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422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全善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期第一阶段考试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6mB.物理书的长度为26cm

C.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9.1m/s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答案】B

【解析】

解答: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符合实际;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平均速度一般在7m/s左右.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解答:

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故选C.

3.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反比,与时间t成正比

C.物体运动

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

解答: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地上的水干了B.冰块化为水

C.铁水被浇铸成工件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答案】C

【解析】

解答:

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冰块化成水,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铁水被浇铸成工件,是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

=30m/s,

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s/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

=30m/s,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

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正确;

故选A。

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

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C.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答案】B

【解析】

解答: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s/t=300m/30s=10m/s;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B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9.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_____、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cm.

【答案】

(1).量程

(2).2.50cm

【解析】

解答: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是否磨损;还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量程;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示数2.5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2.50cm.

10.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

【答案】

(1).min

(2).m/s

【解析】

解答:

正式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各45min;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m/s左右.

11.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图.

【答案】

(1).液体的热胀冷缩

(2).丁

【解析】

【详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丁温度计的使用是正确的.

12.如图所示,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白气”是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a、b处的“白气”______(选填“a”或“b”)处较浓.

【答案】

(1).小水珠

(2).a

【解析】

解答: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1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___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_____h.

【答案】

(1).运动

(2).5.13

【解析】

【详解】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与浦东机场指挥塔之间

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C919是运动的;根据v=

可得,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需要的时间:

t=

=

=5.13h.

14.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

“龙舟跑得真快啊!

”,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

【答案】

(1).河岸或岸上站立

观众

(2).4.8m/s

【解析】

【详解】[1]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说明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非常快,要得到龙舟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特别快的结论,参照物是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2]设总路程为2s,根据v=

可得,前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t1=

=

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t2=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

=4.8m/s

三、实验题(第15小题4分,第16小题9分,第17小题9分,共22分。

1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

(2)当观察到_____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答案】

(1).89

(2).气泡越变越大(3).继续吸热(4).A

【解析】

【详解】

(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16.利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除了图中的测量工具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2)海波的颗粒应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海波各处的_________趋于一致.

(3)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________.

(4)分析图乙中的图像AEFG,在4~5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__态.

(5)分析图乙中的两个图像,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所以海波是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图乙中的两个图像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________不同.

【答案】

(1).自下而上

(2).秒表(停表、钟表)(3).小(4).温度(5).均匀(6).固液共存(7).不变(8).晶体(9).质量

【解析】

解答: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还需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因此,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

(2)应选用较小颗粒做实验,较小的颗粒受热均匀,温度趋于一致;(3)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4)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EFG,在4∼5min时间内,处于熔化过程,即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分析乙图象可以看出,两组海波开始熔化的时间虽然不同,但熔化温度都是相同的,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这说明海波是晶体;(6)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组海波开始加热的温度相同,但开始熔化的时间不同,也就是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能是两组海波的质量不同,质量少的需要的热量少,温度升高较快,首先达到熔点.

1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

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2)测上半段路程时,我们要将_________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用________测量小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m/s.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5)实验中若增大斜面的坡度,小车的平均速度将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6)vBC________(填“>”“<”或“=”)vAC.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

【答案】

(1).v=s/t

(2).金属片(挡板)(3).刻度尺(4).40.0(5).0.25(6).小(7).增大(8).>(9).不正确

【解析】

解答:

(1)要测小车

速度应该首先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为便于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故测上半段路程时,我们要将金属片(或挡板)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3)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厘米,小车运动距离:

SAB=80.00cm−40.00cm=40.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vAB=SAB/tAB=40.00cm/1.6s=25.00cm/s=0.25m/s,(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5)实验中若增大斜面的坡度,小车下滑的速度加快,故平均速度将增大;(6)因小车在斜面上作初速度为0的加速运动,即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又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的平均快慢,故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即vBC>vAC;(7)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故小雨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6分,第19题7分,第20题9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18.亮亮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8h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要用多少小时?

【答案】

(1)48km

(2)0.6h

【解析】

解答:

(1)汽车的速度v=60km/h,t=0.8h则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为:

s=vt=60km/h×0.8h=48km;

(2)由图可知,返回时的速度v=′=80km/h,

所以,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需要的时间为t′=

=0.6h.

1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

(2)600m

【解析】

【详解】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过桥时,由

得:

20.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他乘坐出租车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

“起租价10元/3km,超过3km后,每km运价2元,计费方式为每500m计费一次.”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答案】

(1)0.25h

(2)28.8km/h(3)18元

【解析】

解答:

(1)汽车行驶时间:

t=t1−t2=13:

56−13:

41=15min=0.25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

=28.8km/h;(3)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3km,10元;超过3km,2元/km,超过3km的运程为7.2km−3km=4.2km,因为计费方式为每500m计费一次,所以总共金额:

10元+4km×2元/km=18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