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930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2.1848年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

3.权力从其存在和作用的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私人权力和。

4.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

5.一个国家公民的程度及其水平,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和政治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

6.不等于政治选举,前者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选举,还包括公民在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7.在国家层次和范围内,政治权力表现为至高无上的和唯一的。

8.国家机构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

9.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格型权力D.强制性权力

5.政治权利的根本特性是[]

A.权利主体的相对个体性B.阶级特性

C.权利主体的自主性D.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6.()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

决策的政治行为。

[]

A.政治投票B.政治选举C.政治表达D.政治接触

7.国家契约说发源于思想家[]

A.格劳秀斯B.卢梭C.伊壁鸠鲁D.洛克

8.根据(),把历史上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和社会主

义国家。

[]

A.阶级分类法B.国家和社会的关系C.政治治理形式D.统治人数和服务对象

9.把政体分为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的是[]

A.博丹B.孟德斯鸠C.洛克D.亚里士多德

10.()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11.首先使用“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A.美国学者B.法国学者C.英国学者D.日本学者

12.根据(),政治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

[]

A.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B.对政治文化功能的认识

C.政治文化的历史演进D.人们的参政倾向和政治体系开放程度

13.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B.政治腐败

C.阶级矛盾激化D.社会矛盾激化

14.革命是教育和锻炼人民群众的大学校。

因此,()指出: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

的盛大节日。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15.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A.普选制B.议会制C.政党制D.分权制

16.主张“精英民主理论”的是[]

A.熊彼特B.柯尔C.达尔D.卢梭

17.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

A.一党制B.多党制C.两党制D.主从党制

18.政治参与的主体是[]

A.全体公民B.普通公民C.政府官员D.职业政治活动家

19.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中C.19世纪30年代末D.19世纪40年代末

20.在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媒介是[]

A.家庭B.学校C.大众传媒D.社会实践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政治学2.政体

3.卡里斯马(Charisma)4.政治心理

5.利益关系6.政治参与

7.国家契约说8.政治社会化

9.精英统治论10.政治文化

11.国家结构形式12.政治冷漠

四、简答题:

1.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6.简述古希腊雅典政治民主的特征。

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8.简述政治统治的本质。

9.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0.简述政党的基本特征。

11.简述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2.简述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几种不同界定。

五、论述题:

1.试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政治民主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基本途径。

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试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不高的原因。

3.什么是政治改革?

为什么说政治改革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

4.什么是政治革命?

为什么说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5.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6.什么是政治权利?

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语)?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实践性2.《共产党宣言》3.公共权力4.国家政权问题5.政治参与6.政治投票

7.国家主权8.国家元首9.公民大会10.阶级性11.法律地位12.阿尔蒙德

13.政治人14.政治冷漠15.政治事件16.政治权力17.社会革命18.能力素质

19.多数人统治少数人20.贵族;总统21.参政党22.国体23.民族性24.暴力革命

25.国家特别行政区26.政治改革27.法西斯;当代民族主义28.民主制度;民主权利规定

29.战争30.个别接触;院外活动31.参政32.三权分立33.平等权34.统治阶级

35.权力制约关系

二、单选题:

1.B2.A3.B4.D5.B6.C7.C8.A9.C10.A

11.A12.C13.A14.C15.B16.A17.B18.B19.D20.D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运用实证方法对个人或团体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西方政治思潮的总称。

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达到鼎盛期。

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政治理论,各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的有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西蒙的决策理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等。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政体,它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

例如,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政治权力的一种类型,即人格型权力或影响力。

卡里斯马(Charisma)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是马克斯·韦伯把它引人政治学的。

在现代政治学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都被称为卡里斯马型的政治家。

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4.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主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5.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利益在内容上是人们对客观外部条件的反映,而形式上则是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而任何利益都是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6.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国家政权行使的活动,尤其是影响政治决策,国家立法过程的政治行为。

7.关于国家本质的一种学说。

这种观点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鸠鲁,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完善了这一学说。

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形成了国家。

8.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9.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

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精英统治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完成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1848—1923)和莫斯卡(1858-1941)。

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10.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11.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模式,即体现国家纵向的权力划分关系和权利的协调制约关系。

具体说就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12.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公民不参加政治生活,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的突出问题。

在西方国家,公民不参与政治,对政治冷漠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四、简答题:

1.

(1)削弱政府权威;

(2)加大执行成本;(3)导致执行偏差;(4)忽视弱势群体。

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旨在维护既定的秩序,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政治统治的对象仅是被统治阶级或阶层,而政治管理则不仅包括对被统治阶级或阶层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管理。

此外,政治统治强调斗争和压迫,而政治管理则关心效率和统一。

3.国家政体与国体是密不可分的。

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

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其阶级统治的任务,所以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

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与政体相比,国体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

(1)能够缓解或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和保持政局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

(2)能够完善和革新政治体系,巩固和加强现存的政治统治;

(3)能够克服政治生活的弊端,促进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地发展;

(4)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大量史料证明,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能实现原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遇事共同协商解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也就开始分化,社会上也就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的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工具来使自己的统治固定化、合法化。

这种新的控制社会的工具便是国家。

6.

(1)在统治阶级即奴隶主和自由民内部,实行最大限度的权利平等。

(2)奴隶社会的政治民主制,是少数奴隶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基本形式。

7.

(1)历史分析法;

(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8.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

它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9.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阶段。

(1)古代(奴隶社会)西方政治学。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2)中世纪(封建社会)西方政治学说。

这个时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3)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政治学。

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

(4)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政治学。

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

10.

(1)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

(3)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组织纪律;

(4)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11.经济学与政治学有着其自身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学研究对于政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学相比,不能不具有其反作用的特点。

政治是大局,政治的优或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因此,政治学研究对经济学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与政治学又有着其自身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学研究对于政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学相比,不能不具有其反作用的特点。

政治是大局,政治的优或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因此,政治学研究对经济学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12.

(1)迈克尔·罗斯金等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阿尔蒙德、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

五、论述题:

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语)。

(2)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系统工程,它们之间需要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如果没有以政治民主建设为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步发展和提供支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成功,而最终,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基本途径,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努力:

(1)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坚持党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2)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体制,对整个国家实行科学、民主管理,以更好地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制度,提高人民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4)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权力监督机制。

(5)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团结合作。

(6)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7)要深入持久地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

更主要的是,在现阶段,要通过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民主经济。

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必然会有力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进而也能够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创造出一个平等的思想意识环境和一个丰富的物质条件环境,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

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选举投票活动、参加党派活动、参加社会组织、信访、上访和个别接触、投诉和诉讼,参加游行示威活动等等。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经验不足,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例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特别是提名、确定候选人、选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公民的许多政治参与行为还受到妨碍(如农民上访被抓);三是客观原因,即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缺乏历史借鉴,只有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四是外部原因,即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抵制,再加上前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负面影响;五是国民原因,即国民的政治素质比较低,尤其是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不少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六是历史原因,即我国长期受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较深,“官本位主义思想”、“权威崇拜”、“清官思想”、“子民思想”、“崇上心理”比较盛行。

3.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是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调节政治关系、改进政治体制、完善政治运行机制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改革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之所以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政治改革的成功那个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一系列主观条件。

首先,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以下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

政治改革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2)政治文化条件。

“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但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成为“革新”文化形成的障碍,即政治心理障碍和政治思想障碍。

(3)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任何一个政府是不可能在社会动荡不安,群众怨声载道,抗议和暴力活动频繁的情况下顺利和成功地进行政治改革的。

其次,政治改革还需要具备以下主观条件:

(1)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强烈改革意识和改革取向的力行者。

(2)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3)政治改革需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4)政治改革需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4.政治革命就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根本政治变革,是由一种政治形态发展为另一种政治形态的质的飞跃。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动。

这种政治行动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它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而这种社会革命或称这种政治行动是任何试图取得统治的阶级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由于以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行为,将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深刻变化,所以,恩格斯又把这种政治行为看作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5.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

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专制,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6.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一切政治权利内含的两个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体现在:

第一,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

第二,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互为条件的。

政治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政治权利则是履行政治义务的前提。

没有政治义务的政治权利,只是剥削阶级的政治特权;而离开了政治权利的政治义务,只能是政治上的被压迫和被奴役。

第三,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社会成员拥有多大的政治权利也就相应地承担着多大的政治义务,反之亦然。

第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目标都是共同利益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