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984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docx

植物病理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老师给了4套题的内容)

1、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遭受病源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使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坏,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不能相互传染,没有侵染过程,又叫非传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

3.侵染性病害:

由病源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又叫传染性病害,此种病毒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其中属于菌类的病源物有真菌、细菌,又叫病源菌。

4.病源:

导致植物形成病害的原因。

包括生物病源和非生物病源。

5.病症:

植物生病后,病部可见的病原物特征。

6.病状:

植物生病后,植物本省不正常表现。

7.营养体:

指真菌营养生长所形成的的结构。

8.繁殖体:

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的结构。

9.种:

形态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归在一起称为种,是真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0.专化型:

对不同种的寄生植物寄生程度不通。

11.生理小种:

对不同品种的治病能力不同。

12.子囊果:

在子囊菌中产生和着生子囊的结构。

13.子囊壳:

寄生于寄主的病部表面或半埋于寄生组织中,孔口外露,子囊壳球形或瓶形,单生或聚生,多为黑色。

14.担子:

是由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形成的一种产生担孢子的结构,一般是担子菌在其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器官。

15.转主寄生:

病原物一定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分类学完全不同的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寄生现象。

16.转主寄主:

在真菌生活史中的不同阶段交互更换的寄主。

17.单主寄主:

病原物在同一种植物上即可完成其生活史的寄生现象。

18.担子果:

是高等担子菌产生子实层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

19.子实层:

担子整齐的排列成层状。

20.性子器:

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染寄主形成的,其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21.原核生物:

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被,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螺原体等。

22.质粒:

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它编码控制细菌抗药性、育性、致病性等性状。

23.芽孢:

由菌体内容物浓缩产生,一种休眠器官,对光热、干燥有强抵抗力。

24.病毒:

是包被在保护性的蛋白外壳中。

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核酸分子,又称为分子寄生物。

25.抗原:

凡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所产生的抗体进行专性结合的病原。

26.内含体:

一些病毒侵染植物后,可在寄主细胞内产生一种健康细胞所不具有的微小结构。

它可以由病毒构成,也可由病毒与植物蛋白、线粒体或核糖体等共同构成。

27.交互保护作用:

同种病毒的一个系侵染某种植物后,该植物就不受另一个株系的侵入或同种病毒中一个株系的侵染可以使这个植物对另一个株系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28.寄生性植物:

一部分种子植物因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者某些器官(根系、叶片)退化而变异成异养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29.病害的侵染过程(病程):

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又称病程。

30.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

31.潜育期:

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32.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

33.侵染循环:

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34.寄生性:

一种生物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生存的能力,主要指病原物在寄主活体内获取营养而生存的能力。

35.综合防治:

是通过一系列的耕作栽培管理措施,合理调控寄主、病原物及农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寄主生长发育,增强抗性,而不利于病原菌侵染繁殖和扩展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病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36.农业防治:

从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7.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

38.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2、填空

1.病害三角:

植物、病原物、环境

2.侵染性病害中的三角关系有:

寄主、病原、环境

3.病症有:

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病状有: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5.生物病源:

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6.有性孢子类型:

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无性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8.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断裂、裂殖、芽殖、(原生质)割裂

有性繁殖:

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9.种以下的分类等级:

变种、专化形、生理小种、亚种

10.真菌的五个亚门: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1.真菌的双名制命名法:

属名+种名+命名人

12.鞭毛菌导致的病有:

根肿病、猝倒病、疫病、霜霉病

13.引起重要病害的鞭毛菌:

腐霉菌(根腐病)、疫霉病(马铃薯晚疫)、霜霉病(葡萄霜霉)

14.霜霉科有:

单轴霉属、假霜霉属、双霉属、盘梗霉属

15.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原生质团、单细胞、菌丝体、假菌丝

16.真菌由营养体和繁殖体两部分构成。

17.真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8.菌丝的变态有:

吸器、假根、附着枝、附着胞、菌环或菌套、菌网

19.菌组织有:

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20.子囊果的类型:

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21.担子分为:

无隔担子、有隔担子

22.锈菌的生活史分为:

长生活史型、短生活史型(冬孢子型)、不完全锈菌(不产生冬孢子)

23.细菌的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24.典型锈菌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代号

发育阶段

产孢结构

孢子类型

0

单核

性子器

性孢子

双核

锈子器

锈孢子

双核

夏孢子堆

夏孢子

双核

冬孢子堆

冬孢子

单核

担子

担孢子

25.革兰氏阴性细菌对链霉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细菌对链霉素不敏感。

26.用革兰氏染色后,呈紫色的(未脱色)是阳性菌,呈红色的(脱色)是阴性菌。

27.细菌分为:

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

28.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特殊之处:

坏死斑初期为水浸状、有臭味

29.病毒的结构:

蛋白外壳、核酸芯子

30.病毒的形态:

球状、杆状、线状、弹状

31.病毒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专性寄生

32.病毒传染条件:

钝化温度、严格的活体寄生、稀释限点

33.线虫分为:

寄生线虫、腐生线虫

34.线虫的形态结构分为体壁、体腔;体腔分为消化系统(口腔-肛门)、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35.线虫是病毒的传播体。

36.线虫的发育:

卵---幼虫---成虫

37.病原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灌溉水和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人力传播、土壤和肥料传播

38.侵染过程分为:

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39.侵入途径分为:

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气孔最为重要)、伤口侵入

40.我国植物病害防治的八字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1.生理小种<专化型<种

42.寄生性线虫才会致病

43.病源在病残体土壤中,或附着种子上,潜伏在种皮内过冬。

44.黄瓜的镰刀菌。

45.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46.一种病毒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大多数为RNA。

核酸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具有传染性。

47.寄主植物英名俗称+症状:

CMV(cucumbermosaicvirus)黄瓜花叶病毒

TMV(tobaccomosaicvirus)烟草花叶病毒

48.病毒病外部症状:

变色、坏死、畸形

49.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单轴霉属

50.葡萄毛毡病的病源:

缺节瘿螨(要用杀虫剂)

51.锈菌、白粉菌和霜霉菌是严格的活体寄生。

52.葡萄有白粉病、霜霉病和烂果病。

53.引起作物苗期病害的真菌:

疫霉菌、镰刀菌(枯萎)、腐霉菌(根腐)、立枯丝核菌

54.线虫会引起根肿

3、简单

1.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必备条件?

答:

①特点:

有发病中心,有侵染过程,有传染性。

②必备条件:

病害三角

2.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症状?

答:

①特点:

无发病中心,无传播蔓延传染的现象,一般成条成片发生。

②症状:

大多数变色、变坏、畸形、萎蔫、落花、落果

3.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非生物病源引起的病害)?

答:

①气候因子:

低温霜冻害、高温灼烧、光照不宜、降雨

②土壤因子:

水分失调:

水分不足,萎蔫;水分过多,根系腐烂

营养条件:

缺素;元素过多,徒长;盐碱害,渗透压过大

③中毒:

空气中的毒气;药害

4.病害对植物的危害?

答:

①产量降低、严重者甚至毁产②品质变坏③影响外销

④限制栽培⑤污染环境⑥毒害人畜

5.真菌的主要特征?

答:

①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

②营养体简单,大多为分枝繁茂的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6.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和传播?

答:

①侵入途径:

自然孔口侵入(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伤口侵入(自然伤口、人为伤口)

②传播途径:

雨水是最主要的;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农事操作;昆虫介体

③侵染来源: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杂草和其它作物;昆虫介体;土壤

7.植物细菌病害的快速诊断法--细菌溢

答:

细菌溢也成为喷菌现象。

方法是:

选择新发病组织,用灭菌的剪刀剪取病健交界组织,放于干净载玻片上,加无菌水一滴。

现象:

若是细菌性病毒,会从病部切口上集中涌出大量细小均匀的颗粒状物。

8.病毒的益处?

答:

①基因工程的载体②生物防治:

昆虫病毒、真菌病毒③花卉增色

9.植物病毒分类依据?

答:

①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RNA或DNA)②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③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④病毒形态⑤核酸分段状况(多分体现象)

10.病毒的侵入与传播?

答:

①侵入途径:

主要通过微伤;通过昆虫的口针将病毒输入

②传播途径:

非介质传播(机械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花粉传播)

介质传播(昆虫传播、寄生性植物传播、线虫传播、真菌传播)

11.寄生线虫和腐生线虫的区别?

答:

①腐生线虫口腔内没有口针②腐生线虫有后食道球

③腐生线虫尾部细长如丝,在水中活跃;寄生线虫活动较缓慢

12.病原物侵入影响因素?

答:

①病原物所需接种体的数量、侵染剂量②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

病原物的侵入量大,繁殖较快、容易突破寄主细胞的防御。

13.侵染循环的三个环节与场所?

答:

环节是①病原物越冬越夏②初次侵染和和再次侵染③病原物的传播

场所是①田间病株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块根块茎)③植物病残体

④土壤、粪肥⑤介体

14.单循环病害的概念和特点?

答:

单循环概念:

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危害作用很小的病害。

特点:

①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②多为种传或土传的的系统性病害

③受环境影响较小

④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的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

若干年后导致较大的流行。

15.多循环病害的概念和特点?

答:

多循环概念: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特点:

①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生感病周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的增值率高。

②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年低而不稳定。

③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

16.科赫法则?

答:

①经常观察到某种微生物和某种病状相连续

②病部能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能得到其纯培养

③将分离的纯培养微生物接种到健康植物上又出现了相同的微生物

④在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又分离得到了相同的微生物

17.如何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答:

※对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田间症状观察

(2)1、发生情况:

有侵染性,发生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多中心并存)

2、病部是否有症状:

真菌(粉物状、霉状物、锈物状、点物状、丝物状)

细菌(溢脓、潮湿时病部可见滴状物或一层薄薄的脓状物,干燥时干

固成小珠或发亮薄膜)。

但真菌、细菌病害的发生受发生条件的限制,不表现症状,可消毒保温诱发病症的出现。

寄生性种子植物在病部可见寄生性植物、线虫,可在病田土壤和病部见线虫。

病毒利用电镜可观察到病毒和内含体。

菌原体特殊的症状为丛枝、缩矮、小叶脚及对四环素敏感。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①发生特点的观察:

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症,诱发和分离液得不到病原物。

在田间无发病中心,不表现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四周扩展的过程。

一般成条成片发生,较大面积均匀发生。

②病株表现:

除个别高温引起的日烧病和喷药、施肥不当,产生药害一般都是全株性的,如缺素、涝害。

③环境条件调查:

气象(冻害、灼烧、降雨、关照不当等)、土壤(涝害、旱害、盐碱害、营养不良)肥料与毒物(农药)因子的调查,综合分析确定病因。

④病原鉴定:

化学诊断法、指示物植物鉴定法、人工诱发及排除病因的检验法。

18.植物病害防治原则?

答:

①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A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B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抗病性

C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

②消灭或控制病原物

A实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原物侵染

B砍除病株及转主寄主,消除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C土壤消毒和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病原物

D消灭媒介昆虫,防止接种体传播

E种子和无形繁殖材料的化学和热力处理,以杀死其中携带的病原物

F喷洒或注射杀菌剂进行化学治疗

③改变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

19.植物病害防治?

答:

①植物检疫②农业防治③抗病品种利用④物理防治⑤化学防治⑥生物防治

20.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原则?

答:

①垂直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②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③利用多抗性品种④利用水平抗病品种⑤利用耐病品种

21.生物防治的机制?

答:

①抗菌作用②竞争作用③重寄生作用④溶菌作用⑤交换保护作用⑥捕食作用

22.棉花枯萎病的发病规律?

答:

(一)侵染循环

越冬、越夏: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病田土壤,其次是带菌棉籽(病菌多数粘附在短绒上,少数传入种内),病残体、棉籽饼、棉籽壳

(二)传播途径

①种子带菌是造成我区枯萎病迅速扩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播种无病种子,是保护无病区,限制该病迅速扩展的主要措施。

②近距离传播,通过施肥、灌水、耕作地下害虫及病残体随风吹散等使病区逐渐扩大,病情加重。

23.棉花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答:

(一)发病规律

棉花黄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微菌核在棉花籽、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或病田土壤中越冬。

第二年棉花播种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开始萌发,从棉珠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及根毛侵入,在寄主维管束组织内繁殖扩展,直至进入枝叶、铃柄和种子等部位,棉花收获后,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种子等场所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

(二)防治方法

①保护无病区:

植物检疫,不从病区掉种,自选自育无病良种,种子消毒处理。

②消灭零星病区:

拔出和销毁零星病株,对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处理。

③控制轻病区:

病田隔离,农具专用,棉花单收、单轧、不留种,病残体就地销毁,加强棉田管理,实行水旱轮作

④改造重病区:

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合理控制水肥,辅以化学防治。

24.真菌的五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鞭毛菌

原生质团或没有隔膜的菌丝

游动孢子

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

接合菌

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

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

分生孢子等

子囊孢子

担子菌

有隔膜的菌丝体

不发达

担孢子

半知菌

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

分生孢子等

无有性生殖,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

25.植物检疫对象所必备的三个原则?

答:

①危险性的病虫、杂草②局部地区发生的③主要通过人为因素传播的

26.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规律?

答:

①种子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②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及昆虫在田间传播。

27.番茄病害?

答:

①真菌性病害:

苗期病害(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斑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根腐疫病、果腐疫病)、番茄枯萎病

②细菌性病害:

番茄青枯病、番茄细菌性疮痂斑点病、番茄溃疡病

③生理性病害:

番茄脐腐病、番茄日烧病

④病毒性病害:

番茄坏死条斑病、番茄花叶病、番茄蕨叶病、番茄曲叶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