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405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docx

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报告修改稿

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增强嘉兴文化软实力

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嘉兴市围绕文化大省和江南水乡文化大市建设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通过完善六大机制,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内抓服务提品质,外抓机遇谋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以广大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布局合理、内涵丰富、服务优质、运营高效、覆盖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成效

(一)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日趋为各级政府重视

(二)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进程成绩显著

(三)城乡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四)城乡文化市场管理同步规范。

(五)城乡

二、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嘉兴市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一、制定文化“行动纲领”,强化行政推动机制

我市从2004年开始,根据每年有所建构、有所积累、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思路,每年制定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2010年改为《嘉兴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行动计划》),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年度文化工作目标指标化、任务化、具体化,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并将完成情况列为县(市、区)及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年终考核验收。

通过实践,文化大市建设行动纲领已成为我市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对提高文化建设的速度、力度和强度起到了积极的行政推动作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据初步统计,我市近几年多来共投入25余亿元新建了“一院三馆”(大剧院、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嘉兴市体育中心、南湖国际网球中心、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嘉善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市县级现代化的标志性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初步建立起以市级文化场馆为核心,县级文化场馆为主干,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一是把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在该机制的推动下,市、县、镇三级财政结合各自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力度可操作的政策性文件,加大投入力度。

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综合性博物馆6个、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15个、行业博物馆6个、剧院(电影院)28个。

建成特色文化镇23个,镇(街道)文化站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街道)覆盖率达87.9%,建成村级文化中心1097个。

其中,全市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类资金累计达8亿多元,年人均达44元,大大高于全省年人均7.8元的水平。

二是建立专项资金库。

一方面,建立嘉兴市级文化发展资金,明确“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200万元,2010年已达到2300余万元;设立总额为2000万元的嘉兴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文化交流活动、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乡镇分馆等15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奖励和补助。

另一方面,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10年的总额预计可以达到亿元以上,确保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主体地位,有力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创新城乡互动机制

根据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本土化、民间化、大众化、有特色的城乡文化联动和文化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农村社团进城演出,城市节目下乡交流,实现城乡双向互动,区域资源共享,文化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服务。

一是创新文化下基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004年,我市组织开展了以“十个特色文化镇、百场广场文化活动、千支文体团队、万场电影下农村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万”活动;第二年,又推出以“市区百场广场电影放映、百场广场文艺演出,全市千支农民文体队伍建设、千场戏曲歌舞演出和万场电影、万册图书下农村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双千双万”基层文化系列活动,解决城乡居民看戏、看电影、看书难的问题。

2009年,全市广场文艺演出209场次,电影放映179场次,歌舞戏曲下基层演出788场次,电影下基层8588场次,市、县两级图书流动20.77万册,组织开展“嘉兴市首届排舞大赛”、“嘉兴市第四届农民艺术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引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创办业余艺术团队。

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先后成立了9个综合性的业余艺术团,演职员近3500人。

艺术团采取政府采购和社会资助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常年为城乡居民开展文艺巡演,全市千场戏曲歌舞下乡的一半以上演出任务是由这些艺术团完成的。

同时,我们还重视镇、村业余文体团队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建有镇、村两级文体队伍2000余支,并已成为基层群众自娱自乐式文体活动的主角,成为文化活动城乡互动的重要载体。

三是探索家庭文化活动模式。

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示范户”和农村“文化茶馆”建设战略,前者充分发挥文化示范户的引导与榜样作用,引领基层群众感受主流文化的魅力;后者抓住乡村茶馆人气旺、信息灵的特点和一直是民间曲艺演出场所的传统优势,把乡村茶馆建成乡间的图书馆、演艺吧、音像室和农村居民的文化休闲场所,使之成为引领乡风文明、弘扬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农村的文化阵地。

目前,文化示范户、文化茶馆已成为农民集聚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成为他们学习、娱乐、议事以及进行科技信息交流的中心,成为面向农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的农村文化思想的新阵地。

四是开展文化结对共建活动。

自2004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乡文化结对活动,通过政府机关、城市社区、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的方式,开展文化共建、文明共创活动,实现城乡文化互动,发挥城市文明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到目前为止,嘉兴共有1368个文明单位、146个社区与972个行政村开展城乡文化结对活动,行政村参与结对率达到100%。

四、创新文化服务模式,优化品质提升机制。

近年来,我市结合嘉兴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拓展文化服务内涵,优化文化服务品质,提升文化工作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多项创新工作被誉为嘉兴模式,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我市把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布点,出台政策措施,努力创新技术手段、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嘉兴实际的运用VPN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协调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各县(市、区)教育城域网络等现有各种网络资源,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文化共享工程覆盖面、服务面和影响力,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使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能够普遍享受数字文化服务,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推行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

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半径,让公共阅读资源覆盖嘉兴城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我市大力实施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全市已先后建成开放图书馆乡镇分馆32个,乡镇分馆累计建筑面积17421平方米,藏书约74.5万册,报刊杂志6590余种,书架2428个,电脑591台,工作人员104人。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累计到馆人次已达246.4万人次,共办证41023张,外借图书125余万册次。

2009年4月,由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市举行,交流和推广嘉兴市建设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和部署新形势下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同年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嘉兴调研,重点考察了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高度称赞嘉兴的做法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值得在全国推广。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对嘉兴模式作了广泛报道。

三是建设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

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利用“新华书店”的品牌影响,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依托各地新华书店的图书现货品种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的图书现货资源,在城乡各地设立“农村小连锁”店,连锁经营。

这种模式让广大农村居民不出乡镇就能满足对文化知识的需求,第一时间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合。

2009年8月6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专题视察农村新华书店小连锁工作,充分肯定了嘉兴的工作经验,并就下一步在定位、布局、平台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同年8月11日—12日,省新闻出版局在嘉兴召开“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推广现场会”,大力推广嘉兴经验。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设农村新华书店小连锁36个。

五、关注公共文化产品,完善原创激励机制

为鼓励当地艺术家创作生产特色浓、艺术水平高的原创作品,我市设立了文化发展工程重点特色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和文学艺术成果奖,用于扶持和表彰年度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推出反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时代变迁的优秀主流文艺作品。

一是群众性文艺创作丰富城乡居民多样化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们先后以“春天的故事”、“我家住在运河边”为创作主题,组织全市群众文艺骨干开展音乐、舞蹈、戏曲、小品、曲艺等创作研讨及创作比赛活动,创作了一批代表嘉兴地域文化形象、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原创群文作品,并在第7、8两届全国群星奖评比中取得不俗成绩。

越剧小戏《少年茅盾》、摄影作品《进城》等原创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

这些作品都在第一时间下基层、进企业,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专业艺术创作引领文化产品走精品发展之路。

继音乐剧《五姑娘》荣获文华大奖之后,我市的专业艺术创作队伍人才辈出,精品纷呈。

文学作品方面,李森祥的长篇小说《卧薪尝胆》,李森祥和薛荣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送瘟神》,畀愚的长篇小说《碎日》、中篇小说选《罗曼史》先后出版发行,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美术创作方面,“人文嘉兴·美术解读”——嘉兴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展共征集作品180件,入选112件;组织上送了79件美术作品参加“浙江省第12届美术作品展览”,17件作品入选,其中6件水彩画作品被推荐上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音乐创作方面,由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制品《大运河组歌》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嘉兴市图书馆举办了首发式。

戏曲曲艺方面,南湖区文化馆创作的《东南风吹来暖洋洋》在浙江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邀请赛中荣获表演金奖,由嘉兴市曲艺家协会编排的滑稽戏《分段承包》下乡巡演,受到观众好评。

三是南湖艺术团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鲜血液。

嘉兴市南湖艺术团是新建的市级准专业艺术团体,2009年,他们克服经费紧张、人员紧张、市场紧张的困难,立足嘉兴地域特色,紧紧抓住嘉兴·江陵友好城市10周年、嘉兴·富士友好城市2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契机,精心创作了《桃夭》、《水乡》、《踏白船》等一大批高水准、重特色的艺术精品节目,丰富了嘉兴的演出市场。

六、统筹城乡文化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城乡文化阵地管理。

各县(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先后恢复对乡镇文化馆的年度考核评比活动,实行文化部门和乡镇条块联手管理制度。

出台《嘉兴市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办法(试行)》,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文化阵地的年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和奖励,对基层文化阵地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要求配备1-2名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并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图书借阅、文体活动、设施开放、财务、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层文化阵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规范城乡文化市场。

修订完善《嘉兴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评估细则》,建立文化市场管理协作会议和工作例会制度,实行“一店一本”。

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做到文明创建“五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监管到位、整治到位);文化执法“阳光化”,即会议制度化、决策民主化、执法公平化、监督经常化;区域执法“合作化”,组织杭嘉湖绍“四城市”在嘉兴召开文化市场执法典型案例分析会;组织召开公安、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作会议,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地方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