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二矛盾创新观 知识讲解.docx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二矛盾创新观 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二矛盾创新观 知识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二矛盾创新观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
唯物辩证法专题
(二)——矛盾、创新观
一、考纲解读
(一)考点提示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二)复习建议
考查重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的否定观;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关注热点:
1.结合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涵及关系。
2.通过一些经典名言、成语、俗语,理解矛盾的概念。
3.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及其他基本的方法论要求。
4.结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及诺贝尔获奖者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二、知识清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参考答案:
①统一②相互联结③相互对立④同一性⑤特点⑥事物矛盾⑦支配地位
⑧转化⑨支配地位⑩条件(11)矛盾普遍性(12)马克思主义(13)矛盾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
①自身②根本途径③扬弃④创新⑤现存事物⑥暂时性⑦社会生产力⑧社会制度
三、考点聚焦
考点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唯物辩证法专题
(二)——矛盾观、创新意识394450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与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二者的关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矛盾观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依据。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典型例题】
【例题1】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太极图中的“阴阳”是带有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体现了矛盾双方的既斗争又统一的关系。
②观点错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相对的。
答案:
B
【例题2】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①③观点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二者缺一不可。
核电安全发展是有条件的,所以通过完善设施才能促进核电的发展,这体现了事物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定对核电发展的信心,通过完善技术促进核电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
故②④是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矛盾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例题3】到“十二五”末,A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解析:
A错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错误。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错误。
材料中强调因为A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表明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要求: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两分法)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
①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②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再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③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提示:
当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当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放在一起讲时,则是侧重强调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题1】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
两句谚语都强调了人的行动应根据客观情况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要求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矛盾而不是矛盾双方的关系,同时材料也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
C
【例题2】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
各地城建共同追求的“人文、生态、宜居”目标,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注重展现个性、地方特色,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故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
B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含义: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典型例题】
【例题1】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
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中所示的关系。
基于图中所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解析:
该图显示抑制通胀会导致失业增加,二者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不同时期,抑制通胀和减少失业的紧迫程度不同,故必须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保持动态平衡。
B错误,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增加不利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
C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二者关系。
D错误,通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可能避免。
答案:
A
【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
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出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主次矛盾的相关知识,需要明确主次矛盾的相关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结合材料,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与拉动内需),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而言,需要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这是主要矛盾。
其次,也不能忽略次要矛盾的作用,即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答案: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
(3)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
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区
别
含义
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对象
复杂事物内部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看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和支流
侧重点
解决问题,即做事情(相对而言)
认识问题,即看问题(相对而言)
联系
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②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典型例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
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解析:
题目设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首先对考查知识有一定的方向限制。
“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对于微博的认识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微博的作用,有利有弊;同时,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即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微博的利是主要的,但也要看到某些网民利用微博发布谣言等不良行为,扰乱了社会稳定,但这是微博作用的次要方面。
而且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公民提升政治参与的意识,防止不利影响的出现。
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
可以选择的原理角度:
矛盾主次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1)矛盾是指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运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对于微博的认识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微博的作用,有利有弊;同时,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微博的利是主要的,但也要看到某些网民利用微博发布谣言等不良行为,扰乱了社会稳定,这是微博作用的次要方面。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公民提升政治参与的意识,防止不利影响的出现。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6.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典型例题】
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材料一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
——据《张文襄公全集》
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
解析:
要注意设问的限定信息“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方法论原则”,因此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有关矛盾原理的方法论中选择。
此题可以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思考建厂选址时要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要分出主次;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思考建厂选址时要因地制宜。
答案: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唯物辩证法专题
(二)——矛盾观、创新意识394450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和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典型例题】
【例题1】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系统。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创新是“扬弃”,无论是对既往还是对现实,都是既肯定又否定。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涉及创新对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作用。
答案:
B
【例题2】“龙脑”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
科研人员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研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解析:
本题以我国科研人员扩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都是外在的否定,即外部因素对一定事物的打击和破坏,因而否定造成了一定事物的灭亡,是联系的终止和发展的中断。
形而上学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的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去理解,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论,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4.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迎接未来科技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典型例题】
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解析:
本题明确要求结合创新作用的知识,考查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是“怎么做”的设问类型。
学生需要首先明确教材关于创新的作用三个角度: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然后从这三个层次,结合材料,加以阐释,分析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本题结合材料部分,可以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
(1)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生产力)
(2)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生产关系)
(3)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展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思维方式)
5.如何创新
(1)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坚持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5)立足实践;
(6)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7)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做到“扬弃”
考点三、复习指导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含义
(略)
(略)
(略)
依据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侧重问题
侧重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侧重按客观规律办事
侧重解决不同的问题
从属范围
唯物论
唯物论、辩证法
辩证法
方法论地位
——
——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联系
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矛盾与矛盾分析法
【知识拓展】
矛盾观的主要原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