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6029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习作教学效果.docx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近年来,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研究。

在调查中发现有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作心理障碍,他们主要表现在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一句“作文,作文,见了头疼”的口头语则是他们这些习作心理障碍的外露。

写作,实际上是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的表述,是学生心理的表达,学生一旦产生了习作心理障碍,将会对表达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研究作文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还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心理障碍、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克服习作的畏惧心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常言道,“成竹在胸,做事不慌”,没有东西写,学生自然就怕写,因此,丰富写作素材,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是克服学生作文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

    1.改革命题,拓宽题路

    情绪是人的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

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正是他们对作文态度的反映。

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要消除这种心理反映,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师发指令,学生写作文的做法,要减少命题作文的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命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句话:

“让你的题目不要为难学生”(袁浩语);其次要开动脑筋拓宽命题的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作文题目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精心设计,丰富命题的形式,让作文题目成为引导学生入门的“向导”;再次要解放思想,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鼓励他们多写放胆文,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

    2.广泛发掘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成为习作素材

    小学生写作文,有其特有的心态,他们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得有“大好事”“大好人”可写,最好是“舍己救人”“勇斗坏蛋”等重大感人的事情,而他们能接触到的又都是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由此便产生了畏惧作文的情绪。

可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不对学生提脱离实际的要求,把“习作”和“创作”严格地区分开来,鼓励写“身边人”“身边事”,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健康的有意义的写作内容。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习作素材,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教师可让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妈妈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在节日那天送给她,然后让学生以《送给妈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就觉得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了。

又如,在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办一个小小生物角,给学生观察……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习作素材。

当学生觉得生活中大量的事和物确实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时,他们的心境就开阔了,习作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把教师的作文教程变为学生的习作学程

    习作时可以把习作的题目或要求及早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习作的要求及早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去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的题材,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尽量保证学生有积累生活材料的时间,让学生在准备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写作,不至于出现临渴掘井、望题生畏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习作的厌倦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

“教学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他还引用了许多的至理箴言进一步说明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

“当人乐意学习时,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对于学习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深有体会,学生拥有了它,学习就能专心致志,乐而忘返。

然而,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习作的厌倦心理。

    1.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为了使学生产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必须喜爱自己的语文学科,必须喜爱写作,把课教好。

如果教师本身对作文不感兴趣,那么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习作心理。

反之,如果教师不仅以满腔的激情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而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写作是一种乐趣,那么,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感染,所以,平时,教师一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编写的书出版发行了,就应带到教室里给学生看看、读读,拿到稿费时,可以买一本好书送给学生。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能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学生的习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活泼,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拥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心境。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不以师者自居,不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

    3.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是谋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种情感的欲望。

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逐步感受到写作确实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

这种目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主动地写作。

    4.以适当的作文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能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近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写作的门槛,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尽量为其创设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他们的压力。

    5.变封闭型指导为开放型指导

    进行开放型指导,首要的是将习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使学生感到不仅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作文可以为生活服务。

如,世界戒烟日前夕,组织学生写《我劝爸爸戒烟》;教师节写《感谢您,辛勤的园丁》;毕业前夕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要学生畅谈理想时,写《我正做着这样的梦》等,发挥作文在社会实际中的作用。

    开放型的指导还反映在对“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写”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法进行冲击,与各科教学结合渗透,引进儿童喜闻乐见的指导方法,如做做写写,记一次小实验或小制作;玩玩写写,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演演写写,记一个小节目;看看写写,描写一处名胜古迹或工厂、学校;访访写写,记一个××的人。

先试写,后指导;先指导,后试写,再指导。

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指导,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克服习作的失望心理

    有失望心理的,主要是习作困难大的学生。

这是由于他们对作文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

要克服这些学生的失望心理,树立他们的习作信心,难度较大。

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他们,使其从心理上解除习作负担,看到希望的曙光。

    1.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指导

    学生习作水平有不同层次,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要有不同层次。

对困难大的学生,暂时地、适当地降低一些要求,是为了更好地树立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从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赶上去。

如对五六年级一般的同学提出作文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对困难大的同学,可以只要求他把事情写清楚;对一般的同学来说,写书信应该做到内容具体、格式正确、说话得体,而对困难大的同学可以只提出格式正确、有一定内容。

除此以外,对习作困难大的同学还要耐心指导,具体帮助,要特别提倡对他们的作文进行面批,实行面对面的指导交流。

    2.让学生品尝自己写作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树立人们做事的信心。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要充分地发掘、捕捉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以此激起学生喜悦的心情。

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自办的学习园地、黑板报、《班级日报》上刊出,或推荐给学校的报纸、广播站;也可以打印出来,发给同学和家长;还可以向有关刊物投稿;有条件的还提倡网上表达和交流。

这些都能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关于有效教学的话题,很多学校都在研究,近年来,我们对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及其对策进行研究,正是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而做的初步探索。

                           

 

怎样消除小学生作文畏难情绪?

 

从事二十多年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对于小学生作文的教学,不仅学生难写,教师也难教啊!

针对这息息相关的教与学的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国培计划”之内容,就小学作文教学这一环节,我采取了如下不成文的措施:

首先,就是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观念,加强低年级作文教学。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小学三年级前后是小学生学习兴趣分化的转折点,因此,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习兴趣未分化的特点,培养作文兴趣。

儿童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口头作文能力,入学后有用书面语言表达心声的愿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切实抓好低年级作文教学,否则不仅会失去作文教学的有利时机,而且为学生作文兴趣的保持和提高设下了障碍。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兴趣转折点,加强重点年级的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多数学生兴趣分化的转折点,这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

如尽可能改变教师“小循环”的教学机制,避免形成作文教学的断层。

又如在重点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注意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做到: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并

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

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中、高年级则以语言描述为主。

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2、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班采取了以下尝试:

   

(1),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2),写自己的朋友、亲人。

先布置观察题,设计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

首先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

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

   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就使学由“恨之”到“乐之”,逐步培养作文兴趣。

   3、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教育家曾说过: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

”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

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

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

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

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4、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面对五花八门的作文类书籍,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一种“可读而不可即”的想法,要么盲目照抄,要么死搬硬套,那么怎样让他们走出这种误区呢?

针对学生希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的心理特点:

第一,评讲作文时,从小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大到一篇优美的文章,老师应给予大力的肯定。

也可以开辟板报等专栏,予以肯定、表彰。

第二,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

如对班里作文优秀者,对他们的作文要多表扬,在同学中树立活生生的榜样形象,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5、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

我根据这一点将作文教学“游戏化”,即把学生普遍害怕的作文训练当作轻松的游戏来玩,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玩游戏的过程。

这符合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消除“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例如在教学生写我喜欢的体育活动时,我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体育游戏》,接着让学生把整个游戏过程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合起来说一说,然后互相提意见补充,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作文欲望和积极性,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轻松愉快的作文教学活动还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学生在情绪愉快时思维也更活跃,想象力也会更丰富。

  6、观察实物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读、多写、多生活”,其中“多生活”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文指导课中我所创设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从而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感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学生作文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介绍一样物品”时,我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物品,让学生察形观色,阅读说明书,查找相关资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去使用这种物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并把看到的、使用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这样的作文就很有趣了。

   7、剪贴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动,因而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操作过程写下来,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国根据作文训练计划,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然后按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画贴在作文本上,再作文。

如根据古诗来想象进行习作时,我让学生把相关的剪贴拼成一幅话(根据诗意),然后让学生在进行习作,学生写起来兴趣盎然,习作的结果也很理想。

,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动作思维占优势。

而剪贴作文既动手又动脑,符合“手脑并用”原则,发挥他们的优势,因此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易为他们所接受。

  8、采用讲评,激发兴趣

  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最后环节,如教师讲评得很有趣,则会激发学生下次作文的兴趣。

这是因为学生的他律较明显,即学生是以教师的讲评作为自己的评价,评价“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作文的兴趣。

作文讲评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多肯定。

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有要多肯定。

优秀的作文可表扬,对中、下水平学生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巧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生动的片段都可以当众肯定,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2)、巧批评,对于学生作文的毛病要明确指出,但方法要妙。

有一次上课,我二话没说拿起一篇作文一口气往下读,读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

有位学生实在忍不住了便对我说:

“老师,您为什么不停顿,我听着很难受。

”我没有直接指出这篇作文没有标点,而是让学生先体验作文的错误,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总结,这样的做法比直接指出有效。

  (3)、讲创意。

一是对学生的作文而言,要保护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有一次,我让形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人》,有一位学生只写了一句话:

“语文老师,我喜欢你。

”虽然这算不上作文,但其创意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教师只拘泥于某些作文的“做法”,用统一要求来要求学生,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很可能“空、假”,失去许多情趣:

二是对教师来说,讲评要有特色,即不要局限于某种呆板的模式,而应突破框框,创出新路,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即有“趣”又有“味”。

再次,要有效恢复学生已经分化了的作文兴趣。

在学生对作文已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下,教者要采取措施,重新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因材施教,不可盲目规定高标准,不能不切实际地拔高;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

当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充分注意作文的可操作性,要避免让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把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作文意在练笔,无非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看法或记叙事物,大可不必只写“有意义的一件事”或“我的弟弟”(多是独生子女)之类文题。

目前,学生作文能力普遍偏低,这与其作文兴趣障碍不无关系。

消除小学生作文畏难情绪,对策多在教师一方。

具体做法是:

1、引导学生多深入生活实际。

小学生作文,要反映的是他们身边的生活及其自身的真情实感,不能脱离实际。

对于学生不熟悉,不了解事物,不能让学生去说,去写。

否则,他们就会感到为难,甚至还会导致抄袭或胡编乱造的现象发生。

对此,我在这方面作了努力。

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有时把学生带出去开阔眼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坚持由说到写的原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讲给大家听,然后再形成文字。

2、指导学生多读多写

新课标指出:

小学生要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谈到读书,古人有句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话的确有道理,强调了多读才能挥笔自如。

多读多写,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有利于积累规范化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支配语言的能力。

在读好课本的基础上博览众家所言,扩展学生的视野,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眼下,农村学生接触的课外书少,我就结合本校实际,在学校图书室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读书环境,帮学生筛选了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课外读物,激发学了学生的读书热,当然又给学生约法:

在不影响学习,不影响教师讲课的情况下去读,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风更正了。

同时我根据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出一些贴近生活、学生愿意写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作文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读书得到的名言名句,并力求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平时勤写多练,做好作文准备,最终提高了作文能力。

3、开辟作文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要想使学生爱作文、会作文,就必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感受到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要想使学生喜欢作文,最起码的一条就应开辟作文园地。

号召学生经常习作,每周选评学生的佳作,精彩的片断,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结尾,贴切的比喻,活生生的拟人,供大家浏览、欣赏、学习。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综上的所述,要想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的突击所能奏效的,要坚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方可达到目的。

如今,我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努力践行,加之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真正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

确实做到观察习作: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内容具体-----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现在,我觉得我班学生习作兴趣有了明显提高,习作内容比原有习作生动丰富、真实可感了许多。

过去那种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在班里已很少见到。

学生们能够大胆、个性、率真的表达自己,习作的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童言、童语、童真、童趣,实现了“习作是为表达而需”的宗旨,真正做到了快乐作文,达到了预期目标。

 

课程改革中的习作教学  

2008-05-1214:

47:

32|  分类:

我的阅读积累|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崔 峦

(一)转变观念

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

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

“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

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

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培植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享受习作的快乐。

这两项基础性的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

2.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

课程标准主张:

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

可见,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到习作的形式,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

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再至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学会真诚的学问。

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

3.写实、写虚并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重。

课程标准从写话开始,既引导学生写看到的事物,又引导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了高年级做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由以往只注重写实的思路,转变为写实、写虚并重的思路。

在这一思路改变背后的想法是,借写想象作文,激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基础教育的弱项,是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就要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习作写想象作文,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既要重视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要重视给学生一对驰骋想象的翅膀。

4.重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习语文,说到底是养成习惯。

学习作文,说到底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最要紧的作文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要热爱生活,关心现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保持一种好奇心,乐于观察,善于发现。

由爱观察、好打听、愿了解、勤思考,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勤动笔的习惯。

一是勤于积累习作素材,包括内容方面的和语言方面的;一是勤动笔,在学习、生活、读书之中,只要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随手写下来,中年级写日记本、高年级写随笔,是个好方法。

(3)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求学生哪怕写一句话、一个便条,都要读一读,有不妥当的地方要修改。

由句到段到篇,由内容到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一点一滴地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文后必计、必改的习惯。

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不动了的。

总之,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

放开手脚、自由表达。

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