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444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docx

预防医学GH本科护理

1、急性苯中毒不出现哪项临床表现【D】

  A、恶心、呕吐B、兴奋、眩晕

  C、抽搐、昏迷D、全血细胞减少

  E、呼吸循环衰竭

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神经衰弱综合征B、口腔炎

  C、震颤D、易兴奋症E、腹绞痛

8、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分类,哪种分法最正确【C】

  A、金属性粉尘、矿物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B、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D、合成粉尘、混合性粉尘

  E、无机粉尘、有机粉尘

12、X2检验中,自由度υ的计算为【D】

  A、行×列B、n-1C、样本含量

  D、(行-1)(列-1)E、以上都不是

14、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E】

  A、总体设计B、样本设计

  C、随机设计D、研究设计E、实验设计

18、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的是【B】

  A、环境质量变化

  B、尚未扰乱生态平衡

  C、由于各种人为原因

  D、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E、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

20、铅进入机体后主要贮存在【D】

  A、肝脏B、肾脏C、脑组织D、骨骼E、脂肪组织

27、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A】

  A、偏态分布资料B、对称分布资料

  C、负偏态分布资料D、正态分布资料

  E、正偏态分布资料

29、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C】

  A、疾病诊断B、疾病随访C、防残延寿

  D、疗效考核E、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31、论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最全面的是【B】

  A、高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B、缺碘、高碘和致甲状腺肿物质

  C、缺碘、高硬度和高氟化物

  D、致甲状腺肿物质E、缺碘

32、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最主要途径是【C】

A、皮肤B、消化道C、呼吸道D、口粘膜E、眼结膜

33、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D】

A、发病率B、死亡率C、感染率D、病死率E、生存率

34、如果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婴儿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5,意味着【B】

A、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4倍

  B、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5倍

  C、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大6倍

  D、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6倍

  E、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5倍

43、生产性毒物在生产场所空气中最常见的存在形态【E】

  A、液体、固体B、气体、蒸气C、气溶胶

  D、烟、尘E、气体、蒸气、气溶胶

D、慢性汞中毒

C、水解D、电解

A、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乳腺癌病人

C、队列研究

E、二巯基丙磺酸钠

C、造血系统

4、生产性粉尘在呼吸道阻留主要与哪项理化性质有关【D】

  A、粉尘的比重B、粉尘的硬度

  C、粉尘的溶解度D、粉尘的分散度E、粉尘的荷电性

10、决定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剂量的最主要因素【B】

  A、毒物的溶解度与挥发度

  B、环境中毒物的浓度与接触时间

  C、毒物联合作用D、个体状态E、环境条件

16、职业病是指【C】

  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

  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E、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22、铅作用于机体出现的早期变化【D】

  A、贫血

  B、腹绞痛

  C、腕下垂

  D、卟啉代谢障碍

  E、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

  23、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D】

  A、病因明确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

  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5、矽肺是由下列哪种粉尘引起的【A】

  A、石英尘

  B、煤尘

  C、石棉尘

  D、硅酸盐粉尘

  E、碳素粉尘

28、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

应计算的指标是【C】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45、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

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

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D】

  A、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C、正确

  D、不正确,因为此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病例与现患病例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D、胆碱酯酶活性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B、传染病C、食物中毒D、职业病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B、SC、RD、CVE、SX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

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B、定性资料C、等级资料D、半定量资料E、计量资料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5、铅对血红素合成的影响是由于铅主要抑制

A、δˉ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B、δˉ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

C、粪卟啉原氧化酶D、粪卟啉原脱羧酶E、以上都不是

1.统计学上所说的系统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三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有

A.三种误差都不可避免B.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D.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E.三种误差都可避免

2.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值之差

C.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D.总体参数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7.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______不变。

A.均数B.标准差C.几何均数

D.中位数E.变异系数

10.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______指标较好.

A.全距(R)B.标准差(s)

C.变异系数(CV)D.四分位数间距(Qu-QL)

12.计算某病的平均潜伏期,一般选择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E.变异系数

16.正偏态资料计算平均水平,首选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

D.加权均数E.百分位数

23.若u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则

A.u≥2.58的P=0.01B.u≥2.58的P=0.005

C.-2.58<u<2.58的P=0.01D.u≥2.58的P=0.05

E.u≥2.58的P=0.025

2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______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μ越大B.μ越小C.σ越大

D.σ越小E.μ与σ越接近0

25.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_____分布

A.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

D.右偏态E.对称

28.若X服从以μ,σ²为均数和方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即___

A.μ-1.64σB.μ-1.96σC.μ+σ

D.μ+1.96σE.μ+1.64σ

35.决定个体值正态分布的参数是

A.变异系数B.全距C.标准误D.标准差E.以上都不是

42.正态资料的变异系数应

A.一定>1B.一定<1C.可能>1,也可能<1

D.一定<标准差E.一定>标准差

1.从一个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的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异B.总体均数不等于零

C.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异D.样本均数不等于零

E.样本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个体

2.σ

是指:

()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B.某一个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D.一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某个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3.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有99%的样本均数在下述范围内:

()

A.

B.

C.

D.

E.以上都不是

4.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则估计精密的是:

()

A.均数大的样本B.均数小的样本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大的样本E.标准误小的样本

5.在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的无效假设是:

()

A.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B.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C.两样本均数相等D.两总体均数相等

E.两总体均数不等

6.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显著性是指:

()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E.以上都不是

7.在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H0(无效假设):

μ=μ0;H1(备择假设):

μ≠μ0;结果因为P<0.05而拒绝H0接受H1,是由于:

()

A.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B.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5%

C.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小于5%和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于95%

D.该样本来自该总体(μ=μ0)的可能性小于5%

E.该样本来自另一个总体(μ≠μ0)的可能性大于95%

8.与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比较,t分布的:

()

A.中心位置左移B.中心位置右移C.分布曲线峻峭一些

D.分布曲线平坦一些E.以上都不是

9.与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比较,t分布的:

()

A.均数要小些B.均数要大些C.标准差要小些

D.标准差要大些E.以上都不是

10.在比较两个小样本的均数时,需改用校正t检验的情况是:

()

A.两总体均数相等B.两总体均数不等C.两总体方差相等

D.两总体方差不等E.两样本方差不等

11.在两组资料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差别有显著性。

P愈小则:

()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两样本均数有差别的可能性愈大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2.两组同质资料中,_____小的那个样本均数更有代表性()

A.SB.CVC.

D.

8.在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检验而用t检验,则:

A.结果更合理B.结果会一样C.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为有差别

D.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为无差别

E.以上都不对

1.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误把构成比作率分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构成比和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B.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C.构成比较率难于计算

D.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计算率的原始资料容易得到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计算率的原始资料难于得到

3.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都为4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

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万,乙地为31/万,因此可以认为: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D.乙地冠心病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E.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6.计算某年某地死亡率的分母是:

A.该地该年年初人口数B.该地该年年中人口数

C.该地该年年末人口数D.该地该年任意时刻人口数

E.以上都不是

8.某医生用两种药物治疗两组同病患者,若治愈率相等,但甲组收治的病人数

是乙组的10倍,试比较两总体治愈率的95%可信区间:

A.甲组的较乙组的精密B.乙组的较甲组的精密

C.甲组的较乙组的准确D.乙组的较甲组的准确

E.以上都不是

13.对两个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进行标准化率的比较时,应该:

A排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B排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排除各年龄组死亡人数不同的影响D排除抽样误差

E以上都不是

16.300例宫颈癌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例数百分比

30岁以下3311.00

31~9531.66

41~13143.67

51~604113.67

合计300100.00

结论如下:

A41~以前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B宫颈癌发病率以41~最高

C41~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下降D宫颈癌30岁以下最少见

E以上全不对

19.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B流行率C构成比D定基比E标化流行率

21.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两个指标要求:

A性质必须相同B性质必须不同C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性质最好相同E以上都不是

2.在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中有:

A.u>2.58时P<0.01B.u>2.58时P>0.01C.t>t0.01(n’)时P<0.01

D.t>t0.01(n’)时P>0.01E.以上都不是

3.两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E.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8.四表格资料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求X²值的条件:

A.

≥5(

为每格实际数)B.

≥5(

为每格理论数)

C.

≥5和

≥5D.

≥5和n≥40(n为总例数)

E.

≥5和n≥40

9.本是配对四格表X²检验的资料,误作一般四格表X²检验,则:

A.会降低检验效率B.会提高检验效率

C.降低检验效率和提高检验效率都可能D.两者效率相等

E.两者效率近似相等

18.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X²检验,甲文X²>X²0.01

(1),乙文X²>X²0.05

(1)可认为_______。

A两文结果有矛盾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C甲文结果更为可信D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别较大

19.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²>X²0.01(3)可认为_______。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填空题

1.环境中污染物以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称慢性危害作用。

2.慢性职业性苯中毒主要引起机体造血系统损害为主。

3.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9%的样本均数在Χ+1.96S范围内。

4.用于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变异度大小的指标是:

标准差。

5.四格表中四个格子里的基本数字都是实际数。

6.现况调查中常用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1、生态健康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3、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职业史

10、从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角度,高危人群是指对环境污染引起健康损害最敏感的人群

17、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18、关于患病率的叙述,患病率的增加不一定表示发病率的增加,患病率的调查对于病程短的发病没有多大用途,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1、临床预防的“三早”预防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职业病的诊断依据有职业史,生产环境监测资料病史与临床检查

7、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指,第一级病因预防,第二级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临床期预防。

8、影响环境有害物质对机体易感性因素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作用条件、进入途径、个体本身的特征

1、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按顺序可分为四个步骤,即_设计_、_收集资料_、_分析资料_和_整理资料_。

2、正常值范围的意义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变量均在此范围中,这个绝大多数习惯上包括正常人的_80%_、_90%_、_95%_、_99%_而最常用的是_95%_。

3、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指_集中趋势_和__离散趋势_,可全面地分析所研究的事物。

4、偏态分布资料宜计算_中位数_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5、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必须具备_同质基础_、_合理分组_,否则平均数是没有意义。

6、正态分布有以下的特征①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且_均数_所处在最高。

②正态分布以_均数_为中心左右对称。

③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_μ_和_σ_。

④正态分布的面积有一定的_规律性_。

17.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_标准差_指标为好。

18.变异系数CV常用于比较_单位不同_或_均数相差较大_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变异程度

1.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宜选用_标准误_。

3.对总体所作的假设进行统计推断,作出拒绝或接受假设的结论的方法,称_假设检验_。

4.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越小,说明_两总体均数不同_。

5.t分布的图型形状与_自由度大小_有关。

6.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是_准确度_,_精度。

8.统计推断包括_总体均数估计_和_假设检验_两方面。

9.设检验中,不拒绝Ho时,可发生_第二类_错误,其概率用_β_表示。

3、多个样本均数间每两个均数的比较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q检验_。

1、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构成比只能说明事物各组成部分的_比重和分布_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_频率与强度_。

2、反映某现象实际发生频数与可能发生频数的比值可选用_率_。

3、率的标准化目的是_消除混杂因素对结果影响_。

4、常用的相对数有_率_、_构成比_和_相对比_。

5、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出观察相等的多个样本,样本率与总体率,各样本率之间往往有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作_率的抽样误差_用_δ

_表示。

1、行×列表X2检验若有T<1或1<T<5的各自理论数1/5以上,其最好处理办法是_合理并组_。

2、四格表若有理论数小于1或n<40宜用_确切概率_法。

3、四格表X2值校正检验条件为_n≥401≤T<5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