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571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docx

备战中考语文同步训练9说明文阅读

同步训练9 说明文阅读

任务一:

快速筛选和处理说明文信息,准确理解说明文所介绍的主要知识

(一)飞花令:

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

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

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

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这里举个例子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

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

乙则接“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

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

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这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的诗词游戏,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

1.古代飞花令和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都“烧脑”,为什么?

请仔细阅读全文后作答。

答:

 飞花令比一般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

它不仅考查了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B )

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记忆,吸引了无数粉丝。

B.飞花令是古代酒令的一种。

它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朝,是古人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C.飞花令中的“飞花”二字出自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D.《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竞赛感、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3.班级模拟古代飞花令游戏开展诗词句背诵比赛,比赛设置的关键词是“笛”,小玲背诵的名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小玲是第几个上台背诵的学生?

为什么?

答:

 第六个,因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关键字在诗句中是第几个字就排第几位,“笛”在诗句中是第六个字,所以小玲第六个上台。

  

(二)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千米,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千米。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

等资料改编)

1.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形成条件 、 分布地区 、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2.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字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千米,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千米。

答: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千米,与加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可跑5万千米作比较,突出说明可燃冰的开采价值很大。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任务二:

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领会说明文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一)自拍神器

①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

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

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专业用品,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他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

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

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②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③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

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④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

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

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抖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⑤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

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

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

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⑥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⑦“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⑧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

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

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⑨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

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

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⑩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

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

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

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答:

 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列数字、打比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选文第⑧⑨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

请简要分析理由。

答:

 不能调换。

第⑧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第⑨段说明的是如今自拍杆的使用情况,⑧⑨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并且与第⑦段内容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

  

4.自拍杆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喜欢自拍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自拍时的缺憾。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自拍杆一样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两例,并就其中一例简单解释其作用。

答:

 手机支架、笔记本散热架、移动充电器、蓝牙耳机、车载导航等。

例如手机支架,可以代替手和手臂,长时间托举电话,缓解疲劳。

(能结合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  

(二)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

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

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

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

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

答:

 逻辑顺序;举例子,列数字。

(任写一个即可)  

2.请你根据第④段文意厘清“粗粮”“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关系。

答:

 粗粮与食品添加剂都含有膳食纤维。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题意即可给满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答:

 不能删去。

“很重要的原因”是指主要原因,并不是指全部原因。

删去之后与事实、科学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

(任举两例)现在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

 牛奶、面包等。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那么可怕,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食品是有益且无害的。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题意即可给满分)  

任务三:

深入理解说明文所介绍的主要知识,并能够拓展创新运用

(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

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

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答:

 不能去掉。

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答: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举例子 、 列数字 、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答:

 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二)

沙漠化号称地球健康肌肤上的“毒瘤”,它悄无声息地蔓延着,吞噬着肥沃的土地,吞噬着生灵生存的环境。

面对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人类除了采用传统的植树造林绿化沙漠外,还频频使用新招防止沙漠化。

“工程植物”:

绿化沙漠新技术

要在荒芜人烟的沙漠地区植树种草,改变沙漠中缺乏绿色植物的现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特殊的恶劣环境有它的特点:

缺水、缺土、遍地沙砾;阳光充足、气候干燥、气温高、风沙大。

科学家于是利用“生物工程”定向培养新植物品种——“工程植物”,这种植物具有抗旱性和经济性,以用于沙漠改造。

荷兰一家公司用大肠杆菌中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增加海藻含糖量,从而使“工程植物”增强耐旱性和耐寒性。

日本科学家也研制出了一种含过氧化氢酶的“工程烟草”,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可望几年后在沙漠中进行广泛种植。

“定风丹”:

树木自备“贮水器”

目前,各种沙漠绿化的方法成本都比较高,速度也比较慢,效果不太明显,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字:

“水”!

如何使降下的宝贵雨水不蒸发或少蒸发,从而摆脱在沙漠中缺水植物无法生存的现状呢?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现代“定风丹”,这就是神奇的固体水。

这种看上去像一块果冻、装在一个可降解纸做成的小包装瓶里的固体水,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森露”,它的成分97%是水,另外的3%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作用是将水分子固化。

这种神奇的固体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一种无公害产品。

种树的时候,将固体水靠着树苗的根部埋入土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固体水就会逐渐缓缓释放,可在3个月的时间内为树苗源源不断提供水分直到树根深深扎进潮土层,树苗挺直腰杆茁壮成长。

神奇的固体水完全不怕被狂风吹走水分,是名副其实的“定风丹”。

“化学固沙”:

给沙漠蒙上一层皮

风沙流动大不能固定是沙漠化难以防止的主要现状之一,为此,科学家们最终研制出了几种无害化的固沙剂,以进行“化学固沙”。

所谓“化学固沙”,就是用固沙剂将表层沙漠加以粘合,从而给沙漠蒙上一层“皮”,可以起到和种草坪一样的效果。

固沙剂是对造纸废液进行化学改性之后产生的,这种产物除了具有非常好的黏性之外,还是一种可以缓缓释放营养的有机肥,并且具有较好的吸湿和蓄水性。

“化学固沙”同时能解决两大世界难题:

既解决了沙漠黄沙飞扬的难题,又解决了造纸废液污染环境的难题。

1.请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并结合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答:

 防止沙漠化有新招(或出新招防止沙漠化等)。

  

2.科学家治理沙漠的三种新技术分别是针对沙漠中的什么现状入手研究的?

答:

 分别是从沙漠中缺乏绿色植物、缺水植物无法生存和风沙流动不能固定的现状入手研究的。

  

3.根据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你从方法、性能、目的三方面给“工程植物”下一个定义。

答:

 “工程植物”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定向培养的新植物品种,具有抗旱性和经济性的性能,其目的是用于沙漠改造。

  

4.从第二个小标题“‘定风丹’:

树木自备‘贮水器’”中,你能看出对这部分内容的说明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吗?

并结合这部分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答:

 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固体水具有不怕被狂风吹走水分和逐渐缓缓释放水分的特点。

  

5.假如央视要做一个“预防土地沙漠化”的公益广告,请你为这则广告拟一条广告语。

答:

 示例:

为了土地不再如沙漠一样干涸,请节约每一滴水。

为了土地不再如沙漠一样荒凉,请少砍一棵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