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759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课件.ppt

中西教育差异,内容,方式,目的,内容,方式,目的,结果,结果,家庭教育,内容,中国: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只有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未来,学历越高本领就越大。

就算是大学,他们也不是自由独立的,做什么都是父母安排。

因为从小到大孩子都是在他们的“翅膀”下长大,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温室”中长大根本就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

西方:

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

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因此他们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

父母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他们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人生有用的本领。

父母至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为主体。

美国的孩子有句口号:

“要花钱自己挣”。

例子,中国的家长在生活上以“包办代替”包揽孩子衣、食、住、行,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欧美等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方式、目的,方式:

西方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条件。

中方传统的、封闭式的家庭教育,也带有一些溺爱一味的教育,过度保护目的:

西方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创造精神以及能力加上知识的双向型人才,认为孩子只有快乐就好。

中方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西方的儿童

(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

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家庭,即使在读的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很多都靠自己打工补助自身的消费需用。

就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每周末就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

(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

西方国家一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

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

英国一住在约克郡的兄弟俩(12岁、14岁),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地成立了“洗车公司”。

哥俩干活认真,取费低廉。

宁可多走路也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

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素质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谋职、就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儿童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学校教育,内容,在中国,我们都是按照家长的要求来规定孩子的教育,没有注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家长们总会说:

“为了你们的明天,今天你们要付出一些代价。

学校的老师总是会搞“题海战术”,一遍一遍的讲,不厌其烦。

中国的学校的课外活动有限,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在西方:

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在千方百计考虑如何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上。

在外国的一些学校,他们很多课都可以自由选择,家庭作业不会很多,他们认为:

孩子现在就是需要玩的。

此外,学校的老师还会带孩子们做一些社区服务,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例子分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讲授表达情绪的单词的课堂上,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学生让孩子们想象一些生活场景,并把它们画出来,要在画中体现情绪。

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

“老师,怎么画才算对呢?

您先给我们示范一下好吗?

”老师再三强调可以随意画,只要能表达出一定的情绪,诸如快乐、悲伤、苦恼等等。

可是依然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

最后老师不得不手把手地给他们画出范例。

方式、目的,方式:

西方西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是一种“启发式”。

中方以课堂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封闭式教学,是一种“满堂灌”。

目的:

西方注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气氛,培养孩子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方中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性质的人。

注重理论性的东西。

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教育的差异呢?

总结,中西方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简单加以概括为:

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观念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但是,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因此,让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