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录医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9819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付文录医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付文录医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付文录医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付文录医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付文录医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付文录医案.docx

《付文录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付文录医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付文录医案.docx

付文录医案

付文录医案

.重度肾盂积水案--真武汤五苓散加减

李某某,男,37岁。

农民。

2007年11月19日就诊。

患者有腰痛病史8年余,发现'重度肾盂积水'已数年,腰痛阵发性加剧,进行性加重,彩超报告:

右肾积水,右肾12.8cm×8.1cm,左肾9.9cm×4.7cm,右肾集合分离约5.5cm,肾皮质变薄,左肾结石。

现症见:

腰痛,反复加剧,不耐劳作,每过半月左右发作加剧,间断性发作,舌淡胖边尖红,脉沉弱无力。

证属阳虚水泛,治宜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药用:

附子45g(先煎),苍术30g,白术30g,茯苓60g,泽兰30g,泽泻30g,三七10g,莪术10g,三棱10g,猪苓30g,桂枝30g,肉桂10g,干姜30g。

6付。

二诊:

服药后,开始小便特别多,3天之后正常,腰痛消失,自觉病消除。

再进6付,以加强治疗。

三诊(12月14日):

复查B超:

右肾9.6cm×5.5cm,右肾集合分离约4.5cm,肾皮质厚约0.5cm,肾脏回缩显著,腰痛未再发生过。

嘱咐再服6付以资巩固疗效。

【按语】肾盂积水是现代通过超声确诊的一种特别性疾病,中医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缺乏诊治经验。

肾盂积水在内,通过仪器我们可以看到内部积水,而排泄有困难。

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说: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治疗思路与方法,特别是火神派学术思想,重用姜桂附温热一炉火,正可治疗此种病证。

而临床上虽然症状不多,但足以证明阳虚证俱备,内外结合,则采用温阳利水之法,方药选用真武汤温肾利水,合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加用活血化瘀理气之品,临床疗效显著,足以证明温阳利水之法,用好并重用附子是非常关键的药物。

2.风湿性关节炎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李某,女,38岁,农民。

2007年11月18日就诊。

患者去年因'风湿性关节炎'病而求治,服中药以后病情缓解,后来病情再次复发,在外就诊后病情没有缓解而返家求治。

现症见:

全身性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天阴下雨时疼痛加剧,伴关节肿胀,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寒湿痹阻,肾阳亏虚,治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附子60g(先煎),细辛10g,麻黄10g,干姜50g,炮姜50g,高良姜50g,全虫10g,蜈蚣3条,桂枝30g,苍术30g,白术30g,仙灵脾30g,炙甘草10g,羌活10g,独活10g。

10付。

二诊(11月29日):

服药后,病情有显著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全身性症状明显改善,上方附子75g(先煎),再进12付。

三诊(12月16日):

服上药后,感到口唇麻木,停半天药后消失,附子量偏大,附子减为60g,再进6付。

四诊(12月22日):

服药后全身症状进一步的减轻,其它情况变化不大。

调整处方用药,加强活血化瘀药的应用,药用:

附子60g(先煎),干姜50g,桂枝30g,苍术10g,白术10g,细辛10g,炙甘草10g,全虫10g,蜈蚣3条,羌活10g,独活10g,三七10g,穿山甲6(另冲),威灵仙30g,白芷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10g,白芍10g,牛膝10g,山萸肉30g。

6付。

五诊(12月28日):

全身性疼痛消失,只有右上肢肘关节以下轻微疼痛未消失,其余关节活动自如,功能良好。

上方药加生黄芪30g,柴胡10g。

山甲与三七共为细末,分次冲服。

上方药每月服药10~20天,进行巩固治疗。

【按语】痹证非一时所得,治疗也非朝夕之功。

特别是疼痛一症,非附子重用莫能消除,但风寒湿邪常常是相兼为患,故而祛风除湿通络之法,自始至终则需兼顾。

特别是久病入络,久病瘀血阻络现象显著,应用通阳之法治疗后疼痛加剧,表明瘀血阻络明显。

故而加强行气活血之品药物的应用,特别是山甲一味,辛窜之性,效果明显,张锡纯先生曾说过:

'百药无效之时,加穿山甲立效'。

用后果如其言。

3.低热案--大小回阳饮加味冯某,女,18岁,学生。

2007年12月10日就诊。

患者低热月余,曾打吊针、吃中西药物无效,近阶段加剧,化验血、尿等理化检查无异常。

现症见:

体温37.6OC,发热多在白天及劳动之后,特别是活动之后体温升高明显,经适当休息后体温可降低,平素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消瘦,纳呆腹胀,不耐劳作,失眠多梦,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阳虚外越,治宜回阳收纳,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10g,桔梗10g,石菖蒲10g,甘松10g。

6付。

二诊(12月26日):

服药后,发热已退,体温正常,纳增神振,睡眠亦佳,自感精神焕发,为防止反复,强身健体,再服6付,以资巩固。

【按语】《内经》中云:

'劳则气耗'。

素体禀赋不足之人,阳气不足,过劳则气耗,阳虚不能固摄而外越,外越之阳则引起'发热',此种发热,病人却是一派纯阴之象,只有回阳收纳,阳用事则外能固密,则虚阳自下潜复位。

方用郑钦安的四逆汤加人参,加上吴佩衡四逆汤加肉桂之大回阳饮,笔者称为大、小回阳饮,也叫双回阳饮。

病人服后,药到病除,可见郑钦安扶阳重阳学说,对于治疗阳虚病人,辨治无误,效果有桴鼓之应。

4.乙肝大三阳案--桂附理中汤加味代某某,男,22岁,市民。

2007年10月28日就诊。

患者有乙肝大三阳病史数年余,近年由于劳累过度而转氨酶曾反复升高,高达600单位以上,经治疗后曾一度下降,停药后不久再度反复升高,在治疗后转氨酶降到200单位后,再也不能降低,多方求治无效。

现症见:

患者身体清瘦,纳差,厌油,气短懒言,乏困无力,失眠多梦,不耐劳作,大便时干时溏,小便黄赤,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四肢冰凉,自感无精打采,舌淡苔腻体胖大,脉沉细略滑。

证属脾胃阳虚,湿热瘀滞,治宜温补脾胃,行气利湿,佐以清热活血,方用桂附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

附子10g,桂枝10g,苍术10g,白术10g,党参30g,干姜10g,木香10g,砂仁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茵陈30g,郁金10g,丹参10g,三七10g,白蔻仁10g,藿香10g,佩兰10g,猪苓10g,泽泻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10g,香附10g,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

10付。

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2008年1月7日):

上方随证加味,每天1付,共服药70余剂,化验转氨酶恢复正常,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自感精力充佩,食纳增进,二便如常,精神倍增,为巩固疗效,用小柴胡冲剂与附子理中丸,进行善后调理。

【按语】乙肝大三阳,转氨酶升高不下,表明病毒仍在继续活动并破坏肝脏功能。

然治疗中西药物用尽,但转氨酶有时虽降却不能恢复正常范围内,而且病人体质每况愈下,精神体力不支,表明全身体质下降,乃成为病变不能恢复的重要关键。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就是要助正达邪,正气足而邪自退。

故此,本病的治疗目标就在于强体助正,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的基本原则,方用桂附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味,以补益脾胃为主,且由于病机复杂,虚实寒热、气血阴阳、湿热瘀滞等处于共存状态,非简单的调节处方就能所及的,故而采用大方复治的治疗方法,以求多点共治的目标,以扶正为主,调节脾胃功能为根本,病人食欲、睡眠、二便三方面恢复如常,则正气足,而佐以祛邪之品,着重全身调整与治疗,故而短时间内,达到了良好的治疗目标。

5.肠炎伴发热案--大小回阳饮加味朱某某,女,60岁,农民。

2008年1月25日就诊。

患者有肠炎病史数十年余,每天大便3~5次,伴腹痛、纳差,体质消瘦,曾用中西药物治疗年余,效果不明显,近阶段由于劳累过度,出现低热,体温37.5OC左右,白天重,夜晚轻,治疗无效而来求治。

现症见:

低热37.5OC不退,多在下午或劳动之后加剧,休息或夜晚体温可自动恢复正常,失眠多梦,长期服用安眠药,纳差腹胀,腹泻每天3~5次溏便,畏寒肢冷,舌胖大边有齿痕,质紫暗,脉沉细弱无力。

证属脾胃阳虚,治宜回阳建中,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5g,桂枝10g,三七10g,砂仁10g,红参10g,肉桂10g,甘松10g。

3付。

二诊(1月28日):

服药后,自感病情明显好些,但畏寒肢冷未改善,低热无变化,体温仍在37.5OC左右,方药对证,病重药轻,方药加重剂量,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50g,炙甘草20g,桂枝10g,三七10g,红参10g,砂仁10g,肉桂10g,甘松10g。

6付。

三诊(2月3日):

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明显好转,睡眠正常,不需要服安眠药,食欲增加,大便每天1次,略感胃中稍有不适,畏寒肢冷显著减轻,原方有效,再进6付,以资巩固远期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去年曾经常求治于余,先治肠炎,又治外感,再治失眠,又治胃病,虽说每次治疗都有起色,但终不能根治,再而三的反思,《内经》云:

'治病必求于本'。

这个本是什么?

本于阴阳,而阳虚就是发病之本的关键环节,但这个着重点应该在后天脾胃之本上,方用大小回阳饮加三七、红参、砂仁,笔者起名为回阳建中汤,目的是从脾胃着手,从脾肾着眼,回阳建中,因中土脾胃根植在肾中命门之上。

同时用二桂,上温心肺,下温通肝肾,即通阳,又解表,针对习惯性反复外感而设,经多例观察临床疗效满意。

实践证明,抓住脾肾关,百病可解。

不仅纳增神振,而睡眠、食欲、二便如常,三方面功能说明阳气复常,温运自如,看似不治病,却诸病都愈,充分体现到扶阳理念的临床重要性与实用性。

6.阑尾肿块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黄某某,女,40岁,农民。

2008年1月29日就诊。

患者在2年前曾有过突然腹痛病史,当时误诊为'胃肠炎',经治而愈。

但此后经常出现肠炎、腹痛,长期按肠炎治疗而疗效不显,后经B超发现阑尾肿块,外科认为手术容易出现后遗症,建议中药治疗。

现症见:

右下腹胀痛,按压痛甚,口苦咽干,肠鸣泄泻,每天2~3次,溏便,畏寒肢冷,气短懒言,不耐劳作,四肢冰凉,舌质暗苔厚腻黄,脉沉细无力。

证属阳虚湿热,气血瘀滞,治宜温阳解毒,活血消肿,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味,药用:

薏苡仁30g,附子30g(先煎),败酱草30g,金银花30g,生黄芪30g,当归20g,炙甘草2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10g,穿山甲6g(另冲),三棱10g,莪术10g,香附10g,乌药10g,甘松10g,肉桂10g,砂仁10g,吴茱萸10g。

二诊(2月5日):

服上方6付药后,开始前3天,每天大便次数5~6次,便次多而且带有脓血液,夹杂有粪便硬块,觉得有点坚持不住的感觉。

可第4天之后,却突然大便恢复正常,每天1次,色量正常,从此右下腹痛明显减轻,自摸右下腹肿块明显减小,其它症状均明显好转,舌苔只有后部厚略黄,脉仍沉细无力。

方药有效,再进原方6付以资加强疗效,处方调整如下,药用:

薏苡仁30g,附子30g(先煎),败酱草30g,金银花30g,生黄芪30g,当归10g,炙甘草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10g,穿山甲3g(另冲),鸡内金10g,乌药10g,香附10g,三棱10g,莪术10g。

6付。

【按语】张仲景治疗肠痈的名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开创了治疗阑尾炎的先河,该方寒温并投,表明张仲景认为肠痈乃为寒热错杂证。

此例患者慢性阑尾炎典型,外科拒绝手术治疗,表明病人情况后果难以预料,经辨证认为该患者属于寒热夹杂,伴有肿块是典型的瘀血之表现,故而治疗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用神效托里散,因病久虚实夹杂,治要虚实兼顾,同时加用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特别是加用穿山甲与三七二味药,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方药对证,且服药之后,有明显的排污效果,是药物起效的表现,如果不能坚持服药,则疗效难以迅速产生。

该方治以扶阳解毒为大法,辅以活血化瘀之品,故而疗效显著。

7.溃疡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李某某,男,36岁,农民。

2008年2月5日就诊。

患者3年前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经多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腹痛、腹泻,每天3~5次,伴纳差腹胀,长期服药而病情无明显的改善。

现症见:

脘腹胀满,纳呆,嗳气,腹痛肠鸣,立即泄泻,溏稀粪便,味腥臭,每天3~5次不等,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口苦咽干,睡眠不佳,舌苔厚腻,质暗红,脉沉细无力而涩。

证属脾肾阳虚,湿热内蕴,兼有瘀血,治宜温补脾肾,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药用:

附子45g(先煎),炮姜40g,炙甘草20g,党参30g,苍术20g,白术20g,枳实10g,枳壳10g,乌药10g,厚朴10g,槟榔10g,生大黄10g,三七10g,陈皮10g,防风10g,白芍30g,茵陈30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穿山甲3g(另冲),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

3付。

用法:

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煎熬而成,每天服1剂,服药1剂后,间隔3天,再服下1剂。

复诊(2月15日):

患者春节过后复诊,喜出望外,他说这么多年服用中西药物,总是吃着药有效,可一停药就拉肚子。

而你的3付中药,每吃1付就腹泻加剧,可停药后就不再拉肚子,感觉特别好,疗效快,方药简单,3付药服完,每天大便1次,色量正常,要求巩固治疗,服用附子理中丸合丹七片,以资善后调理。

【按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服药3剂能在10天之内治愈顽症,真有点不可思议。

这还要从头说起:

原来早年治疗该病,多是按图索骥,依芦葫画瓢,疗效可想而知。

后来潜心研究,反复揣摩,悟出该病是一个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即有脾肾阳虚为本,又有湿热内蕴,兼有气滞瘀血,同时还有风邪内扰,可以说是气血阴阳虚损为本,寒热瘀毒风邪为标共存的一种疾病,不然话能治疗多年而病难愈吗?

因此,立通阳活血为大法,佐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法,方用附子理中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小承气汤、活络效灵丹、痛泄要方等方为一炉,重用附子,以取万夫不挡之勇为先,挟众药直捣病巢;由于病久体虚而不耐攻伐过度,因此采用间隔服药的方法,以候正气来复。

故此,二者可达到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达到了两全其美的临床疗效。

8.慢性肾炎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付某某,女,40岁,农民。

2007年11月21日就诊。

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数年余,情况时好时坏,近阶段由于劳累过度加之外感,后而病情加剧,化验尿:

蛋白++,潜阳++。

现症见:

腰痛,面肢轻度浮肿,活动后加剧,平素畏寒肢冷,纳呆,腹胀,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淡,脉弱。

证属脾肾阳虚,水湿郁结,清浊不分,治疗疏风利湿,温补脾肾,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药用:

桂枝1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黄10g,炙甘草10g,防风10g,苍术30g,白术30g,炮姜30g,附子30g(先煎),泽泻30g,猪苓30g,茯苓30g,党参30g,生黄芪30g,泽兰30g,血竭10g,萆薢30g,芡实30g,仙灵脾30g,仙茅30g,补骨脂30g。

10付。

复诊(2月29日):

上方药连续服药25付后,改为每2~3天服药1付,化验尿阴性。

上方药每周1~2付,以次巩固治疗。

【按语】慢性肾炎,久病难疗,而外感之后反复发作,因其内外相引而持久难愈,故此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外治风邪,内调营卫,重用附子,含有真武汤之意,补脾助肾,又加黄芪等品,扶正固本,活血利湿,分清泌浊,持久服用,可见有功。

目前疗效满意,病愈之后,再服巩固也非常重要。

9.复发性肾病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腾某某,男,20岁,学生。

2007年12月28日就诊。

患者在3年前曾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临床缓解,今年因学习紧张而感冒不愈,近阶段又发现双下肢浮肿,化验尿:

蛋白+++。

考虑肾病复发。

现症见:

面色灰暗,双下肢浮肿,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活动1天后双下肢浮肿加剧,舌淡质暗,苔白腻,脉弦细无力。

证属阴阳两虚,湿瘀内蕴,治宜平调阴阳,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湿益肾,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理冲汤加减,药用:

桂枝1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黄10g,防风10g,炙甘草10g,苍术10g,白术10g,干姜10g,附子20g,滑石30g,山药30g,山萸肉30g,党参30g,生黄芪30g,鸡内金10g,天花粉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0g,三七10g,砂仁10g,泽兰30g,泽泻30g,金樱子10g,芡实30g,仙灵脾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

10付。

同时配合服用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二诊(2008年2月10):

上方药连服月余,化验尿阴性,水肿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西药仍在减量服用。

原方药继续服用,每天1付。

三诊(2月16日):

复查尿仍阴性,西药强的松开始减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仍每月1次,目前中药仍服用上方药,在继续治疗之中。

【按语】复发性肾病,临床上一般都比较难治。

西药强的松与环磷酰胺常规应用,部分病人已经不敏感,甚至耐药,因而药物是否能起效都是个未知数。

加用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张锡纯的理冲汤化裁,协调阴阳,疏风利湿,活血益肾,长期服用,一可改善并针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情况的调节,二能协同西药增效减毒,提高对激素等西药的敏感性,特别是加扶正固本益肾药物的应用,为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反复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0.大气下陷案--大小回阳饮加味王某某,男,30岁,农民。

2008年2月24日就诊。

患者长期自觉活动后小腹有一股气不能上升,双下肢酸软无力,曾经进行多方面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有长期的外出打工史,工作期间曾经多年是挥汗如雨,如此多年后渐渐出现这种情况,曾经多方而治疗,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未明显的改善。

现症见:

气短懒言,双下肢酸软无力,活动后加剧,小腹有股气上升感,但自觉无法上升到胸中,纳少腹胀,畏寒肢冷,小便无力,排便自觉很费力,时时中断,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阳虚不升,治宜回阳升阳,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

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红参10g,砂仁10g,桂枝10g,肉桂10g。

10付。

二诊(3月6日):

服药后,自觉情况明显好转,气短懒言明显减轻,食欲增时,气陷上升症状次数显著减少,畏寒肢冷明显改善,再进10付。

加强治疗效果。

【按语】病人有过度出汗的病史,大汗如雨,不仅阴伤,更伤阳气,阳虚则卫外不固,阳气不升,故而出现一派气虚阳陷之证。

虽说类似张锡纯的升陷汤证,但病人一派阳虚下陷证显著,并非单纯气虚下陷证。

故而方用四逆汤加人参、肉桂,构成所谓的大小回阳饮,特别是二桂同用,上通心肺,下走肝肾,使阳升逆降,故而服药后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