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2118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

(难点)

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重点)

4.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作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

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1)组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来源: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

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1.体液免疫

(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①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

①参与细胞: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结果: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阶段Ⅰ:

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2)阶段Ⅱ: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

异常

特点

免疫疾病

实例

A.防卫过度

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a.过敏反应

Ⅰ.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而引起

b.免疫功能缺失

Ⅱ.皮肤荨麻疹

B.防卫不足

③发作快,消退快,非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

c.自身免疫病

Ⅲ.艾滋病

提示:

A→③→a→Ⅱ A→②→c→Ⅰ B→①→b→Ⅲ

五、免疫学的应用

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

(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

(5)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则需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体液免疫将释放出来的抗原消灭。

(  )

(6)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7)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

提示:

(1)√

(2)× 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

(4)× T细胞受到刺激后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

(5)√

(6)× 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

(7)×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2.下列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C [人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由此判定上述结构或物质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有①、②、③、④、⑥、⑦。

]

3.人体器官移植后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导学号:

62672079】

A.淋巴细胞B.疫苗

C.抗体D.抗原

D [移入的器官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淋巴细胞、抗体;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因此移入的器官不是疫苗。

]

(备选习题)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

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

B [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T细胞减少,B细胞无明显变化,无细胞免疫功能,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

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____,它能够跟__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人体的稳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解析] 

(1)图中依赖抗体消灭抗原,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c细胞产生抗体,表示浆细胞,则b细胞的名称为记忆细胞。

(2)图中的d是抗体,它能够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人体稳态维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 

(1)体液 记忆细胞

(2)抗体 抗原

(3)神经—体液—免疫(缺一不可)

[合作探究·攻重难]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思考交流]

1.图示为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B细胞、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

(2)B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别形成图示中的哪几类免疫细胞?

(写标号及名称)

提示: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④记忆细胞及③浆细胞。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①效应T细胞及②记忆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试举例说明。

提示:

不都是。

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溶菌酶则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

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卫功能

[活学活用]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C [分析题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效应T细胞,d为浆细胞,①为T细胞的增殖、分化,②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a、b、c三类细胞及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或B细胞分化而来;c、d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内的DNA相同。

]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第一道防线,包含非特异性免疫。

]

易错提醒:

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思考交流]

1.阅读教材P37相关文字及图示,思考下列问题: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其中哪些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哪些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提示: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这些细胞除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外,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

(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

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接受吞噬细胞传递的抗原,同时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迅速增殖分化。

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

提示:

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预防接种时,为何要多次注射疫苗?

提示:

多次注射疫苗可以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拓展提升]

1.特异性免疫类型的判断方法

(1)看免疫的结果。

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

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2)看抗原的种类。

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2.产生浆细胞的三条途径

(1)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2)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3)记忆细胞

浆细胞。

3.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下图表示: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具有图示成分外,还具有__________。

图中刺激甲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__________细胞处理过的。

(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乙细胞受刺激后,除了分化成丙细胞外,还分化成__________细胞。

(3)图中丙细胞分泌的物质2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点拨] 读图可获取以下关键信息:

①1是在病原体刺激甲细胞后分泌的→1为淋巴因子。

②丙是由乙受到1刺激后增殖分化的→丙为浆细胞。

[解析] 

(1)读图知甲为T细胞,乙为B细胞,丙为浆细胞,2为抗体,甲、乙、丙为免疫细胞,2为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免疫器官,如扁桃体、胸腺等。

刺激B细胞的病原体通常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

(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B细胞受到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

(3)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答案] 

(1)免疫器官 吞噬

(2)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记忆

(3)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的原因。

提示:

HIV侵染T细胞,使T细胞无法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2)若丙每秒钟可产生2000多个物质2,则丙与分泌物质2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什么?

提示: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

[活学活用]

1.如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B.细胞乙、丙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细胞丙只能通过过程b产生

D.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可以使抗原A失活

D [细胞乙分泌了抗体,说明乙是浆细胞,而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增殖的能力,A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错误;细胞丙是记忆细胞,可以由B细胞通过b过程形成,也可以通过自身增殖形成,C错误;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得抗原失活,D正确。

]

2.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

如图表示塞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疾病传播途径为媒介物传播

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

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

C [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病媒传播)的一种疾病,A错误;Ⅱ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塞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

 

(1)抗体抵抗塞卡病毒的机制与溶酶菌杀死细菌的机制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

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

(2)塞卡病毒侵入人体时往往是先通过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再通过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消灭。

提示: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易错提醒:

(1)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2)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异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细胞集团或沉淀。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思考交流]

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如下图:

(1)图中的A、C阶段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A阶段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C阶段说明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2)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提示:

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T细胞,当T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2.生活中常有同学发生过敏反应,皮肤出现湿疹。

(1)为什么会出现过敏反应?

提示:

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

(2)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会发生过敏反应吗?

提示:

不会,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而产生的反应。

(1)三种免疫失调类型的比较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2)艾滋病

①发生机理: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②传播方式: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③HIV不能制备疫苗的原因。

a.HIV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即使制备出疫苗,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HIV产生有效的预防。

b.HIV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

[活学活用]

1.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D.骨质疏松症

A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给定的选项中B属于免疫缺陷病,C属于免疫功能过程导致的过敏反应,D不属于免疫病,A项符合题意。

]

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A [HIV为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人细胞染色体DNA上,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一般不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

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可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所以患者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

]

误区警示:

病毒侵入机体后,既可引起体液免疫又可引起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进而抑制病毒传播;细胞免疫可裂解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释放出的病毒通过体液免疫清除。

[当堂达标·固双基]

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B [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

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D.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B [吞噬细胞将抗原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之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

]

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D [分析题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故D正确。

]

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B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

5.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解析] 

(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

(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体液 B细胞或记忆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自身免疫

(备选习题)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A [由图可知,图示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细胞)的有B细胞和记忆细胞;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

[核心语句归纳]

1.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

2.B细胞和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3.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4.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5.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6.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7.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8.自身免疫病常见的例子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9.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

10.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