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279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

必修五。

分第I卷(语基)和第II卷(作文),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共8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2),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4)披绣闼,,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6),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属皆且为所虏

B.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C.复驾言兮焉求置杯焉则胶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B.但以刘日薄西山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

C.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既窈窕以寻壑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选出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

①屈贾谊于长沙②窜梁鸿于海曲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悦亲戚之情话⑥眄庭柯以怡颜⑦或棹孤舟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⑨历职郎署⑩臣具以表闻

A.①②⑥⑩B.①③⑦⑧C.①②⑦⑩D.④⑤⑦⑨

6.下列句式中全部是宾语前置的一组()(2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乐夫天命复奚疑③且臣少仕伪朝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⑤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⑥遂见用于小邑⑦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⑧不患人之不己知⑨求人可使报秦者⑩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A.②⑥⑨⑩B.①⑤⑥⑨C.③⑦⑧⑨D.②④⑧⑩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叹曰:

“恨不见吾死友!

”子征曰:

“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

“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

“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

“行矣元伯!

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

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

“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

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既终,妻从其言。

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

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

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二人并告归乡里四美具,二难并B.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日笃D.时式出行适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①③④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

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分)

(2)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6分)

踏莎行·晚景

陈 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

槎牙老木乌鸢噪。

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

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11.此词上片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1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种情感是怎样抒发的?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贾府的“四春”分别是:

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贾元春省亲回宫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省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

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

想毕,遂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C.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亡故,悲痛欲绝的贾珍决心要为儿媳操办一场隆重体面的葬礼,然而妻子尤氏这是却偏偏卧病在床,不能料理家事,于是贾珍想到要请精明强干的王熙凤过来帮忙。

D.芒种节到了,女孩子们都在忙着饯花神,唯独少了黛玉。

宝钗正想去找她,却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怕黛玉猜忌,宝钗转而回去。

却看见一双玉色蝴蝶,极招人爱,宝钗竟蹑手蹑脚跟到池边。

无意中听到秋纹和红玉谈论手帕的事,宝钗为避嫌悄悄离开。

E.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在葬花。

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

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的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书中词句,嘲笑了宝玉。

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14、简述题(5分)(100字左右)

香菱在什么情况下被谁带进大观园?

香菱学诗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00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5.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齐宣王问曰:

“人皆谓我毁明堂。

毁诸?

已乎?

孟子对曰: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

“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王曰:

“善哉言乎!

”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

“昔者公刘好货,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

“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

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极善于言辞,特别是循循善诱。

本段中,他从齐宣王询问毁不毁明堂的问题谈起,很快地切入到对王政的阐述。

B.孟子以周文王治理岐地为例,以税九一、官世袭、免商税、不设禁、不连坐、照顾鳏寡孤独等一系列仁政措施来阐明王政的内容。

C.对孟子关于文王仁政的陈述,齐宣王表面赞同,心里却对孟子借文王来讽刺自己感到不满,所以当孟子接着问他为什么不学文王的时候,他以“好货”“好色”为托辞不接受。

D.孟子引周室先祖公刘及太王的事例,说明君王好货没有关系,只要能使百姓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好色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使百姓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凡事不要忘记人民的欲望,一切与民共有,就是仁政的开始。

(2)孟子认为要实行仁政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学不应该丢失“大道”

文/贾平凹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

破坏与建设,贫穷与富有,庄严和戏谑,温柔与残忍,同情与仇恨等混淆着,复杂着。

有一年,我去陕西合阳,看到了流经那里的黄河,我写下了八个字:

“厚云积岸,大水走泥。

”我们身处的社会就是大水走泥。

这样的年代,混沌而伟大。

它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纸质作品,不论散文和中短篇,单是长篇每年就有1500多部出版,网络上的作品更是无法统计。

不论这些作品能否长存成为经典,但不可置疑的是文学观念、文学审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文学是虚无的,但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悲哀而可怕的。

加缪说过:

“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

那么,在消费化娱乐化的年代里,文学是否还会有它的神圣?

在人性善与丑充分展示的当下社会中,文学该有怎样的立场?

这就是我想说的,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做人的基本,文学也同样,在任何时候都有文学的基本。

如同现在物质丰富,有各种食品,但人类生存的主要食物仍是米和面。

布料可以作多种装饰,但衣服的基本功能还是蔽体取暖。

孙悟空虽然大闹天宫,而最后他依然是去西天取经。

破坏的目的在于建设。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里,有天下之说,有铁肩担道义之说,崇尚的是关心社会,忧患现实。

在西方现代文学的传统中,强调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也就是人类意识,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所面临的困境。

所以,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心精神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文学的“大道”。

你可以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可以有多种写法,但“大道”的东西不能丢。

丢掉“大道”的东西,不可能写出杰出之作。

中国文学最动人的是有人情之美,在当下这个人性充分显示的年代,去叙写人与人的温暖,去叙写人心柔软的部分,应是我们文学的基本。

我们当代作家,普遍都存在困惑,常常不知所措地写作。

我们的经验需要扩展,小感情、小圈子可能会遮蔽更多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写作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薄的。

我们的目光要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而不要笔走偏锋,只写黑暗、丑恶的,要写出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中国人生活得可能不自在,西方人生活得也可能不自在,任何时候,人类的生存都存在着物质和精神的困境,而重要的是在困境中突破。

我们需要学会写伦理,需要关注国家、民族、人生、命运,这方面我们还写不好,写不丰满。

同时,写作的眼光要放大到宇宙,要追问人性的、精神的东西,或许一时完不成但也要心向往之。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7月10日)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具体解说文学的“大道”的一项是()

A.文学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牢固的根基。

B.文学应当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C.文学当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弘扬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

D.文学要反映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温柔与残忍俱在、同情与仇恨相混的年代。

B.“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现实的世界离开了虚无的文学那就是悲哀而可怕的。

C.文学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基本,如同米面、衣服一样,有它自身的基本功能。

D.写作要从无限的时空着眼,要揭示人内在的东西,尽管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

18.请谈谈“厚云积岸,大水走泥”八个字的内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铁  圈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

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

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

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真开心!

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

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

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

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

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

心想:

“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

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

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儿。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

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他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

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

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

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

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

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

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

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

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

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

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看到小男孩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

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C.“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

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

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0.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分)

21.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

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一次在平常最普通不过的靠边停车,让客车司机吴斌感动了国人。

网民送给他“最美司机”的称呼,当地政府授予他“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勇士”等多项荣誉,多地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自发前往吊①(yàn)他。

通过媒体的报道,吴斌的壮举更是震②(hàn)了全中国。

在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吴斌依然用完美的驾驶操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以及高速路上更多人的安全,获得这些荣誉和赞扬,他真的是③。

(1)在①、②处按照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答:

①②

(2)在③处,联系上下文,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

(1分)

答:

第II卷(共70分)

五、写作(7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说: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汪国真说: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

“许多人开始出发时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但逐渐热情减退,最终停了下来。

前进的路上充满了急急出发但跌倒在路旁的人。

  席慕容说:

“我喜欢出发,喜欢离开,喜欢一生都能有新的梦想。

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景翳翳以将入

(2)悟已往之不谏(3)舸舰迷津

(4)俯雕甍(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6)愿陛下矜悯愚诚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2.B3.A4.D5.A6.D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7.C(“笃”,病重。

A项前者是“一起”的意思,后者是“具备”的意思;B项前者是“确切”的意思,后者是“明白、知道”的意思;D项前者是“恰好”的意思,后者是“到”的意思)

8.D(②是张劭对范式的希望,⑤是范式看了陈平子的遗书和坟墓后的反应,⑥是范式不去当官)

9.C(“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错,文中说“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10.

(1)元伯把事情全部告诉母亲,请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范式(巨卿)。

(白、具、句意各1分,)

(2)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对你尽心,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

(是非、句式、句意各1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上片“流水孤村,荒城古道”和“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景;“槎牙老木乌鸢噪”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夕阳”“疏林”“芙蓉”“老木”“乌鸢”,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其景物特点就是孤寂荒凉。

答案: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

描绘了一幅孤寂荒凉的画面。

1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关键在于理解“登楼望极群峰小”和“欲将归信问行人”这两句话。

“望”什么呢?

很可能是遥望故乡;而“归信”就更加明示了作者的情感就是思乡之情。

全词主要内容是描写眼前之景,作者将自己的羁旅愁思寄托在景物之中;“欲将归信问行人”,兼具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答案:

思乡之情。

①环境烘托,环境越荒凉、越凄清,思乡之情就越发深重。

(如答融情于景亦可)②行动表现,登楼远望群峰,结果连个可托归信的行人都难见到。

(心理描写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3.AD(A、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

D红玉和坠儿在谈,宝钗“金蝉脱壳)”

14.薛蟠遭柳湘莲痛打后外出躲羞,(1分)香菱被宝钗带入大观园。

(1分)她先是拜黛玉为师,在其指导下细细品味学习王维和杜甫的诗歌,(1分)在尝试做诗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失败,(1分)后来在梦中得了一首,收到众人的赞赏。

(1分)

15.⑴C(对孟子借文王讽刺自己心里不满、不接受错)(3分)

⑵三个方面:

①薄赋税:

尽力减轻(“九一”)减免(“不征”),鼓励生产通商。

②轻刑罚:

犯罪不牵连妻儿;③关心百姓,关心鳏寡孤独,与百姓共有之。

(一方面1分,共3分。

从仕人(世袭制)答酌情给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6.A

17.D(“尽管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与原文大意不合,“或许一时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

18.充满着善恶、美丑、庄谑、贫富等现实的混沌而伟大的年代,为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19(5分)CD。

20.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21.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

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

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