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410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1》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

(1)》教案

教师:

caoxiren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教学中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教学,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手脑并用,了解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及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课本第68页的例1,第69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并进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给甲、乙2个人发4本相同的书有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教师接着问,如果要做到公平,用什么方法分?

怎样分?

请你表示出来。

预设生1:

4÷2=2(本)

生2:

把4本书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两本书。

【参考答案】 甲分4本,乙分0本;甲分3本,乙分1本;甲分2本,乙分2本;甲分1本,乙分3本;甲分0本,乙分4本。

二、导入新课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数学游戏。

师:

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

预设生:

玩过。

师:

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

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是52张,对吗?

预设生:

对。

师:

如果从这52张牌中任意抽出5张,我敢肯定地说:

这5张扑克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

预设生1:

相信。

生2:

不相信。

师:

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道理,想不想研究啊?

预设生:

想。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学生易于接受,亲切自然。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的分析方法。

1.操作并发现规律。

(PPT课件出示下图)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为什么?

师:

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有哪些方法?

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谁来说一说结果?

预设生1:

一个放4支,另两个不放。

生2:

两个放2支,另一个不放。

生3:

一个放3支,一个放1支,一个不放。

生4:

一个放2支,两个放一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几种结果)

师: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预设生:

对。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师:

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

一定有。

师:

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1:

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

生2:

可能比2支多,也可能与2支相等。

3.探究证明。

师:

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试一试。

(1)枚举法。

师:

谁来说一说结果?

预设生:

通过摆放铅笔,发现四支铅笔分配到3个笔筒共有四种情况。

预设生1:

(4,0,0)。

生2:

(3,1,0)。

生3:

(2,2,0)。

生4:

(2,1,1)。

师:

谁还想到其他方法了?

预设生:

没有了。

师:

一共有4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2)数的分解法。

预设生:

把4分解成3个数,使这3个数的和等于4。

师:

从分解的四种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

四种情况,每种情况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大于或等于2的。

(3)假设法。

师:

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生1: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生2:

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师: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发现: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4.认识鸽巢问题

(一)。

师:

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

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

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

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

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预设生:

尽可能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师:

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

(1)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2)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笼子”里鸽子“最少”的只数即为“至少”数。

小结: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

归纳总结:

抽屉(鸽巢)原理

(一):

如果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鸽巢)里(m>n,且m和n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鸽巢)里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师: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预设生1:

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哪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

生2:

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设计意图]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到本节课开头提出的问题,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学习例2,建立“抽屉问题”模型。

1.探究方法。

(PPT课件出示例2)

师: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1)数的分解法。

预设生1:

把7分解成3个数的和。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共有8种情况。

生2:

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不小于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最大的那个数最小是3,即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生3:

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

7÷3=2……1,(板书)

若每个抽屉放2本,则还剩1本。

如果把剩下的这1本书放进任意1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3本书。

师: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发现:

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拓展迁移。

师:

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

10本呢?

11本呢?

16本呢?

预设生1:

8÷3=2……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板书)

生2: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板书)

生3:

11÷3=3……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板书)

生4:

16÷3=5……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板书)

师:

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生2:

至少数=商+1。

(板书)

3.建立“鸽巢问题”模型。

归纳总结:

抽屉(鸽巢)原理

(二):

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n个空抽屉(鸽巢)(k是正整数,n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鸽巢)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建立“鸽巢问题”模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2.你理解前面扑克牌魔术的道理了吗?

3.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4.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参考答案】 1.(教材做一做)1.每个鸽笼各飞进一只鸽子,剩下的两只无论飞进哪个鸽笼,都使那个鸽笼中至少有两只鸽子。

 2.理解了。

 3.(教材做一做)1.若每个鸽笼各飞进2只鸽子,则余下3只鸽子,无论它们飞进哪个鸽笼,都使该鸽笼中至少有3只鸽子。

 4.(教材做一做)2.每把椅子先坐一个人,剩下的一个人无论坐在哪把椅子上,都会使该椅子上至少坐两人。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1:

我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生2: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生3:

我知道怎样解决鸽巢问题。

生4:

转化时要弄清“鸽巢”和所分放的物体及它们的个数。

师: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鸽巢问题,建立了鸽巢问题模型,学会了怎样解决鸽巢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填空题。

(1)有15只鸽子飞进2个鸽舍,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

(2)随意找14个学生,他们中至少有(  )人属相相同。

【提升培优】

2.(易错题)判断题。

(1)把21张卡片分给4名同学,至少有一名同学分到6张。

(  )

(2)3个连续自然数分别被2除后,3个余数相同。

(  )

【思维创新】

3.(难点题)把25个玻璃球最多放进(  )个盒子里,才能保证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5个玻璃球。

A.8    B.7    C.6

【参考答案】

作业1:

1.13÷12=1……1,1+1=2,所以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

作业2:

1.

(1)8 

(2)2 2.

(1)√ 

(2)✕ 3.C

 

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7÷3=2……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1÷3=3……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16÷3=5……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6本。

小结: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支笔放入3个笔筒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2.及时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有必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要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在适当时机进行阶段性总结,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的形成。

【做一做·68页】

1.每个鸽笼各飞进1只鸽子,剩下的2只鸽子无论飞进哪个鸽笼,都使那个鸽笼中至少有2只鸽子。

【做一做·69页】

1.若每个鸽笼各飞进2只鸽子,则余下3只鸽子,无论它们飞进哪个鸽笼,都使该鸽笼中至少有3只鸽子。

 2.每把椅子先坐1个人,剩下的1个人无论坐到哪把椅子上,都会使该椅子上至少坐2人。

 

数学家路易·波沙的故事

“已知(n+1)个正整数,它们全都小于或等于2n,证明当中一定有两个数是互质的。

这道问题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厄杜斯向当年年仅11岁的波沙提出,而小波沙思考了不足半分钟便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他的解答又是那么巧妙和精彩,令厄杜斯赞叹不已。

在列出波沙的解答前,可先自己想一想解决方法,之后便能更深刻体会小波沙的解答的奥妙之处。

波沙的解法是这样的:

假设有n个盒子,在第1个盒子中放1和2、在第2个盒子中放3和4、在第3个盒子中放5和6、…、在第n个盒子中放2n-1和2n。

若从这n个盒子中随意抽出(n+1)个数,其中最少有一个盒子中的两个数均会被抽出。

由此,可知这(n+1)个数中必定有一对连续数,明显地,连续数是互质的。

这道问题便这样轻易解决了!

用比较浅显的说法来阐明上述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对于一个高6层,而每层有4个间隔的鸽巢,它共有6×4=24个鸽巢。

现把25只鸽子放进鸽巢,必定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鸽巢会有2只鸽子挤在一起!

文海探知

抽屉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数学中有广泛而深刻的运用。

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1805~1859)首先利用抽屉原理建立有理数理论,以后逐渐应用到数论、集合论、组合论等数学分支中,所以现在抽屉原理也称狄里克雷原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成功地运用抽屉原理来分析问题的例子。

例如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就曾运用抽屉原理来批驳“算命”一类迷信活动的谬论。

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都有类似的文字。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国古代学者虽然很早就会利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但是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关于抽屉原理概括性的文字,没人将它抽象为一条普遍性原理。

最后还不得不将这一原理冠以数百年后西方学者狄里克雷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