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803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docx

审核版浙江省宁波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宁波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2020.5.3)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ɡ)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ìnɡ)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à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ú)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缥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赎。

C.脚夫们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诌着乡间小调,吱吱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嗑(kè)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惴摩着个中的意思。

D.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沓(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房外传来盥漱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值得注意的是,史铁生叙述这场灾难的语调,舒缓,深沉,从容,荡净了事发之初绝望的狂躁,充斥着一派平和、静远的气象。

据此品味地坛的沧桑,殊无破落颓败之感,反添返璞归真之意。

四百多年的光阴里,地坛剥蚀了“浮夸”的琉璃,淡褪了“炫耀”的朱红,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外饰,呈现出朴拙而又凝重的本相。

而这也恰似史铁生那被命运锤击之后的生命形态,卸落了“最狂妄的年龄”的甲胄,“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然地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

”这样,有因有果的遭灾就褪去了浓浓的冤屈味,看似难以承受的灾难也不过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变化而已。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斥B.殊无C.返璞归真D.不期而然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对虚拟技术保持距离,不是因为我们刻意保守,以示另类,就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技术可以另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B.干燥的泥土极易让人长夜瞌睡,山峦下的村舍寂寂,祖母在酣睡中再也没醒来,她的面容慈祥,像块被雨水冲刷多年的瓦,手摸过去,有时间的质感。

C.历史上一切源于精神价值体系的对经济和法律的干涉,都可以说是违背了社会现实本身的运行规律,原因之一是旧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弊端所致。

D.信息便捷是否意味着学生更有知识呢?

爱因斯坦认为信息不是知识,所以他并不崇拜知识,他说:

“‘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是什么’的大门。

5.欢送词是主人在活动结束时欢送客人而发表的讲话。

假设姚江中学学生会成员应邀来东山中学参加“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假如你是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在活动结束时,致辞表示欢送。

请在横线处补写欢送词。

(100字左右)(4分)

亲爱的姚江中学学生会的同学们:

首先,我谨代表东山中学学生会,对你们参加我校“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表示真诚的感谢。

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它的意境。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要求:

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100字左右。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

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

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

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

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

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扇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

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

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

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

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

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

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

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

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亲,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

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

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

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

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

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

“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

”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

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

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

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

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

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

(节选自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7.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

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

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

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

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

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

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9.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折扇”在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上的内涵。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乌镇

木心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

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

  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

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物我对话,矫揉造作,伤感滥调。

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

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

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

  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

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

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

  茶馆,江南水乡之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

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

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

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

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

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

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

(本文有删节)

10.五十年后重返故乡乌镇,“我”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分)

1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6分)

12.面对废弃的少时书房,如何理解作者的“软弱”与“爱悦”?

(4分)

13.联系全文,说说“回家”和“童年”二个词语的深刻含义(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20题。

(20分)

医原

【明】方孝孺

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

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

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

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

药岂易用乎?

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

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

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

“某夕天必雨。

”竟出,不言治疾之方。

贵人疑之,曰:

“岂谓吾疾不可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

”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

达旦,疾若脱去。

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

“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

”医对曰:

“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

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

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

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

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

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

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辨形体荣卫之原原:

原因,原由。

B.今得雨而果瘳,何也?

瘳:

痊愈

C.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苟:

马虎,随便。

D.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恭悫:

恭谨实诚。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病乎实也,而以为虚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医来治者以十数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非奇士其孰能之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推究医道,阐明书不尽意,故不可拘泥成说,而应默会于心,根据实情,严肃认真,灵活制变的道理。

B.文章肯定古代医书的作用,认为那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对不研究医学理论只关注浅陋偏僻的药方汤剂的现象表示否定。

C.本文是写给四明名医邵真斋的。

作者与之相见,恭敬有加,十分诚实,不敢随便引经据典,表现出对邵真斋高超医术钦佩有加。

D.文中引述“贵人有疾”的传奇故事,旨在具体说明医道。

得道之医,神乎其技,贵在求乎言语之外而得不言之意。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

(4分)

(2)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4分)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0题。

(9分)

宿大慈寺

【清】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衲:

僧衣,借指僧人。

20.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

(4分)

20.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墨子》)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

2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爱”的问题上,孟子主张爱,墨子主张爱。

(各用一个字概括)(2分)

2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的区别。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齐人未尝赂秦,▲,何哉?

▲。

(苏洵《六围论》)

(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4)▲,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

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徙越来越常态化了,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

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坦然接受。

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9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宁波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

B项“篡”应为“cuàn”;C项“柱”应为“炷”,“惴”为“揣”;D项“捋”应为“lǚ”。

2.【答案A】解析:

A项“充斥”是贬义词,可改为“弥散”等。

3.【答案C】解析:

丙句“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

”中的点号应移到后

引号的外面,属部分引用。

而舒缓、沉浮、从容,是并列词语作谓语,用逗号没错。

4.【答案B】解析:

A项介宾短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对虚拟技术保持距离”可改为“与虚拟技术保持距离”;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因为我们刻意保守,以示另类”和“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之间不是选择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不是……就是……,其结论是不确定的,两个选择肢可供选择。

不是……而是……,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其结论是确定的,不供我们选择。

C项句式杂糅,“原因之一”和“所致”去其一;D项不合逻辑,“爱因斯坦认为信息不是知识”和“他并不崇拜知识”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可将“所以”改为“但”“不过”之类。

5.【答案示例】要含有表扬肯定、系别祝愿之意。

如:

你们在“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效率,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们依依不舍。

虽然大家相处的时间短暂,但我相信,我们的友谊却会长久。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贵校学生会能在方便的时候,再次做客东山中学,最后,祝愿我们两校学生会的合作日益加强。

6.【评分标准】两种修辞手法使用恰当,字数达标,可给3分;意境再现准确生动,酌情加至5分。

意境要点:

时间、意象、情绪。

7.【答案B】解析:

原文只是以此类彼,并没有如B项那样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

9.【答案A]解析:

A项相关的原文只说“没有确证”,“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跟“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9.①认识论:

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

一点一分,意近即可。

(2分)②美学:

以小为美。

以自己审美的爱好,把扇子处理成半个月亮(折扇)或一轮满月(团扇)的样子。

意近即可。

(1分)

③实用性:

便于攥握,又不影响使用。

意近即可。

(1分)

10.好奇喜悦、隔膜失落、哀悼自慰、愕然心喜。

要有分析变化的句子,不能仅仅是四个

词语。

意近即可。

(每点1分)

11.①从记忆中的景象切入,写到现实老街,再从现实老街引出梦幻感觉,虚实相生是这部分最大的特点。

具体的写作技巧有:

②用日常声响,极写东大街昔日的繁盛。

③以个体感受,凸显东大街今日的死寂。

④借东大街的今昔对比,写出了故乡的沧桑之变和“我”的情感震荡。

写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6分)

12.“爱悦”:

①是指作者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以期获得自我救赎。

②是指作者沉迷并享受这个回忆的过程、感慨的情感。

言之成理即可。

(2分)

“软弱”:

①是指作者纵任自己沉溺于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感伤与怀悼。

②软弱是指作者承认命

运变化,承认时间强大,改变了旧居,也改变了人生。

说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分)

13.“回家”:

全文叙述的就是一个浪游50年的游子,寻找精神归属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回家”的过程。

所以“回家”,既指家族苗裔寻找乌镇老宅,也是作为游子,暌隔50年后追寻精神家园。

言之成理即可。

(3分)“童年”:

童年是散文的核心意象,这里是指记忆中的生活。

通过童年记忆,映照现实景象,又通过现实景象,引发童年记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怀念。

言之成理即可。

(3分)

14.【答案A】解析:

A项中的“原”应释作“原理”。

15.【答案D】解析:

D项副词,表反问。

16.【答案C】解析:

C项中作者心仪的并非邵真斋的高超医术,而是邵真斋严谨的处方态度,而且“畏慎恭悫”是邵真斋见作者时的态度。

17.

(1)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体现效果的,本来就有不能用言语传授的,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

(得诸心、以言、尽各1分,句意1分)

(2)疾病自己说不了话,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所以,医生能实施他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

(用其术,1分;莫之诘,宾前1分,意义1分;前两分句句意1分)

20.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

何待药而愈邪

20.“意”指远离尘嚣、享受空寂的心境。

从所写之景看,作者选取的荒祠、禅房、晚钟、明月、小雨、溪声这些意象映衬静寂空灵的特点,大自然给了作者停机息心的启迪。

从所写之人看,乡里的读书人已经不能引为知己,连山里的和尚也变得圆滑世故,这里也有作者对俗世的不满之意。

(对“意”的理解2分,具体分析2分。

20.这一联运用对偶、对比映衬的手法。

上联从听觉角度写,钟声之所以更加悦耳动听,是因为断断续续的风使得钟声拥有了节奏和韵律。

下联从视觉角度写,月亮从云儿的遮掩中出来,反而显得更加明亮。

言之成理即可。

(说出艺术手法2分,分析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