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docx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前言
平谷区处于北京市三大生态圈的外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圈。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关键性的约束因子之一。
北京市对平谷区的五大功能定位中,“生态涵养”、“优质农业”、“休闲旅游”这三大功能的发挥必须以优良的生态资源为最直接的基础。
从全局考虑,水资源是北京市、也是平谷区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保障北京市应急水源地——平谷水资源的安全,是今后水资源保护的重点。
平谷区属独立水系,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之具有相对良好的水源条件。
“十五”期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水源保护的规定和办法,依法加强和深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或不足。
当前,平谷区水资源的“量”和“质”的状况都不容乐观。
根据平谷区水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通过全面分析与评价,制定“十一五”期间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是平谷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当务之急!
第一章指导思想——战略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用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来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应用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平谷区的实际,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集中力量解决水资源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以改善生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循环经济理念:
作为首都的郊区,产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步,要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从规划的源头就开始体现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新的发展观。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生态系统管理理念:
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才能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系统也需要一定“质”和“量”的资源,特别是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水,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量水而行。
以发展为中心,将水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的、高端的、环境友好的优势产业。
第二章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平谷区水资源保护是一个高层次的长期规划,应该对五年计划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要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统一于一个整体,将过去单一的、以经济增长为主的目标模式,转变为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生态经济模式,形成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主导的多元目标结构。
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为契机,同时促进三大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增强。
2.2因地制宜原则
平谷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和应急水资源地,必须从这一背景出发,并结合平谷区的具体情况,体现地方特点,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平谷特色。
平谷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特点,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和利用,但也容易使“水问题”集中产生。
山区、半山区和平原自然条件不同,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提高保护的实效。
2.3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
要根据相关流域规划和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平谷区内流域进行全面规划,合
理开发。
调整产业结构,尽量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工业,扶持少污染、高产值的产业,严禁新建、扩建水污染严重且难治理的产业;推广“生态农业”,以生态环境工程推动水质保护,合理开垦坡地,25度以上的坡地要限期退耕还林,大力推进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平谷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林木的质量,提高其生态涵养的功能,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
2.4循环再生原则
把生物圈内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重利用原理应用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以获得对水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5动态平衡原则
鉴于平谷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和其在北京市的功能定位,要重视生态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要注意保持水资源的动态平衡。
在水资源动态平衡中,要高度重视维护生态环境的用水权利,保障生态环境需水。
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量水而行,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6依靠群众,共同参与原则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保护水资源,人人受益。
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既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章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谷区水资源较丰富,主要为天然降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
由于特殊的山地-盆地的地形框架,平谷区地下水储量较丰富,也相对较稳定。
地下水位最高峰值与降水最高峰值基本同期出现,降水补给是其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可采量的分布以平原地区为主。
3.1水资源量衰减,供水形式严峻
近年来,由于天然降水逐渐减少,平谷区水资源形势趋于严峻。
1999年-2004年连续六年年降水量均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致使地表蓄水大幅减少,地下水位
持续下降。
常年性河流流量明显减小或出现断流。
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山泉出水量明显减小,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
北京平谷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启动后,每年向首都供水1亿m3,平谷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3.2水质恶化、水体污染趋于严重
2004年平谷区污水排放总量为0.119亿m3,其中工业废水0.0434亿m3,生活污水0.0756亿m3。
据估算,2004年污水处理率却只有30%。
全区呈现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严峻形势。
主要河流污染严重:
泃河、洳河水系,山区、半山区水质较好,但平原河段水质较差,多数断面出现劣Ⅴ类水,水质污染指标主要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
三座大中型水库水体污染程度也有所增加,其中海子水库仍为Ⅲ类水体,黄松峪水库由上年的Ⅱ类降至Ⅲ类水体,西峪水库由上年的Ⅲ类降至Ⅳ类水体。
3.3旱涝灾害
平谷区域洪灾主要是由泃河、洳河洪水及当地暴雨洪水引起的,尤其是泃河洪水对平谷地区的危害最大。
旱灾是平谷区发生最频繁、波及面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自然灾害。
1999年-2004年连续六年年降水量均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致使地表蓄水大幅减少,干旱影响严重。
三座大中型水库总来水降到建库以来最低。
常年性河流流量明显减小或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也持续下降。
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山泉出水量明显减小,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
3.4湿地的丧失
平谷区长期靠地下水维持城镇及工矿区供水,且开发利用很不平衡、超采严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
大量超采地下水又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流萎缩,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围垦、城镇开发过程造成湿地面积减少。
湿地污染严重,大量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超过湿地环境容量,造成水质恶化;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遭破坏,其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尤其是蓄水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下降。
河、湖(库)岸的工程岸线比例大幅增加,岸线人工化趋势加重。
造成滩涂萎缩,河湖水体自然岸线后退,不正当的经济、建设活动使河湖(库)岸附近水体的自然动力条件失去平衡。
3.5节约用水,开展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
总体上看,平谷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供需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必将日益突出。
同时,水资源的浪费或低效率利用,仍然相当普遍,必须大力推进“节水”活动。
此外,把雨水和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开发和利用,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3.6平谷区将出现水资源的短缺,并趋于严峻
如果考虑到平谷区北京市应急调水和平谷区自身的生态环境用水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谷区将出现水资源的短缺,并将趋于严峻。
第四章“十一五”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指标
4.12006~2010年水资源保护目标
4.1.12008年水资源保护指标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区全部得到治理,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境内的60%以上主要行洪河道达到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6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55。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境内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Ⅳ类水的标准。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30%以上。
4.1.22010年水资源保护指标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区全部得到治理,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200t/km2/a以下,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
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Ⅲ类水的标准。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50%以上。
4.22011~2020年水资源保护重要指标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治理和巩固面积400km2,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接近于自然侵蚀模数的标准,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二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
●县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
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半山区达到Ⅱ类水,平原区水体大部分时间(>50%)好于Ⅱ类水的标准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80%以上
4.32020~2030年水资源保护远景目标
●全区所有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和巩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到接近于自然侵蚀模数的标准,完全消除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境内的主要行洪河道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9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境内主要污水源处理后达到不低于Ⅱ类水的标准,大力改善水质。
山区、半山区水体达到I类水,平原区水体好于Ⅱ类水、大部分时间(>50%)达到I类水的标准。
●乡镇集中供水占全区总用水的90%以上。
第五章水资源保护重点工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按照近期(“十一五”,2006~2010)、中期(2010~2020)、长期(2021~2030)来安排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工程项目。
5.1水土保持工程
全区山区、半山区共分成30个小流域,治理顺序依照一下原则进行:
近期(2006~2010年)为水库的上下游和泥石流易发区;中期(2011~2020年)为山区和半山区;远期(2021~2030年)为半山区。
治理的主要内容为:
(1)坡面工程:
在25度以上的坡面上营造水土保持林,对人工林地和天然林地进行抚育治理,对灌木林进行封育,对坡脚处的坝阶地进行梯田改造,并发展种草。
(2)沟道工程:
在沟道的上部做沟头防护,沟道的中部设置拦沙坝、谷坊坝和小塘坝,在沟道的中下部做排洪渠,大的沟道和河流做防护坝。
(3)水利配套工程:
修水渠、打井和修建蓄水池,发展小管出流和果树管溉等节水灌溉工程。
(4)农田配套工程主要是修路,有山路和水泥路两种形式。
(5)对处在泥石流、山洪威胁沟道中的农户施行搬迁。
5.1.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共治理12个小流域,分别是:
大华山、老泉口、北水域、南水峪、建子庄、上镇、黄土梁、黑豆峪、靠山集、黑水湾、花峪、熊耳寨。
其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184.54km2。
5.1.2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共治理10个小流域,分别是:
酸枣峪、中心村、行宫、胡店、峪口、三白山、乐郑武、熊耳营、大悲观、鱼子山。
计划治理水土流失92.71km2。
5.1.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共治理8个小流域,分别是:
峨嵋山、胡庄、水峪、南山村、夏各庄、大旺务、塔洼和小峪子。
计划治理面积92.96km2。
5.2拦蓄水工程
拦蓄水的主要措施为:
对现有拦蓄水工程进行改建、扩建、续建,对有建拦蓄水工程条件的进行新建。
5.2.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主要进行的工程分别是杨家台水库扩建工程、花峪水库续建工程、北店水库一期工程和南山村水库加固工程。
5.2.2中期规划(2011~2020)
这期间要完成的工程分别是西峪水库扩建工程、峨嵋山水库扩建工程,北店水库二期工程,上卜子水库加固工程。
5.2.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工程共有两项,分别是:
将军关水库新建工程和西峪水库溢洪道大型消力池工程;拦蓄工程30年规划为扩建水库4处,新建水库2处,续建水库1处,加固水库2处,改造水库1处。
5.3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根据全县灌溉现状,结合全县种植业调整的方向,确定了节水灌溉近、中、远期的规划。
5.3.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包括:
粮田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乡镇,改善喷灌5万亩;果树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计划发展管灌11.5万亩,微灌4.95万亩;菜田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乡镇,计划发针管灌2万亩,微灌3万亩;经济作物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半山区乡镇,计划改善喷灌1.5万亩,发展微灌0.5万亩;刘店节水示范区工程,面积0.4万亩,发展管灌0.37万亩,微灌0.03万亩;峪口果树节水示范区工程,面积0.5万亩,发展管灌0.48万亩,微灌0.02万亩。
5.3.2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包括:
果树节水灌溉11万亩,其中管灌8万亩,微灌3万亩;菜田节水灌溉3万亩,其中管灌1万亩,微灌2万亩;经济作物节水灌溉1万亩,改善喷灌1万亩。
5.3.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包括:
果树节水灌溉6.6万亩,其中管灌5万亩,微灌1.6万亩;菜田节水灌溉1.8万亩,其中管灌1万亩,微灌0.8万亩;经济作物节水灌溉1万亩,其中喷灌0.5万亩,微灌0.5万亩。
5.4灌区配套改造工程
5.4.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为海子灌区配套改造工程:
在充分考虑节水灌溉的前提下,规划改造及扩建支渠8条,总长度35.1km。
5.4.2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规划包括西峪灌区、黄松峪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
西峪灌溉区配套与改造工程:
改建、扩建支渠66条,长92km,新建建筑物184座。
田间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溉、微喷、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黄松峪灌区配套改造工程:
改建、扩建支渠52条,长56km,支渠全部进行管道化建设,新建、改建建筑物112座,田间1.9万亩全部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灌、微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5.4.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规划为北店灌区新建工程,新建干渠两条,全长25km,新建支渠58条,支渠全部管道化,总长125km,新建建筑物187座,田间3.7万亩农田节水全部采取节水灌溉以管道灌溉为主同时配以小管灌、微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
5.5河道治理区
根据全区河道现状,本着以治理泃河、洳河主河道为主,兼治其主要支流,再充分开发和到应有的改善环境建设的特殊功能,确定了近、中、远期和到治理工程规划。
5.5.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治理泃河和到35.3km,建穿堤排涵100座,交通桥10座。
堤顶铺设碎石路面35.3km,建水簸箕850座,浆砌石护坡4km。
泃河1998年已治理1.7km,近期治理与1998年治理段衔接。
5.5.2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治理洳河河道1条共10km,建穿堤排涵30座,交通桥2座,水簸箕240座,浆砌石护坡3km;在治理后泃河、洳河河道上建橡胶坝15座。
5.5.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对区境内的八条石河和无名河进行治理,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治理9条共108km,建交通桥19座。
5.6污水治理
污水治理工程本着保护水源,以县城治污为中心;以重点小城镇治污为重点地原则,制定了如下计划。
5.6.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规划治理县城工业、居民生活污水,计划建污水厂2处,岳各庄污水治理厂计划建在岳各庄村西侧,二级处理,水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东寺渠污水处理厂,计划建在东寺渠村南,二级处理,处理污水能力为4万吨/日。
5.6.2中期规划(2011~2020)
重点解决小城镇峪口、马坊镇的污水处理,计划建污水处理厂2处,污水处理级别为二级,污水处理能力为2万吨/日。
5.6.3远期规划(2021~2030)
重点解决排污点的污水,计划在靠山集建污水处理厂1处,处理等级为二级,处理污水能力为1万吨/日。
5.7乡镇集中供水
依照国家水源保护的远景目标,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发展集中供水、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源,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如下规划。
5.7.1近期规划(2006~2010)
近期计划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需打井32眼,铺设管道267km,购置微电脑设备8套。
5.7.2中期规划(2011~2020)
中期计划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打井22眼,铺设管道165km,购置微电脑设备5套。
5.7.3远期规划(2021~2030)
远期计划建集中供水工程4处,打井13眼,铺设管道149km,购置微电脑设备4套。
集中供水规划共建集中供水工程17处,打井67眼,铺设管道581km,购置电脑设备17套。
综上所述,如果以上各项工程完成后,可使全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壤侵蚀程度大大降低,面蚀基本消失,进一步消除洪水和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全面改善其全区的行洪、排水系统,增加地表水拦蓄量和地下水的回灌量,全区灌溉实现节水化,极大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提高全民收入,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程度,全面改善各乡镇的饮用水条件,使全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发展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六章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6.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安全意识,“生态环境需要水”的意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与深远的意义,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相关规划,确保水资源保护的落实。
生态建设与保护涉及许多部门。
仅靠单一部门领导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由区和镇政府领导,由主管副区长负责,通过区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召集各有关部门研究决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大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实施监督检查。
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区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水务、农业、林业、环保、土地、旅游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实施相应的部门监督。
6.2制定并颁布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各种政策、法规
可在全区实行水资源使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从平谷区具体实际出发,应用生态系统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应该对北京市应急调水进行生态环境补偿。
主要办法是收取水资源费,用于涵养水源等水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
要尽快制定并颁布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各种规定,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6.3依靠科技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要依靠科技搞好水资源保护的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工程技术的选择。
加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的监管力度。
严格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及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预防对水资源安全的潜在威胁。
6.4抓好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建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设计。
工程设计与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项目招标投标,选用优秀设计和建设单位,并规定相应的奖罚条款。
严格质量技术管理,由政府权威部门负责工程监理和技术监督。
6.5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广开渠道,争取水资源保护的工程资金。
争取列入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建设项目:
如应急水源地关联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等。
有关水资源保护工程列入相应的区发展计划中,以保证资金来源。
小型水资源保护工程也可由集体、个体经济实体承担资金。
积水资源保护,多为公益性比较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也要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争取捐款、赞助款。
极通过各种渠道,对外交流,争取资金。
有些具有国际影响项目,可争取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