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507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docx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自评报告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零一八年九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一、学校简介

二、办学定位和特色

(一)办学定位

(二)办学特色

第二部分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经费

(一)办学经费总收入情况

(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

二、教学设施

(一)校舍与教学设施

(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及满足需求情况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

第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

三、师德师风建设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第四部分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构建

(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

(一)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第五部分学生发展

一、招生及生源

(一)学校整体生源情况

(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二、学生管理与服务

(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三、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四、就业与发展

(一)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

(二)就业工作的服务管理与质量监控

(三)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

第六部分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设置

(一)专业设置情况

(二)专业点学生分布

(三)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二、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情况 

(一)依托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

(二)依托“双师”队伍提供社会服务

(三)科研成果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第七部分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坚持人才强校,进一步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管理兴校,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对校本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一、学校简介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1958年改制为内蒙古建筑学院。

197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教委批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采暖通风和建筑企业管理4个专业共招收6届普通本科班、5届专科班。

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全国六所建筑类重点中专之一。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

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自治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起先后担任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职学生工作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试点院校,2014年开始合作试办职业本科。

2016年获批全国高职诊改工作试点院校,同年获批国家四部委支持的建设行业开放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017年承接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建设项目,成为国家、自治区两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二、办学定位和特色

(一)办学定位

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立足区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现场工程师和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秉承“五个基地”的办学定位:

即建设行业现场工程师和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行业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基地、建设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自治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十三五”期间,学校紧扣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学校和专业,强化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产业贡献度,着力培养建设行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社会能力强、行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二)办学特色

1、做强优势特色专业(群),服务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理念,经过61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以土建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布局,在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的建设中,继续做优做强特色专业(群),保持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2、发挥专业队伍优势,服务能力凸显

依托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深入服务国家区域和区域发展战略;深入行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深入院校服务现代职教战略;深入地方服务教育扶贫战略。

第二部分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经费

(一)办学经费总收入情况

2015年学校办学经费总收入为20801.13万元,2016年为18148.09万元,2017年为19230.76万元。

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培训收入和专项收入等。

表12015年--2017收入汇总表单位:

万元

项目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一、财政拨款收入

14612.61

14383.44

16,187.47

其中1.离退休经费

1155.71

1148.17

1086.70

2.专项收入

4371.61

3095.14

4232.17

二、纳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培训费等)

580.30

三、教育收费收入

5,484.55

3667.49

3000.00

四、其他收入

123.67

97.16

43.29

本年收入合计

20,801.13

18148.09

19230.76

(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

生均拨款稳中有升,我校高职在校生生均拨款达到自治区同类本科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5年至2017年生均财政拨款基数分别为7900元、8400元、8600元,并按不同专业类别乘以相应的拨款系数:

文科1、财经1.1、理科1.2、工农1.3、艺术1.4。

生均实际财政拨款金额为生均财政拨款基数乘以拨款系数,2015年至2017年全校实际拨款金额人均不低于12000元。

二、教学设施

(一)校舍与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768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1216平方米。

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41924.62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7.10平方米。

学校整体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目前,学校共有校内实训基地9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校内实训基地为1个,全国行业系统实训基地为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为1个。

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92,505.06平方米。

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3962个。

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开辟了优越的实训场所,对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及满足需求情况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逐年稳步增长。

201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8286.46万元,当年新增设备产值951.36万元;2016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9021.5万元,当年新增设备产值735.04万元;2017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11647.72万元,当年新增设备产值2,626.22万元。

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950.54元。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校迄今建成了覆盖南北两个校区校园网,有2个联通出口和1个教育网出口,总带宽为4100兆。

无线全覆盖,设置有线信息点6500个,无线用户2500多个。

网络信息点分布广、覆盖率高,用户接入方便,为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良好的服务。

以中心机房为中心,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接入方式实现全覆盖。

学校在信息网络中心和各教学院(部)共配置教学用计算机333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33.51台。

目前已建成包括校内业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平台信息系统四类系统共计65个,共25个数据库,涵盖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建成了DNS、WWW、FTP、Email、邮件网关等网络基本服务,建成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数字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微信手机平台、教学课件视频点播(VOD)、视频会议、学生就业服务、招生服务等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了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的统一、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将信息化所具备的信息传递优势、信息质量优势、信息成本优势以及信息交流优势融入到了高等教育教学当中。

电子资源主要以外购与自建两种方式建设;其中外购的主要包括CNKI期刊、工具书、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银符数据库、就业知识库等8个资源数据库,共计30T。

自主开发建成5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分别是:

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资源库、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工程造价技术专业资源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建成11个公共教学资源库包括:

专业标准库、专业信息文献库、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教学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训场景、专业建设成果库,目前合计存储空间20T。

积极探索慕课(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改革研究,通过超星泛雅和精品课程的教学活动空间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虚拟课堂教学和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师生网络互动。

目前,在线浏览和下载的优秀网络课程包括83门精品课程和20门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有教职工590人,专任教师538人。

副高以上职称专任教师20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7.2%;中级职称231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2.9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30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7.06%。

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教师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8人。

专任教师队伍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求。

学校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2017年,外聘教师152人,主要承担了部分专业课程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授课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了学校“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1459”教师发展标准,陆续制定出台师德建设、人才引进与招聘、教师实践锻炼与进修培训、青年教师培养、传帮带、兼职教师管理、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等相关制度,增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操作性,逐步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制度。

三、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其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管理文件,并从强化师德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监督、完善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等形式,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风气。

陆续开展了包括师德建设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内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学校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目前,我校有校级教学名师56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1人;国家级优秀团队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者1人,获得自治区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荣誉称号25人。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途径。

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拓宽师资渠道,改革人才聘用机制

学校制定《稳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近三年来,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人员3人。

学校积极为引进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逐步改变教师来源单一的局面。

2.实施激励措施,建立长效培养机制

继续坚持“以老带新”,完善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和岗前培训制度。

先后制定《教师赴企业锻炼管理办法(试行)》、《“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培养途径措施和职责,不断探索培养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机制。

有计划的安排鼓励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项目,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

2015-2017年,专任教师参加完成校内外进修、培训及交流总计548人次。

选派1名教师到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16名教师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访学培训。

选派73名教师利用暑期到国家级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参加装配式建筑、国际水彩高研班等26项专业培训项目。

目前,我校有175名教师被聘为自治区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专家。

五、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学校在引进和培养好专任教师队伍基础上,聘任一批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制定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修订)》,设立兼职教师管理档案,对兼职教师聘用原则、聘用条件、聘用程序、职责要求和考核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我校2015年外聘兼职教师160人,经费支出124.82万元;2016年外聘兼职教师174人,经费支出126.46万元;2017年外聘兼职教师152人,经费支出112.93万元。

第四部分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按照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以培养建筑业现场工程师和建筑类技术技能人才“两个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特色,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2.5+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332’学训交替”、“项目带动、综合训练”、“2+0.5+0.5”、“复合型”学分制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通过“行企校”联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了“双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构建

学校着眼于教学内容整合和课程体系优化,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对通识课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置,科学界定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衔接关系,构建了整体优化且有机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017年,我校开设的课程总数为851门(含公共选修课)。

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行业企业技能标准,结合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共修订了621门课程标准。

围绕创新创业、职业道德、项目管理、服务学习,着力打造了“形势与政策”、”安全知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4门特色通识课程。

表2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2015

2016

2017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理论课(A类)

136

21.3%

86

14.2%

100

11.4%

理论+实践课(B类)

373

58.4%

404

65.6%

606

69.2%

实践课(C类)

130

20.3%

122

20.2%

170

19.4%

合计

639

100%

607

100%

876

100%

表3课程属性结构表

年度

公共课(门数)

专业基础课(门数)

专业课(门数)

2015

40

175

527

2016

35

128

455

2017

69

179

620

(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体系,推进课程建设,使各专业课程更具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目前共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8门院级精品课程。

修订了163门核心课程标准,并遴选出67门核心课程标准获得学校院长基金课题科研立项,重点推广。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

(一)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和综合实训室。

目前建有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室等93个实训室(车间),能够满足施工、材料、测量、装饰技术、采暖、通风、供热、给排水、机电等专业实习实训要求,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3962个。

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建筑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校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基地,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13个。

2016-2107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学时总量1309255(人天)。

学校通过不断规范校内实训管理,完善技能操作规程、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制订实训考核标准,编写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建立技能试题库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秉承“融通校企资源,共育塞外鲁班”的理念,依托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校友资源,与自治区建设行业协会和内蒙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新雅装饰有限公司、中铁集团等深度合作,实现工程项目与教学方案结合、工程现场与教学模式结合、施工进度与教学安排结合、顶岗实习与目标就业结合。

学生在校内完成单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中间穿插现场认识、跟岗、工程项目仿真训练等实践环节,实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不断线。

确保学校和企业、课堂和基地、教学和生产的衔接和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相互转化,企业和学校优势互补。

各专业实践类教学课时平均占总学时数的57.7%,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各专业均为6个月以上。

第五部分学生发展

一、招生及生源

(一)学校整体生源情况

招生工作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

学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资源,动态设置招生专业和规划招生规模,使我校生源结构合理。

自治区内生源约占90%;区外生源约占10%。

(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表4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年度

招生计划

实际录取

计划完成率

实际报到

报到率

2015

3450

3357

97.30

3090

92.05

2016

3450

3357

97.30

3106

92.52

2017

3650

3374

92.44

3044

90.22

表5自主招生情况

年(人)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自主招生

计划招生总数

1637

1307

1662

实际招生总数

1637

1307

1662

自主招生报名数

1980

1346

1760

二、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始终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工作理念,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工作宗旨,建立了“1234”的学生发展标准,把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制订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德育测评实施办法》。

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对学生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逐一分解,赋予一定的分值,坚持肯定、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对照学生的日常实际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管理。

建立了德育测评体系管理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德育素质档案。

学校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按照学生德育测评实施办法,登陆该网络平台记录、查询、考核学生行为。

学校依据学生德育测评分,对其进行分层教育。

2.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认真整合和总结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工作项目和经验,形成了“一、三、五、七”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模式。

“一”指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三”指三方面教育途径,即专题教育、分层次教育、个体教育;“五”指五个区域管理,即教室管理、寝室管理、食堂管理、校内管理、校外管理;“七”指服务七类学生群体,即成绩后进学生、受纪律处分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迷恋网络学生、恋爱情感困惑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应届未就业毕业生。

学校倡导“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体现国家资助政策,完善资助体系,坚持设立“绿色通道”,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近三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9458人次。

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学校图书馆、食堂等设立了多个勤工助学岗位,近三年共有300余人参加了勤工助学。

秉持“应贷尽贷”的原则,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近三年为5762人次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到了3249万元。

学校从安全及保障角度入手,完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学生工作处、团委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改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呼声、有倾听、有反馈、有改进,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亲情化服务的有机统一。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现有1名专职教师,设立了心理实训室,包括宣泄室、放松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咨询个别访谈室等。

学校现开设32课时/学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团体辅导训练班及系列讲座。

在学生活动方面,我校已连续举办了第十一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并参加了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活动,获得优异的成绩,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在建立和完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机制方面,我们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六级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机制。

近年来,我校没有一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重大事件。

(二)创新创业教育

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为全校选修课,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制定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表6学校学生2015-2017年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据

年份

比赛名称

金奖

银奖

铜奖

2015年

第十届“发明杯”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

1

1

10

第九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

2

3

2016年

第十一届“发明杯”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

1

2

5

2016年“创青春”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

10

9

12

2017年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

1

1

7

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

1

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

3

5

合计

15

19

44

组建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学校完善了包括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招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