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PI指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798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CPI指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什么是CPI指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什么是CPI指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什么是CPI指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什么是CPI指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CPI指数.docx

《什么是CPI指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CPI指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CPI指数.docx

什么是CPI指数

窗体顶端

什么是CPI指数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

   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窗体底端

怎样认识CPI

2007年08月13日 06:

46中国青年报生活中的经济学兰纪平

  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物价在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了3.2%,涨幅较去年同期的3.6%更低;而人们的收入则继续快速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高达12.5%,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8和1.6个百分点。

由此显示出:

不论城里还是乡下,居民的收入在抵消了温和通胀后,仍有很高增幅的“大好形势”,其中农民的收入增长状况比城里人更好。

但如此信息却和一些普通人的感觉有所不同。

在他们看来,食品、肉类、水电、燃气、大米、食用油、蜂窝煤,有许多物品在涨价,特别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更是涨价甚多。

近年来的物价上涨正在使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负担加重。

因此,不断有人质疑:

是否计算有误?

或是CPI这类的指标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两个平均值衡量的物价与收入

  我国统计部门编制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同。

都是试图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购买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来反映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

在国内CPI的统计中,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用途分为8大类:

食品、烟酒及用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在统计中,专业人员先是在市场上采集各种调查商品的价格,确定每一种调查商品价格对市场价格总水平影响的权重;然后,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根据各种调查商品的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计算出各类商品所属基本分类的物价指数;最后由基本分类指数依次加权计算出所属更高层次的大类指数和物价总指数。

如此,计算出CPI,加上同理得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

这是两个平均值,仅就这两个数值而言,计算结果应当没有错误。

  然而,问题又出在这两个数值上——即这样的平均值能否全面、准确反映不同物品的价格变化?

特别是在收入增量分布不均时,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会一样吗?

  为什么会“以偏概全”

  在统计者看来,平均收入的高增长在抵消了物价的低增长后,仍多出的部分显示了低物价、收入高增长的格局,只是由于消费者往往喜欢拿较小范围商品及服务价格来与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比较,比如,仅仅看到食品、肉类、鸡蛋、水电、燃气的价格,就会感到价格在上涨。

而对市场上许多工业制品如:

服装、家电、汽车、电脑、通讯产品等不断降价的商品,消费者往往视而不见。

至于

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则按国际标准列入投资类,与CPI无关。

所以,习惯只看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的质疑者显然“以偏概全”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种状态的构成要素越多,要素彼此间的差距越大,仅以平均值来表述该状态就越不准确。

或曰:

离散程度越大,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差。

例如,当某个城市某一天的平均气温与全中国一年的平均气温完全相同时,人们如果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时,所要带的衣物不能以所在城市某一天的气温为依据。

因为,这两个看来完全相同的温度平均值具有不同的意义。

要认清后者,不但需了解某地四季高低温度的差距有多少,还要了解影响温度变化的各种原因,只看平均值,难免“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体”,搞不清从帕米尔高原到大上海,从漠河到海南岛的气温变化情况,自然也就做不出好的旅行生活决策。

同理,统计者仅用CPI和居民收入人均增长来表述当今社会的物价和收入状况,也会出现“以偏概全”。

  社会收入分布不均是关键

  CPI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及劳务的价格变化来反映整体消费价格的变化。

统计者在挑选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时,挑选的是城市里中等收入家庭通常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并确定权重,定期调整一篮子中的物品与劳务品种和权重,根据的是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变化。

人均收入也只是在表明社会里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收入值。

因此,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橄榄型,即中等收入者占的比例越大,则两个平均值就越趋于准确反映物价和收入的情况。

但反之则不然。

  在今天,我们社会的收入分布远远没有达到“橄榄型”。

靠打短工为生的农民和拿几十万、几百万元年薪者之间,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比如,当金融、通信、石油等行政垄断行业员工以及

窗体底端

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高增长,成为全体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值提高的主要推手时,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农民工们的感受肯定与按照中等收入标准算出的CPI和收入增加平均值不同。

  在收入分布不均的基础上,那些大部分收入要用于维持基本生计,交不起学费、药费的家庭体会不到汽车一类的高档消费品降价的好处,而对食品、水电、燃气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却感觉明显。

他们从电视机、冰箱、高档服装等许多工业制品降价中得到的好处,更不能抵消教育、医疗、住房涨价带来的生活压力。

  应当分层编制物价和收入指数

  如上所述,仅靠作为平均值的CPI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显然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收入人群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影响,这可能是当前统计者的数字即使准确也难以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

对此,使人感到:

统计部门或许该对现行CPI和居民收入状况的编制作些改进,按照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层级分别编制,如此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物价变化对不同收入阶层造成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细致、准确的依据。

这与气象台的

窗体顶端

天气预报不能只有气温平均值,还需有各个省、市和地区的温差、降水及风力数据才有实际意义是一个道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CPI指数里哪些成分?

各占多大权重?

我国CPI中的食品构成主要有7大类:

粮食、肉禽制品、蛋类、蔬菜、水产品、鲜果以及油脂类。

上述7大类产品在食品要素构成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权重。

最佳答案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CPI是如何确立和表示的。

美国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在每个月的前三周要抽查相关企业,并对大约23000个零售商和87个城市中的其他商业机构进行电话采访,以此来收集8万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并对相同组成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月度分析,以获得对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基本信息。

为了减少统计中的噪声,美国还另外发布了一个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即扣除食品和能源等不稳定因素后的CPI。

也就是说,CPI的测量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CPI包括200多种不同商品与服务零售价格平均值,这些商品与服务分为8个主要类别。

在计算CPI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够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

这些权数是通过调查成千上万个家庭和个人前两年购买消费品的比重来确定的。

这些权数每两年要修正一次,以便保持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权数与居民变化了的消费偏好相一致。

比如说,2006年1月美国的CPI权数是这样构成的:

居住类(包括住宅建筑、燃料和公用设施、家具与房屋维修)权重为42.1%、食品与饮料为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与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等。

从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居民居住类消费权重最大,超过了四成;其次才是交通运输、食品和饮料。

这三者所占比重达到了74%以上。

在这里可以看到,美国的CPI指数从数据收集、数据制作、数据发表及数据修改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透明公开的。

以数据的透明公开性为保证其数据科学、规范及权威性。

比如说,CPI权重的确定,不仅能够根据市场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修订,而且每一次修订后的权重完全公开透明,从而使得政府确立CPI能尽量反映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

但在我国,不仅CPI指数信息收集与制作过程不公开和不透明,而且CPI权数完全也不公开和不透明。

研究者要想知道CPI权数,只能靠自己来计算与测定。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CPI的确定与测算不公开、不透明,当这种CPI与居民实际消费相脱节时,相关职能部门还会以莫须有理由来蒙蔽民众。

反观美国,CPI指数的确立不仅是从千百万居民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而且随时间的变化会不断调整CPI。

在美国,CPI能不断反映居民消费生活的连续性,而且也能反映居民消费生活的变化性。

美国CPI权数两年就有一次大的修订,以此来真实反映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

但是,在中国,一是CPI没有连续的历史数据,因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其数据统计差异大;二是CPI权数为什么不敢公开与透明?

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CPI编制的人为性及权重设计的不科学性。

比如,中国的CPI权数是根据1993年时的情况确定的,那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走出,无论是居民消费品的丰富性还是居民的消费生活水平,都与现在的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比如说居住类,那时是计划体制下的福利分房,但经过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国内的住房消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果还以1993年情况来衡量现在的居民住房消费,这些CPI数据肯定会误导社会和误导政府决策。

还有,食品消费权重也是如此。

尽管目前职能部门说是要调整CPI权重,但社会根本就不知道调整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由于美国CPI的公开透明、与时俱进,它不仅能够反映居民实际生活的消费模式变化,也成为企业、经济分析员及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依据。

可以说,CPI的任何变化都反映在市场变化的预期中。

这样,不仅有利企业及个人经济行为,也有利于政府决策。

但是,由于国内CPI在统计方法上的不透明,从而使企业及个人对政府公布的CPI数据关注不够,而政府通过这样的数据进行决策,就容易造成对经济形势判断不足,甚至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比如,低利率政策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许多经济行为曲扭的根源。

但由于CPI过低,或国内CPI一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上,利率过低必然让债权利益受损和债务人受益。

国内低利率政策也成了国内固定投资过热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根源之一。

总之,中国CPI确定的国际惯例性与非国际惯例性(即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国际惯例化)并存的局面,使CPI的确定不透明、不科学和不规范,以这样的数据来影响政府决策,必然会扭曲一系列经济行为。

在此,我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在CPI确立上,要么全部国际惯例化,要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能反映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CPI指数,以便为我们企业、居民及政府提供好的经济信息与数据。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

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

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了1.9%,环比回落了0.5%,比去年最高月份回落了3.4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使得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发出警言,如加息是错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了、要警惕国内通货紧缩再现等。

CPI应该是民众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如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

事实上,身边的消费品如电、车票、蔬菜、汽油、住房等,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什么统计部门的数据却正好相反呢?

其实,现实的经济并非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变幻莫测与随意,也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瞬息万变、忽然通胀、忽然通缩,它本身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问题可能出在对CPI统计的理解上。

现实经济生活与所公布的CPI数据为何全然相悖?

我认为,国际油价、国内的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费用、环保监管加强所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因素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来,造成了1月份CPI统计数据的回落。

中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

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仅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够,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就更没有包括在其中了。

事实上,这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把它包括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个数字能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吗?

如果这个比重无法反映在CPI中,那么CPI又如何反映真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呢?

有研究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刚性上升趋势的房地产价格并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在供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的经济结构中就更是如此。

也就是说,CPI变化根本就不需考虑住房消费价格变化的因素。

现在我要问的是,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

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CPI中,那么这种CPI肯定是失真的,不足以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的进入,这会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但如果利率管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容易产生泡沫。

目前,不少人认为国内房地产没有泡沫,市场火爆的原因在于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非投资过高。

什么是次级债,美国次级债危机

次级债定义:

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

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

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

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

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

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

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市场人士则认为,银监会此举是近期银行业最实质性的利好,可补充银行资本不足,并缓解了银行一味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伸手的现状。

2003下半年银行股由于频频发出再融资的计划,而遭到市场的巨大抛盘。

次级债准予发行,则可缓解银行与二级市场的矛盾。

了解次级债危机,先要了解次级按揭。

所谓次级按揭,是指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

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

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

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

此时,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

什么是股指期货2007年04月20日星期五11:

02

要了解股指股指期货必须先了解期货交易的模式,以及股票指数与股票的关系,首先讲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的显著特点是:

不光可以买多建仓,还可以卖空建仓

比如期货大豆现在价格2200元每吨,你觉得它将来可以涨到3000元

可以买多开仓,等到价格涨到3000元再卖空对冲平仓每吨赚800元

这和股票的操作方法一样

如果你觉得现价2200元的大豆将来要降价至1500元

可以卖空开仓,等到价格降至1500元再买多对冲平仓每吨可以有700元收益

也就是说期货交易双向的

股指期货就是利用期货灵活的交易机制把股票指数作为交易对象的期货品种

股票指数

一个证券交易所通常有成百上千只股票,每只股票的涨跌情况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一种指标能够指示股票市场整体的涨跌情况,股票指数就是起到这个作用。

常见的股指有上证指数、深成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等等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不一定只有一种指数,根据不同指数的选择方法得出的指数对整个股市的解释力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都能不同程度的表示出同一段时间内整个股市的涨跌情况。

股票与股票指数的关系

股票与股票指数的关系就是个股与大盘的关系,例如浦发涨幅1.84%,上证指数涨幅1.60%则说明浦发银行这只股票的上涨势态好于整个上海证券市场整体的情况。

但是要注意的是上证指数上涨是指整个股市的趋势是上涨的,不代表所有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都涨,可能个别股票不涨反跌。

理解了这些就可以明白股票涨跌与股指期货涨跌的关系了:

股指期货的波动就是股指的波动,股票与股指期货的涨跌关系就是股票与股指的涨跌关系。

不同的是:

在证券市场里股指不是交易的标的物,股民只能参考股指,对股票进行交易;股指期货里,股指可以用来交易,而且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

如果你要问股指期货反映的是整个股市的涨跌,可我不能所有股票都买了,那我买了一只股票怎么利用股指期货防止股票下跌带来的风险呢?

这又涉及到个股与股指的相关程度,即bata系数的应用。

每个股票都能计算出一个与股指相关的bata系数,通过bata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所买股票与股指的对应关系,从而在期货市场上为该股票建立适当的套保头寸。

举例:

以某一股票市场是指数为例,假定当前它是1000点,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指数目前现货买卖的“价格”是1000点,现在有一个“12月底到期的这个市场指数期货合约”,如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看涨,可能目前这一指数期货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点了。

假如说你认为到12月底时,这一指数的“价格”会超过1100点,也许你就会买入这一股指期货,也就是说你承诺在12月底时,以1100点的“价格”买入“这个市场指数”。

这一指数期货继续上涨到1150点,这时,你有两个选择,或者是继续持有你是期货合约,或者是以当前新的“价格”,也就是1150点卖出这一期货,这时,你就已经平仓,并且获得了50点的收益。

当然,在这一指数期货到期前,其“价格”也有可能下跌,你同样可以继续持有或平仓割肉。

但是,当指数期货到期时,谁都不能继续持有了,因为这时的期货已经变成“现货”,你必须以承诺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这一指数。

根据你期货合约的“价格”与当前实际“价格”之间的价差,多退少补。

比如上例中,假如12月底到期时,这个市场指数实际是1130点,你就可以得到30个点的差价补偿,也就是说你赚了30个点。

相反,假如到时指数是1050点的话,你就必须拿出50个点来补贴,也就是说亏损了50个点。

     当然,所谓赚或亏的“点数”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这些点折算成有意义的货币单位。

具体折算成多少,在指数期货合约中必须事先约定,称为合约的尺寸,假如规定这个市场指数期货的尺寸是100元,以1000点为例,一个合约的价值就是100000元。

恩格尔系数2007年04月20日星期五11:

03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基尼系数2007年04月20日星期五11:

04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