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691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docx

商业银行考题整理修改范文doc

名词解释:

1.基础头寸:

是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基础头寸是银行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库存现金和超额准备金可以互相转化,本质上没有区别。

2.流动性风险:

是指因流动性不足从而不能很好履行支付承诺的风险。

无力支付即是流动性风险的极端表现。

3.核心存款:

银行在争取存款时,通常喜欢稳定性强的存款,即核心存款。

核心存款是指对市场利率变动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反应不敏感的存款。

4.租赁业务:

是指以收取租金为条件让渡物件使用权的经济行为,既由财产所有者(出租人)按契约规定,将财产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使用,出租人对财产始终抱有所有权,承租人根据契约按期交纳一定租金给出租人的经济行为。

5.所谓利率敏感缺口是指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为:

利率敏感缺口(GAP)=利率敏感资产(RSA)-利率敏感负债(RSL)

6.贸易融资:

所谓贸易融资,是指商业银行对进出口贸易的资金融通。

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古老的业务形式之一。

目前贸易融资仍然是商业银行最大的国际业务,同时,也是国际结算、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基础。

根据期限长短,贸易融资分为短期贸易融资和中长期贸易融资。

7.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

8.信用贷款:

信用贷款是指完全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发放的,无需任何担保品的贷款。

信用贷款一般只贷给那些信誉卓越的大公司。

9.出口信贷:

中长期贸易融资又称为出口信贷,不论是对出口商提供贷款,还是对进口商提供信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出口国的银行在国家的支持下提供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的出口,增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10.可用头寸:

是指扣除了法定准备金以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存放同业存款,也称可用现金。

可用头寸的多少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和减少成反比。

11.流动性缺口:

在任意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对比状况,决定了在这一时刻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

当流动性供给大于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盈余,称为正的流动性缺口;当银行流动性供给小于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赤字,称为负的流动性缺口。

当银行面临负的流动性缺口时,也即资金头寸不足时,就要及时进行资金调剂,补充其流动性;当银行面临正的流动性缺口时,也即资金头寸过多时,就要决定如何将这些剩余流动性资金投资于盈利性资产。

12.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指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

其来源可能是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多种因素。

系统风险波及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所以是不可能采用投资组合法加以分散的。

13.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

而资金地运用——资产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14.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15.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

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有保樟,期限较长的贷款可以安全收回;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期限短的贷款也会丧失流动性。

因此,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16.商业贷款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17.消费信贷:

所谓消费信贷,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满足个人特定的消费目的而发放的贷款。

广义的消费信贷包含了所有种类的与个人物质生活消费相关的贷款,如住房、汽车、助学等

18现金资产: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分为侠义和广义。

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库存现金。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现金资产是指广义的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和准现金。

19.梯形期限法:

梯形期限法,又称期限间隔法,方法是把投资组合等额分布于银行可接受的各期限证券上,是银行持有的各种期限的政权数量都相等。

因为这种投资方用图形表示出来与梯形相似,故这种投资法就称为梯形期限法。

20.赫斯塔特风险:

结算风险(也称“赫斯塔特”风险)。

由于时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国家结算系统运行的时间不同,银行经常不得不在它们收到对方支付的货币之前先向对方支付它们相应的货币。

这意味着银行承受着可能导致极大损失的风险,特别是当对手方在进行支付它们相应的货币前破产或遭受其他变故的时候。

简答:

1.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重要性:

保护功能:

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经营亏损,保护银行正常经营,使管理者有一定时间解决问题。

营业功能:

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信用功能:

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发展功能:

银行资本为银行的扩张和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资金。

管理功能:

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2.进取型利率敏感缺口管理策略:

当预测利率将会上升时,银行应当建立一个正的资金缺口,即通过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或二者同时变动来实现正缺口策略。

银行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测,积极创造资金缺口,来增加净利息收入的策略。

当利率开始下降时,银行应该建立负的资金缺口,即通过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或者使二者同时变动以达到目的。

附:

防御性利率敏感缺口管理策略:

对于一些小银行,多采用防范性缺口管理策略。

一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银行缺乏足够的外部信息资料和专业技术分析人员,很难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的方向,他们往往采取防御性策略(也称为免疫策略),即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来规避利率风险。

免疫策略下,银行固然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带来的利息损失,但同时银行也失去了获取利率变动可能给银行带来收益的机会。

3.消费信贷的特征:

高风险性,因为:

消费信贷的还款来源不稳定,波动较大。

利率风险大。

违约风险大。

信息不对称风险比较严重。

高收益性消费信贷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也具有高收益性。

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与其它相关手续费。

周期性体现在较高的经济周期敏感性,在经济扩张时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比较乐观,导致消费信贷的规模急剧扩张;相反经济衰退时消费信贷规模会明显收缩。

利率不敏感性消费者是否借钱或者借钱多少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追求和贷款所带来的效用等,并不关心利率的高低及其变化。

4.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

(p197第八章)获取收益:

管理风险增强:

流动性管理:

风险资本:

合理避税

5.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

而资金地运用——资产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6.银行中间业务主要特征:

(第十章)表外性多样性低成本、高收益性风险差异性社会效益性

7.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方法:

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

资金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是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为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们作为以上两种方法的补充也被西方商业银行所广泛应用。

8.银行分业经营模优点:

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经营;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银行将过多资金用在高风险活动上;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9.单一银行制的优点:

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

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大,经营灵活;

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层次少,节约管理成本。

10.商业银行不能计算在资本金的部分:

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合并报表的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11.按五级分类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的总称。

次级类贷款:

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资金;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偿还;借款人采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可疑类贷款:

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借款人已资不抵债;银行已诉诸法律来收回贷款;贷款经过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

损失类贷款:

借款人无力还款,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额;抵押品价值不确定;借款人已彻底停止经营活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止时间很长,复工无望。

12.标志商业银行清偿能力比率主要是(第十三章)

1.备付金比率。

即现金资产比率,是备付金(现金+同业存款)与各项存款的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

备付金比率=备付金/各项存款×100%。

2.流动资产比率。

即短期可销售证券与总资产的比率。

短期可销售证券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此比率越高,银行的清偿力越强。

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比率=短期可销售证券/总资产×100%。

3.流动比率。

它是流动资产(现金、短期贷款、短期证券、短期拆出资金)与流动负债之比。

计算公式是: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4.预计现金流量比率。

即预计中的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比率。

该比率反映的是预计中的资金流入量占预计中的资金流出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预计现金流量比率=预计现金流入量/预计现金流出量×100%

13.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包括(第二章)

核心资本

(一级资本)

股本(实收资本)

已完全缴足的普通股

永久性非累计优先股股本

公开储备

股票发行溢价

未分配利润

公积金

14.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第四章)

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为资金头寸。

商业银行的头寸包括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和可贷头寸。

5.贷款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有(第六章)

对借款企业的信用分析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如何。

影响企业还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

企业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

而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

企业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

企业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16.引起银行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因素:

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因素:

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偿还非存款借款、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定期支付的所得税

17.银行现金资产:

(第四章)

含义: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分为侠义和广义。

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库存现金。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现金资产是指广义的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和准现金。

构成: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包括以下四类:

1)库存现金

2)托收中的现金

3)在中央银行存款: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4)存放同业存款

18.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九章)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贡献:

1)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

2)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

3)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强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缺陷:

负债管理依赖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流动性,必然会受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外部不可测因素的制约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借入资金要付出较高的利息,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19.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容:

(第十章)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负债表内的业务。

特点:

1.表外性2.多样性3.风险差异性4.低成本,高收益性5.社会效益性。

种类:

按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

1.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2.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分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2.银行卡业务3.代理类中间业务4.担保类中间业务5.承诺类中间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7.基金托管业务8.咨询顾问类业务9.其他类中间业务

按照风险大小和是否含有期权期货性质分类:

1.无风险/低风险类中间业务2.不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3.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

按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的身份划分:

1.委托性业务2.代理性业务3.自营性业务

20.商业银行资本外部融资的重要来源:

(第二章)

1)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

2)发行普通股

3)发行优先股

4)发行中长期债券

5)股票与债券互换等

21.简述国际项目投资融资的特点:

(第十一章)

项目融资是一种依赖项目的资产和现金流量,贷款人没有完全的追索权,资金回报和费用较高的新型的大型工程项目融资方式。

特点

1)贷款人不是凭主办单位的资产与信誉作为发放贷款的原则,而是根据为硬件某一工程项目而组成的承办单位的资产状况和项目完工后的经济效益作为发放贷款的原则。

2)不是一两个单位对该项贷款进行担保,而是与该工程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很多单位对贷款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担保。

3)工程所需的资金来源多样化。

4)项目贷款西“有限追索权”筹资方式。

贷款风险大,贷款利率高。

论述:

1.当银行资本金不足时银行可能选择的措施:

(p53)

1)减慢资产与负债增长(a.卖出固定资产b.卖出贷款或贷款证券化)

2)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

3)增加内部产出(a.增加净收入b.降低股利支付)

4)增加外源资本(a.发行新股b.卖出票据或债券)

附:

银行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内部融资:

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银行在股利分配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分配。

主要有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外部融资:

方式主要有,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中债券股票与债权互换

2.银行应如何处置有问题贷款:

(p120第五章)

当一笔贷款被确认为是有问题贷款时,银行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贷款变成真实的损失。

通常,对问题贷款银行首先会与借款人会面,商讨合作的可能性:

v如果可能的话,银行会继续向借款人进行贷款展期或者追加贷款尽可能盘活企业和贷款。

v如果不能选择追加贷款,必须选择有效措施尽可能收回贷款,方法有多种。

如:

1)减债程序和时间限制

2)增加抵押品、担保人

3)调整担保方式

4)立即监控抵押品和借款人

5)建立损失——安全点

6)债权转股权

7)企业资产重组

8)其他:

如催讨追索、委托经营、抵贷返租、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出售和变卖等

v如果无法收回贷款,申请企业破产清算,银行进行贷款损失及核销。

3.论述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方法

Ø会计要素总量分析法

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如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负债、净利润等。

可以将这些指标与本行以往年份的数据作比较,也可以与计划预算数比较,还可以与同类银行的数据作比较。

Ø结构百分比分析法

结构百分比又称比重,比重是指某项指标各组成项目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

比重的计算均是以财务指标总体数值作为共同的比较基础,因此,也称之为共同比。

结构百分比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指标结构变化,来反映该指标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变动状况时,通常将其报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

结构百分比可以显示总体指标的内部框架,揭示各项目相互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总体指标中说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便于人们分清主次因素,突出分析重点。

Ø财务比率分析法

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是相对数,它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的比较对象建立起可比性。

分析评价银行的经营理财状况,采用财务比率法更能说明问题。

因此,财务比率的比较是最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在用财务比率对银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比率指标的分析内容主要涉及银行资金实力分析·清偿能力的分析·风险分析·经营效率分析和经营成果分析等

Ø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其基本程序是:

首先根据影响某项指标变动的因素,按依存关系,确定该指标各因素的排列顺序。

其次为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在基期指标的基础上,依次假定某一因素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求得的结果与该因素没有变动之前的指标数值相减,既得到该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后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原因:

(第十章)

1)社会经济活动对信用中介多样化的需求在增加

2)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

3)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监管更为严格

4)银行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5)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论述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第十二章)

特点:

1)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2)客户自助服务。

3)为客户提供灵活、快捷的全方位、全天候离柜金融服务。

实现了“3A式”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服务。

4)个性化的服务。

影响:

1)提高了工作效率

2)改善了服务质量

3)增加了金融服务产品和手段

4)加速了资金周转

5)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6.论述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AssetmanagementTheory)

从商业银行产生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

而资金地运用——资产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商业贷款理论

B.资产转移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ManagementTheory)

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该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负债管理理论开辟了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新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做法。

(优缺点在课本P231)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sandLiabilitiesManagementTheory)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4)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业务。

该理论认为,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之外,可以开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

同时该理论还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

例如,将贷款转让给第三者,将存款转售给急需资金的单位等。

7.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和功能(第八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是指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一定风险,对有一定期限规定的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

它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盈利性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功能):

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最初的目的是增加收益。

但提供收益并不是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唯一目的,甚至对一些银行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有:

1.获取收益

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使闲置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增加了收益。

证券投资收入有两种:

利息收入和资本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银行购买一定量的有价证券后,依证券发行时确定的利率从发行者那里取得的利息。

资本收入则是指银行购入证券后,在出售时或偿还时收到的本金高于购进价格的余额。

目前,获取收益是我国银行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的主要目的。

2.管理风险

证券投资组合是银行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这是因为:

大部分证券的流动性较高,比贷款更容易转移;

证券投资的选择面广,它不像贷款那样受地域限制,银行可以购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证券。

管理风险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的首要目的。

3.增强流动性

保持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是银行保证其资产业务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以及托收未达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第一准备金。

但这些资产不能占比重过大。

在现金作为第一储备使用后,银行仍然需要有二级储备作为补充。

所谓二级储备,就是银行的短期证券投资.

4.管理风险资本

银行贷款的风险权种较高(100%),但银行持有的证券的风险权重一般较低,比如,国库券的风险权重为0。

因此,将多余的资金投资证券,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5.合理避税

我国税法规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缴纳所得税。

银行直接向国家(一级市场)认购的国债利息收入,可用于抵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抵补以前年度亏损有结余的部分也免征企业所得税。

8.论述现在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第15章)

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来自客户的挑战、来自金融业的挑战、来自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来自高科技的挑战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传统银行业务逐渐衰落、大力开拓新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风险管理功能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商业银行电子化、虚拟化、银行业收入水平相对降低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外资银行进入以及金融国际化的挑战、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对银行带来巨大挑战、国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带来一些新问题、客户素质提高以及不断分化的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委托代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质量、业务质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小银行快速发展,大中小银行并存;国有和民营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