………………………………7课时

3.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4.制定旅游计划………………………………………………1课时

5.绘制平面图…………………………………………………1课时

 

课题:

数的认识

(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举例说明。

二、交流共享

1.回顾整数的意义

(1)追问:

-1、-2…是整数吗?

判断:

A、自然数都是整数

B、整数就是自然数

C、负数比0小

D、负数都是整数

(2)排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各包括哪几个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空:

()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与实践”第6题,指名学生汇报出表格中各数。

2.回顾小数的意义

(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

三、反馈完善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与实践”第1题。

(2)从这条线上,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负数与正数是方向相反的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一位小数。

2.巩固整数和小数的意义。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与实践”第2、3题。

3.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与实践”第4题。

师生共同观察车票和商品说明,找出分别表示数量和顺序的数。

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与实践”第7题。

(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小结:

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为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如果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为原来的

……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题:

数的认识

(2)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整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注意比较倍数与因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3.在练习和思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整理的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2.刚才同学们都对整理好的知识进行了简单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结合练习来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二、交流共享

(一)倍数和因数

1.学生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在35÷5=7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18是倍数,6是因数。

这句话对吗?

怎么说就对了?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

(1)写出18的所有因数。

追问:

你是怎样找的?

如何写得又快又好?

指名板演,并汇报书写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呢?

(2)从小到大写出5个9的倍数。

提问: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由什么特征?

2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

(2)3的倍数呢?

5的倍数呢?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第11题。

(二)质数和合数

1.什么叫质数?

什么叫合数?

举例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第12题。

(3)奇数和偶数

1.什么叫偶数?

什么叫奇数?

2.指出下面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5、72、69、101、0、1、73、1003

(4)公因数和公倍数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因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公因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三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摆数。

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写出来。

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思考并回答:

在1、2、3、5和由它们组成的两位数中:

质数和合数各有哪些?

奇数和偶数呢?

哪些数有公因数2?

哪些数有公因数3或5?

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3和5的公倍数呢?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第14题。

让学生按不同标准分类。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与实践”思考题。

(1)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这批树苗的棵数应比6的倍数少1,比5的倍数少1,比4的倍数也少1。

(2)让学生思考这批树苗的棵数与6、5、4的公倍数的关系。

(3)让学生求6、5、4的公倍数。

(4)验证答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

数的认识(3)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3.在估计和验证过程中锻炼学生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4.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估计数的大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导学生对自主完成的复习资料进行小组交流。

2.刚才同学们都对整理好的知识进行了简单交流,现在对照这3道讨论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复习内容。

二、交流共享

(一)分数和除法

1.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可以举例说明吗?

2.谁能用等式来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

被除数÷除数=

追问:

有没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

为什么?

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母也不能为零。

3.如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

a÷b=

(b≠0)

4.我们发现分数与除法有联系,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小组思考,并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分数

除法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课件出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3.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

0.3=0.30=0.300

=

=

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什么变了?

(小数计数单位变了)

小结:

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分数化成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

(2)小数化成分数:

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写成分数后再约分。

2.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小数:

去掉%后,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添上%。

3.分数与百分数互化。

(1)分数化成百分数:

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如果分数化成小数是无限小数,一般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四位,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2)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去掉%,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

三、反馈完善

1.交流教材第71~72页“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师适当提示。

2.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

(1)认真观察,填写适当的数。

填完后指名汇报思考过程。

(2)思考:

这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

(3)向学生适时渗透极限的思想。

3.数的大小估计。

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实践”第6题。

(1)先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把自己的估计结果在图中标出来。

(2)直观看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进行比较。

(3)小结:

分数与百分数都能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

4.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

(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实践”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发芽率是发芽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拓展出勤率、缺勤率的含义,并理解发芽率、出勤率、缺勤率等不大于1,也可用于检验结果正确与否。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实践”第8题。

理解折扣的含义:

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

(3)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实践”第9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常见的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掌握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

教学重点:

对量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买过东西吗?

在付钱的时候,同学们是否有发现在金额的后面带有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交流共享

1.你知道哪些关于时间和质量的单位?

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2.你知道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1年=12月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

1千克大约有多重?

4.你还知道哪些货币单位?

举例说明。

人民币单位:

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5.单位的换算。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将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将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与实践”第1~6题。

1.第1、3题:

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完成填空。

2.第2题:

重点评讲。

(1)学生独立思考,将结果填在教材上。

(2)交流反馈订正,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进率

小结换算方法: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进率

3.第4题:

借助图上的信息,计算图书馆全天一共开放的时间。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5.第6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了解每袋重40~50千克的含义。

(2)计算出最多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订正答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题:

数的运算

(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常见的量,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四则运算的知识,四则运算包括哪些?

二、交流共享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74~75页“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口算方法。

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先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

2.第2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4.第4题:

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式。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第

(1)题可以口算,第

(2)题可以估算,第(3)题可以笔算,第(4)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个别学生在解答第

(2)题用笔算、第(3)题用口算也是允许的。

5.第5题:

(1)先找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总价=单价×数量)

(2)集体反馈,订正答案。

6.第6题:

路程=速度×时间

7.第7、8题:

提示:

单位“1”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解法。

8.第9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信息。

9.第10题:

先出示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

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

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应先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题:

数的运算

(2)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

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顾与整理:

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具体内容是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时怎样规定的?

加减法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为第二级运算。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

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的运算律汇总表。

(2)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3)组织汇报交流。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计算减法和除法时,有时可以运用哪些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3.应用运算律。

(一)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与实践”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与实践”第3~6题。

第3~5题:

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哪些数量关系。

第6题:

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过程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2)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思路:

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并且找出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第7、8题:

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

这三道题目都是已知美术组人数,再根据其他条件进行解题。

第10题:

先让学生试着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

表示又用去的是一袋大米的

千克表示一个具体的量。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题:

数的运算(3)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通过复习,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选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顺序等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1.说一说:

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时,不必要求统一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

2.想一想:

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1)分析法。

从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求得问题的解决。

(2)综合法。

就是从已知信息出发,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

3.复习常用的数量关系。

(1)时间、速度和路程。

(2)单价、数量和总价。

(3)工作效率、时间和工作总量。

(4)本金、利率、时间和利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79页“练习与实践”第1~5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哪些数量关系。

2.第2题:

(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

(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3.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格中各个数据的意思,有哪些数量关系,再独立列式解答。

完成后让学生交流: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第4题:

学生独立解决,解决后再交流。

在交流时教师强调:

要解决50升汽油是否够行驶400千米的问题,用到了什么策略?

(比较,用400千米的耗油量与50升比较)

5.第5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交流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

数的运算(4)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采用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地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哪些策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些策略。

二、交流共享

(一)画图的策略

1.谈话: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

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2.尝试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与实践”第6题。

(1)让学生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解答。

(2)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方法。

(3)小结:

不同的画图方法体现不同的数量关系,但都能把题意直观地表达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与实践”第8题。

(1)让学生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2)汇报交流,师生共评。

4.总结:

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实物图或线段图帮助正确理解题意,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二)列举的策略

1.谈话:

一一列举也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在列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