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8167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docx

《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docx

知识点

第三章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茶类。

历史久、产区广、产量多(2014年133.26万t)、品质好、销区稳,这是我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

我国绿茶生产发展很快,产量逐年增加,一般占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2014年占64%。

•目前日本、印尼和越南等国也生产绿茶。

•我国生产的绿茶,除供应国内消费外,其中眉茶、珠茶、蒸青等,主要供出口,在世界上有着广阔的市场,目前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绿茶主要有眉茶、珠茶、烘青、蒸青和各种名优绿茶。

前两种是炒青,都是根据外形命名的,眉茶是长条形,如眉毛,故称眉茶。

珠茶是园珠形,故称珠茶。

烘青是干燥阶段采用烘干的,称为烘青。

蒸青是采用蒸汽杀青的,称为蒸青。

•本章主要介绍眉茶初制,简要介绍珠茶初制、烘青及蒸青制法。

第一节眉茶初制

•从鲜叶加工成眉茶的过程是:

鲜叶初制成长炒青,即毛茶,再经精制成眉茶。

这一节只讲初制,即鲜叶加工,也就是长炒青制法。

长炒青品质特点:

外形:

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色泽绿润。

内质:

香高持久,滋味浓而爽口,汤色、叶底绿亮。

•各地所产长炒青因产地、茶树品种、加工技术等不同,品质也存在差异。

•安徽的屯绿在长炒青中品质最好,其特点是:

条索紧结壮实,香气高而持久,有明显的板栗香。

•舒绿则条索紧细,嫩茎较多,叶底黄绿色。

•江西的婺绿品质也很好,过去属屯绿。

•浙江的长炒青以遂绿品质最好,接近屯绿;

•长炒青制法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一、杀青

•杀青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促氧化,同时促进内含成分迅速转化,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1、杀青目的

(1)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

•要保持绿茶应有的绿色,首先必须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酶促氧化,以保持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2)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通过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

而具有良好香气的高沸点芳香物质,杀青过程中则大部分保留下来,香气显露。

所以杀青适度的叶子,青草气基本消失,闻起来有一股清香。

•(3)蒸发部分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

•杀青时,鲜叶散发大量水分,叶子由紧张状态变为松弛状态,叶质变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

•(4)改变芽叶内含成分的部分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

•2、杀青技术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要达到杀青的目的要求,必须要适当的高温。

•首先,是破坏酶活性需要高温。

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超过55℃时酶活性逐步下降,70℃时酶活性受到抑制而钝化。

当叶温升到80℃时,经过短暂时间,酶将几乎全部失活。

这样多酚类化合物就失去了酶促氧化的反应条件,杀青叶就不会变红。

因此,杀青首先要使叶温迅速升高到80℃以上,叶子从室温升高到80℃的时间越短越好。

杀青的高温还要持续2min。

•其次,从水分蒸发的角度来讲,也需要适当的高温。

如果杀青温度较低,水分散失较慢,杀青时间延长,高温湿热作用对绿茶色、香、味都有不良的影响。

•另外,高温杀青对绿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高温杀青,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一部分转化为良好的香气透发出来,对绿茶香气很有好处。

如果杀青温度不够高,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就较大。

因此,杀青必须要适当高温。

•杀青需要高温,但并不是越高越好。

若温度过高,不仅容易产生焦边焦叶,而且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泛黄。

可溶性糖类、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减少,这些都对绿茶品质不利。

而茶多酚含量多,增加茶汤苦涩味,对绿茶品质也不利。

因此,杀青温度切勿过高。

•杀青需要高温,但杀青温度不能一直高下去,开始要高,叶子迅速升温,经过一段时间,酶活性已破坏,水分已大量散失,但仍未达到杀青要求,为了继续散发水分、青草气,促进热化作用,要及时降温,使其杀透杀匀,达到杀青的要求。

否则,杀青后期叶子含水量少,如果继续采用高温,就会焦叶。

(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所谓抛炒就是将叶子抛高抖散,水分、热量散发快;所谓闷炒就是控制水分和热量散发速度。

抛炒与闷炒各具优、缺点:

•抛炒的优点:

水分和青草气散发快,叶色较翠绿,香气较好。

•缺点:

因热量散发多,叶温上升较慢,且叶子间断受热,茎梗不易杀透,也不易杀匀。

•闷炒的优点:

热量散发慢,叶温升高快,升得高,容易杀透杀匀,一般不会产生红梗红叶。

•缺点:

闷炒时间长,香气低闷,易产生水闷气;同时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破坏多,叶色泛黄。

•由此可见,如果把抛炒与闷炒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取长补短,既保持了抛炒的香气高爽、色泽绿的优点,又利用了闷炒生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力,使梗叶迅速、均匀地受热、升温,杀得透,杀得匀,不会产生红梗红叶,正好克服了抛炒的缺点。

•另外,从温度要求先高后低的角度来看,也需要抛闷结合。

抛闷结合叶温上升得快,上升幅度大,很快能够达到杀青温度的要求。

而全抛叶温上升慢,上升幅度小,往往难以达到杀青温度的要求。

•为了尽量保持绿茶的绿色,应多抛少闷,具体掌握视鲜叶情况而定。

•雨水叶、露水叶及嫩叶等水分含量高,要多抛,尽量少闷,以利散发水分,防止高温高湿引起叶色泛黄,产生水闷味。

•比较粗老的叶子,水分含量较少,纤维素含量高,叶质硬,应适当多闷,使叶质柔软,为揉捻创造条件。

•幼年茶园打顶采或台刈更新茶园的打头茶,一般茎梗粗壮,芽头肥壮,节间较长,杀青时难以杀透杀匀,容易产生红梗,杀青时应提前闷炒,因为闷炒时间提前,叶温升高的时间也相应提前。

闷炒的时间适当延长。

如果一次闷炒时间过长,会使叶子变黄,可分二次闷炒,这样既可杀透杀匀,又不会使叶色闷黄和产生水闷气。

•(3)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嫩杀”与“老杀”指杀青程度。

所谓老杀就是叶子失水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叶子失水适当少些。

•嫩叶老杀,是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使水分多散失一些,酶活性破坏彻底一些。

如果嫩杀,酶活性破坏不彻底,易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揉捻时茶汁易流失,加压稍重就可能揉成糊状,芽叶易断碎,影响外形和内质。

因此,嫩叶要老杀。

•老叶则相反,应该嫩杀。

这是因为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高,叶质硬,揉捻不易成条,杀嫩一点,使杀青叶含水量高一些,有利于揉捻成条。

如果老杀,杀青叶失水过多,叶子干硬,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也易断碎。

因此,老叶要嫩杀。

•所谓“老杀”和“嫩杀”是相对而言,都要达到杀青的目的,以杀透杀匀为原则,要做到嫩而不生,老而不焦。

•3、杀青方法

•目前眉茶初制主要采用长滚筒杀青机杀青,也有采用短滚筒杀青机,槽式杀青机使用相对较少。

(1)长滚筒杀青机杀青

•长滚筒杀青机一般筒体直径60~80cm,筒长3.8~4m,多数设2个炉灶,温度先高后低,一般进叶端筒壁温度400~450℃,出叶端约160~180℃。

该机从一端投叶,另一端出叶,连续杀青。

叶子在筒内历经2.5~3.5min。

60型滚筒杀青机投叶量春季嫩叶为150~200kg/h,老叶可适当增加。

滚筒直径大的杀青机投叶量相应增加。

•杀青时先将炉火烧旺,启动滚筒,使筒体转动均匀受热,以免筒体变形。

当筒体加温处内壁微微发红,见火星在筒内跳跃时,开始投叶杀青。

•开始投叶量要多,以免焦叶,如果未达到杀青程度的叶子立即复回滚筒再杀,直至杀青适度时再均匀投叶。

•开始出叶时启动排湿罩电机,排出水蒸汽,同时启动出叶口下方鼓风机,吹散杀青叶水热气,降低叶温,并可将单片、老叶吹向远处,分离出来单独处理。

•杀青时先将炉火烧旺,启动滚筒,使筒体转动均匀受热,以免筒体变形。

当筒体加温处内壁微微发红,见火星在筒内跳跃时,开始投叶杀青。

•开始投叶量要多,以免焦叶,如果未达到杀青程度的叶子立即复回滚筒再杀,直至杀青适度时再均匀投叶。

•开始出叶时启动排湿罩电机,排出水蒸汽,同时启动出叶口下方鼓风机,吹散杀青叶水热气,降低叶温,并可将单片、老叶吹向远处,分离出来单独处理。

•从开始出叶后,应随时检查杀青程度,及时调节投叶量。

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若杀青偏嫩,应适当减少投叶量;反之,则应增加投叶量。

•杀青时应随时检查筒温,必须保持温度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

杀青结束前20~30min,不要再加温,使筒温逐步降低,以免结束时产生焦叶。

•长滚筒杀青机杀青具有连续化生产,杀青效率高;温度先高后低,操作方便;杀青匀、透,杀青质量较好的优点。

因此,目前长滚筒杀青机使用很普遍。

(2)短滚筒杀青机杀青

•短滚筒杀青机为间歇式杀青机,进叶和出叶同在一端,杀青适度时反转出叶。

该机也有多种型号,投叶量和筒温因机而异。

如105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时筒温260℃~300℃,每筒投叶量6~8kg,杀青时间4~6min,至杀青适度时反转出叶。

•短滚筒杀青机若投叶量较多,时间较长,往往产生水闷气和叶色闷黄。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杀青机尾部装有吹风排湿装置,及时吹散水热气,并可在出叶时吹风,有助于快速出叶。

•但在杀青过程中吹风必须掌握适当,过早,水汽散发快,叶温降低快,容易出现红梗;过迟,叶色仍泛黄。

•有的杀青机设计筒体前端口径大,增强杀青时透气性,但杀青时叶子失水过快,常使杀青叶叶缘变硬,以及叶温不易保持,出现红梗现象。

为此,在筒体出叶端增设杀青透闷装置,根据杀青需要,既可“开窗”透炒,也可“关窗”闷炒。

•(3)热风杀青机杀青

•热风杀青机与长滚筒杀青机主要区别在于加热方式。

长滚筒杀青机是用柴、煤、电等加热滚筒,通过金属导热进行杀青。

热风杀青机是通过热交换器将蒸汽转换为热空气,输入滚筒进行杀青。

其他两者差不多。

•(4)槽式杀青机杀青

•槽式杀青机槽锅固定,炒手转动翻炒茶叶,并推动茶叶从前向后流动,一端进叶,一端出叶,连续杀青,前半段加盖闷炒,后半段敞开透炒。

其操作方法与长滚筒杀青机杀青差不多。

•槽式杀青机杀青具有连续生产,杀青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但是槽式杀青机杀青不匀,揉捻条索差。

另外,由于槽锅固定,槽前端火温很高,槽锅底部容易变形。

现很少使用。

•4、杀青程度

•评定杀青程度的方法:

(1)感官评定:

(164页)

•杀青适度的叶子:

•①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手握成团,松手会慢慢弹散;

•②茎梗折不断;

•③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表面无光泽;

•④青草气消失,清香显露。

•可用三句话概括之:

叶色暗绿水分少,梗子弯曲断不了,香气显露青气少。

(2)计算杀青减重率和杀青叶含水量:

•鲜叶重量—杀青叶重量

•杀青减重率(%)=—————————————×100

•鲜叶重量

•杀青叶重量—干物质重量

•杀青叶含水量(%)=—————————————×100

•杀青叶重量

•干物质重量可以先用少量鲜叶用烘箱法测出。

现在杀青叶含水量可用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

•鲜叶老嫩、质量不同,杀青减重率、杀青叶含水量都不同,见教材164页表6-5。

杀青叶含水量一般掌握在58~64%,一般嫩叶稍低,老叶稍高。

•二、揉捻

•所谓揉捻就是在力的作用下,使叶子卷紧条索,同时适当破坏叶细胞。

•叶片的揉捻成条,通常以叶子的主脉为中心,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扭曲力作用的结果,把一片杀青叶放在手中,双手一搓就成条索,揉捻机中叶子成条的道理也完全一样,是由于叶子与揉桶、揉盘、棱骨的摩擦以及叶子相互摩擦的结果。

•叶细胞的损伤,主要是揉捻时叶子折叠卷曲成条产生的曲压力。

•1、揉捻目的

(1)卷紧条索,缩小体积,为炒干做形打好基础;

(2)适当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便于冲泡。

•2、揉捻技术

•揉捻成条率取决于叶子的物理性状和揉捻技术。

叶子的物理性状是基础,如柔软性好,受力容易变形;粘性好,可塑性强;可塑性好,变形后不易恢复原状;韧性好,变形而不断碎。

•叶子的物理性状与含水量、嫩度、叶温等有关。

•在叶子物理性状的基础上,关键在于揉捻技术,即根据杀青叶不同的性状采取适当的揉捻技术措施,来提高揉捻质量。

(1)热揉与冷揉

•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抖散水汽后,直接上机揉捻,即趁热揉捻。

•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摊凉一段时间,使叶温下降到接近室温后,再上机揉捻。

•热揉与冷揉主要根据叶子的质量而定,一般是嫩叶冷揉,老叶热揉。

•嫩叶冷揉是因为:

嫩叶纤维素含量低,叶质柔软,又有较多的果胶等,揉捻叶容易成条,冷揉不会影响茶叶的外形。

•同时也不至于湿热作用影响高级茶的色、香、味,有利于保持嫩叶制成的茶叶色泽绿、香气高、滋味醇的品质特点。

•老叶热揉是因为:

老叶纤维素含量高,叶质较硬,不易揉捻成条。

热揉可以使纤维素软化,糖类、果胶等粘稠性增强,有利于老叶揉捻成条。

•同时在湿热作用下,茶多酚适量减少,可减轻低档茶的苦涩味。

虽然热揉对茶叶色泽和香气有影响,但低级茶本身香气就不高,叶色也较深绿,热揉减少一部分叶绿素,对色泽影响不大。

(2)叶量、时间和加压

•这是保证揉捻质量的三个重要因素。

•投叶量:

投叶量多少关系到揉捻质量。

投叶量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不仅条索揉不紧,而且会造成扁碎条多。

•但投叶量过少,叶间相互带动力减弱,不易翻动,也难以揉紧茶条。

•生产中揉捻投叶量可根据不同型号揉捻机所规定的投叶范围,以及叶子老嫩情况灵活掌握。

•同一种机型,嫩叶体积小,投叶量多些,揉桶装满即可;

•老叶体积大,投叶量少些,装满揉桶稍向下按捺一下即可。

•揉捻时间:

揉捻时间的长短,与叶子老嫩、投叶量多少(指机型大小)、揉捻机转速和加压轻重等有关。

•嫩叶叶质柔软,可塑性好,茶汁多,粘性强,容易揉捻成条,揉捻时间较短,一般20~30min;

•老叶不易揉捻成条,揉捻时间适当延长。

•机型大、投叶量多,比机型小、投叶量少的揉捻时间长。

•揉捻机转速慢比转速快的揉捻时间长,但转速过快,揉捻时间虽可缩短,但碎茶增多。

揉捻机转速一般以45~55r/min为宜。

•加压轻比加压重的揉捻时间长。

•加压:

加压与茶条的松紧、扁圆、整碎以及揉捻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揉捻时间与加压技术要合理配合。

•加压应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的原则,即“轻→重→轻”的加压原则。

•在揉捻开始阶段,一般不加压,待叶子略现条形时,视叶子老嫩程度逐渐加压,促使条索卷紧,并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

最后松压,让茶条吸收挤出的茶汁。

•嫩叶只能轻压,否则茶条易断碎。

老叶则要适当重压,否则难以成条。

•如果加压过早或过重或一压到底,达不到良好的揉捻效果。

•3、揉捻方法

•绿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

多用55型揉捻机,投叶量30~35kg。

生产量小的可选用45型揉捻机,投叶量15kg左右。

生产量大的也可选用65型揉捻机,投叶量60kg左右。

•整个揉捻时间,中等嫩度的叶子,45型揉捻机揉20min左右,55型揉捻机揉35~40min,65型揉捻机揉50~55min。

一般是一次揉捻。

•老叶揉时长,压力重,长时重压中间要适当松压,以解散团块,使揉捻均匀。

同时避免茶条扁、碎,另外降低叶温。

•嫩叶揉后解块,老叶揉后一般不需解块。

•4、揉捻程度

•鉴定揉捻程度主要是测定揉捻叶成条率和细胞破坏率。

•高级叶成条率要求达到80%以上,低级叶成条率要求达60%以上。

•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要求45%~55%。

细胞破坏率的高低,与茶条松紧、整碎、茶汤滋味浓度以及耐泡程度都有密切关系。

若细胞破坏率过高,虽然条索可能较紧结,但细嫩芽叶断碎多,碎片茶多,初次冲泡时茶汤滋味苦涩,汤色混浊,不耐泡。

若细胞破坏率过低,虽然碎茶少,耐冲泡,但初次冲泡茶汤滋味淡,而且条索不够紧结,成条率也达不到要求。

•目前生产中对揉捻程度的掌握仍是感官评定,揉捻适度的叶子,大部分应该是条索状态,且具有一定的紧结度,看上去表面湿润,因部分茶汁被挤出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

•三、干燥

•1、干燥目的

(1)进一步蒸发水分,达到充分干燥,便于贮藏;

(2)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通过炒制进一步紧结条索,美观外形;

•(3)进一步发展香味,提高品质。

•由此可见,干燥不能简单地认为仅是去除茶叶水分,而是在蒸发水分的同时,除了外形上有显著的变化外,内含物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干燥前后,茶叶香味大不相同。

•因此,干燥对眉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工艺流程及干燥方法

•干燥一般分为二青、三青、煇干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各不相同,采用的机具和干燥技术也不相同。

因各地采用的机械不同,方法也不一致。

(1)二青:

主要目的是迅速蒸发水分,使茶条不粘手,为三青做形打好基础。

二青有采用烘干机烘二青,也有采用滚筒炒干机滚二青。

•①烘二青:

采用烘干机,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页烘干机。

•烘二青的优点是水分散失快,质量好,工效高。

•自动烘干机进风温度一般掌握在120℃左右,

摊叶厚度1.5~2cm,时间10~15min。

这种烘干机操作方便,台时产量高,一般生产规模较大的茶厂采用较多。

•手拉百页烘干机进风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1.5cm,3~5min拉动一次百页版,叶子从上层依次翻落到下层,直到最后一层出叶。

•烘二青的程度掌握至关重要,不能烘得过干。

若烘叶过干,三青做形困难,条索炒不紧,而且容易断碎;但若烘叶过潮,三青时锅中翻炒困难,条索容易挤扁。

•烘二青的程度以二青叶含水量40%~45%为宜,一般老叶稍高,嫩叶略低。

一般烘到手捏叶子不粘,叶子尚柔软,手握叶子成团,松手后可以弹散即可。

•二青叶要迅速摊凉,以散发水热气,防止闷黄。

同时使条索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提高三青的加工质量。

一般摊叶厚度3~5cm,时间10~20min。

•②滚二青:

采用滚筒炒干机。

•滚二青必须掌握“高温、量少、排气、短时”的原则。

•滚筒温度160~180℃,因为揉捻叶含水量较多,且茶汁粘附表面,若筒温低,叶子容易粘附筒壁,产生焦叶。

同时二青时间长,影响茶叶色泽。

•投叶量15~20kg左右。

•滚筒安装排气风扇,促使水蒸汽排出,防止叶色闷黄,产生水闷气。

•滚二青时间一般15~20min。

炒到筒内略有沙沙响声,与烘二青程度相似即可出叶摊凉。

(2)三青:

除继续蒸发水分外,是炒干做形的关键阶段,同时促进香味的发展,但最关键的是做好外形。

•过去多采用锅式炒干机炒三青,利用炒手与锅壁的挤压力、茶条之间相互的挤压力,促使条索紧结。

•现在多采用滚筒炒三青,主要缺点是自动理条作用差,只有叶子自身的重压力,而无炒手的挤压力,紧条作用差。

所以不利于三青做形,没有锅炒三青的茶条紧直,老叶更为明显。

但滚筒炒三青效率高,断碎少。

•滚筒炒三青开始筒温150℃左右,此后逐步降低到110℃左右。

每筒投叶量35~40kg。

时间40~50min。

炒至含水量20%左右,手捏叶子有部分发硬,有剌手感即达适度。

•(3)煇干:

煇干的目的是:

①继续失水,充分干燥;②进一步紧条、美观外形;③发展香气、促进滋味醇和。

•煇干前期,随着茶叶水分的散失,茶条相互挤压,具有紧条的作用。

•随着茶叶逐步干燥,主要是发展香气和促进滋味醇和。

同时茶条与筒壁摩擦,使茶条表面色泽绿润起霜。

•煇干后期茶条很容易断碎,所以生产上多用滚筒炒干机煇干,既能达到煇干的要求,又能减少茶叶的断碎。

•滚筒煇干要掌握“低温、量多、长时、慢炒”的原则。

温度要低,开始筒温90℃~100℃,后逐渐降至60℃~70℃;投叶量要多,以增加茶条之间的挤压力和与滚筒的摩擦力,促使条索紧结,所以滚筒内叶子要装满,炒时有少量叶子滚出为度;时间较长,一般需炒70min左右。

炒至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手捻茶叶能成粉末、含水量5%~6%为适度。

•过去有些地方采用锅式炒干机煇干。

茶叶条索紧直,香气好。

但断碎茶较多,煇干工效低。

因此现在很少用。

•煇干温度的掌握特别重要。

若温度高,不仅干燥过快,茶条来不及炒紧。

而且容易产生焦斑、高火味,甚至焦味,干茶色泽枯黄,甚至焦黄,汤色泛黄。

•若温度过低,煇干时间延长,工效低,而且香气不高,滋味欠醇和。

•眉茶初制的干燥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烘→炒→滚(烘二青,炒三青,滚筒煇干):

•工效高,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较高,断碎较少。

生产规模较大的茶厂比较合理的方法。

•②滚→炒→滚(滚二青,炒三青,滚筒煇干):

•与烘炒滚相似,生产规模较小的茶厂比较合理的方法。

•③烘→炒→炒(烘二青,炒三青,锅炒煇干):

•条索紧,香气较高。

但因锅炒辉干,碎茶增多。

•④滚→炒→炒(滚二青,炒三青,锅炒煇干):

•与烘炒炒相似。

•⑤炒→炒→炒:

二青、三青、煇干都用锅炒,即全炒,有些地区的传统制法。

•条索紧直,香气高,滋味醇和。

但锅炒二青工效低,易结锅巴;辉干工效低,断碎多。

•⑥滚→滚→滚:

二青、三青、煇干都是滚筒炒,过去认为是少数地区采用的不太合理的方法。

但现在使用较多。

•条索完整,碎茶较少。

但自动理条作用差,紧条作用差,不利于三青做形,条索欠紧、弯曲。

另外香气稍低。

•1983年4~5月,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机械工业部、农牧渔业部联合组织有关30多个单位,在浙江省余杭县平山农场对全国主产眉茶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选送的六套眉茶初制炒干机组,进行眉茶初制技术和炒干机对比选型试验。

•六套机组采用相同的揉捻叶,分别干燥,工艺流程有滚、炒、滚,滚、炒、炒,烘、炒、滚等,干燥后毛茶取样,进行密码审评。

结果是采用烘→炒→滚的方法,是较为合理的流程,所制毛茶品质最好,尤以中、低档茶效果更为突出。

•由此证明,烘、炒、滚是眉茶初制较好的干燥方法。

生产实践也证明,烘→炒→滚工艺最佳,制茶品质最好。

•为什么眉茶初制干燥要分二青、三青和辉干三个阶段,分次干燥有什么优点,对提高品质有什么作用呢?

•主要是因为:

•①分次干燥可以将各个阶段的在制品适当摊放,使茶条内外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有利于干燥均匀一致,干燥充分。

若一次干燥,茶条内外水分蒸发速度不同,通常是表面水分蒸发快,容易干硬结壳,阻碍内部水分的蒸发,加之茶条内部水分本身蒸发速度慢,干燥过程中来不及蒸发而造成“外干内湿”,甚至“外焦内湿”的现象,显然是干燥不匀、不充分。

外干内湿的闷蒸作用对茶叶色、香、味的影响很大。

•②分次干燥可以根据各个阶段在制品含水量的不同,干燥的目的要求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的干燥机械和干燥技术措施,来提高制茶品质。

例如,二青重点是迅速蒸发水分,使茶条不粘锅,以利三青炒干做形,可以采用烘或滚,水分蒸发速度快、品质好、工效高。

•三青重点是做形,采用锅式炒干机炒,利用炒手与锅壁的挤压力和炒手的自动理条作用,促使茶条紧结圆直。

煇干重点是发展香味,进一步紧条,用滚筒煇干,可以减少断碎,有利色泽绿润起霜。

•而一次干燥,若采用锅炒,则二青易结锅巴,煇干易断碎。

若采用滚炒,则不利于三青做形,条索欠紧、弯曲。

•长炒青初制中产生外形松、扁、碎的原因

•①杀青投叶量多,杀青不匀,揉捻易断碎;

•杀青程度掌握不当,杀青不足,揉捻时易断碎;

•杀青过度,叶质干硬,揉捻难成条,且易断碎。

•②揉捻投叶量过多,压力过大,或一压到底,茶条扁、碎。

•揉捻压力过轻、时间过短,条索松泡。

•③二青叶含水量过少,可塑性差,三青时难以紧条且易断碎。

•④炒三青前期叶量过多,茶条易挤扁;

•炒三青时间过长,失水过多,容易断碎。

•⑤三青和辉干温度过高,失水过快,条索松泡且增加断碎。

•近年来,研制了炒青绿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第一条线建在安徽休宁荣山茶厂。

•第二节烘青制法

•我国烘青茶的产区广阔,几乎各产茶省都有生产。

尤以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产量多,品质好。

特别是安徽的徽烘青品质最佳。

•烘青毛茶属条形绿茶,经精制加工后主要用作窨制花茶的茶坯。

不经窨花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的称为“素烘青”,即平常所讲的烘青。

•一、烘青的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尚紧结,微带弯曲,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